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与文化选择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6.63 MB
- 文档页数:21
五、台湾高山族⒈ 泰雅泰雅族(TAYAL)分布在台湾的中部、北部山区,即台北、桃园、苗栗、台中、南投、花莲、宜兰等地和相毗邻的11 个山地乡内,占台湾先住民居住地约三分之一,显见其族大势众。
泰雅即自称,是“人”、“真人”或“同族人”的意思。
泰雅族由何处而来?尚未考定。
据传泰雅人来自一块大岩石,这块大岩石即为今南投县仁爱乡发祥村,实际上该村为泰雅族人认可的祖居地。
据考,泰雅族人的祖先,大约300 年前居住在台湾西海岸中部的浊水溪一带。
由于该族人世代居住在深山, 荷兰人、西班牙人都不曾危及他们,就是郑氏政权统治台湾时期,汉族也与他们没有什么往来,直至中法战争之后,台湾建省,刘铭传治台,开山抚番,泰雅族人才走出深山,迁居到现在的居住地。
泰雅族社会组织的重要形式,是血缘聚落形成的“嘎嘎”,即部落中心的“信仰中心”,犹如汉人早期的宗族组织。
大家共同祭祀,共同劳动,以血缘为主,形成共同的文化圈。
泰雅的家族,通常是三代同堂,婚姻和赡养的关系有其约定俗成的体制。
男子娶妻时必须与父母分居,同时赡养父母的的任务就落在最小的儿子身上。
当然,父母的财产也都由小儿子继承。
这与汉族长子继承制或家产平分制完全不同的。
泰雅族是男人至上的父系社会,实行族产共有,即联合家族制,家长由长子继承,兄终弟及。
泰雅族男子以猎取敌人首级的多寡,和刻出手工艺品的粗细,作为社会地位高低的评判标准。
女子社会地位的评判标准则以织布的粗细技巧为标准。
由于泰雅族部落集中,社会组织庞大,人口众多,实乃台湾少数民族之大族。
⒉ 阿美阿美族(AMI)分布在台湾东部,北起花莲县之新城乡,南迄台东县之大麻乡。
阿美族初称为“邦查”,意即“北方人”,后逐渐叫成“阿美”,而取代了“邦查”。
阿美族保留着母系社会的色彩,最重要的财产继承制,仍维持以母亲方面为主的继承法则。
即在一个独立的阿美家族中,从房产到地产,所有的器物财产都为妻子所有,丈夫没有财产支配权。
即使在宗教仪式中也是由女人来主持活动的。
台湾美术的特色一.明清时期台湾美术:明清以来,大陆沿海移民由东南沿海地区大批迁移到台湾,加快了台湾的开发,使台湾与内地贸易频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宽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大地主和仕绅等上层开始关注艺术,造就了一批画家。
当时来台的书画家主要有三类:一是奉朝廷之命来台治理的朝廷命官,如沈葆桢、刘铭传、唐景崧等。
一是被延聘或流寓来台的画家,如谢管樵、吕世宜等。
还有一类由庙宇画师画工组成,如林朝英、林觉、庄敬夫等。
中原的书画艺术,就是通过他们传到了台湾。
当时台湾属于新开辟的疆土,设施简陋,绘画材料不易齐备,受过严谨训练的绘画人才也颇为难寻,所以绘画的发展很容易倾向于简逸的文人画风格。
文人画是从元代开始兴起的,其特色为画中富有文人气质,讲究文学意味与书法墨韵。
目的在宣抒胸中逸气,并不考究画中的技巧和形似,可以脱去一些成规的束缚。
没有经过正式的绘画训练的一般士大夫,只要书法写得好,也可以潦草挥毫以消遣。
从流传至今的明清台湾画家作品看,以水墨写意为主,工笔设色的作品很少。
水墨写意中又以花鸟类及四君子较多,尤其是兰竹最为常见。
人物画次之,山水画则少见。
明清时期台湾艺术有“闽习”之称,这和当时台湾画家大多来自闽、粤两省有关。
“闽习”特点表现为:大胆涂抹,恣意的笔意,短暂的时间,完成大体形象,气氛浓浊,十分霸气,一点也不含蓄。
如谢管樵的花鸟画的笔意,吕世宜、林觉的作品都表现着“闽习”的风格。
当然,明清来台的画家只是一些二三流的大陆文人,其作品少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相结合,并不能反映当时社会的具体面貌,流露着因袭传统、“师古临摹”的旧习,其风格与技巧没有太多的创新和变化。
二.日据时期台湾美术:1895 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宝岛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
日本侵占时期执行的方针“是要尽量使台湾脱离中国而与日本合并”。
他们一方面以残酷的军事镇压反抗的台湾人民,同时加紧文化方面的征服和奴役。
殖民统治者挟武力进行文化上的“改造”和所谓“风俗改良”。
台湾建省西方列强对台湾的窥视和赤裸裸的军事挑衅,引起了清朝统治阶层的警觉。
他们在彻底否定了“台湾之乱率由内生”的错误看法的同时,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清朝船政大臣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等人,把台湾称为“七省之藩篱”、“南洋之枢纽”、“中国第一门户”,一再反复强调台湾地位的重要性。
他们还多次上奏折,认为必须加强台湾吏政,有效管理孤悬海外的台澎地区,巩固海防,刻不容缓。
关于台湾建省一事,早在1874年日本出兵侵占中国台湾琅峤后就提出来了。
琅峤事件是台湾原住民牡丹社为保卫国土浴血奋战的一段悲壮故事。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船民遇难事件, 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军攻台,在社寮登陆。
