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字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意义探究
- 格式:docx
- 大小:21.16 KB
- 文档页数:4
有趣的汉字小知识汉字是中国古代的宝贵遗产,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有趣的汉字小知识吧!一、"囧"字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用的汉字。
它的本义是指窗户上的小洞,后来衍生出窘迫、尴尬的意思。
想象一下,当你陷入尴尬的境地时,脸上的表情就像窗户上的小洞一样,形成了一个充满喜感的表情符号。
二、"犇"字是一个极具视觉效果的汉字。
它由三只牛并排而行的形状组成,给人一种奔跑的感觉。
这个字的意思是指牛群奔跑的样子。
通过这个字的形状,我们可以感受到牛群奔跑时的生动场景。
三、"酉"字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汉字。
它的上半部分像是一只鸟的头部,下半部分则像是一只鸟的翅膀。
这个字在古代是用来表示酒的,因为鸟喜欢吃果实,而果实经过发酵就能变成美味的酒。
所以,这个字形象地表达了酒的来源和与鸟的关系。
四、"巛"字是一个形状独特的汉字。
它由三条曲线构成,形状类似于江河的流动。
这个字的本义是指河流弯曲的样子,后来引申为指水流的方向。
通过这个字的形状,我们可以感受到江河的流动和水流的方向。
五、"亻"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汉字。
它是“人”字的简化形式,表示人类。
将“人”字的上部和下部都省略掉,只保留中间部分,形成了一个像是在行走的人的形状。
这个字形象地表达了人类的活动和行走的形态。
以上是一些有趣的汉字小知识,通过这些汉字的形状和意义,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的独特之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汉字,让它们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光彩!。
"囧"文化囧Jiong在网络文化中,囧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
它的内涵就是:1,作为头。
表达沉重的思想。
2,作为脸。
表达浪漫与激情。
而在失意体前屈文化中,它的作用是前者。
Orz:失意时,体前屈。
失意体前屈,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并且在2004年时在日本、中国, 香港与台湾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次文化。
常写作orz、Oro、Or2、On_、Otz、OTL、sto、Jto、○| ̄|_等。
但仍以“orz”最为常用,并有混合型,表示无可奈何的“囧rz”。
“囧”的衍生词语始祖:囧rz——失意体前曲的囧衍生:囧rz——这是念“炯”崮rz——这是囧国国王莔rz——这是囧国皇后商rz——这是戴斗笠的囧囧兴——乌龟囧尻——龟仙人囶rz——无话可说圀rz——歪嘴囜rz——没有眼和口囼rz——没眼睛益rz——无敌铁金刚曾rz——假面骑士圙rz——老人家的面囧r2=3——这是放了个屁的囧Ω——背部隆起的sto:换一边跪org:女娲/美人鱼曾rz:假面超人增rz:拿着枪的假面超人益rz:闭起眼睛,很痛苦且咬牙切齿的脸;另一说法为无敌铁金刚◐rz:武藤游戏口rz:豆腐先生__Drz:爆脑浆prz:长发垂地的orz@rz:呆滞垂地的orzszQ:换一边并舔地的orz胎rz:这个是没眼睛的Ora:衍伸用法,不过脚是跪着状态。
or7:尖屁股orz 这是小孩(因为小写)OTZ 这是大人(因为大写)OTL 这是完全失落or2 这是屁股特别翘的Or2 这是头大身体小的翘屁股Or? 这也是头大身体小的翘屁股orZ 这是下半身肥大OTz 这是举重选手吧○rz 这是大头●rz 这是黑人头先生Xrz 这是刚被爆头完On 这是婴儿crz 这是机车骑士卣rz ←轰炸超人国rz:这是歪咀的圙rz ←这是老人家的面囼rz ←这个是没眼睛的囜rz ←没有眼和口的圀rz ←这是歪咀的囶rz ←这是无话可说的苉rz ←这是女的Oroz ←这是有小腹Orz~ ←这是赛亚人失意体前屈:◎:rz ←这是张大嘴巴嚎啕大哭的失意体前屈oΩ: ←背部隆起的囧弌←在天空平行飞翔的囧也可以当一个Orz的脸(Orz-囧rz;srO-sr囧)囧和Orz有不可分的关系,在现今网络上非常流行.囧片:同B级片与邪典片(clut),剥削电影(Exploitation flim)的3P纠葛一样,囧片也面临着搞笑片、超烂片、无厘头片等多意复指。
浅谈网络热词“囧”网络热词在今天的社会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囧”就是其中一个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词汇。
它源自方言中的“窘”字,曾经仅仅是用来描绘尴尬、难堪的场面,后来却因为网络文化的传播而流行起来。
