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廖廖的复习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复旦大学信科院957考研——398分高分上岸超详细经验分享(建议必看)基本情况:政治64英语84数学127专业课123复试已通过政治:从八月开始复习,每天晚上政治一小时,以2倍速或者3倍速看徐涛的网课,只能有大致记忆。
九月开始每天晚上花一小时写1000题,写完以后用苍盾小程序继续刷题。
买了腿姐背诵手册,十一月开始看腿姐强化课和冲刺班,感觉那段时间提升速度飞快。
最后写肖8(只做选择题)肖4(只做了前两套),并且吃饭时候用苍盾继续刷题,刷到都背答案了。
今年政治选择题很怪,不容易做,大题只需要用腿姐的方法,材料总结+分析即可。
我觉得市面上徐涛、腿姐和其他老师讲的都挺不错的,但重点是自己能记牢知识点以及会用方法去分析即可。
英语:我英语基础还算不错,所以前期三月到六月阶段只有每天背单词和学习唐迟阅读技巧,其他都没干。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单词,必须每天坚持背诵,我不喜欢纸质单词书,就用了墨墨背单词app,每天300个滚动复习。
如果觉得适合实体书就买红宝书,我感觉两者差异不大,主要看背诵对自己有没有效果。
在六月时候感觉想刷刷阅读,就拿英语一的08和09两份练练手,等进入暑假就直接开始刷英二的(10-19),每天就做一篇阅读,做完以后用黄皮书进行口头翻译,标出不认识的单词,然后第二天早上会花半小时把这篇文章朗读三遍,我觉得对我来说英语最重要的是语感,在第一次做阅读的时候往往觉得看不懂句子,但是读完三遍以后就会豁然开朗,长难句也不是问题。
差不多十月开始,我跟着石雷鹏老师学习英语小作文的写作,每天学习两篇题型,然后背诵,大作文跟的潘赟。
最后十二月开始做英语套卷(19-22),每天一套,我的做题习惯是:阅读-新题型-翻译-作文-完形。
在考场上这么做完全来得及,我还剩下半个多小时检查答案。
数学:基础阶段,高数和线代我跟的张宇,我觉得数学最重要的是搭框架,知道每章的的知识点并且能有效串联起来,一开始和张宇学的时候感觉还是有点吃力的,基础阶段的题目有一定难度,有时候我会开始背答案。
关于21考研英语二怎么复习,不论是背单词还是做真题,主要都是重复、总结,重复背单词做题,总结单词真题中遗漏的知识点,我就详细讲讲我之前复习考研英语二的经验,怎么从基础差到成功上岸。
一、背单词单词书用的《考研词汇闪过》,按照每个单词在真题里面出现的次数分类,有高频、中频和低频词,还有常考短语讲用法,不仅省时间,还能掌握高频词的用法。
直接跟着闪过词汇书里划分的重点背就行了,就是每天得提高点单词量,一天花1个半小时过60个左右单词。
单词可不能歇着,歇一天你有可能就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你不只是天天背,你每天晚上还要过一过之前背过的。
你记会的就不用看了,只看不熟的记不起来意思的单词。
二、做真题这估计是你前期最头痛的,毕竟考研的文章是真挺难。
你可以用英二《考研圣经》做真题,这本解析很详细,每句话都单独图示分析了,重点单词也有标注,你就不用担心啥看不懂句子、看不懂文章。
解题方面除了从题干分析找出正确答案外,还从选项分析,逐一排除干扰项,很容易就能锁定答案。
如果基础不好还想提分,用这个很适合。
其他真题书只挑了2、3个长句子分析,解题方面是从答案入手分析,下次遇到其他题还是不会解。
你要是考英一就《考研真相》,同一系列的。
前期做真题,你也别急错的多,你这一遍主要就是理解透每一篇文章。
做真题一定得学会积累,前期做题边做边把自己不会的词汇、短语标出来。
然后再进行一次手写的精翻,这样其实你在对照解析时,就知道该积累哪些知识点。
①因为之前做题的时候,你已经把不熟的词汇、短语积累了一遍,还会有印象。
如果你翻译还错的话,那这些词汇和短语就是重中之重了,你需要在本子上用红笔标出。
②对照解析总结文章的框架、逻辑。
因为你已经翻译了一遍,所以这篇文章的框架、逻辑。
你已经比较清晰了,只需要自己在脑海中捋一遍,然后看解析里的框架是否和你思考的一样。
③对照解析,看自己翻译和解析的差距。
自己有时候大脑翻译不手写,你都不知道自己的语句有多少语病,有可能逻辑都读不通。
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是每年都会进行的一项重要考试,对于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考研是他们实现梦想的重要一步。
作为一名考研学生,我在备考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要明确自己的考研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然后,根据考试的时间表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这个计划要有具体的内容和时间节点,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二、多渠道获取资料
备考时,要尽可能多地获取相关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网上下载、考研培训机构等途径。
同时,要注重筛选资料,选择权威、实用的资料进行学习和复习。
三、刻苦钻研,扎实基础
考研是一个综合性强、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的考试,需要考生们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
因此,备考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练习和提高。
四、重视模拟考试
考研是一项重要的标准化考试,因此模拟考试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模拟考试的练习,通过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备考效果,及时调整备考计划。
五、注重心态调整
备考考研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很容易产生挫折感、焦虑和压力。
因此,要注重心态调整,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六、多方面准备面试