牡丹社首领阿禄父子率领30多名勇士在石门天险浴血抗敌,壮烈殉国。
为处理“琅峤事件”,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奉命赴台。
经实地勘查,于当年12月奏请仿江苏巡抚分驻苏州之例,移福建巡抚于台湾,以便就近管理。
此奏折呈报清廷后,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建议分省,以专责成;一是专派重臣,驻台督办,数年后再设省。
后经谕准,实行“闽抚冬春驻台,夏秋驻省”,两地兼顾。
丁日昌也提出:台湾可另设一省,以固夷夏之防,以收自然之利。
1876年春新任福建巡抚丁日昌无法按期驻台湾,奏请朝廷另派重臣常驻台湾,但未被批准。
闽台兼顾又困难重重,分驻也名不副实,最后又回到先前督抚轮赴台湾巡查的方法。
这样实行3年的“冬春驻台”被取消了。
沈葆桢丁日昌1883年,法国蓄意挑起侵华战争,次年将战火引烧到东南沿海,并确定台湾为侵占目标。
此次战争暴露出清政府海军力量薄弱、台湾防御不强的弱点。
兵力不足、武器陈旧、防务废弛、饷糈匮乏、指挥不灵、交通受阻。
不仅海军力量十分薄弱,而且整个防务系统不堪一击。
清政府从战争中切实认识到台湾一岛关系海防全局,台湾不能过于依赖福建,必须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立防御能力。
中法战争结束后,清廷内部进行了一次加强海防的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创建海军,加强海防的问题,台湾问题成为此次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四单元测试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D.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A.大杂居B.小聚居C.以汉族为主体D.相互依存,不可分离3.我国现有省级民族自治区()A.5个B.6个C.7个D.8个4.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由于()A.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B.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C.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D.中共提出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D.共同繁荣6.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杰出代表是()A.王进喜B.雷锋C.焦裕禄D.孔繁森7.“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8.我国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因素是()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D. “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9.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A.1997年6月1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8月1日D.1997年9月1日10.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1.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12.“一国两制”的确切含义是()A.一个国家,两个政党执政B.一个政权,两个国家联盟C.一个国家,两个中央政府D.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13.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台湾的夜市小吃1.台湾的大众饮食台湾在传统上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因而农作物成为传统饮食的主要内容。
居家饮食中,一日三餐除米饭外,最有特色的就是米粥。
台湾的米粥种类繁多,从原料上分可以分为清粥、肉粥、菜粥等;从味道上分可以分为甜粥、咸粥、半咸甜粥等。
比较常见的几种粥,做法如下:甜粥——有直接在清粥中加砂糖,俗称为“米糕糜”,也有在粥里面放一些冬瓜(蜜饯)或龙眼干肉。
在夏天甜粥多将绿豆、芋头、番薯和米熬粥,是极受欢迎的消夏食品;肉粥——将猪肉、鱼、干虾、香菇、干鱿鱼等加入粥中,再加一些香菜或芹菜;金瓜粥——以南瓜、甘薯、米为原料,煮熟后放入盐和砂糖,这个粥的特点是有咸也有甜,很有特色。
上述各粥,除清粥外,都不需要配菜。
城镇居民和农家喝粥的习惯也不一样,居民通常是早上和中午喝粥,亦有三餐用均粥的,而农家一般选择晚上喝。
