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第1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39.95 KB
- 文档页数:9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共 10 章)第一章绪论 1. 你对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和包括的研究范围是怎么理解的? 2. 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有哪些方面? 3.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如何? 4.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社会意义和科学意义是什么?答案: 1.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
狭义:偏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 DNA 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所谓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本质主要是指对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基本特征的分子机理的阐明,从而为利用和改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手段。
这里的分子水平指的是那些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和在遗传信息传递及细胞内、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这些生物大分子均具有较大的分子量,由简单的小分子核苷酸或氨基酸排列组合以蕴藏各种信息,并且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形成精确的相互作用系统,由此构成生物的多样化和生物个体精确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控制系统。
阐明这些复杂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2. 分子生物学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研究内容:A.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
由于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分子遗传学(moleculargenetics)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 50 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领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
研究内容包括核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2.细胞学说(cell theory)3.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4.蛋白质组(proteome)5.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6.组蛋白密码(histone code)二、单项选择题1.发现细胞的时间和科学家分别是A.1665,R.HookeB.1673,A.Van LeeuwenhoekC.1831,R.BrownD.1855,R.VirchowE.1864, H. Von Mohl2.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基因组C.蛋白质组D.染色体E.基因3.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的实验细胞学阶段的主要标志是A.研制成功第一台光学显微镜B.观察到活体细胞C.利用各种实验手段研究细胞的生化代谢过程及生理功能D.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显微镜E.明确了遗传信息流向的“中心法则4.发表了“中心法则”的是A.F.CrickB. G.GamowC. J.WatsonD.M.J.SchleidenE.T.Schwan5.细胞学说的建立发生于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E.20世纪6.使细胞生物学研究深入到亚细胞水平的是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技术C.DNA重组技术D.DNA序列分析技术E.体细胞克隆技术7.下列与细胞骨架网状结构的发现有关的技术是A.光学显微镜B.原子力显微镜C.扫描隧道显微镜D.分子生物学技术E.超高压电子显微镜8.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于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E.20世纪70年代9.下列不属于表观遗传学改变的是A.DNA基化B.基因点突变C.组蛋白乙酰化D.组蛋白磷酸化E.基因组印记10.下列不属于亚细胞水平的细胞结构是A.线粒体B.内质网C.溶酶体D.高尔基复合体E.细胞11. Feulgen染色技术用于显示细胞中的A. DNAB.RNAC.蛋白质D.膜成分E.细胞骨架12.下列属于分子水平的研究成果是A.DNA双螺旋结构B.三联体密码C.蛋白运输的信号假说D.膜的液态镶嵌模型E.以上都是13.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和完成的时间分别是A.1990,2005B.1990,2003C.1990,2000D.1993,2003E.1993,200514.Genomics指A.基因组B.遗传学C.基因组学D.蛋白质组学E.表观遗传学15.细胞发现距今的时间是A.100年B.200年C.300年D.400年E.500年16.研制出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的是A. E.RuskaB. G.BinningC. H.RohrerD. H JanssenE. Z Janssen17.