考研不仅是笔试,还有面试环节。
面试是考官对考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因此备考时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例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
以上是我在备考考研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祝愿正在备考考研的各位同学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的考研经历本文主题是“我的考研经历”,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备考经验、考试经历以及复试经验。
一、备考经验从高中开始就一直有考研的想法,但在大学前几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认真备考。
直到大四结束后,我意识到时间紧迫,于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备考之旅。
1.目标清晰。
在备考之前,我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考取一所综合性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这个目标不仅具体,而且也具有可行性。
制定目标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避免在准备期间浪费过多的时间。
2.合理规划。
在一年的备考时间里,我规划了复习内容和时间表,每天都要有计划地完成任务。
另外,我也制定了复习计划,准备了相关的学习材料,比如《考研英语真题》、《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等。
3.坚持不懈。
备考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困难,比如学习计划被打乱,复习情况不够理想等等。
但是我始终坚持着,通过自我调整和调整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的复习内容。
二、考试经历考试之前,我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技巧:比如阅读题目时,先拆分句子,把各个部分分开理解;听力时,集中精力,站好位置;数学试题应先做易题,再做难题。
除此之外,我还认真做好了准备工作,比如确认考场地点、准备考试用品等。
在考场上,我保持了平和心态,不紧张不慌张。
在阅读和数学考试中,我果断跳过难题,优先做易题,保证了完成试卷的时间;在英语听力试卷中,我始终保持专注,克服了语音、音速等困难,同时注意时间掌握,提高了答题速度。
三、复试经验在获得初试合格成绩之后,我在复试前做了大量功课,重点准备了自我介绍、个人陈述等环节。
通过搜集资料,我对自己所报的学校、专业、课程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根据此准备了相关问题的答案。
在复试过程中,我保持了自信而沉着的态度,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展示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在互动环节中积极与面试官沟通,丰富面试内容,综合表现得到了肯定,最终顺利通过了复试。
总结起来,考研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准备和持久耐力的过程。
要想成功,需要有坚定的目标、合理的规划、坚持不懈的精神,另外还需要在考试和复试中保持平和心态、突出自己的优点和特色,综合表现出自己的最好一面。
紧急备考!2023考研数学讲练笔记2023考研数学备考笔记在2023考研数学备考中,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紧迫感。
只有积极备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考研环境中获得优势。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紧急备考的经验和技巧。
第一步,掌握基础知识数学考研是无从遁逃的必修科目,掌握基础知识是必要的。
在掌握基础知识方面,大多数人都会面临一个难题:缺少时间。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高效地掌握基础知识。
首先,请放弃对笔记的依赖。
笔记可能会让你感到“安逸”,但它往往会使你的思维变得呆板和僵化。
相反,应该选择通关教材。
据我所知,大都数人没有时间逐页阅读一本大部头的教材。
所以,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材的阅读方法。
你可以先梳理一下教材的框架和主线,把握教材的大概内容。
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分块划分章节和知识点,特别是选一些常被考到的部分着重阅读,剩下的可以进行简略浏览。
使用这种方法也可以保证我们的基础知识是扎实的。
第二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号在紧急备考中,心态很重要。
为了不跑偏,我们应该制定一个行动口号。
口号不必讲究,只需要适合自己就行。
比如说,我曾经制定了“看书六小时,做题四小时”的口号。
当我工作疲惫的时候,这个口号被作为一个标准。
不难发现,这个计划的实际效果并不会让你通过考试,但是事实证明,种种理由都是失败的掩饰。
你需要一个合理的口号才能保证忠于计划。
第三步,找到合适的题目在紧急备考阶段,需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题目。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选择追溯一些历年的真题或者练习册上的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往往有较为全面的覆盖知识面,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进行练习并深入思考。
