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幼儿园美术计划15篇幼儿园美术计划1一、教研组情况分析:我们美术教研组共有13名教师,其中好几名老师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
本组大多是年轻骨干教师,他们认真、好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理论研讨,我组的青年教师在美术素养、基本功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本学期,我们立足与本园的乡土化、生活化特色,主要是利用服装、箱包的废旧边角料为主材料,并借用一些乡土的辅助材料进行多形式的艺术创作活动,有效的激发中班孩子对废旧布料艺术创作活动兴趣,提高幼儿美术综合素质,培养幼儿的创造个性,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发展开发幼儿的内在潜能。
二、工作目标:1、组织全组教师加强教育理论与专业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
2、带好兴趣小组活动,使“布贴画”在组内逐步形成特色。
三、教研重点:1、讨论、挖掘各种有特色的,适合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箱包、服装边角料。
2、一起研究能有效激发中班孩子对废旧布料美术创作活动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探讨美术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四、理论学习: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纲要》精神。
2、根据本学期教研重点,上网收集有关__、资料,组织在教研组进行简单学习。
3、积极参加各类各项培训、学习活动,把信息带回“家”。
五、青年教师培养:配合园内组织的各项活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
结合理论知识,组织青年教师多开展实践活动,在互听、互论、互学中使青年教师得到进一步提高。
鼓励青年教师多向组内骨干教师请教,以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与美术课堂教学水平。
六、评教评学:1、根据本学期的教研重点,通过骨干引领、青年教师课堂实践、相互研讨等活动,使本组教师能得到共同提高。
2、针对各年龄班的美术教学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诊断,共商对策,真实、有效地帮助、解决问题,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七、特色活动:1、以“布贴画”为主的美术兴趣班活动。
2、“跟进式”的美术课堂研讨活动。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通用5篇)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1目标预设:1.探索树叶贴画的各种不同表现手法,感知作品的自然之美。
2.能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拼贴、组合树叶贴画,并适当装饰。
3.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拼贴出《快乐的一家》难点:1.能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2.用浆糊或双面胶固定作品。
设计思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
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秋冬交替之际,幼儿喜欢观察季节变换的特征,而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落叶恰恰是这个季节最为显著的标志。
引导幼儿收集树叶、观察树叶,并以“树叶”为主题开展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更能激发孩子对大自然季节更替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我并没有刻意地示范拼贴过程,而是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拼贴的手法,最后小组合作的形式更能够丰富作品的画面感,让幼儿欣赏和接纳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大大提升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树叶,有初步树叶拼贴的经验。
物质准备:电脑课件、电视机显示屏、电脑、各种形状的树叶若干,双面胶,浆糊、裁剪好的白纸若干、数码相机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导入“树叶贴画”的活动主题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快到冬天了,许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小树叶掉落了一地,你们看,有哪些形状的树叶呢?师:(出示柳叶拼贴的小鱼)有一位小朋友用一些树叶贴了几条小鱼呢。
他用细细长长的柳叶做小鱼的身体,然后用笔添画上鱼鳞和尾巴,真有创意!二、欣赏课件,丰富树叶拼贴的经验1.出示课件一:树叶拼贴画《小鱼的一家》师:老师这里也有很多树叶贴的小鱼,我们来看看吧。
幼⼉园美术教学计划(通⽤5篇) 幼⼉的世界是美丽的,在幼⼉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处风景、每⼀个⾓落都是美的。
做好幼⼉园美术教学计划,让幼⼉保持童真,发现美好。
幼⼉园美术教学计划篇1 ⼀、培养幼⼉对绘画的兴趣: 1、运⽤看看、做做、玩玩的⽅法,激发幼⼉学画的兴趣。
(1)组织幼⼉观看幼⼉园墙壁上的⼤幅图画,告诉他们这是⽼师画出来的,还可以带领幼⼉看看中⼤班幼⼉画画的情景和画的内容,让幼⼉知道⾃⼰也能画,⽽且还能画得很美丽。
(2)⿎励幼⼉放⼼⼤胆地⾃由涂抹,练习⼿指、⼿腕的动作,教师对幼⼉绘画的内容、题材、形式及技巧等不能提过⾼的要求,⽽是⿎励幼⼉⼤胆⽤笔,以轻松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去随意洽涂抹,⾃由表现。
(3)经过⼀段时间的练习,可采⽤游戏的⽅法,如添画游戏、涂⾊游戏等,使幼⼉逐渐有意识、有⽬的的画出⼀定的线条。
2、运⽤多种多样的材料,提⾼幼⼉的学画兴趣。
可以让幼⼉拿教师制作的印章或笔帽、蔬菜等,蘸⾊盖印在纸上;可以让幼⼉⽤⼿指或⼿掌直接蘸⽆毒颜料。
在纸上印出不同⾊彩的指纹或掌印;也可以教幼⼉将颜⾊滴在纸上。
⽤嘴或⼩管吹出各种⾃然的纹理;还可教幼⼉使⽤棉签进⾏简单的涂染。
⼆、训练幼⼉画出基本线条和简单的形体技能: 1、线、形体的训练 教师要结合⽇常⽣活中幼⼉熟悉和喜爱的事物选择外形可以概括或点、线的物体为内容,如⽤点画“飘落的雪花”,⽤直线画绿绿的⼩草、⽤横竖线画“好玩的梯⼦”。
画斜线时引导幼⼉想象滑梯、⼭坡等,幼⼉就会懂得斜线的含意。
圆是幼⼉绘画中最早出现的图形,为了使幼⼉较好地掌握画圆的⽅法可以教他们使⽤徒⼿做悬空练习的⽅法,经过多次练习后再进⼊⽤笔在纸上直接作画的阶段。
⼩班幼⼉作画时,往往只看⼀看所要画的物体,只得到⼀个笼统的印象就终⽌观察。
这样所描绘出的形象,只能是最简单⽽粗略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幼⼉的观察⼒,绘画⼀些⽣动的熟悉的事物。
2、⾊彩的训练 ⼩班幼⼉对⾊彩的感受⼒很强,但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更不会把某些物体固有的颜⾊正确地表现出来,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枝笔不加选择的涂⾊,或是选取⼀种⾃⼰喜欢的颜⾊⼀直涂到底。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的分类2.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
教学重点:1.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教学难点:1.能够依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制定幼儿园美术活动目标。