这个词表达了一种奇怪、不知所措的情感,不仅限于尴尬的场面,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滑稽有趣的事情。
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这个词汇也逐渐在年轻人中变得流行起来。
本文将浅谈网络热词“囧”,探究它为何在网络中如此受欢迎以及它对年轻人生活的影响。
一、“囧”词的起源“囧”这个词源自方言中的“窘”字,原本用来形容尴尬、难堪的情况。
但是随着网络文化的传播,这个词逐渐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
最初,人们将“囧”用在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上用来表达尴尬、难为情的心情。
渐渐地,它开始演变成一个多义词,可以用来形容滑稽有趣的事情。
因为这个词既有表达难堪的情感,又具有一些可爱、搞笑的成分,因此被年轻人所喜爱和广泛使用。
二、“囧”在网络上的应用“囧”这个词在网络文化中得到广泛应用,既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也丰富了网络语言文化。
在日常的网络交流中,人们往往会用“囧”来表达一些有趣或者尴尬的场面,以此来调侃自己或者他人。
比如在朋友圈或者微博上,大家常常会用“囧”来评论一些搞笑的图片或者说说,让语言更加的有趣生动。
而且,“囧”这个词还可以通过变换发音来产生更多的衍生词,比如“囧rz”、“囧z”等等,这些衍生词在年轻人之间的交流中也在不停地产生和传播。
这些衍生词十分活泼,有时可以表达一些情感、表情等内容,增加了网络交流的趣味性。
除了网络文化,现实生活中,“囧”这个词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应用。
有些商家甚至会将“囧”纳入到广告中,以此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因此可以看出,“囧”这个词在网络上的传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成为日常生活中难以忽视的一部分。
三、“囧”对年轻人生活的影响“囧”这个词的流行对年轻人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囧”古义、新义考察自2008年,“囧”作为一种表情符号开始流行于网络社群。
至今,它不仅成为了网络聊天、论坛等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还被传媒广泛运用,甚至衍生出了以“囧”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剧及实体商品。
为何这个多数人连读音都不知的生僻字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一、“囧”的本义探讨关于“囧”字的形义,据蒋瑞(2003)在《甲骨文“囧”形义新证》中的概括,现学界主要有四种说法:1、窗户说。
许慎《说文解字·囧部》:“囧,窗牖丽廔,闿明。
象形。
”2、仓廪说。
屈万里:“囧字,当为仓廪一类之物,于此则作动词用。
‘米囧’,意谓‘新米已入仓廪也’。
”3、祭名说。
于省吾先生:“囧为祭名,契文作(上囧下皿),通盟。
即《周礼》诅祝盟诅之盟……囧米连文,盟谓要誓于鬼神。
”4、地名说。
李孝定于囧字取形赞成窗户说,于词义则赞成地名说:“卜辞囧为地名,且多与米字同见。
”姚孝遂、肖丁先生意见类似:“卜辞囧字正像窗牖丽廔闿明玲珑之形,而均用于地名,无例外。
”赵诚先生则说:“囧,构形不明。
甲骨文用作地名。
”以上说法,取“窗户说”者最多。
但蒋瑞(2003)不认同此说,他认为“囧”取形于大明之日。
笔者也认同此点。
甲骨文“囧”字形体大致有以下写法:、、、。
其轮廓都是圆形,和考古所推断的商代方形窗户居多的事实并不相符。
而甲骨文用刀具刻写圆形并不方便,人们完全没有必要把常见的方形窗费力刻成圆形。
故“囧”字构形取义源于窗户这一说并不符合造字时代生活实际。
此外《说文解字》中以“日”为义符的会意字“明”,小篆并无相应字形,只有以“囧”为义符的字。
甲骨文时期,除以“日”为形旁的“明”(、等)外,也存在与“明”意义相同以“囧”为形旁的“朙”(、等)。
许慎《说文解字》也提到:“古文朙,从日。
”可见“明”、“朙”实为同一字,小篆为了规范字形把“明”、“朙”两个异体字合并写成了。
古体形声字意义相近的形旁可以互代,可知“囧”和“日”的本义至少应是非常接近的。
浅谈网络热词“囧”“囧”这个网络热词,在近些年来在网络上被频繁地使用,成为了很受欢迎的网络用语。
它的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层和社会群体。
很多人对于这个词的来历和用法并不清楚,只是觉得好玩好用而已。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网络热词“囧”的来历、含义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我们来看一下“囧”这个词的来历。
据说,“囧”的发源地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网络用语,最初是由广大网友们在网络上使用而逐渐流行起来的。