同学们也可以相互合作,运用我们的群智,针对一些难题,可以相互讨论,一起探讨解法。
在不积极思考的情况下,光靠群策群力的方式或许不能帮助你提升。
第四步,重点攻克紧急备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准的攻克重点知识点。
在历年的考研中,很多题目都是考重某些知识点或某些方面。
2023考研经验【3篇】2023考研经验篇一公共课复习方法首先是公共课,公共课全国统考。
一、英语英语方面:完型填空,阅读,翻译,作文,每一项的分数都不能少,考研英语考察综合能力,不可能说你阅读好就够了,英语尽早开始复习,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就可以提高到很高分数的科目,除非你英语本来就非常好,或者很有天赋。
我的英语没有上65分,所以我的经验只是参考,在考研当中,我真的非常推荐英语黄皮书,做了全套,这本书接近真题,也很权威,在英语方面非常专业。
具体怎么复习英语,同学们可以上网看看之前历届学姐学长的高分经验,多看看,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方法。
二、政治政治:政治从三四月开始,看一看知识点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只是作为辅助复习,政治的重点复习从九月十月再开始,因为每年政治热点不同,早期准备理论知识,后期准备政治热点,老肖的肖四肖八肖一千,还有石磊,TWB,各种名师的题目我都做过,考完以后才发现还是老肖的靠谱。
最好是买全套的肖秀荣的书籍,跟着他的书籍走,任汝芬的书可以买着看看,但不要以他的书为主,课程视频可以多下几个机构的,找自己喜欢看的。
冲刺班什么的不推荐,一些机构就会吹牛,买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足够,实在担心可以买些其他卷的预测书籍,但是主线还是要以肖秀荣的书为主。
1000题最少做两遍,大纲可以看一两遍,个人觉得没什么用,太枯燥了。
政治的复习要点就是:①、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那么多也背不完)②、跟着肖秀荣的书,前言部分他也写了建议,好好根据自己的情况复习。
专业课复习方法最重要的教育学专业课,北理教育学考试代码为633,它与所谓333和311有些许的不同,同学们在早期开始就要选好复习书目,根据这两年的大纲,主要书目: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陈孝彬高洪源主编:《教育管理学》、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至于20xx年的大纲,同学们要及时关注学校官网看有没有增减的内容。
考研复习个人心得体会7篇考研复习个人心得体会(精选篇1)不少人说考研是痛苦的,很少有人说考研是快乐的。
然而,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经历过的人都会把曾经的苦与乐看成是自己走向成熟的一段经历,一种克服人生困境的能力和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
一路走来,学会了承受和容忍,也学会了坚强与坚持。
多年以后,可能时光不在,但是记忆犹新。
或许某一天,当闲暇追忆往事时,我依然会为选择考研而感觉亢奋与喜悦。
因为那是一段为梦想而奋斗的日子,是人生美好的东西,值得珍惜。
所以,感谢考研!现在我很想把考研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说不上什么建议,就算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切磋吧。
希望我所讲的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首先,决定是否考研。
考研,应该是你许多选择中的一个,所以应该是你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做出的决定。
如果你只是觉得工作不好找,或者同学都考研,所以就顺应潮流,我觉得这样坚持下去的动力不大,故而成功的希望也不大;虽说研究生院校是在扩招,但并不是很多,而且扩招的都不是太好的学校。
如果说你考研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把它作为你人生的一种跳板,或者说考研是为了实现你更远大的梦想等等,总之,要有明确的目标。
这样,才会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并战胜困难,有毅力把考研坚持到底。
当然,只要做出了决定,就要为之努力并且不要轻易放弃。
其次,选择学校。
我觉得学校的选择要根据个人的追求和自己大体的实力水平进行衡量,如果你想求稳就选择比较有把握的学校;如果你想要对自己提出挑战就选择相对有些难度的学校,应该也会因人而异吧。
定好学校之后,最好能够找到你报考学校相应专业的师哥师姐,因为他们毕竟是过来人,不仅在专业课上的复习会给你一些建议,而且能告诉你导师的一些学术动态,这些信息的把握很重要,尤其是选择报外校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个。
当然,没有师哥师姐的也无所谓,自己努力就是了,毕竟主观这方面是最重要的。
至于找不找导师,我觉得初试之前自己努力就是了,等分数下来有复试机会的话再找也不迟。
考研心得体会:上岸者自述经历及方法(经典整理分享3篇)考研经历及备考经验篇1一初试备考(一)专业课专业课第一阶段(4 月—6 月):因为是跨考,对这个专业不是很了解,并且自己毕业两年,英语也是薄弱科目,所以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花钱买效率,报了公司的全科课程,这点海文做得非常好,因为专业课是由考上华师的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学姐辅导的,首先把参考教材通读一遍,重点在在实验和统计这两个科目上花的时间会比较多,不是很明白的地方会结合学姐的讲解加深理解,搞懂后做一些练习题巩固。
这个阶段我大概每天花 3 个小时。
