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拉丁美洲文学共3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38
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文学(小说)拉丁美洲新小说拉丁美洲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近四个世纪之久,十九世纪殖民地各国纷纷独立,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较其殖民祖国西班牙及北方的近邻美利坚有如天壤之别,遑论被视为边缘弱势的文化文学事业。
虽同以西班牙语写作,而且自十九世纪以来,拉丁美洲印第安文学与黑人文学(奴隶文学)发展蓬勃,但是这个区域的文学创作受到国际的重视仅是近半世纪的事。
在小说方面,最直接的肯定与刺激则是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瓜地马拉的小说家阿斯图里亚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1899-1974)及1982年颁给哥伦比亚的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先前有1945年及1971年颁给智利诗人蜜丝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1889-1957)及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之后1990年颁给墨西哥诗人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
盱衡二十世纪的国际文坛,拉美文学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回顾本世纪拉美文学(小说)的发展至大放异采约莫可分为三个时段:1940年以前的传统小说,1940-1975的新小说(爆炸时期),1975年后(后爆炸时期)转型期。
1915-1929年间,虽然有零星的个人作品市场销售成功的例子(阿根廷小说家基拉德斯(Ricardo Güiraldes)的<<塞昆多?宋布拉先生>> (Don Segundo Sombra)及曾任委内瑞拉总统的小说家罗幕洛?加叶哥斯(Rómulo Gallegos)的<<芭芭拉夫人>> (Doña Bárbara),大体而言,并没有太多杰出优秀的小说家。
此时期文学创作一般称为『区域文学』(乡土或丛林文学)。
二十世紀拉丁美洲文學一、前言拉丁美洲從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近四個世紀之久﹐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較其殖民祖國西班牙及北方的近鄰美利堅有如天壤之別﹐一向處於邊陲弱勢的文化文學事業則更加式微。
直言之,拉丁美洲文學受到國際文壇的重視還是二十世紀下半世紀始綻放光彩。
當然,在這之前,文人戮力創作與用心,已為拉美文學鋪展筆耕的園地。
自十九世紀以來﹐隨著獨立運動的風起雲湧, 或知識份子的意識覺醒, 或歐美風潮的輸入濡染,紛紛有原住民文學(印第安文學)、殖民與解奴運動文學、風俗地域文學、歷史小說等多元呈現拉美本土特色的作品出現,創作之風於焉漸趨蓬勃。
雖然此時的原住民文學、役奴與殖民文學是屬於「仲介」性質的書寫,亦即,大多數作者本身非原住民,非黑奴,非被殖民者,他們是殖民地的上層社會甚至是蓄奴者,當然,這樣角色異位的敘述角度與筆觸是否偏頗有待商榷,但透過文筆呈現這些弱勢族群的悲情與傷痛,藉機控訴殖民者的專橫與暴行,已凸顯這塊土地上不同的聲音與文化面向,的確也為文學表現注入一股力量。
拉丁美洲文學在小說方面﹐最直接的肯定與刺激是一九六七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瓜地馬拉小說家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1899-1974),以及一九八二年頒給哥倫比亞小說家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
在詩方面,則是一九四五年頒給智利女詩人密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可視為一個指標,繼而在一九七一年頒給智利詩人聶魯達,一九九O年頒給墨西哥詩人帕斯(Octavio Paz)則是拉美文學詩的成就的明證。
就文類而言,相對小說和詩,戲劇創作顯得薄弱,因此,本文便以二十世紀拉丁美洲的小說和詩的發展為主軸。
二、一九四O年之拉丁美洲小說盱衡二十世紀的國際文壇﹐拉美文學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是一股新興的創作力量。
在小說方面,回顧本世紀拉丁美洲文學的發展至大放異采約莫可分為三個時段﹕一九四O年以前的傳統小說,一九四O─一九七五年的新小說(爆炸時期),一九七五年後(後爆炸時期)的轉型期。
文学文化常识——关于美洲的小知识1.世界最高的死火山是阿空加瓜山(拉美第一高),位于阿根廷境内,海拔6959米,公认为西半球最高峰。
山峰座落在安第斯山脉北部,峰项在阿根廷西北部门多萨省境,但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圣地亚哥以北海岸低地。
绰号“美洲巨人”。
“阿空加瓜”在瓦皮族语中是“巨人瞭望台”的意思。
是冰川山系。
由安地斯山脉的造山运动形成,命名为阿空加瓜是因颜色Ar auca (又称Aconca,在克丘亚语中写为Ackon Cahuak)。
2.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3.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且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4.亚马孙河(葡萄牙语:Rio Amazonas;西班牙语:Rio Amazonas,又译“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是世界流量、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河流,长度位居世界第二。
亚马逊河流量达每秒219,000立方米,流量比其他三条大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的总和还要大几倍,大约相当于7条长江的流量,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6,915,000平方公里,占南美州面积的40%;支流数超过1万5千条。
5.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6.距大陆600•千米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其中的马斯地岛是美洲最古老的陆地之一,因据传是《鲁宾逊飘流记》故事的发生地而久负盛名。