它最早的出现时间大约在2008年左右,当时是通过文字表情的形式出现的,随后便被广泛地运用到了聊天软件和社交媒体上。
而“囧”这个词的发明人却至今依然是个谜。
虽然“囧”这个词并没有正式的字典解释,但据当时的网友们所说,它最初的意思是指“充满困惑和尴尬的表情”,后来演变为了一个广义的网络用语。
接着,我们来谈谈“囧”这个词的含义。
在一般的情况下,“囧”这个词常常用来表达人们在面对棘手问题或者困难时的心情。
它既可以用来表示某人在尴尬的情境下所感到的焦虑和困惑,也常常用来形容某人在遭遇荒谬或者出乎意料的事情时所表现出的窘境。
我们可以看到,“囧”这个词所蕴含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既有情绪上的表达,又有事实上的描述。
从这个角度来看,“囧”这个词的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各样的情况。
我们来探讨一下“囧”这个词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用语也逐渐地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囧”这个词也逐渐地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网络用语。
不论是在聊天软件上的交流,还是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我们都可以看到“囧”这个词的身影。
很多时候,人们会在一些有趣或者尴尬的情境下使用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者用它来形容一些荒唐的事情。
由于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囧”这个词也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愉快话题,被广泛地传播和利用。
浅谈网络热词“囧”
“囧”是一种网络热词,是由网络语言演变而来的汉字。
它的最初起源于一个广场舞
的舞曲《囧夏》,由于“囧”这个汉字在歌曲中出现了很多次,很快就被广为流传,后来
逐渐演化为一种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囧”的发音与其本意无关,它本来的意思是一个形声字,有两部分构成,上面是“日”字,下面是“窘”字。
意思是太阳挤在狭窄的空间内,非常难受和困窘。
在网络语
言中,“囧”则成为了表示无语、狼狈不堪、无奈、难以言表等多种情感的词语。
在网络文化中,“囧”这个词语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表达方式,很多人喜欢使用它
来表示自己的情感状态。
尤其是在微博、论坛、聊天工具等地方,很多用户都喜欢用“囧”来表示各种情感,这种表达方式已经成为了网络热词中的一种。
其实,“囧”这个词语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
因为这个词语只是网络中的一种口语表
达方式,如果在正式的场合使用,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不专业、不严肃的印象。
因此,在
正式场合,我们还是要使用正式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总之,“囧”这个网络热词虽然表达的情感时欢快的,但是在正式场合需要注意使用
时的场合和方式。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在使用语言表达时,还是应该尊重正规的语言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表达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浅谈网络热词“囧”“囧”一词源自于汉字,在语义上是“窘迫、为难”的意思。
在网络用语中,“囧”往往表示一种无奈、为难、难堪的心情。
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在文字、图片、表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上。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可以表示负面情绪,也可以被用来调侃自嘲,有时甚至可以代表一种幽默和搞笑的情感。
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让它成为了网络上极受欢迎的流行用语之一。
关于“囧”这个词语的起源,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它起源于网络上的一个广告词。
根据这个说法,“囧”是某个化妆品品牌的广告词语,源自于两个汉字“窘”和“疚”的合并。
这个词语最初用来表达女性因为皮肤问题而感到为难和不自在的情绪,后来被网络用户们引用并广泛传播,逐渐演变成了网络流行语。
“囧”的使用场景也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表达个人的心情,也可以用来评论各种社会现象和事件。