有丝分裂发现于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E.20世纪18.与细胞分化相关的研究成果是A.克隆羊多莉B.“端粒钟”学说C.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D.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机制E.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19.细胞被看作是由细胞膜包围的一大团原生质,来自于A.细胞学说B.原生质理论基因学说C.细胞生物学D.基因学说E.中心法则20.1910年,T. Morgan建立了A.细胞学说B.染色体遗传理论C.细胞生物学B. D.基因学说 E.原生质理论三、多项选择题1.提出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A. M. J. SchleidenB. T SchwannC.R.HookeD. F. CrickE.J.Watson2.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A.细胞学说B.能量转换定律C.达尔文进化论D.爱因斯坦相对论E.孟德尔遗传定律3.关于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的正确叙述是A.发生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B.提出并建立了原生质理论C.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固定和染色技术在光镜下D.与其他学科相互透面发展了多个分支学科E.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4.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下列细胞器的微细结构得以发现或明确的是A.内质网B.溶酶体C.高尔基复合体D.核糖体E.线粒体E.线粒体5.提出DNA双螺旋的是A.F.CrickB.GamowC. J.WatsonD. M. J. SchleidenE.T.Schwann6.20世纪70-80年代,细胞生物学在分子水平的重要研究成果有A.提出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B.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C.提出内质网膜上蛋白质合成的信号肽假说D.发现真核细胞基因中的内含子E发现MPF细胞周期相关因子7.可用于机体水平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模型动物是A.果蝇B.线虫C.爪蟾D.斑马鱼E.小鼠8.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A.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信号基础B.蛋白质的分选与运输C.细胞分化与干细胞特性D.细胞衰老与细胞死亡E细胞与组织工程9.实验细胞学阶段,主要提出了A.原生质理论B.染色体遗传理论C.基因学说D.细胞学说E.中心法则10.组蛋白密码是指组蛋白的A.乙酰化B.甲基化C.磷酸化D.糖基化E.泛素化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对细胞的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细胞间的相互关系开展研究的学科2.细胞学说( ell theory):细胞学说由 Schleiden和 Schwann在总结自己和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其主要内容是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版)习题第01章绪论一.选择题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编写程序代码并上机调试B)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确定所用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确定所用算法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完整参考答案:D【解析】程序设计通常分为问题建模、算法设计、编写代码和编译调试四个阶段。
所以选项A)、B)、C)说法都不完整。
2.以下关于简单程序设计的步骤和顺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确定算法后,整理并写出文档,最后进行编码和上机调试B)首先确定数据结构,然后确定算法,再编码,并上机调试,最后整理文档C)先编码和上机调试,在编码过程中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最后整理文档D)先写好文档,再根据文档进行编码和上机调试,最后确定算法和数据结构参考答案:B【解析】设计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程序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①建立模型。
②算法设计: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即算法。
③算法表达:选择一种表达算法的工具,对算法进行清晰的表达。
④编写程序:选择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把以上算法程序化,这称为编写程序。
⑤程序调试:对编写好的程序进行调试,修改程序中的错误。
⑥程序文档编写与程序维护。
综上所述,B)选项是符合上述描述的,其他选项不恰当。
3.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C程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语句B)C程序中的每一行只能写一条语句C)简单C语句必须以分号结束D)C语句必须在一行内写完参考答案:C【解析】函数是C程序的基本组成单位;C语言书写风格很自由,不但一行可以写多个语句,还可以将一个语句写在多行中。
故本题答案为C)。
