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优质多抗耐密品种鉴选
- 格式:doc
- 大小:297.00 KB
- 文档页数:4
玉米生产中存在着病虫害发生严重、高产优质多抗品种少、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
针对黄淮海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高产、优质(高淀粉、高蛋白)、多抗(抗多种病虫害)为目标,以创新选系和杂优模式为基础,育成了A74C 、A1052等优异种质,经过定向组配和多环境鉴定培育出优质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安玉308。
该品种201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7005)[1],2018-2019年分别通过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黄淮海同一生态区引种备案,2018年11月8日获得农业农村部品种权授权(品种权号:CNA20160649.5)。
1种质资源创新引进国内外优异玉米种质资源,鉴定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种质资源,组成半外来玉米自交系选育基础群体,通过在河南和海南运用高密度育种法等抗逆育种技术,进行优良基因聚合,实现“产量、品质、抗逆、配合力”的同步提升,选育出优异自交系A74C 、A1052等,拓宽了我国玉米遗传基础。
1.1优异自交系A74C母本A74C 是从昌7-2×4CV 的F 2中严格选择优良变异单株,并与4CV 进行回交,经河南和海南连续自交选择育成的优良自交系。
A74C 具有抗病性好、自身繁育产量高、花粉量大、籽粒灌浆快、脱水快的特性。
1.2优异自交系A1052父本A1052属于自选优良骨干自交系146与自交系246杂交后再进行选育纯合的新自交系。
自育系146、自交系246是从美国杂交种9961的F 2中选择优异单株连续自交而成的姊妹系,选育出的A1052具有茎秆粗壮、抗病、籽粒品质优等特性。
2杂交种选育以A74C 为母本、A1052为父本杂交组配成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安玉308。
安玉308的母本A74C 是由(昌7-2×4CV )×4CV 构建的基础群体选系,昌7-2、4CV 分别是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亲本,加上父本A1052的优点,育成的玉米新品种安玉308具有出苗快、整齐,苗期生长健壮,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后期脱水快,高产稳产等特点。
多抗耐密型玉米新品种DH919的选育韩彦龙【摘要】DH919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选育的中晚熟型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产量表现稳定,适应性好,综合抗性好,耐密性强等优点.2019年通过了辽宁省普通玉米中晚熟组联合体试验.笔者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2页(P297-298)【关键词】玉米新品种;DH919;选育【作者】韩彦龙【作者单位】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辽宁铁岭112616【正文语种】中文近几年来,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种植观念的转变,品种的抗性和耐密性逐渐引起育种家和农民的广泛关注。
Duvick等研究表明,美国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强了品种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一定意义上产量就是抗逆性,特别是耐密性的体现[1]。
DH919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以自选系TD023为母本,TD024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中晚熟型玉米单交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耐密性强等优点。
2019年通过了由辽宁东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辽宁省普通玉米中晚熟组联合体试验。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1.1 母本TD023以优质、抗倒伏、综合抗性好做为育种目标,2009年以PH09B×5237为基础材料,自交后代经南北方交叉自交加代、穗行择优、早代测配、优中选优,高代综合评价,最终入选穗行,外观性状表现整齐一致,生育期较早、结实性好、出籽率高、抗性优良。
1.2 父本TD0242010年以PH5AD×PH4CV为基础材料,以选育耐密、优质、多抗玉米自交系为目标,自交后代经南北方交叉自交加代、穗行择优、早代测配、优中选优,高代综合评价,最终入选穗行,外观性状表现整齐一致,抗性优良,结实性好、茎秆坚韧、散粉性好。
1.3 选育过程2013年冬在海南以自选系TD023为母本,TD03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4年春在铁岭市进行鉴定,2014年冬在海南进行复配,2015-2016年参加了由辽宁东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持的辽宁省普通玉米中晚熟组品种比较试验。
玉米新品种郑原玉432黄淮夏玉米区特征特性及亩产850公斤以上高产栽培技术张惠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郑原玉432是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研发的适合机械化收粒的玉米新品种,具有早熟、矮秆、耐密,抗高温热害,抗倒性好,灌浆和脱水快等特征特性。
本文通过对新品种的特征表现、抗性鉴定、品质分析、产量表现进行调查分析,重点从选种土层深厚、水肥丰富的地块,采用先进种植模式,科学播种、增加密度,增施肥料,化学除草,科学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环节介绍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后期参考。
玉米是社旗县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经、饲多元作物,还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作物。
其中郑原玉432是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研发的适合机械化收粒的玉米品种,于2018年通过国家三大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6028。
综合表现优秀,增产潜力大。
