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沪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16.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这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工具,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以前接触过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并且学生已经历画图方法感知“三线合一”这一性质,所以等要三角形的这两个性质学生可以通过折叠发现出来,但对“三线合一”中的“三线”指代学生可能出现混淆情况,且对“三线合一”这一性质“三线合一”这一性质不够重视,但它是本节课的难点又是今后用得较广泛的性质之一。由于本班中学生各科的基础都较薄弱,合作、交流的意识不强,不善于探索与实践,所以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要多加激励和鼓励。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认识基础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纸实验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推理、交流等活动,体验数学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通过例题的教学,学会利用代数法求解几何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程,感受利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的简捷性和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今后应用较广,但“三线合一”这一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容易混淆,学生不会灵活运用。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1)重点: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性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灵活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往往要依赖于直观具体的形象,而学生刚学过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想对比较好。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和这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操作实验、直观感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的研讨式学习模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2)学具准备:三角板、透明纸片、剪刀、铅笔。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因为已经学过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等腰三角尺,让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有关概念。

2、让学生做练习,画一个等腰三角形ABC,画底边BC上的中线和高以及顶角的平分线,并量一量课本图中两个底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先整体感知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这两条性质,然后再经过后面的动手、动脑折叠等腰三角形的实验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实验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直观形象的数学结论。

(二)动手实验,合作探究

1、让同桌或前后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刚才所画的三角形是否“等腰”。然后把各自画好的等腰三角形剪下来,并把纸片对折,让两腰AB、AC重叠在一起,折痕为AD。最后问同学: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吗?

2、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交流,然后互相补充,并请学生起来发言,同时老师用多媒体演示模型,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如下内容:发现:(1)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B=∠C。

(3) BD=CD,AD是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

(5)∠BAD=∠CAD,AD为顶角的平分线。

3、由学生用文字归纳结论(2),教师纠正并利用课件展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师问:你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多媒体展示: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

4、问学生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结论(3)(4)(5)吗?

教师提示:可联系开始所复习的练习(画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接着用多媒体演示“三线合一”动画。

课件展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5、对比练习(补充):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平分线及该角所对的中线和高,看看他们是否重合(即是否有“三线合一”这一性质)。

6、大家谈谈,由同学们互相讨论了解概念并探索其性质。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三)初步应用,巩固拓展

例1 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生:交流、讨论、口述。

师:板书解题过程(在黑板上写)

解:因为AB=AC.

所以∠C=∠B=80°

又∠A+∠B+∠C=180°

所以∠A=180—80—80 = 20°

引申练习(补充):已知在△ABC中AB=AC,∠A=30.求∠B和∠C的度数。(多媒体显示)

生:交流、讨论、并写在纸上。

师:巡视,选两位学生板演并讲评。

小结(老师问、学生答):

在等腰三角形中,

(1)已知一个角,就能求另外两个角.

(2)顶角+2×底角=180°

(3)0°< 顶角〈180°,0°〈底角〈 90o.

师问: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能求另外两个角吗?为什么等腰三角形可以?

生答:因为隐含一个条件: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例2. 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要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如图),从顶点系一重物的绳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房梁就是水平的,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多媒体显示例2和图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

教师纠正,并投影显示解答.

解: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点,根据“三线合一”可以知道这条绳子也垂直于房梁,故房梁是水平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例让学生对“三线合一”这一性质进一步得到巩固,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反馈练习

课本P127练习.1、2、3

补充:如图(多媒体),在△ABC和△ABD中。因为,AB=AC,所以,∠C=∠D。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注意“等边对等角”,是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用的。

(五)归纳小结

由师:今天这节课即将结束,你能告诉老师你的收获吗?

学生相互归纳和补充(多媒体显示):

1、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或一条边)时,要注意分类讨论,判断是顶角还是底角(是腰还是底边)。

3、注意:等边对等角是指在一个三角形内用的。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六)布置作业:

课本P132.习题16.3 1、2

思考题:你能用数学语言表示“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吗?

八、说板书设计

§16.3等腰三角形(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