教学过程: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的分类结合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和要求,以及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践,我们把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和制造性目标。
认知目标是指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理解及掌握的内容和知识。
美术活动中的认知目标要紧指幼儿对美术操作材料和工具、美术语言、创作方法等的认识。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认知目标如下:〔1〕明白不同的材料、技巧以及活动过程之间的差异性;〔2〕能够讲述不同的材料、技巧以及活动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3〕明白运用美术媒介和技巧,通过活动过程,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4〕明白以平安和适当的方式使用材料和工具;〔5〕明白得视觉形象特征之间的差异,明白美术表达方法的目的;〔6〕能够初步讲述不同的表达特征和组织方式是如何导致不同的结果的;〔7〕明白从美术作品中能获得各种经验,能享受到视觉艺术的美;〔8〕体验视觉艺术与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历史的或其他专门的联系。
情感目标是指幼儿在美术活动活动中情绪的抒发、积极情感的形成、个性及社会性的开展等非智力因素的建立,它是教育过程中最根底的目标。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情感目标如下:(1)喜爱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和感受;〔2〕能体验美术作品的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3〕对美术活动能感兴趣,并积极投入创作、观赏和评价活动;〔4〕能产生与美术作品涵义相一致的感受,并能表达这种感受;〔5〕喜爱各种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技能目标技能目标是指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习得的有关美术创作的技能、学习策略。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技能目标如下:〔1〕能选择材料和象征性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2〕能初步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表现力度、节奏与和谐;〔3〕能初步掌握一定的秩序和变化规律进行美术创作;〔4〕能初步感受和观赏到美术作品中形象的美学特征;〔5〕能对自己或他人的美术作品作粗浅的美学评价。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指南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指南一、引言美术教育在幼儿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大班阶段,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因此,美术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本篇指南将详细介绍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二、目标1.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感知、思考和表达的综合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通过对不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三、内容1. 绘画艺术: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和观察力。
在大班阶段,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几何图形和自然界中的事物,如人物、动物、植物等。
同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大班幼儿可以学习剪纸、折纸、拼贴等手工技巧,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如动物造型、花朵装饰等。
3. 色彩艺术:通过色彩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颜色名称和混合色彩的方法,通过涂色、染色等活动,让幼儿探索和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
4. 多媒体艺术:引入多媒体艺术,如音乐、舞蹈、影视剧等,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
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让他们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美。
四、方法1. 情景体验法:通过创造情景和场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根据不同的艺术主题,布置相关的环境和道具,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故事启发法:通过讲述有关艺术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可以选择一些与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相关的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艺术表达中。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案例分析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案例分析一、教学目标本次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观察和模仿,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潜能,并且让他们体验到绘画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本次美术课的主题为:“画一只小狗”。
通过让幼儿画小狗这一主题,既可以锻炼幼儿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又可以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绘画技巧。
具体内容如下:1. 教师先给孩子们展示几张漫画中可爱的小狗图片,并简单介绍了小狗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
2. 接着,老师用大白纸张向全班展示了如何用铅笔先简单勾勒小狗形体轮廓。
3. 然后老师向全班介绍了几种颜料并讲解了颜色搭配的重要性,让孩子们自由挑选颜色,进行填色。
4. 最后,老师鼓励孩子们在画面中添加一些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元素,并且鼓励他们在完成后把画作分享给大家。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先向全班展示了几张可爱的小狗图片,并简单介绍了小狗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让孩子们对小狗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 接下来,老师用大白纸张向全班展示了如何用铅笔简单勾勒小狗形体轮廓,并且讲解了勾勒技巧和注意事项。