一、种植表现1、特征表现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5天。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46厘米,穗位高91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
果穗筒型,穗长16.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2.2克。
杆矮,抗倒伏,不化控;耐高温,可有效避免云高温造成的授粉不足,无秃尖;适宜密植,不空棵,而且早熟,适宜机械收割。
2、抗性鉴定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
3、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78克/升,粗蛋白含量8.26%,粗脂肪含量4.00%,粗淀粉含量74.82%,赖氨酸含量0.26%。
4、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4.6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6%。
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0.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0%。
绿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中玉303王岩文1 隋朋斐2 付发林2 何建国2 靳长再1 王兆国2 温通通2梁玉婷2 景义泽2 张同景2 张光玉2 李广陆2 武 祺2 王亚东2 王天宇1(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2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合肥230000)摘要:提升抗逆性与适应性是促进我国玉米单产水平提高的关键。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创新的自交系,经定向测配、多环境鉴定,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耐密植玉米新品种中玉303。
该品种在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高密组)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2.6%,增产点率100%;在国家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中,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90.8%,且高抗茎腐病,抗小斑病,后期持绿性好,籽粒淀粉含量高达75.96%。
2020年分别通过国家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应用。
在2021年大面积示范推广中,尽管气候灾害等多种逆境共同胁迫,中玉303综合性表现突出,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玉米;绿色高产;中玉303;特征特性;栽培要点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玉米快速发展,成为第一大作物。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种植制度通常为小麦、玉米连作一年两熟。
在小麦收获到播种之间的100多天空档期内,种植玉米并取得高产十分不易,且玉米茎腐病、大小斑病、高温伏旱、阴雨寡照等生物及非生物胁迫频发,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困扰着玉米生产的发展。
加速培育与应用绿色高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新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对进一步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助国家玉米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团队认真落实国家“藏粮于技”精神,从美洲、欧洲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高产、抗病、耐密种质,并与抗逆性、适应性优良的本土骨干系进行杂交融合,创制出CNH3323等一系列配合力高、抗病、抗旱性强的自交系,根据分子标记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信息,进行定向组配和多环境鉴定筛选,育成株型独特、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耐密广适的玉米新品种中玉303。
宁玉614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根系发达、产量高、抗病性好、果穗大、耐密性好、适应性广。
作物种类:玉米品种名称:宁玉614审定编号:苏审玉201005来源与类型:由南京春曦种子研究中心以宁晨68×宁晨47配组,于2004年育成,属中熟半紧凑型普通玉米。
[1]适应范围适宜江苏夏播地区种植。
[1]产量及特征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92.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3%,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
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0.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7%。
出苗快而齐,苗势强,叶鞘浅绿色,生长势强,叶片深绿。
株型半紧凑。
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
果穗筒形,籽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红色。
省区试平均结果:株高253厘米,成株叶片19片,穗位107厘米,穗长18.7厘米,穗粗4.9厘米,每穗14-16行,每行35粒,千粒重325.0克,出籽率84.7%,全生育期约102天,倒伏率0.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9年接种鉴定:抗小斑病,感纹枯病。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2009年检测:容重747克/升,粗蛋白9.43%,粗脂肪4.62%,粗淀粉74.71%,赖氨酸0.26%。
[1]栽培要点1、适期播种。
夏播一般掌握在6月中旬播种。
2、合理密植。
每亩用种量一般为3公斤左右。
适宜密度每亩为4000株左右。
3、加强肥水管理。
氮、磷、钾配合使用,纯氮一般20-25公斤/亩,其中基苗肥占60%,穗肥占40%,肥力差的田块可适当增施粒肥。