7.在距厄瓜多尔海岸900千米正处在赤道线下有加拉帕戈斯群岛,那里多种复杂的气候条件、起伏多变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物种,为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假说和《物种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探究拉丁美洲文学的区域性特征与发展□杨力/文拉丁美洲文学传承与发展中,区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外来化和拉美化、后进性与突进性等方面,这也成为拉美文学区域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拉美文学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拉美文学的区域性特征,结合拉美文学基本主题,即本土的文化、出走与独立,最后提出拉美文学的未来发展。
1959年在古巴运动成功以后,其他国家纷纷开展运动,各国强调要将帝国主义的干涉摆脱掉,促进文化和经济方面的独立发展,在发展中融入民族特色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一情况下,促进拉美“文学爆炸”现象的出现。
1980年来,拉丁美洲各国呈现出历史相似、相互交织的情况,也出现相似的语言、信仰,并且在各国文学方面也呈现出相似特点,有着很强的历史性。
当前对拉丁美洲文学的区域性特征进行探究,寻找其中的发展意义和价值,能够更好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基础。
1 拉丁美洲文学的区域性特征1.1 外来化和拉美化拉丁美洲文学形成区域整体化,与外来化和本土化的长时间矛盾运动有关。
从拉美文学自身发展角度来说,拉美文学在原初形态方面就有着较强的外来殖民性。
在新大陆形成以后,西班牙人来到此处生活,随后将活生生的历史写成文字,从而构成了编年史,殖民者在对自己的开拓业绩进行歌颂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史诗。
殖民地文学的开端是历史和史实,促进殖民地文学的发展。
对于当时的人而言,发现新大陆是一件很大的事,全欧洲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新大陆的发现,为让人们好奇心和舆论关切得到满足,哥伦布开始通过公开的书信、日记,对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有效的阐述,致使书信、日记,还有报道文学由此而生,在记载的过程中,通常以文化、风光人情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欧洲人对新大陆有充分的了解。
在新大陆,风土人情还有具体事项的描写中,大多数作者都是西班牙王室派遣的,主要在新大陆担任将领、神父或者士兵,这些人都受过不错的教育,能文能武,除了本身是军人以外,还对语言艺术有很深的了解,是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者,也是在者精神方面对新大陆进行征服的征服者。
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拉丁美洲文学是指在拉丁美洲地区产生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自从20世纪初期,拉丁美洲文学开始崛起,并逐渐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原因以及其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一、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原因1.历史背景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经历了殖民统治和独立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拉丁美洲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殖民统治的反抗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使文学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2.文化多样性的丰富拉丁美洲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包括印第安人、欧洲殖民者和非洲奴隶等不同文化的交融。
这种文化多样性为拉丁美洲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灵感,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3.社会问题的关注拉丁美洲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等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成为了拉丁美洲作家关注和揭示的对象。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呼吁社会公正和人权保护,使文学成为了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1.《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马奎斯家族为主线,通过讲述七代人的故事,展现了拉丁美洲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具有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2.《魔山》《魔山》是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印第安人的视角,揭示了殖民统治对当地人民的摧残和压迫,同时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命运的问题。
3.《飘》《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虽然作者不是拉丁美洲人,但这部小说在拉丁美洲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小说以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讲述斯嘉丽·奥哈拉的故事,展现了南方社会的变迁和女性的坚强与抗争。
