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焕发活力
- 格式:pdf
- 大小:180.41 KB
- 文档页数:2
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焕发活力 ◇陈媛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课 堂的思维碰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预先没有想到的、奇 特的、闪光的、极有个性的语言材料,它是贴近学生生活 实际的活的材料,这就是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如果能够 紧紧抓住这些课堂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那么,我们的课 堂就会生动、活泼得多.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鼓励 质疑、随机应变、尊重异议三个方面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 源. 【关键词l课堂教学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 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在课 堂的思维碰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预先没有想到的、 奇特的、闪光的、极有个性的语言材料,它是贴近学生生 活实际的活的材料,这就是生成的教学资源。新课程要求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 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 下面就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鼓励质疑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 活动,有师生之间的,也有生生之间的。通过学生的质疑 问难来推进教学,使其认识逐步深化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 段。 [案例】: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有学生质疑:“周 瑜让鲁肃去探听诸葛亮打算怎么造箭,回来报告。而鲁肃 到了诸葛亮那里,诸葛亮却让鲁肃静 ,并让鲁肃不要告 诉周瑜。鲁肃回到周瑜那里,果然不提诸葛亮借船的事。 为什么鲁肃不向周瑜如实汇报?为什么他会答应帮诸葛亮 并为他保守秘密?”质疑引起大家的讨论,在展开讨论的 过程中也认识了鲁肃的为人。有人认为“鲁肃为人奸诈, 两面讨好”;有人却给予否认:“这不能说鲁肃为人奸 诈,相反鲁肃为人厚道,他认为周瑜这样对待诸葛亮不公 平。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成?他有意要帮助诸葛亮走 出困境,这从他责备诸葛亮的话中也可以看出。”有人更 从深层理解:“这说明诸葛亮知人知心。诸葛亮为人谨 慎,把这么机密的事告诉鲁肃并请他帮忙,这证明鲁肃肯 定是个厚道的人,诸葛亮完全信任他。” 【简析】:洞察学生的学习需求,时刻关注学生的动 向,因势利导地用好生成性资源,抓住有利时机,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不仅不 会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反而能为课堂教学营造积极 参与探究的良好氛围,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取得令 人欣喜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师生之间其乐融融,亲和力得 到大大提高。 二、随机应变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 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巧用这些”话”,灵活地 一】02一 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 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案例】: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有这样一个片 段。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气势磅礴,文中说 道:“站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我 问:“我们会听到怎样的乐曲呢?”果然,学生说出了各 种场景不尽相同,但气势都很磅礴的乐章,跟我之前预设 的一样。这时,一个意外的声音响起了:“老师,我还听 到了《霓裳羽衣曲》”我愣住了,如此壮观的瀑布前怎会 听到如此轻柔的曲子呢?但我想,每一种见解必有自己的 理由。于是,我饶有兴味地问:“哦,能具体说说吗?” 孩子说: “课文中不是说到了瀑布轻柔的水花形成了银雨 洒金街的奇景吗?那不正是凌波仙子在舞蹈吗?”我打心 底里为他喝彩说: “你就是一颗轻灵的水珠呀!”如此一 来,孩子们的思路打开了,有的想到了千军万马在奔腾, 有的听到了战鼓在敲,有的看到了旌旗在飘扬,还有的说 到了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甚至联想到了楚霸王的侠骨 柔情…… 【简析】:教师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要进行重组。如果是 学生对于文本所生成的独特的见解,教师不可打压学生的 观点,而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走向;如果是学生即兴闪现出 来的火花,应敏锐地捕捉,予以引燃;如果学生对文本的 理解超出了文学的范畴,那么教师应予以点拨、指导。学 生的思维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正如上述案例中提到 的,课堂上那些预设之外的观点,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 源,把握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引出的将是一股富有诗 意的、绵绵不绝的清泉。 ’ 三、尊重异议 在开放的课堂里,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是个性化的 学 生从自己的感悟出发表达各自不同的见解,常常会造成意 外分歧,而这种分歧会十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和学业的推 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昵? [案例】:教学《钱学森》一文时,我在引导学生读悟 课文第四小节,感受钱学森的一片赤诚的爱国心。或范 读,或讲解,以情动人,学生也很投入,一个比一个读得 出色。不料就在这时,半路却杀出了个程咬金,坐在后排 的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正如那 位留学生所说,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 怎么搞科学研究昵?