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681.08 KB
- 文档页数:3
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及服务模式创新第一章:引言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不能停留在“借书阅览”的传统服务模式中,而应积极创新服务模式,适应新时代信息化的变革。
第二章:现状分析1.信息化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纸质文献被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收纳空间问题逐渐凸显。
同时,网络上大量的开放资源也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另外,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在,传统的借还图书、阅读、检索、信息咨询等服务方式不能再满足用户的需求。
2.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尽管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完成数字化建设和网络化服务的全面发展。
图书馆空间、藏书量、人员配备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章:创新策略1.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逐渐推广,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在线数字资源的存储、传输和共享,也可以让高校图书馆实现对外全天候开放。
2.服务创新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例如免费发布学术论文、搭建在线课程平台、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建设社交平台等等,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3.文献资源整合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整合全球范围内的图书馆藏资源、文献资源等,来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比如,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信息合作、资讯合作等方式,共同建设和管理数字化资源。
第四章:服务模式创新1. 开放式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搭建“公共空间、自主学习、互动分享”为核心理念的开放式图书馆,实现共享学习空间,大大提高读者学习和交流的效率,激发读者学习兴趣与兴奋点。
2. 数据分析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将本校的各种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开展数据分析服务,为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统计可视化的支持,帮助学校决策者更加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
小议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变化及主动应对摘要: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图书资料管理职能,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图书馆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做出积极主动的应对,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变化主动应对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使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在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不但改变了图书馆多年来传统的收藏、使用和服务模式,而且打破了图书馆之间彼此独立、封闭的壁垒。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重新定位,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求,已成为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人类社会和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资料管理职能,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为信息处理与传播的图书馆,应从传统的信息载体单一、信息处理慢、服务周期长、手段单调等方面尽快转变观念和运行方式,图书馆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做出积极主动的应对,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
1.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变化1.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网络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的载体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主要是以单一的纸质载体为主,如今,已是纸质与网络、电脑存储、光盘、磁带和缩微胶卷等载体并存的局面。
这就直接导致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类型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出现了电子网络资源、文献网络资源和网上网络资源等。
这种印刷文献向多载体文献转变的变化,是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发生的第一个变化。
1.2 网上网络资源和电子网络资源的出现打破了图书馆原有的格局,在图书馆中为读者提供传统的找书、借书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和图书馆发展的需求了,在这种形势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必须由阵地服务向网络服务拓展。
1.3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自身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信息服务质量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体现的。
数字化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应该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和发展要求。
本文从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现状出发,探讨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弊端覆不足之处,并从各个层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模式;高职教育;高职院校;数字网络化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8—0093-02引言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明显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念,不能符合服务职业教育的需求,提出符合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新型服务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现状由于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高职院校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及内涵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图书馆的馆舍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馆藏资源数量和种类有大幅度提高,但在图书馆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上明显存在不足。
1.1 服务理念陈旧陈旧的服务理念是很多高职图书馆的通病。
如只把服务重点放在图书借阅与纯理论学术资源参考,而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十分关注教育对高职生就业的影响,与之对应的高职图书馆服务理念也应注重行业的前沿的发展动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职业教育的服务理念。
1.2 建设模式落后,服务方式单一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得到飞速发展,知识资源的存在形式也日益多种多样,知识分类越来越细,资源种类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来建设多样性和多样化的资源,并提供开放性和专业化服务,事实上目前很多图书馆仍然按照传统图书馆模式进行建设,形成“小而全”、“大而全”、“备而不用”的自我封闭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这显然不能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