在佐食上还有番薯和以白米制成的米粉,以面粉加工成的面线等。
佐菜多用闽南人、客家人的腌制菜蔬、鱼肉食品等。
在日常饮品方面,除了普通茶叶外,还习惯喝较浓的汤来代替喝茶。
另有仙草茶、麦仔茶、米仔茶、龙眼花茶、菜哺茶(腌萝卜晒干后之茶)等各种各样的花茶可供选择。
酒的种类也极多,常见的有米酒、蜜糖酒及红酒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台湾的节庆饮食也多数与大陆相同,比较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有以下数例:正月初一,用自制的红白两色米糕祭神祖后,全家要吃米圆、肉圆、鱼圆祝愿合家团圆;吃鸡意味着“起家”(闽南语中“鸡”与“家”谐音);吃整根煮熟的蔬菜与粉丝祝愿亲人长寿等等。
三月三是台湾祭祖时“采鼠麹草合米粉为粿”,并扫墓之后在郊外野餐。
闽南移民的后裔用猪肉、鱼、蛋、松糕和甜糯米饭为祭品,另外要做薄饼,裹上鸡丝、蛋丝、豆腐干丝、鲜虾、花生米、紫菜、冬菇等后,蘸甜面酱或辣酱而食。
广东客家移民的后裔则用猪肉、豆腐干、鸡、蛋、鱿鱼为祭品,还要做艾糍与发糕。
六月初一为半年节,各家用红曲和在米粉中做成丸状,称为“斗年丸”。
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初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几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答题卡内。
每题1分,共70分)1、前秦苻坚攻打东晋时,即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时的东晋丞相是( B )A、谢石B、谢安C、谢玄2、第几次“十字军东征”攻占了君士坦丁堡( B )A、二B、四C、五D、七3、中华书局的创始人是(C)A、张元济B、舒新城C、陆费逵D、夏丏尊4、明朝“三杨”辅政,是指哪三人( C)A、杨溥杨继盛杨荣B、杨廷和杨博杨继盛C、杨溥杨士奇杨荣D、杨继盛杨廷和杨士奇5、下列哪一任美国总统不是民主党人( C )A、杜鲁门B、林登·约翰逊C、艾森豪威尔D、约翰·肯尼迪6、德意志历史上的“卡诺莎觐见”发生在哪个教皇统治时期(D )A、利奥七世B、利奥十世C、尤里乌斯二世D、格里高利七世7、下列古史传说人物被商族奉为始祖的是( D)A.神农B.后羿C.后稷D.契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B )A.节度使 B.布政使 C.三司使 D.枢密使9、印度每年的宗教节日“大雄节”是为纪念哪个教派的尊者大雄而举办的( C )A.婆罗门教 B.拜火教 C.耆那教 D.佛教10、科隆大教堂属于( D )建筑风格。
A.罗马式B. 巴洛克C.拜占庭D. 哥特式11、英国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是?(A )A.伊利莎白一世B.詹姆士一世C.亨利七世D.亨利八世12、“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平倭诏》请问上述这段话是明朝那位皇帝说的( D)A明孝宗 B明武宗 C明世宗 D 明神宗13、“三国干涉还辽”中的“三国”是指 ( B )A.美、英、法B.俄、德、法C.美、德、法D.美、俄、法1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C )A《国语》 B《左传》 C《春秋》D 《战国策》15、1851年,英国学者罗林森译出了坐落在今伊朗哈马丹(近两河流域)附近贝希斯敦摩崖石刻上由三种文字刻写的楔形文字。
台湾人文历史台湾是一个充满了丰富人文历史的地方。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不同族群、民族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在本文中,将带您一起探索台湾人文历史的精彩篇章。
第一部分:原住民文化的传承台湾最早的居民是原住民,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台湾的原住民分为十几个不同的族群,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宗教和习俗。
他们与土地紧密相连,崇拜自然,保护环境。
原住民的文化在台湾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民族特色。
第二部分:荷兰、西班牙和中国的殖民统治17世纪,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领了台湾,使得欧洲文化与传统的台湾文化发生了碰撞和融合。
荷兰和西班牙带来了现代农业、新的建筑和制度,对台湾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后来清朝的统治,更进一步深化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联系,中华文化在台湾广泛传播,对台湾人文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20世纪初,日本统治台湾近50年,期间对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日本引入了现代教育体系、工业化和科技,催生了台湾现代化的种种因素。