而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有利于搞科研,所以我 觉得他还是不要回国的好。”显然学生对钱学森回国的目 的还没有搞清楚,更没有真正感悟到钱学森对祖国的那 份炽热的爱。此时我并不急着将出错的孩子“一棍子打 死”,先大度地夸他读书爱动脑筋,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然后顺着孩子的话进行引导:“请大家和他一起想一想,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田爱民 【摘要】现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体现出 时代的特色。 【关键词】原则应用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学中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己势不可挡。而语文教学因其本身的 特点,在多媒体应用方面会有很大空间。现就现代化教育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做些探讨,谈一些体会。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原则 1.辅助性原则。使用多媒体教学不是走过场,图热 闹,而是为了上好每节语文课做好辅助和铺垫。 2.实效性原则性。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使用现 代化手段,有时候多媒体是不能替代教师的板书的,所以 运用时应因文而异,因课而异,不能干篇一律。 3.趣味性原则性。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文体例如说明 文,有时较枯燥无味,应用多媒体之后,可以激发学生的 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语文教学中怎样应用多媒体 1.投影技术的应用。(1)图像片的使用根据课文的内容 和现有的实际条件,在许多课文中部可利用图像,起到直 观、有效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桥为话题的单元时,各种 桥的还将形状及特点,可通过直观的图像片,让学生对桥 的各种类型及结构特点有很多的了解,比起从文字中增体 会要有很大的效果。(2)图表片的使用。在学习《人民解 放军两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由于我军渡江战线长达千余 里,地点复杂。学生恿时就感到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可 结合参考资料,详细画出了我军渡江战役的形势图,投影 打出以后,学生们一目了然,解开了疑团。(3)文字片的 使用。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可利用文字片的形 式,,一方面出示字、词、句的练习,另一方面用在给学生 出预习提纲上。底片提出问题,复片写出参考答案,学生 学起来省时省力,很方便。 2.录音技术的应用。语文教学大纲上要求学生能正确 而流畅地朗读。为了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可以利用录 音机 有的是著名播音员的录音,有的可以自己录制。让学 生在听读中比较、判别、评价,由此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另 外,古代诗词,文言名篇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提高 学生审美能力,积累祖国优秀古典文化的精髓,可让学生自 选音乐配音录制,虽然质量不高,但兴趣很大,做起来也很 认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语文的课堂教学有它的特殊性,既要有实用的语文 能力训练,也要进行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既要根据 新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恰当处理课文知识和能力训练 的关系,组合成多形式多层面的训练项目,渐次推进,又 充分渗透文学知识,培养泻初步欣赏优秀作文作品能力, 充分体现文学的美育、德育的教学功能。因此,在教学中 应用多媒体,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学生的自 身情况,瑞确定选择的内容。切忌“灵机一动”“信手 拈来。(2)必须准备充分,决不能搞“拿来主义”,要做 到,凡是要给学生看的,教师要先看。凡是要给学生加以 解释的内容,教师应先做好充分准备。切忌在播放过程中 随意发言,以免破坏学生的思路和情绪。(3)可以充分利 用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制作各种材料,之后,要多听 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实际操作 的水平。(4)要持之以恒,而且需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 论,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总之,现代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课堂效 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课变得确实丰富多彩,同 时也体现出时代的特色。为我们优化课堂结构,开辟了新 的思路。 (作者单位:河北省宽城第三中学) 编辑/杨帆 钱学森回国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不是仅仅为了搞科学研 究?”这样通过读悟课文,讨论交流,学生定会明白:钱 学森回国的目的是为了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正 因为祖国穷,所以他要回国。祖国建设少得了科技人才 吗?试想,你也不回去,他也不回去,祖国贫穷落后的帽 子什么时候才能摘掉呢?你也要等到祖国富强的时候回 去,他也要等到祖国富强的时候回去,祖国什么时候才能 富强呢?此时,学生就会真正感悟到钱学森的浓浓爱国 情,拳拳报国心。最后,老师还带领全体学生向引起这番 课堂讨论的同学表示感谢。 [简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 创生与开发,敢于探究,敏于发现精神的培养必须借助于 相应的教学资源,而这种教学资源就大量存在于学生的学 习过程之中,开掘这样的教学资源,课堂的生命活力才能 得到真正释放。 叶澜教授曾说: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 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师生生 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 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堂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 扬,思维的火花才会绽放,凝固的课堂场景才会变成一幅 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常州市西新桥小学) 编辑/张俊英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