然后让孩子们一起动手,在自己的白纸上练习勾勒小狗形体轮廓。
3. 接着,老师向全班介绍了几种颜料并讲解了颜色搭配的重要性。
然后让孩子们自由挑选颜色,在自己的白纸上进行填色。
4. 在填色过程中,老师及时纠正幼儿填色不均匀、超出轮廓等错误,并鼓励幼儿们自己动手调配颜色,让画面更加生动。
5. 最后,老师鼓励孩子们在画面中添加一些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元素,并且鼓励他们在完成后把画作分享给大家。
整个课堂上,老师注重与幼儿的交流互动,及时引导和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和困难。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美术课的教学实践,幼儿们的绘画技巧得到了明显提高。
他们不仅能够勾勒出小狗的形体轮廓,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各种颜料进行填色。
而且在课堂上,他们还展示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画面中添加了很多有趣的元素。
大班幼儿美工区目标大班幼儿美工区目标美工区是幼儿园的一处专门为幼儿提供美术创作与欣赏的场所,大班幼儿正是处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创造力,因此,设置一个丰富多彩的美工区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美工区目标一: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美工区,幼儿有机会自由地尝试各种创作活动,如绘画、剪贴、雕塑等。
通过自由创作,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意思维和创作技巧。
教师在此时可以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鼓励幼儿尝试新的材料和技法,帮助他们解决创作中的问题,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
美工区目标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美工区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触觉、视觉和听觉刺激,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和感知周围的事物来理解和表达。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和颜色,帮助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在剪贴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和辨认各种不同的材料和纹理,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巧手能力。
美工区目标三: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培养幼儿情感、智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提供丰富的美术作品和材料,美工区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创作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探索不同的色彩、线条、形状和图案,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喜爱。
美工区目标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美工区是一个可以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共同的创作过程中,幼儿需要和他人合作,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合作完成一些大型的美术作品,如团体画、拼贴画等,让他们学会分享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美工区目标五: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作风格,美工区可以为幼儿提供展示和发展自己个性的机会。
教师应该鼓励每个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尊重他们的创作冲动和选择。
同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幼儿逐步发展自己的创作技巧和风格。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
吕淑君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作好各种准备的教育。它的教育范畴包
括身体、智力、情感、思维、 语言、品德、美感等很多方面。它的教育目的是
通过各种各样具体的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 育的组成部分,
是实现幼儿教育总目的的手段。所以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
的教育,也不 是为少数有艺术天分的儿童而存在,而是在总目的指导之下的具
体目的,所以可称之为目标。
目标是教育思想最典型、最集中、最概括的反映,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其
教育指导思想也有一个演变的历史过程。
将图画、手工等活动纳入教育课程之内开始于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和德国,由
于产业革命的发展,人们深感 工艺教育的需要。在当时,美术被认为是可以培
养观察能力,使头脑细密,又能掌握很多知识和技术的学科,所以初期的美术教
育都是以技能教育为出发点的,而且都从几何形入手,然后进入写生,对幼儿也
以同样的方法去教,只不过难易不同罢了。
二十世纪初,很多心理学家对儿童的美术研究开始兴盛,如凯尔仙修泰那等,
他们积 累了很多儿童绘画的研究成果,结果使欧美的美术教育开始了变革。奥
地利的法郎兹·西泽克提出了 革命性的主张,提出不要给儿童强加成人的思路
和方法,要按照儿童的发展阶段进行教育,并使儿童的创造性 得以实现。在以
后的年代里,英国的赫伯特·里德和美国的罗温菲德也对美术 教育理论作出突
出的贡献。里德指出“儿童艺术是人的表现方法之一,模仿成人的想法是错误的,
艺术应为教 育的基础,通过美术来发扬光大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
应有的基本态度。”罗温菲德也认为艺术教 育“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
而是通过艺术来塑造人格。在艺术心理学的领域里,美国的鲁道夫·阿 恩海姆
对视觉与认识与思维的深入研究为通过美术教育培养人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正
如 阿恩海姆指出的那样“艺术乃是增加感知能力的最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敏
锐的感受力,任何一个领域的创造 思维都将是不可能的。”
与创造性的美术教育相呼应的是以德国包豪斯造型设计学校为代表的现代
造型艺术潮流。包豪 斯将一切造型领域里共同的基础内容作为学习内容教授给
学生,取得了效果并推动了“构成”的发展,这不但 对生产和造型艺术有极大
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美术教育。图案、手工这些教育内容被重新加以认识。抽
象化 、象征化的表现在造型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同。美术教育同人的生产和
生活愈加密切,美术教育的范畴广为 扩展。
综上所述,今天世界上的美术教育已由写实和抽象两个方向发展而来,并和
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成为 以艺术施教,借艺术来培养智力、创造力、人性
与社会性的教育。“通过艺术而进行教育”成为大多数国家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