同时,日本对台湾的统治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土地征用、残酷对待和文化压迫,这些对台湾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台湾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动力。
第四部分:华人移民与文化交流自清朝以来,大量的华人移民涌入台湾,为台湾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华人移民带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经商技巧和社会组织方法。
他们融入了台湾的民风民俗,同时也在台湾本土文化中加入了大量的华人元素。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台湾成为一个文化多元、包容性极强的地方。
总结:台湾的人文历史可以说是多元交融、丰富多彩。
从原住民文化的传承,到荷兰、西班牙、中国和日本的殖民统治,再到华人移民与文化交流,台湾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迁与发展。
这些历史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得台湾成为一个独特而多元的地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来探索这片土地上丰富的人文遗产。
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探源直至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之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说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台湾与中国大陆文化同根同源,是不能通过对历史的篡改而能改变的,台湾人与大陆人同是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这是永远无法割离开的关系。
回望历史,始终会发现,两岸统一是大潮流,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远古时期,大陆与台湾本是相连的,由于地壳运动,中间的土地陷了下去,形成了台湾海峡。
通过人类考古学发现,在台湾生活的最早人种与福建省的早期智人乃同一源头,这部分人就是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形成国家,并非据此说明台湾属中国一说,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同是华夏大地上中华民族的一员。
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大一统思想便根植在历朝历代的人民心中,即便是处在分裂时期,各个诸侯王或各地域的统治者,无不想开拓自己的疆土,以巩守阵地,求日后统一整个中华大地。
在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据守江南,在扩展势力的时候,派兵向东寻访“夷洲”(即台湾),带回了一批当地的原住民。
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对此写成《临海水土志》一书,记载了此事,并详细概括了当地的地理概貌、气候环境,民族风俗等。
这是后人得以了解的最早台湾基本全貌。
到了隋朝时期,隋炀帝曾三次挥师台湾,摸清和扫平了通往台湾的道路,并派遣中原居民迁移澎湖地区,尔后澎湖地区的居民又陆续迁移至台湾,迁移的同时为当地带去当时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习惯。
此后,陆陆续续的移民便使台湾当地的文化和中原文化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从文化的角度上讲,台湾文化无疑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从行政上来说,也是如此。
到了南宋,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派驻舟船水师,遣将分驻各岛,台湾及附近岛屿在军事上归澎湖统辖,行政上,由泉州管理。
自始台湾列入了政府的有序管理中。
元朝时期,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福建泉州。
这是我国在台湾及附近岛屿上设立专门行政机构的开始,并延续到现在。
施琅大将军施琅(1621 年—1696 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
他自幼生长在海滨,熟悉海情。
少年时代从师学剑,武艺超群;壮岁从戎后,转战疆场,屡建战功,是一位智勇双全、功勋卓著的良将。
