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84.29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1.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一共有7个周期,每一周期分别有:2,8,8,18,18,32,32,(50)(50)个元素

4.元素周期表一共有18纵行,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第Ⅷ族,0族。(注意书写)

5.第ⅠA族(除H):碱金属元素

第ⅦA族(第8,9,10纵行):卤族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化合价定位0)

6.前三周期是短周期,其他周期是长周期。

7.*尽可能完整地默写元素周期表。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

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为:与氧气或水反应时的剧烈程度。)

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除铯外,都是银白色。导热性导电性很好: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

堆的传热介质。从上到下,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熔沸点逐渐下降。

4.碱金属元素的保存

Li封存在石蜡中(一般固体,液体也可以)

Na浸没在煤油里

K浸没在煤油或石蜡油

铷和铯过于活泼,一般实验室保存不了

5.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方程式与现象

Li, Na K比水轻。Na:浮融游响红Rb,Cs比水重,故与水反应时,应沉在水底。③与O2反应时,Li为Li2O;Na可为Na2O,Na2O2;K,Rb,Cs的反应生成物更复杂

6.

8.*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三、核素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氢:氕、氘、氚

3.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4.同位素的应用:14C考古时测定文物年代,氘氚用于造氢弹、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

放的射线育种、治疗恶性肿瘤。

2.元素周期律

*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

化的规律。

1.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由内到外每个电子层最多2n2,最外层最多8个,次外层最多18个,倒数第三层最

多32个。第1、2、3、4……、7层名称分别为K、L、M、N……Q

3.原子半径的变化;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氧化性、还原性的变化

*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电荷数增大,最外层电子数增加,原子核带正电,二者吸引力增大,使得外层电子离核更近,因此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由于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增大,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加,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大。

核内质子多1个,正电荷多1个

原子核内外吸引力增大,原子半径减小。

例如:对于第三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NaS>P>Si。

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明显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例如:第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HCl>Br>I。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以作出简明的结论: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向左、向下方,元素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金属是Cs;越向右、向上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例如:金属性K>Na>Mg,非金属性O>S>P。

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意义: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由于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所以可以在元素周期表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

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

农药由含砷到含磷,毒性减小。

过渡元素(ⅢB族到VⅢ族的化学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3.化学键

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间电子转移,形成正负离子,由静电作用形成的)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相同原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极性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通常,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与熔沸点有关)

氢键:有些氢化物分子间存在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叫氢键。主要存在

于H,O,N,F元素间。

化学反应: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和产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

*由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反应,不是化学反应

重点

1.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例子)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指的对象是元素,还原性和氧化性指的对象是物质。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H2越简单(置换氢气的速度越快),金属性越强(具体现象)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即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③发生置换反应:强制弱(若甲可以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则甲强于乙)

④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向左、下方,元素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金属是Cs

⑤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一般金属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金属性越强,还原性

越强。(在氢以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的氢,生成氢气;氢以后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与氧化性酸反应,与硝酸反应时,浓硝酸一般生成NO₂,稀硝酸生成NO)

【大多数酸溶于水都能电离出H+,氢离子具有弱氧化性,所以,酸都有氧化性。

非氧化性酸是指在反应中只能表现出氢离子的弱氧化性的酸。

如:HCl, HBr,HF,磷酸,稀硫酸

氧化性酸:一般是含氧酸,是指酸中除了氢、氧元素之外的中心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

浓、稀硝酸,浓硫酸,次氯酸,氯酸,亚氯酸,高氯酸,亚硝酸等。】

钾钡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K Ba Ca Na Mg Al Mn Zn Cr Fe Ni Sn Pb (H)Cu Hg Ag Pt Au

⑥发现年代:不活泼,游离态;活泼:化合态

⑦由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一般情况下,活泼性强金属电极做负极。

⑧一般情况下,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特例:三价铁的

氧化性强于二价铜,但铁的金属性强于铜。

⑨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F>O>N>Cl>Br>S,I>C >At>H>P>As>Te>B>Si

*氧化性与还原性:升价失电氧氧氧、升氧降还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

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和活泼非金属单质(如:氟、氯、氧等)一般具有氧化性,而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