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复习巩固第九十二篇
- 格式:docx
- 大小:763.14 KB
- 文档页数:10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学习利用模型法分析和解释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2.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之一,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了解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观察和认识实验室常见的分子模型(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
夯实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①表示未通直流电时水的微观模型,②③④表示水在通直流电情况下的粒子变化情况,则水电解的过程中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2.学会用准确的术语来描述有关科学问题是科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D.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如果有两种原子,分别以“○”和“●”两个小球模型表示,任意组合成不超过三个原子的分子模型,那么可以拼出分子模型为()。
A.4种B.5种C.6种D.7种4.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C.现代科学意义的原子是道尔顿首先提出来的D.化学变化中一种原子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原子5.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A.①②⑤B.③④C.①②④D.①⑤6.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这类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类。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氯化氢气体B.金刚石C.硫酸铜晶体D.液态氮气7.如图所示为甲烷分子的模型。
结合“亲手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和各个氢原子都是排在同一平面上的B.不同的原子大小不同,所以甲烷分子模型中,大、小球是有一定比例的C.制作甲烷分子模型时大、小球之间可用牙签互相连接,可以猜想构成分子的原子相互间有一定的作用力D.一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8.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从微观而言,有的物质由构成,有的物质由构成;分子是由构成的。
教学资料范本【2020】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浙教版习题精选八十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2020年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浙教版习题精选八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汞B、氧气C、金刚石D、硫酸铜【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氧分子的体积B、氧分子的间隔C、氧气的化学性质D、构成氧分子的原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氯化钠C、氧气D、金【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
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i^4+核外有22个电子B、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C、CaTiO3中Ti的化合价为+2D、TiO2由钛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
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得到的有关对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蔗糖颗粒溶解在水中后不见了,说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B、黄豆与芝麻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C、将红墨水小心注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变红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抽去玻璃板,过一会儿两瓶都变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B、氯化钠C、金刚石D、C60【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为甲生成乙和丙的反应示意图,其中丙是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是有机物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gD、乙由一种元素组成【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B、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科技人员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C2H2O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家庭装修中使用的夹芯板、地板、家具都可能释放出甲醛(CH2O),它是室内污染物之一。
(完整版)浙江科学⼋年级下册第⼆章知识点第⼆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模型、符号的建⽴与作⽤1、模型(1)定义:通过⼀定的科学⽅法,建⽴⼀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法。
(2)作⽤:可以帮助⼈们认识和理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幅图、⼀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意。
2、符号:(1)代表事物的标记(2)符号的作⽤:(1)简单明了地表⽰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字语⾔不同引起的混乱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事物。
⼆、物质与微观粒⼦模型1、分⼦与原⼦的区别和联系1、卢瑟福的α粒⼦轰击⾦箔实验:1、⼤多数α粒⼦穿透⾦箔,且不改变前进⽅向,说明原⼦核很⼩,原⼦中有很⼤的空间2、有⼀⼩部分α粒⼦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核带正电3、有极少数的α粒⼦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被弹了回来,说明原⼦的质量集中在原⼦核上2、第⼀个提出原⼦概念的⼈是道尔顿;第⼀个发现电⼦的⼈是汤姆⽣。
3、原⼦的结构核外电⼦:带负电荷原⼦质⼦:带正电荷原⼦核质⼦数+中⼦数=相对原⼦质量中⼦:不带电荷注:(1)核电荷数=质⼦数=核外电⼦数(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数)区分原⼦和元素;(3)在⼀个原⼦核中⼀定含有质⼦不⼀定含有中⼦(如氢元素)(4)同位素:原⼦中核内质⼦数相同,中⼦数不相等的同类原⼦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数)的⼀类原⼦的总称。
注:元素和原⼦的区别2、元素的分类1、⾦属元素2、⾮⾦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注:稀有元素:性质⾮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化学反应,在⾃然界的含量稀少的元素3、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空⽓、海⽔、盐酸)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1.常见的物质:水、氧气、二氧化碳、铁、碳、食盐等2.常见的粒子:①分子 ②原子 ③离子 ④中子 ⑤电子 ⑥质子3.物质由三种粒子构成:①分子 ②原子 ③离子4.㈠分子:①物质由分子构成(水、二氧化碳、氧气等)②构成物质的分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H 20,O 2。
③构成的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不一定是同一种分子,因为原子各数不同,所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分子(物质)如:H 20、H 202或O 2,O 3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证明实验:水的电解H 2O H 原子 O 原子 2 O 2 ⑤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但是很小。
