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系统精讲-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第十七、十八节 产力异常、产道异
- 格式:doc
- 大小:354.00 KB
- 文档页数:8
一、选择题[A1型题]1.关于急产,描述正确的是:A.总产程不足4小时 B.多见于有宫腔内操作史的初产妇C.常发生胎盘早剥 D.易发生软产道裂伤E.产妇持续腹痛,烦躁不安,精神疲惫2.关于骨盆狭窄,正确的是:A.胎头低于耻骨联合平面为跨耻征阳性,表示骨盆入口狭窄B.中骨盆狭窄常导致臀位或横位的发生C.骨盆出口狭窄可给予试产机会D.骨盆入口狭窄,是引起持续性枕横位的主要原因E.骨盆狭窄是导致正常足月胎儿分娩异常的重要原因3.出现宫缩乏力,行人工破膜加速产程进展适用于:A.臀位,宫口开大5cm以上 B.横位,宫口开大4cm以上C.头先露,胎头lcm,宫口开大4cm D.头盆不称E.以上都不是4.对于宫缩乏力,应用催产素的注意事项,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时立即停药(宫口末开全)B.常用穴位注射法C.用药后如宫缩越强,效果越佳D.适用于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E.适用于中骨盆,出口狭窄,第二产程延长者5.下列哪项符合痉挛性狭窄环的临床表现?A. 处于子宫上、下段交界处,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B.环常围绕胎儿较大部位C.常由于过多阴道操作所致D. 一般不会导致产程停滞E. 是子宫破裂先兆6.有关原发性宫缩乏力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产程开始即表现为宫缩乏力 B.产妇烦躁不安,腹痛难忍 C.胎先露下降缓慢 D. 子宫收缩协调但无力E.宫缩间隔时间长,持续时间短7.关于病理性缩复环,不正确的是:A.多发生于头盆不称,忽略性横位 B.是先兆子宫破裂的征象C. 常伴有血尿D. 环之上宫体有压痛E.立即刻宫产8.协调性宫缩乏力正确的是A.子宫收缩极性倒置 B.容易发生胎儿窘迫C. 不宜静脉滴注缩宫素 D.产程常延长E.不易发生胎盘残留9.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应得2分的项目是A.宫口开大5cm B.宫颈中等度硬 C.宫颈管消退80%D.宫口位置在前 E.胎头位置十l10.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正确的是A.比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多见 B.子宫收缩弱而无力C.产妇多无不适感觉 D.较少发生胎儿窘迫E.强镇静药疗效显著11.处理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首选措施是A.肌注哌替啶100mg B.温肥皂水灌肠 C.行人工破膜D.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宫缩 E.静脉补充能量12.胎位正常、无头盆不称的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妊娠足月产妇,拟静滴缩宫素增强宫缩,在5%葡萄糖液500ml中应加入缩宫素A.2.5U B.5U C.10U D.15U E.20U13.初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延长是指活跃期超过A. 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D.10小时 E.12小时14.初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延长是指潜伏期超过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D.16小时 E. 18小时15.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是指第二产程超过A.1小时 B. 1小时30分钟 C.2小时D.2小时30分钟 E.3小时16.滞产是指总产程超过A.20小时 B.22小时 C.24小时 D.26小时 E.28小时17.初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停滞是指进人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超过A. 1小时 B.1.5小时 C.2小时 D.2.5小时 E.3小时18.胎头下降延缓是指活跃晚期至宫口扩张9—10cm,胎头下降速度每小时少于 A.0.4cm B.0.6cm C.0.8cm D.1.0cm E.1.2cm 19.胎头下降停滞是指活跃晚期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达A.30分钟以上 B.1小时以上 C.1小时30分以上D.2小时以上 E.3小时以上20.Bishop评分法评分正确的是A.宫口开大5cm得2分 B.宫颈管消退70%得3分C.胎头位置在—2得2分 D.宫口位置在后得1分E.宫颈中等硬度得1分21.分娩时允许进行“试产”的条件是A.头先露,骨盆人口轻度狭窄B.头先露,骨盆出口轻度狭窄C.头先露,中骨盆轻度狭窄D.臀先露,骨盆人口轻度狭窄E.臀先露,中骨盆轻度狭窄22.遇可疑头盆不称孕妇,进行试产的时间应是A.2—4小时 B.3—5小时 C.4—6小时D.5—7小时 E.6—8小时23.持续性枕后位的特点是A.发生原因之一是胎头仰伸B.产妇过早感觉肛门坠胀而使用腹压C.不易发生宫颈水肿D.肛查觉盆腔前部空虚E.阴道检查矢状缝在骨盆斜径上,前囱在骨盆后方24.有关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子宫收缩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收缩力弱B.