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类型

  • 格式:docx
  • 大小:23.66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时候要比改变他
们的物质生活更为艰巨、更为长久。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核心文化
价值观的历史使命确实任重道远。
世界上不同国家都希望通过电影这
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
承传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
建构能够被国民普
遍认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而确立一种大众共同信守的文化秩序。
尽管不同国家所认同的文化内容并不一致,
相互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
这种相互对立的
制片策略与评价体系造成了不同电影形态在话语体系之间的相互排
斥以及在价值观念上的相互错位,即在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
电影这些不同电影的形态中除了在制作方式、
赢利模式、
表述策略上
各说各话之外,
在价值观念上也自说自话,
使中国电影无法在影片的
文化核心价值领域进行相互整合,
使我们的民族电影业最终没有形成
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必须要背离大众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念,
不能把体现
人类正价值(正义、公正、忠诚、勇敢、善良)的艺术形象置放在一
个被否定、被质疑、被漠视的叙事语境中,也不应该把这些追寻人类
价值理想的人物描写成为一种虚幻的、迂腐的、甚至是可笑的角色。
从国家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考虑,主流电影的创作、制作
,
包括宣传
化。这里主要是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对
“天人关系”的不同看法来说的。西
方文化自有西方文化的价值,
并且在近两三个世纪中曾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
了巨大影响,
使人类社会有了长足的前进。
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世纪末,
西
方哲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弊病可以说越来越明显了,其弊端不能说与
“天人二
分”没有关系。更何况这点东西方许多学者已有所认识,例如:
产业的总体格局和影片的制作理念之中。
过去,我们认为电影在艺术层面上具有审美、启悟功能,在思想
层面上具有教育、励志功能,在商业层面上具有消遣、娱乐功能。基
于对电影这些不同的功能的确认,
我们制定了关于电影艺术创作的一
系列基本策略和政策,
并且把电影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叙事形态,
即所
谓艺术电影、
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
自然关照形成的,特别是柏拉图开创
“理念”论哲学后,西方哲学基本上是按
照这个路子走下去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是人居于主导地位,
人认识自然的
方式是通过人类理性来进行的。
西方文化的传统,
特别是近代哲学恢复了人和自
然的地位后,
过分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把人当作主体,
把人之外的东西当作人认
识的对象——客体

延续了柏拉图时代的思维方式——
必须整合在既定的价值体系之内,而不是使它置之于外。
论文摘要:
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话题,
特别是在
“天人关系”
上,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
“天人合一”思想,西方文化主流是征服自然和
“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
“天人关系”理论的阐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
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天人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
“天人关系”论述

“天人关系”上,主张人与自然的调和、协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
不仅作为中国文化主干,
而且后来也成为东亚区域性学说的儒家学说和
道家学说,
都有
“天人合一”
的观念。
“天人合一”
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
后来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
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与日俱增,
这些造成了
人与自然十分紧张的关系,
以致是使人类社会面临着全球性的严重生态危机,

经严重的威协着人类
自身生存的条件。

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
和谐关系的被破坏。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
新的价值,
给人类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智慧在今天愈来愈显示其独特的价值。
不给后代子孙留后路、同时也不给自己留后路的思想根源。
三、中西文化
“天人关系”的当前状况
随着现代环境和资源问题的
日益突出,
社会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于人类对
自然界的过量开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空气
和水的污染
日益严重,土壤
日益耗尽
,许多可耕土地逐渐被沙漠所吞没,大
批物种逐渐被消灭,
了在电影功能方面的差异之外,
在文化核心价值观方面也存在明显的
差异,
进而使不同的电影叙事形态成为规定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一种合
理通道。
我们现在应当确认的是ຫໍສະໝຸດ Baidu除了那种没有进入电影院线发行放映的
所谓独立电影和实验电影之外,
可以把所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
作、根据相应档期进入电影院正常放映的影片,统称为“主流电影”
也有所不同,但是,各国始终都把电影、电视放在文化传播的中心位
置。目前,中国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电影,作为
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
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我
们今天所要特别强调的是:
电影的这种文化传播功能不应当仅仅体现
在某种类型、
某种题材的影片创作之中,
而应当体现在整个国家电影
1992

1575
名科学家发表了一份
《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

开头就说:
“人类和自然正走
电影类型、不同的故事题材、不同的叙事风格,不应当成为不同的文
化价值取向的准入证
不论是世界电影的历史发展还是中国电影的现实境遇都证明,我
们不宜在电影文化的层面上过多地强调所谓民族的差异性。
电影本身
就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在全球化的历史境遇中,
特别是在中国电影
越来越依靠海外市场来支撑其国际化生存发展的格局下,
“分离”