开好田间一套沟,做到三沟配套,注意防涝防旱。
结合施肥及时中耕、做好壅土培根以防倒伏。
4、病虫害防治。
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做好玉米螟、粗缩病、茎腐病等防治工作。
安农8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审定编号:皖玉2009003育种人:安徽农业大学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SX303(来源于(178×齐319)×178)×SX313(来源于国外杂交种选系)主要特征特性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果穗以上叶片宽大,着生较密集;花药黄色,花丝浅红色;穗轴红色,粒色纯黄色。
早熟、优质玉米新品种京科610的选育崔明亮1 任正鹏1 王元东2 赵久然2 王利明1 张业文1 佘宁安1 李海良1(1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作物种子新技术与新品种创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88;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北京100097)摘要:京科610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具有早熟、优质、抗病抗倒、高产稳产等特点,适宜在京津冀早熟夏播区域推广种植。
介绍了京科61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关键词:京科610;选育;高产栽培;制种技术Breeding of a New Early Maturing and High-QualityCorn Variety Jingke 610CUI Ming-liang 1,REN Zheng-peng 1,WANG Yuan-dong 2,ZHAO Jiu-ran 2,WANG Li-ming 1,ZHANG Ye-wen 1,SHE Ning-an 1,LI Hai-liang 1(1Hefei Fengle Seed Co.,Ltd./Anhui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and Variety Creation for Crop Seeds ,Hefei 230088;2Maize Research Institue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7)基金项目: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202203ɑ06020005)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区位于东华北春玉米区南缘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北缘间的广大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廊坊、唐山、秦皇岛、沧州和保定的部分区域[1-2]。
研究表明该区有效积温对一年一熟的耕作模式有余,而对一年两熟略显不足[3];同时由于多年连作同一模式的玉米品种,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小斑病、褐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穗粒腐病等[3-4];其次该区玉米生长季雨热同期,玉米拔节至抽雄期及灌浆前期如赶上大风大雨天气,容易发生倒伏倒折[2,4],严重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及产量。
高产的玉米种子品种有哪些
高产玉米种子的品种主要有龙高l2、良玉99、登海6702、德利农988、中单909、浚单29和屯玉808,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种植环境的要求也是有差别的,下面我们就对这几种类型的玉米种子的特性作-下简单的讲述。
l、龙高l2
高产玉米品种龙高l2,以亩产吨粮(667㎡),铁秆抗倒著称,高水肥条件好下,龙高l2创造了每公顷32000巿斤的高产记录,为业界所称道。
玉米种子龙高l2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高产育种室育成,2004年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该品种审定名称为龙高l2,商品名称为宝玉龙高l2。
本玉米品种适应区域广,生育期l22—l27天左右,审定积温2350摄氏度,在2500摄氏度以上的积温条件下,会获得理想的脱水效果和成熟度,适于黑龙江省笫-、ニ积温带种植。
苗期生长健壮,株高2.8米左右,穗位95公分,叶片上举,株型收敛,秆强不倒伏,活秆成熟,有较好的抗旱、抗逆性,高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青枯病。
果穗圆柱形,l8行——22行左右,每行45粒左右,百粒重35克,籽粒马齿型,橙黄色,容重75l克,角质粮,栽培条件适当产量可达l000千克以上。
在高产田块龙高l2平均垧产量超过30000斤,远超同熟期品种,创
1。
玉米品种简介德美亚一号品种来源:德美亚是黑龙江农垦垦丰种业公司从德国KWS 公司引进,2004年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产量情况:2002—200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640.86公斤,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7.4%,2003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129.0公斤,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6.8%。
2010年嫩江县农业科技园区平均公顷产量8256.45公斤。
特征特性:该组合为早熟玉米三交种,生长日数110天左右(2010年园区玉米品种对比试验中其生育期为108天),需活动积温2100℃,比卡皮托尔熟期略早。
该组合叶色深绿,抗倒伏。
穗长18-20厘米,穗行数14,行粒数38。
两年平均籽粒含粗蛋白9.085%、粗脂肪4.67%、粗淀粉73.20%、赖氨酸0.2654%。
品质好。
籽粒橙黄色,百粒重30克(2010年园区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百粒重31.38克),容重780克/升,活秆成熟。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7.5-8万株/公顷,喜肥水,适机械化作业。
适应区域:适合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上限种植。
该品种优点是耐密,适合机械化作业,产量较高,稳产性好。
缺点是该品种表现为穗有一点点秃尖,可能会稍微影响品质。
德美亚2号审定编号:黑审玉2008040品种特征:KX2030是一个高产的极早熟品种,需要有效积温大约2000℃。
植株中等大小,株高230厘米,株型紧凑,茎杆坚韧,根系发达。