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C.不宜静脉点滴催产素D.潜伏期不宜应用杜冷丁E.多数产妇自觉持续性腹痛,且产程延长25.关于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正确的是:A.子宫肌肉不协调性收缩,致使宫腔内压力过低B.为无效宫缩C.产妇于宫缩间歇期时安静,腹痛消失D.子宫收缩极性倒置,但不影响宫口扩张E.一般不会出现胎儿官内窘迫26.有关子宫痉挛性狭窄环描述,正确的是:A.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过强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 B.此环可从腹部们清C.破膜后环可自行消失D.环可随子宫收缩上升而上升E.不阻碍胎儿先露下降27.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A.过多的使用镇痛或镇静剂B.妊娠期子宫肌纤维数目少C.产妇疲劳过度或受到不良刺激,多可造成高张型宫缩乏力D.胎先露压迫宫颈时间过长E.子宫肌肉对参与分娩过程中的主要激素敏感度失调28.产程潜伏期是指:A.规律性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B.阴道见红到宫口扩张3cmC.腹痛开始到宫口扩张2cmD.宫颈扩张开始到2cmE.宫颈管消失开始到宫口扩张2cm29.潜伏期延长是指时间超过:A.8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 16小时 E.20小时30.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A.1—3cm B. 2—5cm C. 3—7cm D. 3—9cm E.3—10cm 31.活跃期延长是指时间超过:A. 5小时B. 6小时C. 8小时 D.10小时 E.12小时32.活跃期停滞是指宫口扩张停滞达:A.0.5小时以上 B. 1小时以上 C.1. 5小时以上 D.2小时以上 E.3小时以上33.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是指第二产程时间:A.超过0.5小时 B.超过1小时 C.超过2小时 D.超过3小时 E. 超过4小时34.初产妇总产程超过多长时间为滞产:A.>12小时 B.>16小时 C.>20小时 D.>24小时 E.>36小时35.初产妇急产指总产程不足:A.1小时 B.2小时 C. 3小时 D. 4小时 E. 5小时36.下列哪种情况下可应用催产素处理?A. 头盆不称B. 宫颈水肿C. 不协调性宫缩乏力D. 协调性宫缩乏力E.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37.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正确地处理为:A. 第一产程中可使用杜冷丁 B.静滴催产素 C.人工破膜D.助产前使用杜冷丁 E.立即刻宫产38.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宫口开大5cm,未破膜,无头盆不称,最佳处理首先为:A. 人工破膜后视情况酌情静滴催产素 B.等待产程自然进展C.催产素静滴 D. 剖宫产E.应用地西泮39.难产是指A.胎位异常 B.头盆不称 C.宫缩乏力D.骨盆狭窄 E.异常分娩[A2型题]40.初产妇,26岁,39+5周妊娠,阵发性下腹坠胀14小时,昨晚一夜仅能间断入眠共1小时,今来诊。
妇产科学:正常分娩与异常分娩正常分娩1.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直至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
2.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早产;不满28周而终止妊娠叫流产:12周前为早期流产,12-28周晚期流产。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足月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3.影响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称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一、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1.节律性: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期5~6分钟;宫口开全(10cm)后,宫缩持续时间60秒,间歇期1~2分钟。
2.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
3.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此为子宫收缩力的极性。
4.缩复作用: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
二、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最重要的辅助力量,腹压在第二产程末期配合宫缩时运用最有效。
三、肛提肌收缩力:1.第二产程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2.第三产程辅助胎盘娩出。
二、产道一、骨产道:上面讲的三面五线骨盆倾斜度:是指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60°。
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胎头衔接和娩出。
二、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
1.子宫下段的形成:子宫峡部非孕时长约1㎝,妊娠12周后的子宫峡部扩展成宫腔一部分,至妊娠末期被逐渐拉长形成子宫下段。