这个词语的应用不仅仅止于文字表达,近年来,“囧”也成为了网络文化中广泛使用的表情符号之一。
在一些表情包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害羞为难、尴尬不安的人物形象,就是这个词语的生动表现。
那么,为什么“囧”会成为网络热词,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呢?它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碎片化的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简洁而又生动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而“囧”可以用来表示无奈、为难、不舒服等负面情绪,也可以用来搞笑、调侃,甚至是自嘲。
它的多重含义和表现形式,使得它能够满足人们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需求。
“囧”所代表的情感,与当下社会的一些特点相契合。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公开化,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愉快、为难等负面情绪也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这时,“囧”这个词语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面对负面情绪,也更加便捷地与他人进行共鸣。
“囧”也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
相比于传统的表达方式,它更加简洁、幽默,更加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和娱乐需求。
浅谈网络热词“囧”“囧”是一个经常出现在网络中的热词,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对于它的具体含义和来源并不是很清楚。
本文将来探讨一下“囧”的意义以及它在网络上的流行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囧”这个词的发音。
它的读音为jiǒng,是一个用于表示尴尬、无奈和搞笑的词语。
它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电影的一场“字幕翻译”事件。
当时一部名为《大开眼界》的电影在香港上映,由于它的许多情节和角色都比较冷门,或者说比较奇怪,导致配音人员难以确定正确的翻译方式。
最终,他们采用了“囧”的字根jiong来表示一些比较奇怪、难以解释的情节,如此一来,“囧”这个词就开始在香港普及了起来。
后来,在网上出现了一些名为《囧字典》的网页,这个网页上列举了囧字的各种用法和意义,并且开放了评论页面,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囧”热潮。
自此,“囧”这个词就渐渐开始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成为了网络语言中的常用词汇。
那么,“囧”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其实它的意义比较广泛,可以表达诸如尴尬、无奈、悲戚、狼狈、憨笑等多种情感。
比如说,我们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或者是场合不得不服从他人的意愿,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囧”来表达自己的无奈。
而当我们遇到一些搞笑的场景时,也可以用“囧”来表达自己的“乐囧”。
除此之外,“囧”的用法还有一些特别之处,例如“囧rz”、“囧囧”、“囧死了”等。
其中,“囧rz”就是表示非常尴尬、非常无奈的一种表情;而“囧囧”则表示一个人非常傻乎乎的行为,有时会带有一丝可爱的味道;而“囧死了”则是表示自己非常憨笑,或者是对某个搞笑场景非常欣赏。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囧”虽然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但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并不适用,因此不要过度使用或者滥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者不尊重的情况发生。
浅谈网络热词“囧”网络热词“囧”近年来在网络上广泛流行,成为了人们交流中的热门词汇。
那么,什么是“囧”?它又是如何走红的呢?“囧”最早来源于汉字“窘”字,原意是指处于尴尬、左右为难的境地。
而在网络文化中,“囧”这个词被赋予了更加宽泛的含义,它不仅仅用来形容尴尬,也可以用来表达各种心情,比如无奈、疲惫、困惑等等。
“囧”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荒诞、滑稽的事情,或者表达对一些荒谬、怪异现象的评价。