4.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C程序中的注释只能出现在程序的开始位置和语句的后面B)C程序书写格式严格,要求一行内只能写一个语句C)C程序书写格式自由,一个语句可以写在多行上D)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只能放在一个程序文件中参考答案:C【解析】在C语言中,注释可以加在程序中的任何位置,选项A)错误。
第1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参见P3、4、5页)参考答案: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参见P12页)参考答案:数据库系统使信息系统从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的数据库为中心的阶段,这样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研制和维护,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相容性,提高了决策的可靠性。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8、9、10页)参考答案:1)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在文件系统中,相互独立的文件的记录内部是有结构的,管其记录内部已有了某些结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
2)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记录,粒度不能细到数据项。
而在数据库系统中,存取数据的方式也很灵活,可以存取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数据项、一组数据项一个记录或或一组记录。
3)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文件的逻辑结构对该应用程序来说是优化的,因此要想对现有的数据再增加一些新的应用会很困难,系统不容易扩充。
而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9、10、11页)参考答案: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页)参考答案: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7.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13页)、数据模型的作用、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第一章 绪论1、 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如果已知它在跃迁到基态时,原子发射出λ=972.5Å的光子,求激发态量子数n=?解:由玻尔假设推导的巴耳末公式:)11(22n n c R -'=∞ν 对于基态n '=1。
17100973731.1-∞⨯=m R )11(103100973731.1287n c -⨯⨯⨯⨯==λν所以 4=n2、利用玻尔-索末菲量子化条件,求(1)一维谐振子的能量;(2)电子在均匀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的可能取值。
解:[方法一] 设一维谐振子能量222212x p E μωμ+=故1)2()2(22222=+μωμEx E p此方程是以x,p 为为纵横轴的椭圆方程: E a μ2=22μωEb =而量子化条件⎰=nh pdq 左边刚好对应椭圆的面积nh Eab pdq ===⎰ωππ2 所以:ωωπn nh E ==21(n =1,2,3…) [方法二] 由经典力学可知,一维谐振子(线谐振子)受到的力为Kx F -= (1)于是有Kx ma-= (2)上式可以改写成0d d 22=+Kx txm (3) 若令mK=2ω(4) 则(3)式可写为0d d 222=+x tx ω (5) 上式的解为()δω+=t A x sin (6)与之相应的广义动量为 ()δωω+==t Am txm p cos d d (7)利用玻尔-索末菲量子化条件()()[]()⎰⎰⎰⎰+=++===2220d cos sin d cos d d T T T tt m A t A t Am x p q p nh δωωδωδωω(8)若令ϕω=t(9)ωπ20=T (10)则(8)式的积分可以做出(取0=δ)πϕϕϕϕϕππ=⎥⎦⎤⎢⎣⎡+=⎰20202cos sin 212cos d (11)将其代回(8)式,得到m nhA =2 (12)动能为()()⎪⎭⎫ ⎝⎛-=-=⎪⎪⎭⎫ ⎝⎛-=+=⎪⎭⎫ ⎝⎛=22222222222222121121 cos 21 d d 21x m nh m x A m A x m A t m A t x m T ωπωωωδωω(13)总能量为ωωπωπωω n n h x m nh m x m T V E ==⎪⎭⎫⎝⎛-+=+=221212222(14)其中,,3,2,1=n ,此即线谐振子的能量量子化。
第一章 绪 论⒈ 解释下列名词⑴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⑵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解:⑴化学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⑵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⑶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该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的抑制程度。
试液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液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⒉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的测量结果(单位µg ﹒mL -1)分别为0.36,0.38,0.35,0.37,0.39.⑴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⑵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值含量是0.38µg ﹒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解:⑴ x =n1(x 1+x 2+…+x n )=0.37; S=1)(12--∑=n x x n i i =0.0158; r s =x s ×100℅=4.27℅。