穗位适中,穗位80厘米,筒型穗,穗长平均17厘米,穗粗约6厘米,穗行数为16行,行粒数高,籽粒是偏硬类型,品质好,粗蛋白含量为11%,粗脂肪为5%,粗淀粉为72.5%,赖氨酸0.32%,千粒重为270-280克,容重为780克/升,穗轴为红色。
抗性特征:经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丝黑穗。
品种保护、审定和试验情况:2008年在黑龙江省审定,审定号:黑审玉2008040。
2007年申请新品种保护,申请号:20070783.3。
玉米高产优质多抗耐密品种鉴选
作者:李岩侯文平董本春李晓光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0期
摘要以当地推广种植的2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密度,设49 995、64 995株/hm2 2种密度,副处理为品种,通过对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表现的抗病性、抗倒性以及产量上表现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从而推选出在当地适合加密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耐密型玉米品种吉单27、先玉335、沈农1号、银河32、伟科606。
关键词玉米;高产;耐密;品种鉴选
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53-01
针对春玉米主产区目前生产种植密度较低,品种多、乱、杂等问题,在各主要生态区开展品种筛选试验,以为引导农民科学选择和种植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当地种子市场销售的、代表当地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分别为吉单27、绿育4117、长城799、宏育209、先玉335、吉东20、通单24、宏育203、长单19、先玉252、吉农大402、大龙7、郑单958、沈农1号、吉东8号、银河32、银河33、吉农大588、通育99、伟科606。
参试品种的密度均采用当地品种区域试验的规定密度。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地进行,此地块前茬为大豆,肥力中上等。
试验于4月29日播种,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密度,副处理为品种。
主处理设置2个密度,分别为49 995、64 995株/hm2。
副处理品种20个。
小区按6行设计,行长5 m。
对照品种中早熟组为吉单27,中熟组为先玉335,中晚熟组为郑单958。
小区行间不留过道,其中一端留1.2 m过道,小步道间隔为0.6 m。
1.3 田间管理
施肥量:底肥施尿素100 kg/hm2、磷酸二铵180 kg/hm2、硫酸钾80 kg/hm2、硫酸锌15 kg/hm2,追肥施尿素300 kg/hm2;农药用量:播前使用一次苗前封闭除草剂,6月初按品种的适宜密度定苗,6月中旬中耕锄草,由于2012年霜期早,9月16日早霜,收获期稍有提前,9月下旬收获。
1.4 调查记载
记载各个生育时期,包括播种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收获期。
在籽粒进入蜡熟期后,系统调查植株性状及病害发生情况,成熟后收获中间4行,风干后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生育期的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由于春季低温寡照,出苗期延迟6 d左右,部分试验地遭受鼠害,出苗率降低,6月20日左右,持续高温干旱,玉米苗期出现萎蔫滞长情况,导致生育期延迟。
进入7月授粉期旱情未有缓解,致使玉米出穗延迟,最后导致当地玉米授粉质量下降,空秆增多,秃尖增多,生育期延迟10 d左右,产量降低。
2.2 抗病性
由表1可以看出,品种的抗病性较强,对于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等病害,大部分品种表现为感病轻或未感病。
2.3 抗倒性
由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品种的抗倒性较强,由于特殊天气原因造成2个品种倒伏率较高,其他品种均表现出很强的抗倒性。
2.4 空秆、秃尖率
由于进入7月中旬至8月中旬,授粉期连续干旱,玉米出穗延迟,玉米授粉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品种的结实率降低、空秆率有所增加,秃尖增多[3-4]。
2.5 密度与产量
由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参试品种密度在增加1.5万株/hm2的条件下,株高、穗位略有增加,穗长有所降低,百粒重略有减轻,但总产量都有所增加。
个别品种由于倒伏原因致使产量下降,其中吉单27、先玉335、沈农1号、银河32、伟科606产量增加明显,建议加密种植,以取得高产的目标。
3 结论与讨论
2012年由于天气原因,出苗期延后5~6 d,进入6、7月,高温干旱少雨,玉米出穗延迟,致使生育期延迟,空秆率增加,秃尖严重,加上霜期提前,产量有所降低。
参试品种中大部分玉米品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其中吉单27、先玉335、沈农1号、银河
32、伟科606密度在64 995株/hm2的条件下产量增加显著。
因此,建议科学选择和种植耐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对提高东北玉米产量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5-6]。
4 参考文献
[1] 杨楠,王慧茹,班亚伟,等.玉米高产开发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9(8):21.
[2] 刘艳辉,曾昭杰.玉米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筛选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5):62-63.
[3] 姚万山,宋连启,郭宏敏,等.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动态质量指标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9(4):55-59.
[4] 闫飞燕,钟昌松,范继征,等.肥密耦合对广西玉米主推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2(8):1149-1153.
[5] 段明禹,舒中兵,胡章凯,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遵义地区玉米主推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20):9-10.
[6] 张汉达.玉米高产栽培的田间管理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