可以说“囧”这个词已经超越了最初的含义,在网络语境中具有了独特的意味,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那么,为什么“囧”这个词能够在网络上如此流行呢?可以说“囧”这个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元素,网络文化也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囧”这个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与人们的日常网络交流息息相关,反映了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和情感。
“囧”这个词有着强大的时代感和话题性,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广泛使用的热门词汇。
可以说“囧”这个词在表达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情绪起伏也较为频繁。
此时,“囧”这个词的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打开了情感表达的新方式。
与此“囧”这个词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际交往的沟通效果。
“囧”这个词的广泛适用性使得它能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词汇之一。
可以说“囧”这个词能够在网络上流行,也是因为它所承载的文化魅力。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审美观和文化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展现出了一种追求新鲜、活泼、有趣的态度。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囧”这个词的个性化特点和展现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从而使它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网络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多元、包容的特点也为“囧”这个词的流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它得以在网络上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可。
浅谈网络热词“囧”
网络热词“囧”在中国的网络世界中相信已经成为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词汇。
它源自
于方言词语“冏”,最初在湖南地区使用,意指“尴尬困窘”之意。
后来,随着互联网和
社交媒体的发展,这个词汇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最终被写作“囧”。
“囧”的创造力在于它的表意方式并不受限于传统的文字表达。
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
情境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在文字组合中使用“囧”,使用图片或者表情符号。
这种
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使得“囧”成为了一种富有创造力的表情符号,让人们可以用更直观、幽默的方式来传达情感。
“囧”也因其形象特点和社会背景而获得广泛的认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
常常遭遇到困境和尴尬,而“囧”恰好能够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这种经历和感受。
他们不
仅觉得自己在困境中并不孤单,还能够通过“囧”这个符号得到他人的共鸣和理解。
这种
共鸣感使得“囧”在网络文化中变得愈发重要,成为了网络社群的一种精神符号。
“囧”字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意义粗探摘要:“囧”,本义为“光明”。
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
“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而电影《人在囧途》以及《人在囧途之泰囧》的热播也让“囧”字大行其道,掀起一股持久不衰的“囧囧”浪潮。
本文试图从“囧”字的字源探究和后世词义词性发展、社会文化内涵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囧”字;文化内涵;社会意义一、“囧”字字源探究和后世词义词性发展囧,汉语拼音:jiǒng ,注音字母:ㄐㄩㄥˇ ,部首:囗,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囧属于生僻汉字,同冏。
也与窘的释义相同。