又一次导致了
主体与客体的远离。
没有将人类自身看成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是将人类
看成了自然万物的主宰者,人的价值高于自然万物,自然万物都得为人类服务,
都得听从人类的摆布。如美国的哲学家詹姆斯就号召人们向大
自然开战,他这
样说
“可见的大自然完全是可塑的和冷漠的,
——它是一个道德的多元宇宙„„
相应地在这三个层面基础上建
立了对电影艺术创作的评价体系和我们对电影产业的基本诉求。
而在
具体的影片创作过程中,
有意无意地默认了好像艺术电影就是追求影
片的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
可以放弃教育与娱乐的功能;
商业电影就
是追求影片的娱乐价值,
教育与审美的作用可以不必考虑;
而主旋律
电影就是要宣传效果,
审美与娱乐因素也不必重视。
中华文化不仅可以在调整
“人与人的关系”和
“人与
自然”的关系上都可以
起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且就其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形上层面也会对二十一世纪的哲
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西方文化
“天人关系”论述
在“天人关系”上,西方文化主张是人与
自然的分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
界的对立,征服自然,强调
“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人的理性思维是源于对
在儒家来看,
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

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
自然的,
但不自觉的合一。
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
欲望的蒙蔽,
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
人类修行的目的,
便是去除外界欲
望的蒙蔽,
“求其放心”

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
这就是孔子所说

“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西方
学者在哲学文化领域也开始反思西方,
转向东方,
日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天
人合一”观念,将之视为对治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精神良药。
1988
年,几十位
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聚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博士在闭
幕会上说

人类要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到
25
个世纪以前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这就是说
,西方学者在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并转向东方,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
一味地强调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差异,会强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分歧,乃至抗衡、
冲突,
起码会加剧不同文化之间原本存在的隔阂与对立,
这样不利于
中国电影产业的市场延展,
不利于在一个更广阔的国际空间里弘扬与
传播中国文化。所以,信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不仅仅意味着
重新确认我们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
把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进行广泛传

这种影片不仅是支撑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
而且也应当成为
传播与弘扬核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就像足球比赛不能在足球场
外寻找规则一样,
主流电影不能在一种没有边界的情况下进行随意创
作,
不能为追求奇特的观赏效果而放弃基本的道德规范,
更不能为了
影片的商业利益而践踏人类的伦理底线。
主流电影中对个性审美价值
种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行动,而成为一种真正的为天下人民求解放、
为所有百姓求平等的崇高的人道主义行为。
这种叙事情节对于扩展中
国电影的文化心理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确认电影是一种艺术商品、一种文化产业并不困难,困难的
是在电影生产的各个环节,
都能够按照市场化的规律来进行电影的创
作。其实,不论是探讨两代人的感情隔膜,还是表现同代人的情感裂
一种像韩国电影、
美国电影那样共同信守的文化核心价值观,
没有建
立一种整个行业共同敬重的文化价值取向。
在这种相互错位的价值观影响下,
有些商业电影为了实现经济利
润,
在电影情节线索上设置无端的暴力场面和性爱标识,
使没有分级
制度制约的影片对低龄电影观众的心理造成伤害,
甚至在西方主流商
业电影市场被列为限制级的影片在内地却大行其道;
个别的艺术电影
为了张扬所谓的导演个性,
把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进行逆向表述,造成电影叙事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之间的价值断裂,
扭曲了观众对时代的历史记忆;某些主旋律电影为了达到宣传的效
果,
对于影片的社会主题采用概念化的演绎方式,
无形之中使大众与
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产生隔阂。
总而言之,
三种电影话语形态除
播,同时也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与现代文明的一次历史性对
接,使我们的电影体现出一种古今合一、中西融汇的文化取向。影片
《我的长征》
在表现红军转危为安的历史进程中,
不仅再现了血火交
汇的湘江之战等重大战役,
而且把红军进入彝族区从阴森的铁牢拯救
奴隶的情节置放在红军的万里征途中,
这样红军既是威武之师、
正义
之师,同时也是仁义之师、拯救之师。他们所进行的革命就不只是一
变,
主流电影中所表述的叙事主题,
都应当具备一种能够让观众所喜
爱、所认同的文化母题。
相对于电影艺术的个性化表达,
电影对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是一个更为复杂和久远的事,因为它包括了对大众情感、道德、精神
诸方面的无形因素的引导与重构。
要改变人的文化态度,
特别是要改
变群体的文化态度,
提升群体的精神文化指数,
但不是一个道德的宇宙。
对这样一个妓女
(
指大自然
)
我们无须忠诚,
我们与作为
整体的她之间不可能建立一种融洽的道德关系;
我们与她的某些部分打交道完全
是自由的,
可以服从也可以毁灭它们”

西方哲学正是全世界都
“战天斗地征服
大自然”
,进行资源掠夺式生产,曾经极大地推动了机械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生
产的进程
,但却是以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只顾眼前,不管长远,

也许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建立在修德进业基础
上的人本主义,它可以对人们提高其作为
“人”的内在品德方面贡献于社会;
道家思想是一种建立在减损欲望基础上的自然主义,它可以对人们顺应
自然、
回归人的内在本性方面贡献于社会。儒家的
“仁论”和道家的
“道论”哲学以
及它们的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同样可以贡献于今
日人类社会。这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