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全解 学生版
- 格式:docx
- 大小:63.17 K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1.《三峡》郦道元【朝代】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朝代】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朝代】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与朱元思书》吴均【朝代】南北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21、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精美文档值得收藏-------------------------------------------------------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5)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5)文章来自:学优网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
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桃林在小河的发源处就到头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仿佛有些光亮。
渔人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洞里很窄小,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前面突然开阔敞亮了。
这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解析与讲解案例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下面将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篇文言文为例,进行解析与讲解。
《元日》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一首诗,以描绘元旦的欢乐氛围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福。
下面对该诗进行逐句解析。
「爆竹声中辞旧岁」爆竹:指炮竹、鞭炮等爆炸物。
辞旧岁:告别过去的岁月。
这一句表达了辞旧迎新之际,爆竹声响彻云霄,象征着辞旧岁的喧闹和热闹,寓意着欢送旧时光,喜迎新年。
「花灯影里月轮圆」花灯:指元宵节时的花灯。
影里:在影子里。
月轮:指圆圆的月亮。
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花灯的光芒在影子中照得月亮圆圆的,给人带来美好、喜庆的感觉。
「鼠年迎来瑞气生」鼠年:指以鼠为代表的属相年份。
瑞气:指吉祥、祥瑞的气氛。
生:充满、涌现。
这句诗暗示了新的一年是属鼠年,寓意着吉祥的新年即将到来,带来瑞气满满的喜庆氛围。
「竹荫送岁华」竹荫:竹子的阴凉之处。
岁华:岁月的流逝。
这一句通过竹荫与岁华相对应,表达了岁月在竹荫的陪伴下不断流逝,也暗含了守岁的习俗,寄托了对新年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王之涣的《元日》一诗以欢庆元旦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欢乐氛围和美好的祝福寓意,表达了对新年的向往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微的表达,展示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们在欣赏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对这首文言文的解析与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为培养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启蒙教育。
总结起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文言文教材既具有语言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奥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及翻译腾的马一样。
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
这里的景色美丽绝伦,令人流连忘返。
夏季时,江水漫过了两岸的丘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___,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___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___三声泪沾裳。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___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___。
___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风和烟都消散了,___变成相同的颜色。
随着___漂荡,我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马一样。
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以……为生)。
缘.溪行(沿着),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鲜嫩美丽),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若.(好像)有光。
便舍.(舍弃、丢下)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仅仅)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都)如外人。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详细)答之。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竟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告诉)云:“不足.(值得)为外人道.(说)也。
”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顺着)向.(从前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
及.(到)郡下,诣.太守(到),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标记),遂.(终于)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计划)往。
未果..(没有实现),寻.(不久)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渡口)《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显出灵异)。
斯.(这)是陋室,惟.(只)吾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长到)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调.(弹)素琴,阅金经..(佛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归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上册 ) 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 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波折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 f ǔ男子美称,多附于字此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ji ǎn优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与——举j 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种类:〔1〕音近通假;〔 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种类例句出处讲解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觉惊讶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有仙那么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那么灵?陋室铭?有灵性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纷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为亲人、以为儿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奇怪、明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惊讶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酬报中书书?坠落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闲步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观潮?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跑分合五阵之势?观潮?穷尽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变白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雪?旅居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在夜里词类活用的种类: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解读文言文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八年级上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课文,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提高语文水平。
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进行解读。
《左传》是我国古代史书之一,也是文言文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在《左传·昭公十九年》一文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一古代故事。
《左传·昭公十九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君主因为儿子冒犯了宰相而责罚儿子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宰相虽然心怀不满,但是他克制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做出过激的行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君主或者高层领导,应该以身作则,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这个故事中,宰相选择了忍耐和妥协,最终赢得了君主的尊重和信任。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应该以理性和冷静的心态去对待,通过妥协和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过激的行动。
只有通过合作和理解,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通过解读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学到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做人要有原则,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自己的信念。
宰相在这个故事中既充当了君主的宠臣,又为国家和人民着想,他的行为展现了一个真正的智者应有的胸怀和智慧。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即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按照良心和道义去行事。
通过对《左传·昭公十九年》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思想内涵。
文言文虽然语言上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但是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是永恒的。
通过深入解读文言文,我们可以不仅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学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写作来练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文言文故事,根据其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创作。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一)三峡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写出了三峡春冬季节的景物特点。
B、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C、文章描写三峡壮丽景色,写出了三峡独特美,表达了作者的欣赏之情。
D、本文语音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很有节奏感,表现力强。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文字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峻,中间狭窄,绵延长远。
B.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水势之大,并且运用比较的手法,写出了江水流速之快;和前面对山势的描写形成对照。
C.第三段写了三峡在水势较小的季节,仍然充满活力。
全段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尤其出了对“怪柏”顽强生命力的褒扬。
D.最后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既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又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八上古诗文言文汇总(部编版)目录三峡 (3)答谢中书书 (4)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5)与朱元思书 (6)野望 (8)黄鹤楼 / 登黄鹤楼 (9)使至塞上 (10)渡荆门送别 (11)钱塘湖春行 (12)庭中有奇树 (13)龟虽寿 (14)赠从弟 (15)泰山梁甫行 (15)富贵不能淫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愚公移山...............................................................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周亚夫军细柳.. (19)饮酒.其五 (19)春望 (20)雁门太守行 (21)赤壁 (2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2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2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4)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yǎn)眼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019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全解 学生版 1 1. 三峡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 (3) 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 2019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全解 学生版 2 (20)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 沾:打湿。 (25)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 裳(cháng):衣裳。 划分朗读节奏: 名字:“三峡” 自 /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两 岸 / 连 山 , 略 无 /阙(quē) 处 。 重(chóng) 岩 / 叠 嶂(zhàng) , 隐 天 / 蔽 日 。 自 / 非 亭 午 夜 分 , 不 见 曦(xī )月 。 至 于夏 / 水 襄(xiāng) 陵 , 沿/ 溯(sù) 阻 绝 。 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时 / 朝(zhāo )发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间(jiān )/ 千 二 百 里 , 虽 / 乘 奔(bēn )御 风 , 不 以 / 疾 也 。 春 冬 之 时 , 则 / 素 湍(tuān) / 绿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绝巘(yǎn) / 多 生 怪柏(bǎi) , 悬 泉 / 瀑 布 , 飞 漱(shù) / 其 间 。 清 / 荣 / 峻 / 茂 , 良 多 趣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涧 肃 , 常 有 / 高 猿 长 啸 ,属(zhǔ )引 /凄 异 , 空 谷 / 传 响 , 哀 转 / 久 绝 。 故 / 渔 者 歌 曰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cháng),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cháng) 。”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 (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6.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7.属引凄异(属 古义:连续 今义: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 古义:几声,不是确数 今义:三声)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以为妙绝:极点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④ 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通假字 ①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中断) ② 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⑥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019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全解 学生版 3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2.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2019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全解 学生版 4 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山异水。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总评 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
3.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