它原为光明之意,现被人们视为“尴尬”之意。
后通过网络在中国迅速为人们所认识并流行。
有人认为,囧字是网络文化盛行的新创字,有人认为囧字古来有之,囧字的“走俏”只是古字赋新意罢了。
而学生查阅古文献资料,囧字却是古而有之,但囧字意义的泛化却只能说是社会、网络、生活等多种现实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囧其实是“冏”的衍生字,现代的字典里都查不到。
两个字的读音相同。
冏的意思为“明亮、光明”。
“冏”字是生僻字,一般古代常用。
原义是光明,明亮和光。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注明:“窻丽廔闓明,象。
又伯囧,人名。
周太仆。
正本作囧,俗讹作冏。
见《书囧命》。
又与烱同。
《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窻囧囧。
《注》囧囧犹烱烱也。
烱从火囧。
”而《唐韵》《集韵》《韵会》也均提到:俱永切,音憬。
但其实早已经在甲骨文中“囧”字就已经存在了。
综合近现代学者的考证如下:关于(囧)的形义,主要有五种说法:1、窗户说:许慎《说文·囧部》:“囧,窗牖丽廔,闿明也”,象形。
2、仓廪说:屈万里:“囧字,当为仓廪一类之物,于此则作动词用,‘米囧’,意谓“新米已入仓廪也”。
3、祭名说:于省吾先生:“囧为祭名,契文亦作囧,通盟。
盟谓要誓于鬼神。
”4、地名说:于辞义则认为是地名:“卜辞囧为地名,且多与米字同见。
”然为何种地名,他似又赞成屈氏仓廪说。
姚孝遂、肖丁先生意见“‘囧’“卜辞囧字正象窗牖丽廔闿明玲珑之形,而均用为地名,无例外。
”赵诚先生则说:类似:构形不明。
甲骨文用作地名。
”5、牛耳说:近人殷康《古文部首》一书提及囧为“牛耳形”,并作图释。
而眼睛说是对中国文字颇有研究的流沙河先生解释提出的说法,他认为囧是一个象形文字,代表一只眼睛。
本来外边是一个圆圈,作眼眶,中间的“八”是耷拉下来的睫毛,“口”是指眼珠。
形容人目光炯炯。
“囧”是一个象形字是不成问题的。
甲骨文与金文的(囧)字均作圆形,无例外。
我们知道,圆形刻铭较方形难,如其字本非图像的圆形物,它是不必费力弄成圆形的。
也就是说,从象形上看,囧如为窗,则应像圆形之窗。
可是已发现的商代房屋窗户多为方形、三角形或者可以推定为方形。
一般说来,方形窗的制作也比圆形窗容易,后代一般房屋窗户的建制也是方形的多。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商代房屋就是有圆形的窗,那也不会比方形的多。
那么《说文》所谓囧为窗牖玲珑象形便说不过去了,因为文字的取形应该是以事物的常见形象为代表,非用一个圆形表示窗,令人难以置信。
囧在卜辞中为地名,是确切无疑的。
仅从囧所处卜辞的句式语法就可以定论,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我将我所见到的有关囧的可以成文连读的卜辞都收集起来可以发现在很多卜辞中,囧只能当作地名理解。
那么囧是一什么地名呢?在那些卜辞中,有这样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1、在囧地进行的活动是“王”的活动,主语是“王”;2、“王”后“囧”前的动作是“米”、“囧”以众“黍”。
综上,囧为祭祀地是可以肯定的。
既然囧为地名,既然在囧地所进行的活动是祭祀活动,则囧地不是祭祀地是什么?这是典型的农业民族的祭祀,祭祀所用的物品非“黍”即“米”。
可见,在囧的取形上窗户说是影响最大和最久的,而于辞义却越到后面越趋向于地名说。
但是究竟为何种地名仍无明确说法,上述所说的祭祀地仍需进一步探究和考证。
囧字在后世发展中基本为形容词词性。
1、同本义,光明。
如:囧囧(光明的样子);冏彻(明亮而通彻);冏寺(即太仆寺。
古代官署名。
掌舆马及马政);2、鸟飞的样子。
如:冏然(鸟飞的样子)。
常用词组有:囧卿,读音:jiǒng qing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释义为太仆卿之别称,掌管舆马和畜牧等事,冏卿因之吴公。
(指太仆卿吴默。
字因之)。
此外,囧字在方言中也有记载,如粤语:gwing2,客家话:gin3 kwen3 (客音字典)gin3 kwen3(台湾四县腔)gin3 kwen3(海陆丰腔)。
二、“囧”字的文化内涵网友认为,囧字中“八”像眉眼,“口”像一张嘴。
因此根据形状,“囧”被赋予郁闷、尴尬、悲伤、无奈、困惑、无语等等意思,示意很好很强大,指处境困迫,喻尴尬,为难。
同窘一样表示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极为窘迫的心情。
(原是台湾某青年用orz 来代表郁闷,因为“orz”很像一个人跪着,后改为“囧rz”,更加形象,后才出现郁闷等网意。
)本作“冏”同“窘”(粤语与“炯”同音)在网络文化中,“口”视为嘴。
它的内涵就是:1,作为头。
表达沉重的思想。
2,作为脸。
表达浪漫与激情。
它的作用是前者。
Orz表示:失意时,体前屈。
失意体前屈在中国, 香港与台湾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次文化。
常写作orz、Oro、Or2、On_、Otz、OTL、sto、Jto、o| ̄|_等。
但仍以“orz”最为常用,并有混合型,表示无可奈何的“囧rz”。