临产后的规律宫缩使子宫下段快速拉长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
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缩复环。
1.女32岁,第二胎37+1周临产,子宫收缩异常,纠正的方法正确的是A.温肥皂水灌肠B.行缩宫素点滴C.宫口开全,指导产妇张口哈气D.给予镇静剂E.人工破膜【答案】:D【解析】:纠正异常宫缩原则是恢复子宫收缩的生理极性和对称性,给予适当的镇静剂,使产妇充分休息后恢复为协调性子宫收缩。
若有胎儿窘迫或头盆不称者,应行剖宫产术。
2.女33岁,第一胎37+3周临产,子宫收缩乏力,相关解释正确的是A.第二产程延长是指初产妇宫口开全后,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B.继发性宫缩乏力常见于头盆不称、中骨盆狭窄、持续性枕横位C.活跃期停滞是指宫颈扩张3~5cm后,宫缩弱,宫颈不继续扩张D.潜伏期延长是宫颈扩张2~3cm至7~8cm的时间延长,宫缩弱E.总产程超过26小时者,称为滞产【答案】:B【解析】:继发性宫缩乏力,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在产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多在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子宫收缩力较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由于产程延长、产妇体力耗损、肠胀气、尿潴留,故可出现产伤、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等并发症;宫口开全后可导致持续性枕横位。
3.女34岁,第一胎38+3周临产,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最恰当的处理原则是A.及时行剖宫产术B.禁食、纠正酸中毒、静脉补液C.恢复子宫收缩的协调性,酌情给予镇静剂D.行缩宫素点滴E.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答案】:C【解析】: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原则是恢复子宫收缩的生理极性和对称性,给予适当的镇静剂,使产妇充分休息后恢复为协调性子宫收缩。
若有胎儿窘迫或头盆不称者,应行剖宫产术。
若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被控制,而子宫收缩力仍弱,可按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处理。
4.女32岁第一胎,骨盆测量对角径,是指A.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B.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C.骶髂关节至两侧坐骨棘间的距离D.骶骨尖端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E.两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答案】:B【解析】: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
5.女31岁第一胎,常规产科检查,骨盆狭窄,正确的描述是A.胎头低于耻骨联合平面为跨耻征阳性B.骨盆各径线比正常值小1cm为均小骨盆C.骨盆入口狭窄是引起持续性枕横位的主要原因D.骨盆出口狭窄可给予阴道试产机会E.坐骨棘间径<10cm为中骨盆狭窄【答案】:E【解析】: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常见于漏斗骨盆。
即骨盆入口平面各径线正常,两侧骨盆壁向内倾斜,状似漏斗。
其特点是中骨盆及出口平面明显狭窄,坐骨棘间径小于10cm,坐骨结节间径小于8cm,耻骨弓角度小于90°。
6.女30岁,第一胎37+5周临产,产程中预防产力异常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B.产时多关心体贴产妇C.提醒产妇按时自解小便D.宫缩乏力时即用缩宫素E.鼓励产妇进食进水,补充体内消耗【答案】:D【解析】:预防产力异常的护理措施:①保证休息,使其休息后体力有所恢复,子宫收缩力也得以恢复;②补充营养、水分、电解质,鼓励产妇多进易消化高热量饮食,对入量不足者需补充液体;③保持膀胱和直肠的空虚状态。
初产妇宫颈口开大不足4cm、胎膜未破者,可给予温肥皂水灌肠;自然排尿有困难者可先行诱导法,无效时应予导尿。
7.女29岁,宫内孕第二胎37+4周临产,产程中产力异常,其对母儿的不良影响是A.宫缩过强可导致胎儿畸形B.宫缩乏力易引起胎儿感染C.宫缩过强的产妇酸中毒概率高D.宫缩乏力的产妇易形成生殖道瘘E.宫缩乏力常可能并发胎盘滞留【答案】:D【解析】:子宫收缩乏力产程长,盆底受压过久,容易形成生殖道瘘。
8.女28岁,宫内孕第一胎37+5周临产,产程中腹部出现病理性缩复环,最常见的情况是A.子宫畸形B.子宫收缩乏力C.强直性子宫收缩D.骨盆出口狭窄E.臀位【答案】:C【解析】:强直性子宫收缩:由于外界因素引起宫颈口以上部分的子宫肌层出现强直性痉挛性收缩,宫缩间歇期短或无间歇,产妇烦躁不安、持续腹痛、拒按。
胎方位触诊不清,胎心音听不清。
有时可在脐下或平脐处见一环状凹陷,即病理性缩复环。
9.女27岁,第一胎,诊断为骨盆狭窄,解释不正确的是A.骶耻外径<18cm为骨盆入口狭窄B.骨盆各径线比正常值<1cm为均小骨盆C.坐骨棘间径<10cm为中骨盆狭窄D.耻骨弓角度<90°可能为骨盆出口狭窄E.出口横径+后矢状径<15cm,可诊断为出口狭窄【答案】:B【解析】:骨盆入口平面狭窄,骶耻外径<18cm,骨盆入口前后径<10cm。
包括单纯扁平骨盆和佝偻病性扁平骨盆。
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结节间径<8cm,耻骨弓角度<90°,包括漏斗骨盆和横径狭窄骨盆。