专业课第二阶段(7 月—9 月):考研有一句行话叫得暑期者得考研,由此可见暑期对考研的关键性。
由于暑期我们公司是上特训营,集中学习,因此暑期相对我们工作也不是很忙,在这个时候,我加大了学习的进度,开始结合资料画框架图,同时把教材的一些内容补充进资料,如果碰到还是不怎么理解的知识点要回去看一下教材或者找学姐答疑,另外我还把统计和实验的习题课也看了一遍,这样对知识点的把握更牢固。
这个阶段每天也是花 3 个小时左右。
专业课第三阶段(10 月—12 月):开始每天背诵的重点,大概 5 个名词解释和 3 至 4 道大题。
然后每天一套模考。
为什么第一个先说专业课呢,因为专业课绝对是重中之重!占比超过总分的一半,在政治英语拉不开太大差距的情况下专业课就是拉分的担当,所以备考心理学的同学一定要把学习重心放在专业课上。
英语:英语第一阶段(4 月—6 月):英语:重中之重,所有考研科目里需要花最久的时间去学习。
前期一定要打好基础,单词每天坚持背背单词就用了海文的单词书,并且在零碎时间再用app 记单词,每天 100 个。
这个阶段每天花 3 个小时。
英语第二阶段(7 月—9 月):认真刷真题,因为真题真的很重要,不要太在意正确率,最重要的是吃透真题的长难句和生词,只需要做四篇阅读理解,其他的可以不做。
单词记忆则继续用app,每天 100 个,这个阶段也是每天花 3 个小时学。
考研经验心得体会分享5篇考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努力过,付出过,还是会有很多收获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考研经验心得体会分享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心得体会1考研的五个月里,我成熟了许多,孤独、寂寞、忍耐、承受、等待……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人生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是曲折而漫长的征途。
征途中会有成功、有失败、有困难、有挫折……就看你我是否坚强,能否坚持,是否坚定!困难与挫折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它是绊脚石,让你寸步难行;对于强者来说,它是垫脚石,让你站得更稳、更高。
天下谁没有走过弯路,又有谁能不走弯路?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都会跌倒。
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我们勇敢去面对,拿出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勇气和力量去拼搏;拼搏就会帮我们克服困难,帮助我们找到全新的自我,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而更加灿烂辉煌!考研也一样,不论你是为了什么,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
不管是令你头疼的数学,还是水平不高的英语,抑或是不知所云的政治,一切的一切,只因为你选择了考研。
复习,初试,复试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也许,你刚有了考研的打算,也许,你已经考虑了很久,既然决定了,就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下去,除了要具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以外,学习方法无疑成了重中之重。
要说学习方法,除了自己根据自身特点总结以外,还需要辅导班的老师为我们规划一下,于是辅导班就成了考研学习的必选。
下面讲一些我自己的考研经历,兴许会对你有一些启发。
第一,我觉得考研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有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
这种精神的强弱取决于一个人渴望成功的程度。
欲望之火燃烧到白炽状态就能最大程度激发出自身的潜力。
我坚持考研的最大奋斗动力来自于考上xx可以带给我的成就感和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和辅导班老师孜孜不倦的辅导和耐心的启迪。
这种动力和欲望带给了我十足的奋斗意志。
第二是专注。
在那些辛勤拼搏的日子里,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却心无旁骛,每天除了复习还是复习。
考研专业课技巧如何理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考研专业课的学习是考研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则是高效学习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提高学习效果。
一、建立知识框架学习考研专业课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可以将整个课程内容按照大的知识模块划分,然后在每个模块中细分出不同的知识点。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表格或者大纲等方式,将每个知识点整理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建立知识框架的目的是让你清楚地知道每个知识点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知识框架,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二、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在理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时,我们需要注意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指的是相同的特点、规律或者理论;差异则是指不同的特点、规律或者理论。