“囧”字以其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
随后在香港,有网民将电视剧《乱世佳人(电视剧)》中的一个演员胡杏儿常做的委屈八字眉模样与“囧”字相比,评论其演技,进行恶搞,促使“囧”字在网络上更加流行。
普通话的“囧”与“窘”同音,读起来的感觉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普及速度飞快。
又用其字的形象来表示“尴尬”、“无奈”、“真受不了”、“被打败了”等意思。
一些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代替“O”,使得“失意体前屈”的头部更加写意,写作“囧rz”,甚至写作“囧rz=3”来夸张地表现出无奈的意思,囧很快地被“过分”地应用到了许多词汇中,以前的“窘迫”甚至也被替换成了“囧迫”。
更甚至有人用这个做了一个网站。
而源源不断出现的还有:囧视频、囧字奶茶、囧论坛等等。
俨然成为90后网友的独特标志。
一个网名叫“水管工”的网友是四川大学一名副教授,他认为用“囧”表达情绪,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古老的文化和现代网络的完美对接,这是件让人惊喜的事情。
”水管工说,他在大学低年级课堂上说出“囧”字时,感觉一下就和90后学生亲近了很多。
“‘囧’在网络中是表达悲伤、无奈情绪的习惯。
”SandraChou是北京大学博士生,他说,像在现实生活中,人悲伤了会哭一样,在网络中,人有了悲伤或者崩溃的时候,就会“囧”。
同时,囧也可以表示幽默、或者形容自己的心情,例如:“纠结、郁闷”等意思,也就是说,不同语境下,“囧”的意思是不同的。
对于“囧”字在网络上的流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汉字,用来恶搞不雅,有损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感。
但是也有人认为对“囧”字这样的生僻字的关注,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播。
网络语言对汉字、方块字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一种积极的文化传播现象。
网络代表了新技术和新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也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
新潮的网友们把古老的汉字翻出来,再赋予新鲜的含义,让人看到古老和现代的巧妙对比。
然而,这件事最妙的地方还不止于此。
“囧”字的构成在中文造字法里属于“象形”,它很像是古代的窗户,“八”和“口”构成了雕花的窗棂。
有窗就有亮,引申而来就变成了光明的意思。
而现代网民在使用“囧”字的时候,居然也是用了和古人一样的方法,也是采取“象形”,不过把窗子变成了人脸。
为什么很多人不分代际,都能迅速接受这个字的网络新含义?因为他们接受的不是某种从天而降的新发明新创造,而是欣喜地看到古老的造字法有了新的应用。
同时,又因为传统文化自身的力量,迅速认同了这种新鲜的诠释。
由此可见汉字的字形只是外壳,它的内核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当汉字出现之后,中国人习惯了文字和形象之间的直接关联。
所以,尽管时光流逝,“囧”字已经几乎被人们完全遗忘,但是一旦有机会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又可以恢复鲜活的生命力。
想到后人和祖先在用相同的方式造字这一点,就让人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动。
一定有什么东西是所有中国人共通的,它不随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而消亡,所有中国人可以凭借它而彼此相认,永不相忘。
汉语之所以始终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人民始终在参与这个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一个把“囧”和人脸联系起来的人已经不可考,他发明了一个新玩法,然后为大家所接受。
也许一段时间之后,《新华字典》里会增加一条新的解释。
而我们的后人在一千年后翻出这个字,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的感受。
想到那么久以后汉语还依然存在,让人觉得很宽慰。
想到自己早已不在,让人觉得非常之囧。
参考文献:【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2】蒋瑞:《甲骨文“囧”形义新证》;《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3】王薇、刘渭锋:《“囧”字的社会语言学解读》;《语文学刊》;2009年02期【4】李媛媛:《从甲骨文到火星文:“囧”字古今意义浅析》;《青年文学家》;2010年15期【5】张时倩:《"囧"字复兴的社会及认知根源》;《商情》;2010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