骨盆外形属女型骨盆,但骨盆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狭窄,每个平面径线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称均小骨盆。
10.女25岁,第一胎39+3周临产,潜伏期延长,是指时间超过A.4小时B.8小时C.12小时D.16小时E.20小时【答案】:D【解析】: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大3cm为潜伏期,超过16小时为潜伏期延长。
11.女33岁,第一胎39+1周临产,产道异常,新生儿分娩后与产道异常无关的是A.新生儿肺不张B.颅内出血C.胎儿窘迫D.新生儿窒息E.新生儿骨折【答案】:A【解析】:产道异常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易发生胎位异常、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颅内出血、窒息、死亡,手术产机会增多导致新生儿产伤和感染,围生儿死亡率增加。
12.女25岁,宫内孕第一胎38+2周临产,子宫收缩过强急产,关于急产正确的是A.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B.由于宫缩强,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较小C.不容易发生新生儿的窒息或颅内出血D.子宫肌纤维缩复好E.产程快,产妇会阴不容易裂伤【答案】:A【解析】: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若产道无阻力,无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往往产程进展很快,宫颈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全,分娩在短时间内结束,造成急产,即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
多见于经产妇。
13.女35岁,第一胎,产科检查诊断为漏斗骨盆,下列错误的是A.坐骨棘间径<10cmB.坐骨结节间径<8cmC.耻骨弓角度<90°D.出口横径与后矢状径之和<15cmE.骶耻外径<18cm【答案】:E【解析】: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常见于漏斗骨盆。
即骨盆入口平面各径线正常,两侧骨盆壁向内倾斜,状似漏斗。
其特点是中骨盆及出口平面明显狭窄,坐骨棘间径小于10cm,坐骨结节间径小于8cm,耻骨弓角度小于90°。
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小于15cm。
14.女34岁,第一胎37+3周临产,子宫收缩乏力滞产,是指A.总产程少于3小时者B.总产程超过24小时者C.宫颈扩张3cm至宫口开全超过8小时者D.宫口开全后初产妇超过2小时尚未分娩者E.从临产至宫颈扩张3cm超过16小时者【答案】:B【解析】:滞产是指总产程超过24小时。
15.女25岁,第一胎38+1周临产,子宫收缩乏力,发生原因不包括A.头盆不称B.双胎C.精神紧张D.使用过量镇静剂E.宫颈注射利多卡因【答案】:E【解析】:子宫收缩乏力原因:精神因素,多发于初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道与胎儿因素,骨盆异常或胎位异常;子宫因素,子宫壁过度膨胀,多次妊娠分娩、子宫的急慢性炎症;内分泌失调,临产后,产妇体内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等分泌不足;药物影响,临产后不适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剂与止痛剂可以使子宫收缩受到抑制。
16.女26岁,第一胎,骨盆测量骨产道异常,其临床表现为A.跨耻征阳性提示骨盆入口平面狭窄B.胎头衔接不良多数是中骨盆狭窄C.胎头入盆但枕后位考虑真骨盆小D.身材特别矮小应考虑中骨盆狭窄E.出口平面狭窄时常伴发胎膜早破【答案】:A【解析】:骨盆入口平面狭窄表现为胎头衔接受阻,不能入盆,可出现胎头骑跨在耻骨联合上方(即跨耻征阳性)。
17.女24岁,第一胎,骨盆测量入口狭窄,依据是A.骶耻外径>18cmB.骶耻外径≤17.5cmC.对角径>12cmD.坐骨棘10cmE.耻骨弓<90°【答案】:B【解析】:骨盆入口平面狭窄: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扁圆形,骶耻外径小于18cm,前后径小于10cm,对角径小于11.5cm。
常见有单纯扁平骨盆和佝偻病性扁平骨盆两种。
18.某孕妇对角径<11cm,其余各径线正常,应属哪一类型骨盆A.类人猿型骨盆B.均小骨盆C.漏斗形骨盆D.单纯扁平骨盆E.正常女性骨盆【答案】:D【解析】: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扁圆形,骶耻外径小于18cm,前后径小于10cm,对角径小于11.5cm。
常见有单纯扁平骨盆和佝偻病性扁平骨盆两种。
19.女28岁,第二胎37+6周临产,子宫收缩乏力,医嘱应用缩宫素,适应症是A.头盆不称B.病理性缩复环C.不协调性宫缩乏力D.协调性宫缩乏力E.子宫痉挛性狭窄环【答案】:D【解析】: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是先找出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对头盆不称、胎位异常或其他剖宫产指征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对可经阴道分娩者,应先改善产妇全身状况,然后根据产程进展情况采取措施加强子宫收缩,促使产妇尽快分娩。
20.女34岁,第一胎,产科常规做骨盆外测量,下列那条径线不是骨盆外测量主径线A.髂棘间径B.髂嵴间径C.骶耻外径D.坐骨棘间径E.坐骨结节间径【答案】:D【解析】:骨盆外测量主径线包括: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