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30年》

  • 格式:docx
  • 大小:16.54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有感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由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等四位青年研究工作者撰写的有特色的有进60万字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在王瑶先生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所写的序中写道“随着现代文学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新更完善的文学史著出现。但就目前而论,本书确实反映了现阶段的研究水平并且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因此我愿意把它介绍给中国现代文学的爱好者和关心者,并瞩望本书的作者们继续前进,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这无疑是对这本书极高的评价。

在内容阐述上,书既注意吸收前人关于作家、作品和文体研究的成果,又克服了以往文学史的叙事模式与狭窄格局,拓宽了研究领域,在“文学现代化”这一命题下,形成了学术品味浓厚的独异的特色。是8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的反思期中出现的一部独具特色的综合性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也是“文革”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具有转型意义的代表作;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但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在本书的历史叙述中,“现代文学”是一个揭示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质的概念。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讲述了1917年到1927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作者以专章的方式分别介绍了新文学发轫时期的思想根源,以及新思想传入时文学界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和创作潮流,同时将文学的各种题材辟为专章,讲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里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题材如何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者同时着重介绍了本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奠基式的作用的作家及思想家鲁迅的创作的一部分。在第二张“鲁迅(一)”中,在评论鲁迅小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还特意标出“说不尽的鲁迅”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探讨。由此可看出,该书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

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讲述了第二个十年中具有旗帜性质的文学思潮运动,指明了第二个十年别离了第一个十年的新文学“团队作战”的局势,新文学内部已然开始分裂,形成了无产阶级文艺和资产阶级文艺相对立的局势,同时较为粗略的分析了两大文艺思潮,指明本时期的创作趋势和导向。紧接着,作者分章介绍了本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文学大家茅盾、老舍、巴金以及沈从文。然后根据文学题材的划分介绍了诗歌、小说等在第二个十年里的继续发展。在戏剧领域,又着重单列出剧作大家曹禺,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另外本编延续第一编中《鲁迅》的讲述,继续讲述了鲁迅在第二个十年中的文艺贡献,在本编的鲁迅专章中,作者又借题讲述了鲁迅创作的杂文的意义及其后世影响。

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首先紧随时局的发展,较为全面的概括了第三个十年里具有纲领性质的文艺思想-----《延安文艺座谈讲话》的起源发展和内容以及影响,同时讲述了一部分文艺理论上的斗争,另外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符合《讲话》思想而且具有较大贡献的作家赵树理。在此之外,作者继续按照体裁的划分形式,讲述了第三个十年中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的发展,诗歌领域单独列出具有突出成就的艾青进行介绍,最后单章粗略地讲述了与大陆文学长时间割裂单独发展的台湾文学的发展历史。

在近十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具有特色的著作,它不仅吸收并总集了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而且表现了著者独特的思想眼光,它问世于现代文学研究的低谷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明显的“过渡”痕迹——它预示着旧的文学史观的结束,并为全新的文学史著作的出现奠了基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