三、拉丁美洲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1.丰富了世界文学的题材和风格拉丁美洲文学以其独特的题材和风格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内容。
南京大学《拉丁美洲文学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课程:《拉丁美洲文学史》;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标志性作品是:A. 《百年孤独》B. 《纯真的博物馆》C. 《佩德罗·巴拉莫》D. 《城市与狗》2. 下列哪位作家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A. 加西亚·马尔克斯B. 伊莎贝尔·阿连德C. 巴勃罗·聂鲁达D. 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3. 拉丁美洲文学的“爆炸”文学运动主要发生在哪个时期?A. 19世纪末B. 20世纪初C.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D. 21世纪初4. 被誉为“现代拉丁美洲诗歌之父”的是:A. 何塞·马蒂B. 巴勃罗·聂鲁达C. 塞萨尔·巴列霍D. 尼古拉斯·纪廉5. 下列作品中,哪一部反映了拉丁美洲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残酷现实?A.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B. 《红色处女地》C. 《佩德罗·巴拉莫》D. 《总统先生》6. 拉丁美洲文学中,下列哪位作家以其独特的“现实魔幻主义”风格著称?A. 伊莎贝尔·阿连德B. 胡利奥·科塔萨尔C. 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D. 加西亚·马尔克斯7. 下列哪部作品是关于拉丁美洲印第安人文化和历史的史诗性小说?A. 《百年孤独》B. 《印卡王室的逃亡》C. 《太阳照常升起》D. 《纯真的博物馆》8. “爆炸”文学运动强调的文学主题是:A.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进程B. 印第安文化的传承与复兴C. 殖民时期的悲惨历史D. 对拉丁美洲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9. 下列哪位作家因其对拉丁美洲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A. 巴勃罗·聂鲁达B. 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C. 加西亚·马尔克斯D. 伊莎贝尔·阿连德10. 下列哪部作品是关于拉丁美洲女性命运的深刻探讨?A. 《百年孤独》B. 《丽贝卡》C. 《纯真博物馆》D. 《拉拉的褐色斗篷》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拉丁美洲文学的“爆炸”文学运动发生在______世纪______年代至______年代,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教案:第19课拉丁美洲独立革命课型:新授课时:1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独立革命的起因(自身经济的发展与殖民统治之间的矛盾;美国独立的鼓舞与启蒙思想的传播)、过程(第一个独立国家;两个阶段;三个领导人)、结果(1826年基本独立)。
并能从中分析战争成败的因素,培养学生辨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预习和老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解答问题。
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提出。
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彼此协商解决问题,拿出最佳答案。
老师的答案也要让学生认真推敲,直到学生理解。
让师生融为一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独立革命是拉美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人民群众经过艰苦斗争,齐心协力,以弱胜强,取得了独立革命的最后胜利。
使学生认识到要反对弱肉强食的战争,要追求和平,用实力捍卫自己的尊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创新训练:(1)由学生搜集有关拉美独立革命领导人的课外资料,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
同时培养学生兴趣,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达到资源共享。
使枯燥的历史内容得到丰富,从而使历史课生动起来。
比如:你最钦佩他们中的哪一位?为什么?可以把课内课外的知识很好结合为一体。
(2)由学生来进行本课小结,由学生评出最佳选手。
形成竞争的良性循环。
(3)坚持写历史复习日记。
目的是积累知识,解决问题。
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学习方法。
实践训练:(1)让学生对17课和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找出它们在哪些方面有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准确地把握知识。
(2)对课本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自问自答,多侧面多角度掌握知识。
(3)讲课过程中的小组讨论。
(4)课下作业。
主要教法:引导学生从原因、阶段、领导人物的作用、取胜的原因等方面分析拉美独立革命,层层深入,画龙点睛。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由民主到集中,争取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学法指导: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历史学科特点,用一条线穿起一段历史。
做到点线有机结合。
点要清,线要明。
拉丁美洲文学提问添加摘要目录[隐藏]∙ 1 拉丁美洲文学∙ 2 正文∙ 3 配图∙ 4 相关连接拉丁美洲文学-拉丁美洲文学拉丁美洲文学-正文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包括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的整个地区。
拉丁美洲的命名,是由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长期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决定的。