一个氢气分子的质量:3.348×10-27千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7.307×10-26千克(一粒米的质量:2.1×10-5千克)⑥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⑦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⑧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⑨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0·浙江八年级月考)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 .分子的质量可能比原子的质量小C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答案】A【详解】A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不能保持物理性质,选项错误;B 、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只能说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质量大,如水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所以分子的质量可能比原子的质量小,也可能比原子的质量大,选项正确;C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选项正确;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选项正确,故选A 。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2.建立模型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对象进行了一定的观察试验和对所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的概括后,常常要利用想象、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五、作业1.制作二氧化碳分子模型2.课后练习【教学反思】充分运用初中科学教材资源“阅读”材料,广泛开展学生体验活动,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觉有以下成功之处:第一、深化了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所学知识。
第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很好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展示出学生很多的创新能力。
如学生自己绘制常见符号以及学生自主设计G20符号:第三、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如: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建立水分子的模型,学生尽管模型各异,但用于简单研究事物的模型已经可以运用了。
第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对水分子扩散的不同模型的研究,促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如图:第五、注重学生体验,从体验中获取知识,体会到符号、模型等的作用和意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觉有以下不足之处: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水的汽化和液化是物理变化】微观模型:本质: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变成新的分子。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水电解变化过程模型:【问】从上述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后回答生:……【归纳】:1.分子由原子构成;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小结】分子、原子及其主要区别1.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最新精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复习特训六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B、氧气C、二氧化碳D、过氧化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水和氢气两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一个氢分子B、都含有两个氢原子C、都含有氢元素D、都含有两个氢元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①氮气,②碘,③金刚石,④水,⑤水银,⑥高锰酸钾,⑦氧气,⑧磷8种物质。
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②③⑧B、③⑤⑧C、②⑤⑦D、①④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液氧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因而性质也完全不同B、它们是完全相同的物质,因而性质也完全相同C、因为构成两者的微粒相同,故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氧气能燃烧,而液氧不能燃烧【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D、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C、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C、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D、这一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B、铁、氧气C、氯化钠、铜D、氯化钠、水【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
最新精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2节物质的微观
粒子模型复习巩固第九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氯化钠分子
B、氯原子和钠原子
C、氯离子和钠离子
D、无法确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氯化钠、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
D、②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铝
B、硫酸铜
C、氢气
D、氦气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D、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婴幼儿摄入锌不足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口服溶液(“蓝瓶装”)来补锌(如图)。
下列有关该药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蓝瓶装”溶液呈现蓝色,可能含有铜离子
C、葡萄糖酸锌中的Zn属于人体的微量元素
D、该溶液在保质期内长时间放置后不会分层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
B、O
C、Fe
D、2H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
则:
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__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__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______。
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这说明,我们食用的碘盐中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 ,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_ ,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①水②二氧化碳③金刚石④氧气⑤铁⑥氦气⑦氯化钠。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下表微粒中,是阳离子的是______,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答案】:
【解析】:
第14题【解答题】
Mirai在环保方面最大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新型氢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中“X"所代表微粒的符号是______;
Mirai的燃料电池堆栈的体积约为______升(保留两位小数点);
燃料电池以最大功率工作10秒钟,总共输出多少电能?
【答案】:
【解析】:
第15题【实验探究题】
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
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请回答:
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______。
【答案】:无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