施琅原是郑成功手下一员虎将,1651 年 5 月 20 日因手下部将曾德不忠于自己,在处罚曾德时与郑成功闹翻,结果施琅的父亲、弟弟施显、堂弟施福,被郑成功杀于南澳沙滩,施琅本人愤而投靠清军。
施琅治军有方,水师能攻善战,因而有“郑经畏施琅如虎”之说,这更证明了康熙用人的正确。
施琅与郑家的仇恨远不止此,1680 年 2 月,正值郑经率军参加“三藩之乱”,施琅儿子施世泽、侄公子施明良在金厦地区准备率兵举义,擒拿郑经,事为刘国轩探知,两公子及家眷亲兵 72 口被杀害,尸体沉入海底。
施郑两家,积怨甚深。
在如何统一台湾问题上,康熙曾在 1662 年即位后,由于与郑经议和不成,对台基本策略由“议和”改为“征剿”。
任命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于康熙三年(1664)十一月和次年五月,进军澎湖,因“天时不利”、“风向莫测”而中止。
康熙四年(1665 年)四月,施琅又组织第三次进军,第二天中午已经到达澎湖海面,突然乌云翻滚,暴雨倾盆,船队失去控制,不得不鸣炮返航。
前后 3 次进军均告失利。
康熙没有原谅施琅的退兵,下令撤销福建水师,将提督施琅调进北京任“内大臣”,施琅所落个清闲自在,自得其乐,但始终放不下统一台湾一事。
军事上的失败教训,提醒了康熙皇帝,准备改变策略,清廷的对台政策由“征剿”改为“议和”。
先后在 1667 年 7、8 月间,派遣福建招抚总兵官孔元章和道员刘尔贡、知州马星等人;1669 年间,派遣刑部尚书明珠、吏部侍郎蔡毓荣等人;1677 年 5 月,派遣佥事道朱麟、庄庆祚等人;1682 年,福建总督姚启圣派遣副将黄朝用等人,作为谈判代表,与郑经进行了四次七轮谈判。
但因郑经坚持仿效朝鲜“称臣纳贡不登陆不削发”,而被颇有远见的康熙皇帝为统一国家,同意“称臣纳贡不登陆”,但坚决拒绝“不削发”的条件。
台湾历史与文化选择试题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1 【单选题】台湾原住民是属于那种语系的民族? A、 B、 C、 D、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下列哪个山脉是台湾五大山脉之一? A、 B、 C、 D、 我的答案:
3
【单选题】排湾族的图腾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 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 A、 B、 C、 D、 我的答案:D 6 【多选题】下列名称哪些是历史上台湾曾经的名称? A、 B、 C、 D、 我的答案:AB
7
【多选题】台湾史前文化遗迹中的长滨文化有那些原始社会生活型态? A、 B、 C、 D、 我的答案:ABC
8
【多选题】台湾邵族有六个部落组成,下列部落名称哪些是与邵族部落有关的? A、 B、 C、 D、 我的答案:
9
【多选题】以下名称有哪些是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叫法?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10
【多选题】下列山脉哪些是属于台湾的?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1 【单选题】安平古堡在何地 A、 B、 C、 D、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南明政权永历皇帝,对郑成功寄予厚望,封他为 A、 B、 C、 D、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郑氏时期,郑成功的继位者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郑成功收台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1665年_____建议,在台建孔庙,设学校,极力发展文教事业 A、 B、 C、 D、 我的答案:C 6 【多选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文人学士入台者有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7
【多选题】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顺序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BD
8
【多选题】荷兰殖民者要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贸易地点,主要贩运中国哪些商品 A、 B、 C、 D、 我的答案:AC
9
【多选题】郑成功的别号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10
【多选题】郑成功的继位者设立的安抚司有 A、 B、 C、 D、 我的答案:ABD 【单选题】施琅在给康熙的哪份奏折中就请求康熙要对台湾的弃留问题做出明确的决断? A、 B、 C、 D、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在得知施琅要攻打台湾后,郑克爽派谁驻守澎湖? A、 B、 C、 D、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清朝时期,台湾的文官、武官任期都是几年 A、 B、 C、 D、 我的答案:C