⑵ E r =μμ-x ×100℅=-2.63℅。
⒊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ρ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和0.540。
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解:b=∑∑==---n i i n i i i x xy y x x 121)())((=0.0878; a=y -b x = 0.0914;所以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A=0.0914+0.0878ρB r=2111221)()())((⎥⎦⎤⎢⎣⎡----±∑∑∑===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 0.9911。
第一章 绪论(一)基本知识类题型1-1.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1-2. 简述当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动向。
1-3. 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1-4.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经济统计学的结合?试述三者之关系。
1-5.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它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1-6.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1-7.试结合一个具体经济问题说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1-8.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9.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有哪些应用领域?各自的原理是什么?1-10.试分别举出五个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并说明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有和异同?1-11.试解释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12.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1-13.常用的样本数据有哪些?1-14.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随机误差项?简述随机误差项形成的原因。
1-15.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哪些类型的关系式不存在估计问题?1-16.经济数据在计量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1-17.下列假想模型是否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什么?⑴ S R t t =+1120012.. 其中S t 为第t 年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亿元)、R t 为第t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亿元)。
⑵ S R t t -=+144320030.. 其中S t -1为第(1-t )年底农村居民储蓄余额(亿元)、R t 为第t 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亿元)。
1-18.指出下列假想模型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1)RS RI IV t t t =-+83000024112...其中,RS t 为第t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RI t 为第t 年居民收入总额(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之和),IV t 为第t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第二篇工程水文学试题解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㈠填空题1.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因素,各水文现象(如降水、水位、流量、水质等)2.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 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预报5.成因规律,统计规律6.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㈡选择题1.[d] 2.[c] 3.[b] 4.[b] 5.[a] 6. [b]7.[a] 8.[c] 9.[b] 10.[c]㈢判断题1.[T] 2.[T] 3.[F] 4.[F] 5. [T] 6.[F]7.[T] 8.[T]㈣问答题1. 答: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它主要包括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两方面的内容。
2. 答: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的作用主要是:(1)规划设计阶段,为规划设计工程位置、规模提供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等水文数据;(2)施工阶段,为施工设计提供设计水文数据,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施工水文预报;(3)运用管理阶段,提供各类水文预报成果,确保工程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提供新情况下的设计水文数据。
