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团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议(传统行业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运营)

  • 格式:doc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集团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

一、集团现状分析

集团发展到现在,进入了瓶颈期,集团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取巨额利润,那么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集团必然的选择。集团现处于(如图一所示)整个纺织产业链中上、中游位置,已建有集团营销部(原料棉花采购/销售)、银河纺织(棉纺织业:纺纱)、集团驼铃纺织(棉纺织业:织造)、倍捻分厂(棉纺织业:纺纱)、钟织分厂(针织业)、粘胶分厂(棉纺织业:纺纱)。产品以低附加值、低利润产品主为主。

图一:纺织行业产业链

二、中国服装市场现状

(一)、生产:

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2010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素质要求、用人模式。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二)技术:

1、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三)消费市场:

1、国际市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2002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达617.7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18.97%。而顺差为474.62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14%。欧美经济的衰退,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入困境,市场单一,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2、国内市场:占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2002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644亿元,销售总额10024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的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内贸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服装业的“外转内”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纺织品服装内销最大的潜力市场还是在农村。2008年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本上只相当于城镇的1/5

左右。”中国大部分市场被那些90%在中国制造的品牌所占领,服装企业竞争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四)设计:

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尴尬真相,设计能力较弱,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

(五)品牌:

1、我国是服装大国,但不是服装强国,还处在品牌初级阶段。各方面的配备不是还完善,缺泛运作的人力,品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雅戈尔、杉杉、七匹狼、波司登、美特斯邦威。但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国际服装品牌在世界品牌10X0强中有7家服装品牌入围,中国服装只有2家进入中国品牌100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中国没有一个品牌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品牌,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时尚”

2、国际品牌的进驻、企业的结构、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设计和营销,企业的运作、中间的管理、综合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被动市场型、橄榄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杠铃结构。

(六)中国品牌为什么走不远

1、原因

1)品牌土壤、义利冲突、急功近利、个人英雄主义、昙花品牌

a)稚嫩与非理性化:品牌成长条件的稚嫩、注定了中国企业创建品牌的非理性化。

b)品牌是由历史和理性造就的、企业不可超越历史去创造一个理性的品牌。

2)品牌的道德缺陷(商业承诺,理直气壮地确认和建立自己在商品社会中的合理地位,自觉地承担起商品社会赋予他们的那份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方能构建起完善的品牌道德。

3)"霸王"心态与品牌短命。以"王"、"霸"字眼冠名的品牌闪亮登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等原因外,中国企业经营寿命短、德国500家最优秀的中小企业平均年龄为64岁,我们太注重品牌宣传的"永远"和"不老",而忽视了现实中企业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经营运作。

4)自我的品牌与品牌的归宿:一些品牌的成长史带着浓重的个人色彩与时代特色,品牌的自我化与民族化成为众多品牌的一大特征。

5)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市场较为单一,初级原始的品牌,从视觉设计到内涵定位,个人化或主观化。

6)未来市场是没有国际疆域概念的全球化市场,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推广,网络经济、网上交易、网上营销,没有时空差异的国际市场、未来网络时代。

7)中国品牌发展的归宿是市场化和国际化,不是自我化或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