4
【单选题】哪一年台湾行政机构形成一府四县三厅的局面 A、 B、 C、 D、 我的答案:C
5
【单选题】施琅的那篇奏折使康熙下定决心要留住台湾 A、 B、 C、 D、 我的答案:B 6 【多选题】海上“长城”的组成部分有?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7
【多选题】“三降三不降”是什么? A、 B、 C、 D、 我的答案:ABC
8
【多选题】康熙皇帝实施“海禁”时哪些物品不能运往台湾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9
【多选题】“三不伤”的请求是哪些 A、 B、 C、 D、 我的答案:ABC
10
【多选题】施琅到台湾后,颁布了哪些告示? A、 B、 C、 D、 我的答案:AB 1 【单选题】“亿载金城”却标志着谁为中国海防建设的丰功伟绩与世永存? A、 B、 C、 D、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请问1874年的日本侵台,最终却以中日的什么条约签订而告终 A、 B、 C、 D、 我的答案:C
3
【单选题】请问有琉球国太平山岛人遭风飘至台湾,一行人误入牡丹社生番乡内,被生番围杀多少人?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于哪一年日本侵台使得中日交恶? A、 B、 C、 D、 我的答案:C
5
【单选题】请问“牡丹社”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A、 B、 C、 D、 我的答案:B 6 【多选题】二鲲鯓炮台还可以称为? A、 B、 C、 D、 我的答案:
7
【多选题】沈葆桢为了加强台湾海防建设,先后在台湾的哪些地方修筑炮台?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8
【多选题】1874年,日本政府制定通过了“台湾藩地处分要略”,5月7日,日军在哪些国家殖民者的帮助下,在台湾琅峤社登陆? A、 B、 C、 D、 我的答案:
9
【多选题】安抚军主要招募的主要人员有? A、 B、 C、 D、 我的答案:ABC
10
【多选题】沈葆桢认为抚番必须做的事有? A、 B、 C、 D、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关于台湾建省一事,早在哪年日本出兵侵占中国台湾琅峤后就提出来了? A、 B、 C、 D、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台湾北部种茶之发源甚早。如嘉庆年间即自哪里引入茶的种植? A、 B、 C、 D、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天津条约签定后,福建之何处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潮水般地涌入台湾? A、 B、 C、 D、 我的答案:
4
【单选题】1860年,谁出任英国首任驻台领事? 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刘铭传还组织商家在哪里投资建设商业街,装设电灯,建公共引水工程? A、 B、 C、 D、 我的答案:C 6 【多选题】刘铭传在台湾的改革涉及的面很广,涉及到哪些领域?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7
【多选题】丁日昌先后在台湾铺设安平至台湾府的电线,设立了那几个电报所? A、 B、 C、 D、 我的答案:ABC
8
【多选题】清朝船政大臣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等人,把台湾称为哪些名称? A、 B、 C、 D、 我的答案:ABC
9
【多选题】1887年,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创立了西学堂,聘请西人教习哪些课程?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10
【多选题】当法军进犯台湾时,台湾防务有哪几种弱点?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1 【单选题】光复后国民党军队在哪里登陆接收台湾? A、 B、 C、 D、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规定台湾总督有权“在其辖区内得颁布与法律有同等效力的命令,称为律令”是哪部日本法令? A、 B、 C、 D、 我的答案:C
3
【单选题】针对台湾问题,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00年发表了白皮书全称? A、 B、 C、 D、 我的答案:A
4
【单选题】台湾民主国的国号和国旗分别是什么? A、 B、 C、 D、 我的答案:C
5
【单选题】从40年代初期起,日本殖民当局开始推行的一项重要皇民化运动是什么? A、 B、 C、 D、 我的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