3. 答:水文规律,基本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4.答:水资源是水文循环引起陆地上一定区域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降水量、径流量及其变化,这些可根据水文、水质观测资料通过水文学原理与方法分析计算推求,水资源评价(包括水环境质量)工作,就是由各级水文部门进行的。
可见,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5.答:(1)流域水量平衡原理;(2)流域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规律,称流域产流规律;(3)流域净雨转化为流域出口径流的规律,称流域汇流规律,等等。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考点1:码元速率/信息速率)1. 若以每分钟60000个码元的速率传输二进制信号,其码元速率是(1) ,信息速率是(2) ,若以同样码元速率传输8进制信号,其信息速率是(3) 。
(考点2:通信系统性能指标)2. 从信息传输角度来看,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是(3) 和(4) ,在数字通信中,具体为(5) 和(6) 。
3. 模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分别用(7) 或(8) 来衡量。
(考点3:误码率/误信率)4. 以2400bit/s的传信率发送一个文件的数据,共传输1分20秒。
如在接收端发现2个比特的错误,该系统的误信率Pe 为(9) 。
(考点4:通信系统分类和通信方式)10. 通信系统按是否采用调制可分为(10) 传输和(11) 传输。
11. 通信系统按信号特征可分为(12) 通信系统和(13) 通信系统。
12. 通信系统按传输媒介可分为(14) 通信和(15) 通信系统。
二、简答题1.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有什么区别?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请写出离散消息的平均信息量H(x)的表达式。
三、计算题1. 设在125μs内传输256个二进制码元,计算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少?若该信息在4秒内有5个码元产生误码,试问其误码率等于多少?2. 一个由字母A、B、C、D组成的字,对于传输的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脉冲编码,00代替A,01代替B,10代替C,11代替D,每个脉冲宽度为5 ms。
(1)不同的字母等可能出现时,试计算传输的平均速率;(2)若每个字母出现的可能性分别为: P A = 1/5,P B = 1/4,P C = 1/4,P D = 3/10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3. 国际摩尔斯电码用点和划的序列发送英文字母,划用持续3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点用持续1个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且划出现的概率是点出现概率的1/3。
(1)计算点和划的信息量; (2)计算点和划的平均信息量。
通信原理第⼀章绪论课堂练习题含答案第⼀章绪论⼀、填空题(考点1:码元速率/信息速率)1. 若以每分钟60000个码元的速率传输⼆进制信号,其码元速率是(1) ,信息速率是(2) ,若以同样码元速率传输8进制信号,其信息速率是(3) 。
1. (1) 1000B (2)1000bit/s (3) 3000bit/s2. 若以每分钟6000个码元的速率传输⼆进制信号,其码元速率是(4) ,信息速率是(5) ,若以同样码元速率传输4进制信号,其信息速率是(6) 。
2. (4) 100 B (5) 100bps (6) 200bps3. 若以每分钟600个码元的速率传输⼆进制信号,其码元速率是(7) ,信息速率是(8) ,若以同样码元速率传输16进制信号,其信息速率是(9) 。
3. (7) 10 B (8) 10bps (9) 40bps4. 若以每分钟12000个码元的速率传输⼆进制信号,其码元速率是(10) ,信息速率是(11) ,若以同样码元速率传输8进制信号,其信息速率是 (12) 。
4. (10) 200 B (11) 200bps (12) 600bps5. 若以每分钟1200个码元的速率传输⼆进制信号,其码元速率是(13) ,信息速率是(14) ,若以同样码元速率传输4进制信号,其信息速率是 (15) 。
5. (13) 20 B (14) 20bps (15) 40bps(考点2:通信系统性能指标)6. 从信息传输⾓度来看,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是(16) 和(17) ,在数字通信中,具体为(18) 和(19) 。
6. (16) 有效性 (17) 可靠性(18) 传输速率 (19) 差错率7. 模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可⽤(20) 或(21) 来衡量。
7. (20) 输出信噪⽐ (21) 均⽅误差8. 数字通信系统的差错率可⽤(22) 或(23) 来表述。
8. (22) 误码率 (23) 误信率(或误⽐特率)9. 数字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可⽤(24) 或(25) 来表征。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习题参考答案1、写出C 6H 10的所有炔烃异构体的构造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