通过对知识点之间的共性与差异的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对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认识。
在学习中,可以将共性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归纳,从而更好地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逻辑关系。
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能够帮助我们应对考试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分析和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链条。
可以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出发,将每个知识点放在一个逻辑的框架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运用逻辑思维工具在理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逻辑思维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理解知识点。
比如,可以使用分类思维、对比分析、推理演绎等方法。
分类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和分类,从而更好地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廖廖的中药综合复习经验
分数还没出来,自我感觉考的不咋的,不过心得很多,写写经验
好了。
因为好的复习方法真的很关键,希望可以帮到一些学弟学妹。
上海中医药大学611中药综合,一共三门:有机化学,中药学,中药药剂学。
1.《中药学》全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主编:雷载权。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2.《中药药剂学》主编:张兆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版;
3.《有机化学》主编:吉卯祉,彭松。
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以上是学校官网公布的考试用书,个人觉得这些个信息都太老
了,书都出版更新好多次,虽然整体内容不变,但是药剂很多东西都
在更新,上中医现用的药剂书也不是这本。
复习的时候最好规定用书
和我推荐的都要有,再加上每本书的配套练习册。
不过还是得以学校
的为主,中药学就雷载全的那本就够了,下面推荐下我用的书
《有机化学》人卫版的,最新的就行
《中药药剂学》中国中药出版社,作者,杨明,2012最新版
下面分别说说这三门该怎么复习
有机化学,建议先看一遍人卫版的,因为学校给出的那本书,编排的
真的不咋的。
每一章都仔细看,看完一章做一章的习题,这时候千万
别偷懒,因为做好了这点,后面的复习会轻松许多。
看完一遍人卫
版的就可以看学校给的那本有机书了,看这本的时候你会发现,书上的侧重点其实还是有些偏差,有机反应式考的很少不需要记,但是原理要知道,结构推导不考,立体化学要看但不需要太深入基本的要知道(这章我是白痴复杂点根本看不懂,就放弃了,记忆里就考了一个简单的选择)主要是化合物的命名,性质,活性大小,反应快慢,鉴别,反应特点,酸碱性大小比较,氧化还原的条件(建议氧化还原反应要记这个都是硬的,也没啥道理可寻)。
有些人喜欢有机喜欢做笔记,这个真心没必要,因为我厚厚的一本笔记压根没看过,每天看的每天记下就好,两遍书看完了,就可以开始总结了,我附上的《有机知识精讲与系统总结》你们可以好好看看,再根据自己的所得,总结一份属于自己的有机资料,(嫌麻烦就直接打印把)可以用A4纸写下来,装订后,后期复习的时候拿出来翻翻,总结时就可以每天花点时间做药科大的选择题了,还有那400道,不要急着一下做完,这些选择题,一定好做两遍,很重要,加深映象。
总结完了,还是得看一遍书,哪本,就看你自己更熟悉那本了,我只看了学校指定的有机书一遍,杂环和糖那两章看的学校的书,因为写的精简些。
最后那半个月看你做的了习题,和你自己的总结。
(有机不小心就写这么多了,话有点多,嘻嘻)
中药学,这个就把我分享的两份资料打印出来,主要是《中药完美总结》和《功效归纳》那个,还有每天背一个小时,或更久点,时间自己把握好了,中药学主要是功效,应用就考了一点,用量考的少,但也有,毒性刺激性的要用量注意下,配伍考的也不多,经典的配伍要,
知道。
习题的话我用的是上海中医药出版的两本小的,中药习题集,是江中的学弟学妹可以去图书馆借,药剂书和中药书包括习题都有借,就不用去买了。
中药简单背到就是赚到。
中药药剂学,药剂要先看学校给的张兆旺的那本,这个我觉得要做笔记,方便以后背诵,也是看一章做一章的习题,先做配套的,坚持下去。
药剂内容很多,可能觉得时间很紧,配套习题做一遍就够了,只是练手,第二遍开始时看我推荐的书,这是个查缺补漏的时候,你会发现新书上有些与老书不同,有些新的内容要加在笔记上,我觉的不同处以新书为主吧,毕竟药剂是个不断更新的学科,这和中药可不同,这时候的习题可以去打印我附上的《中药药剂学习题集》,把题目里你不知道的知识,抄在笔记本上,写不下就写在再便签上,贴在相映的章节中。
这个习题要看两遍,有时间可以多看,药剂我觉得还是要背,不要放到最后背,压根记不住,而且那时政治都有你背的了。
开始看的时候就背,每天背一些,和中药一样反复背。
复习时把握时间是很重要的,大多数考研的人,到最后都抱怨时间不够,所以从你觉得开始考研的时候就得给自己制定时间表(如果我早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考的这么没底了,伤心ing......),不过这个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所以自己按照自己适合的方式制定把,应该规定什么时间看完一本书,这个很重要,给自己完成任务式的压迫感,不能托,没有完成的任务一定要找时间补回来。
突然发现我说了好多,以上是我自己的复习经验,若觉得好就拿去,不喜勿喷,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