其中主要使用西班牙语的国家,称为“西班牙美洲”;把巴西包括在内的时候,则称为“伊比利亚美洲”。
拉丁美洲则是其总称。
除了上述以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外,还包括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
拉丁美洲文学,其范围包括拉丁美洲全部国家和地区以印第安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等写作的文学。
主要可以分为3个系统:西班牙美洲文学,巴西文学,安的列斯文学。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内在的联系,它们的文学也表现出许多共同的性质。
因为:1. 文学借以表达的工具──语言,是共同的,许多国家使用西班牙语,其次是葡萄牙语、法语、英语。
2. 文学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是相似的,历史上都长期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独立以后,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目前仍多数处于不发达状态。
3. 文学所经历的发展道路,大体上是一致的,都存在着一个努力建立民族文学的问题。
4. 各国、各地区文学相互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和影响。
例如现代主义运动,几乎遍及拉丁美洲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当代拉丁美洲的文学史家已经把拉丁美洲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加以研究,一般认为可以分为:1.史前时期欧洲殖民者来到之前,中亚美利加洲和南亚美利加洲的印第安民族已经建立了高度发达的文化,但是在被征服的过程中完全被摧毁,只能从幸存的少数几部作品中看到古代印第安文学的面貌。
这少数几部作品就是拉丁美洲文学的渊源。
2.殖民地时期主要处在宗主国文学的影响之下。
17世纪流行于西班牙、葡萄牙的巴罗克文学和贡戈拉主义,也流传到拉丁美洲。
同时,人文主义思想和启蒙运动也开始波及。
拉丁美洲史——八十二、浪漫主义文学拉丁美洲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9世纪初就已开始,如古巴诗人埃雷迪亚的诗歌就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但是,作为一种文学运动,浪漫主义在拉丁美洲的流行,主要在1830—1890年。
拉丁美洲的浪漫主义起源于欧洲的浪漫主义,但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拉美浪漫主义作家在宣传个人自由的同时,坚决反对独立后在拉美出现的军政头领(考迪罗)的独裁统治,主张实现种族平等,歌颂拉美本身的自然风光,重视发掘古代印地安人的文化遗产。
拉丁美洲的浪漫主义运动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1830—1860年为社会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拉美作家努力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积极投身社会变革。
1860—1890年为感伤浪漫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的拉美作家比较脱离现实社会,力求以纯真的情感来打动读者,讲究写作技巧与形式的完美。
浪漫主义文学在阿根廷、乌拉圭、墨西哥、古巴、智利、巴西等国都得到了发展,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
阿根廷在19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掀起了反对罗萨斯独裁统治的斗争。
这是拉丁美洲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民族主义运动。
罗萨斯是拉丁美洲历史上最残暴的独裁者之一,“考迪罗”的典型。
在其任内,实行独裁统治,残酷镇压反对派。
成千上万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被流放国外。
阿根廷人民反对罗萨斯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对阿根廷的民族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位杰出的阿根廷作家及其代表作(埃斯特万·埃切维里亚及其小说《屠场》、萨米恩托及其《法昆多》、何塞·马莫尔及其《阿玛莉亚》)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和经典作品。
1.埃斯特万·埃切维里亚(1805—1851年)埃切维里亚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
青年时代到巴黎留学。
在法国接触到了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作品。
回国后,他成为阿根廷新文学学派的创始人,同时积极参加反对罗萨斯独裁统治的政治斗争,并担任进步政治组织“五月协会”的领导人。
作者: 赵德明
出版物刊名: 拉丁美洲研究
页码: 53-57页
主题词: 拉美文学;十九世纪;拉丁美洲文学;基本特征;十六世纪;西班牙;文学作品;先锋派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二十世纪
摘要: <正> 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的印第安人原始部族时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拉丁美洲文学根据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古代印第安文学时期,包括玛雅文化(公元四世纪至十六世纪)、阿兹特克文化(公元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和印加文化(公元十五世纪中叶至1525年)。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神话传说、诗歌和戏剧为主,如讴歌印第安基切人、堪与荷马名著《伊利亚特》媲美的《波波尔·乌》,以叙述宗教礼仪为主兼及文学、历史、天文和医药的巨著《契伦·巴伦之书》,反映印加公主与武士之间爱情故事的戏剧《奥扬泰》等。
它们构成了拉美文学辉煌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