解:CH 3CH 2CH 2CCCH 3CH 3CH 2CC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 CHCH 3CH 3CH 2CHC CH CH 3CHCH 2C CH CH 3CH 3CH 3CH 3 C C CHCH 3CHC CCH 3CH 31-¼ºÈ²3-¼×»ù-1-ÎìȲ4-¼×»ù-1-ÎìȲ3£¬3-¶þ¼×»ù-1-¶¡È²2-¼ºÈ²4-¼×»ù-2-ÎìȲ3-¼ºÈ²2、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3)3CCCCH 2C(CH 3)3CH 3CH=CHCH(CH 3)C CCH 3HCCCCCH=CH2(1)(2)(3)(4)(5)解:(1) 2,2,6,6-四甲基-3-庚炔 (2) 4-甲基-2-庚烯-5-炔 (3) 1-己烯-3,5-二炔 (4) (Z )-5-异丙基-5-壬烯-1-炔(5)(2E ,4Z )-3-叔丁基-2,4-己二烯3、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和键线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1) 烯丙基乙炔 (2) 丙烯基乙炔 (3) 二叔丁基乙炔 (4) 异丙基仲丁基乙炔解:(键线式略)CH 2=CHCH 2CCHCH 3 C CC C 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CH CCHCH 3CHCCCHCH 2CH 3CH 3CH 3(1)(2)(3)(4)1-ÎìÏ©-4-Ȳ3-ÎìÏ©-1-Ȳ2£¬2£¬5£¬5-Ëļ׻ù-3-¼ºÈ²2£¬5-¶þ¼×»ù-3-¸ýȲ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
(1) 5-ethyl-2-methyl-3-heptyne (2) (Z)-3,4-dimethyl-4-hexen-1-yne (3) (2E,4E)-hexadiene (4) 2,2,5-trimethyl-3-hexyne 解:(CH 3)3CC CCH(CH 3)2(CH 3)2CHC CCHCH 2CH 3CH 2CH 3(1)(2)(3)(4)H CH 3C=C CH 3CHC CH CH 3H CH 3C=C H C=CH CH 3H2-¼×»ù-5-ÒÒ»ù-3-¸ýÏ©£¨Z£©-3£¬4-¶þ¼×»ù4-¼ºÏ©-1-Ȳ£¨2E£¬4E£©-2£¬4-¼º¶þÏ©2£¬2£¬5-Èý¼×»ù-3-¼ºÈ²5、下列化合物是否存在顺反异构体,如存在则写出其构型式。
(1)(2)CH 3CH=CHC 2H 5CH 3CH=C=CHCH 3(3)(4)CH C CH=CHCH 3CH 3C CCH 3解:(1),(4)有顺反异构体;(2),(3)没有顺反异构体H H CH 3C=C CH 2CH 3H CH 3C=C CH 2CH 3(1)HC C H HCH 3C=C(4)HCC H HCH 3C=C ˳ʽ˳ʽ·´Ê½·´Ê½6、利用共价键的键能计算如下反应在250C 气态下的反应热。
(2)(3)(1)CH CH Br 2CH 2=CH CCH2CH3C CH HBr CH 3CHCH 3BrH?H?H解:(参考课本:表 1-3,各类C-H 的键能,按C-H 平均键能计算)(1)835.1 + 188.3 2 284.5 610 = 155.6kJ mol-1HE CCBr-BrE E 2C-BrE C=C(2)HE CCE C=C C C835.1 610 kJ mol-1345.6120.5(3)EC-HHE CCE C=CE H-BrC-BrE kJ mol -1835.1 368.2 610 284.5 415.3= 106.57、 1,3-戊二烯氢化热的实测值为226kJ . mol ,与1,4-戊二烯相比,它的离域能为多少?解: 1,4-戊二烯氢化热预测值:2 ×125 = 250 kJ . mol1,3-戊二烯氢化热的预测值为:226kJ . molEÀëÓòÄÜ250 226 = 24kJ mol -18、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
CH 3CH 2CH 2CCH HBr( )¹ýÁ¿£¨1£©CH 3CH 2CCCH 2CH 3 H 2O£¨2£©CH3C CH Ag(NH 3)2£¨3£©CH 2=C CH=CH 2Cl£¨4£©CH3 C C CH 3 HBr£¨5£©CH3CH=CH(CH 2)2CH 3?˳-2-¼ºÏ©£¨6£©CH2=CH CH 2 CCH Br 2£¨7£©解:CH3CH 2CH 2CCH HBr( )¹ýÁ¿£¨1£©CH 3CH 2CH 2CCH 3BrBrCH 3CH 2CCCH 2CH 3 H 2O£¨2£©CH 3CH 2C CH 2CH 2CH 3OCH3C CH Ag(NH 3)2£¨3£©CH 3C CAgCH 2=C CH=CH 2Cl£¨4£©CH 2 C=CHCH 2ClnCH 3 C C CH 3 HBr£¨5£©CH 3BrH CH 3C=CCH 3CH=CH(CH2)2CH 3˳-2-¼ºÏ©£¨6£©CH 3CHCHCH 2CH 2CH 3Br BrCH 3C CCH 2CH 2CH 3CH 2=CH CH 2 CCH Br2£¨7£©CH 2CHCH 2CCHBrBr 9、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化合物。
(1) 2-甲基丁烷、3-甲基-1-丁炔、3-甲基-1-丁烯 (2) 1-戊炔、2-戊炔解:(1)CH 3CHCH 2CH 3CH 3CH 3CHCH=CH 2CH 3CH 3CHCCHCH33)2°×É«ÍÊÉ«CH 3CH 2CH 2CCHCH3CCCH 2CH 3(2))2°×É«10、1.0g 戊烷和戊烯的混合物,使5mL Br 2-CCl 4溶液(每1000 mL 含Br 2160g )褪色。
求此混合物中戊烯的质量分数。
解: 设χ为1.0g 戊烷中所含戊烯的量。
C 5H 10 Br 25H 10Br 270== 0.35g¦Ö¦Ö¡Á5mL 160g/1000mL ¡Á70 5mL 160g/1000mL 2 79.9¡Á¡Á¡Á0.35g/1.0g 100% = 35%¡Á»ì ºÏ Îï ÖÐ Îì Ï©º¬ Á¿ £º11、有一炔烃,分子式为C6H10,当它加氢后可生成2-甲基戊烷,它与硝酸银氨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
求这一炔烃的结构式。
解:C 6H 10C 4H 9C CAgCH 3CHCH 2CH 2CH 3CH3°× CH 3CHCH 2CCHCH 3¸Ã Ȳ Ìþ Ϊ £º12、某二烯烃和一分子溴加成的结果生成2,5-二溴-3-己烯,该二烯烃经臭氧化还原水解而生成两分子 CH 3CHO (乙醛) 和一分子OHCCHO (乙二醛)。
(1)写出某二烯烃的构造式:(2)若上述的二溴加成物,再加一分子溴,得到的产物是什么?解:¶þ Ï© ÌþCH 3CHCH=CHCHCH 3Br BrCH 3CHO 2H C C HOO ¸Ã¶þÏ©ÌþΪ£ºCH 3CH=CHCH=CHCH 3£¨1£©£¨2£©¶þäå¼Ó³ÉÎïÔÙ¼ÓÒ»·Ö×Óä壬²úÎïΪ£ºCH 3CHCHCHCHCH 3Br Br Br Br13、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每摩尔的该化合物可吸收2mol 的H 2,当它和AgNH 3+溶液作用时,没有沉淀生成,当它吸收1 mol H 2时,产物为2,3-二甲基-1-丁烯,写出该化合物的构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