读书交流会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9.96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小学语文读书交流活动评课稿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第三小学:任海燕

2014.4.1 第三小学读书交流活动课随想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利用一上午的时间,我们激

动地聆听了三节读书交流汇报课。很佩服她们的勇气和坚持,能给我们在摸索中的同仁一些

思考。“读书明理”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快乐读书。让学生喜欢读书、热爱读书,进而培养

学生高品质的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终身的习惯”是我们的活动宗旨。这次的读书交流会

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交流的平台。此次展示的三节课例中,有关于整本书的集中展示、

有名著精品展示、还有整合语文教材的课内课外知识的融合展示。课堂中,学生态度大方、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完整;知识积累丰富,对读物感受深刻,更有引人入胜的课本剧、

相声、诗歌配乐朗诵等等,形式多样!学生们各抒己见,很乐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触。通

过展示交流,学生将读物中的知识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同时,知识积淀、语言表达、团结

合作、交流等各方面能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陈老师的这节课,原来

语文课可以这样上,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得这样有趣!这节课紧紧围绕语文课本的1-4组课文

展开,以“走进西部”“我的童年”“语言艺术”“他们让我们感动”分为四个板块,学生用朗

诵、表演等形式将每篇课文中的内容、感想进行交流。而主持人的语言恰好是每组课文的导

读部分的文字,简洁而有启发性!何其妙哉!一节课下来,四组课文的内容中,要背的背会

了,不需要背的也背会了,而且是用这样有趣的方式!不光课文内容,还延伸至课外,说说

课外书中的感动,说说

身边的感动,学生有感而发,《爱的奉献》的演唱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一节课下来,相信

学生对五年级上册前四单元课文印象深刻,终生都会难忘的!整节课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

让我们听得很愉悦!我觉得三节课、三种形式为正在摸索如何上好阅读交流课的老师们指明

了方向。我想,在座的老师们都获益良多,善于将所见所想及时的运用到我们平时的教育教

学中,你也可以像这样优秀!篇二:群文阅读评课稿doc 白云六小2013-2014学年度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研讨课

《诗歌》评课稿

郭娟

上周听了几节群文阅读课,其中一节是毛红玉老师的群文阅读课-----《诗歌》。

群文阅读给我的感觉是一种非常时尚的语文教学理念。因为新课标提出:小学六年的课

外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要达到

这样的目标,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所以就有了“群文阅读”。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

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

阅读教学。”这里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2-4组形式多样的文章或者

更多,建构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

的教学方法。

听完这堂课,我发现有许多精彩之处:

第一:教学思路清晰。

毛老师在这堂课中呈现的是一组诗歌教材,通过导读《我喜欢你》,补充了《等待》、《打

过架那天的夕阳》、《赠汪伦》、《阿贵只有九岁》四个类似主题的诗歌,以“友情”这一主题

为依托,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她的教学过程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谈话导入——走进文本——学用结合——主题升华。第二:教学目标明确。

第一个目标,通过这一组文本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种阅读的方法,就是读书要有自己

的见解,并能从文本中找出支撑自己见解的理由,提炼人物形象;第二个目标,通过读文本,

体会“友情”这一主题;第三个目标,培养学生陈述自己观点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归纳分析,学法指导。

在阅读完五首诗歌后,毛老师带动学生分析了五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并得出结论:《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都是用生活中的琐事来烘托情感的,只是一首欢快,一首悲伤。其它三首也有相似的手法,是什么?大家商量一下。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小结:用象征手法,运用事物来烘托情感。学生学以致用: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借物抒情。

第四:配乐朗诵,感情升华。

学生通过配乐朗诵,让自己的情感融入文本之中。从孩子们晶莹的眼中让我感受到了纯真。

在这里,我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听课后的感悟:

我觉得阅读可以提升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就像毛老师那样,如果教师的引导点把握准确,课件与教学过程紧扣,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会更深刻,也就能自然而悟了。

2014年3月篇三:匆匆评课稿

评课报告

远程研修会议研讨记录总结磨课阶段,我们语文组老师观看了李莎莎老师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匆匆》一课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并深深感悟到,这次研修所带来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了我校的语文课堂。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罗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1、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2、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3、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课上,罗教师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