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49.22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浅谈工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档案信息化的定义档案信息化,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存储、传输和利用。
档案信息化的核心是将档案信息从物理形态转变为数字形态,以便于更高效、便捷地进行档案管理与利用。
这一过程涉及到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图像处理、信息提取、数据库建设等多个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
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以纸质档案为主,不仅存储空间大,管理成本高,而且检索速度慢,难以满足快速查询的需求。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档案的快速检索和高效管理,大大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保护档案原件:纸质档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潮湿、霉变、虫蛀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档案的原件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而档案信息化可以将档案原件进行数字化处理,有效保护档案原件,避免损坏和丢失。
便于档案利用:信息化后的档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共享,使得档案利用更加便捷。
同时,数字化档案还可以实现远程查询和利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
档案管理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也需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档案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档案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档案数字化处理: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和处理,转化为电子档案,以便于存储、传输和利用。
数据库建设:建立档案数据库,将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存储和管理。
数据库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础。
档案网络建设: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的远程传输和共享,提高档案利用的便捷性。
信息安全保障:采取有效的信息安全措施,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信息化管理的要点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建立科学的档案分类体系:制定合理的档案分类标准和方法,确保档案信息的分类合理、清晰、易于管理。
试论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资料整理工作摘要:在当前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材料的整理和归档是施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更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基础和经济效益的源泉。
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的高低、项目质量的优劣以及效益的高低,这一切管理的内容,无不与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息息相关。
为了能够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施工项目,向业主交付一个满意的工程,并实现既定的目标,即降成本、增效益,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建筑工程资料是系统反映工程造价形成的过程文件,是工程实体最终成果的核心单元或环节,它贯穿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实现质量、进度、费用的三大控制目标,对于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工程创优及任务承揽等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施工技术资料是建设项目鉴定、维护、改建、扩建、管理的依据。
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保修期内,由于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构造措施不得力,养护不及时等原因,造成板间出现通长性裂缝,出现各种质量缺陷,为了延p1、及时做好技术资料的搜集、整理、编制工作工程技术材料的整理和归档是施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因而及时搜集施工实践进度的有关材料,并与计划进度比较分析进而进行调整, 做到同步管理,要做到“工程材料整理工作与工程建设进程同步进行, 事后充足估计工作中问题的潜在产生性,相当增强工作力度,完美细化前期工作,减少乃至根绝材料事后补办现象的发生。
工程中所用到的水泥,钢材,木材,玻璃,陶瓷,外加剂,节能资料等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而材料等的质量控制应从“进场把关,取样送检。
由于受到时间段及其他有关信息等事项的原因,资料经几次转手, 生产制造企业、工厂检验、资料合格证及检验报告是复印件或难以与原资料同一时间到达施工场所,例如:资料员不能及时、准确、完整搜集, 送样复试,复试合格后予以报送验,资料供给松驰,施工前提的转变,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指定专人担任,逐项跟踪搜集、整理, 并及时做好分项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 记录真实清楚,交圈对口。
浅谈项目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项目资料就是项目在准备、实施、竣工、交付使用等各个阶段直接形成的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影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项目资料管理,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资料管理工作作为工程管理的一部分, 必须适应发展需要,树立新的观念,建立新的体制,实行新的管理制度。
相关工作人员亦应创新思路, 积极探索和体现观念、机制,开拓资料管理的各项功能,使资料在服务中发挥积极效益。
关键词:资料;项目资料;建筑工程;项目资料管理1、当前项目管理资料中存在的问题1.1、一些建设单位对企业工程档案收集重视不够特别是施工阶段,因为有的项目工期较长, 分散面广,资料的形成也需要较长时间,需要动态的管理,而承建单位对相关责任人没有具体详细落实,对竣工资料的质量要求心中无数,致使档案资料中的签字手续不完备、原件没有归档。
1.2、资料的前期收集与整理不够及时资料员应当对工程开工前对应的档案前期资料开始介入,根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要求对其及时予以规范记录, 争取做到开工有报告、变更有记录、进场有记录及检验报告、验收有依据、资料前后对照有标准,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及时、到位。
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有些却疏于管理,导致后果比较严重,往往存在补记录、补资料的现象。
某些工程重视工程形象进度,却忽视了档案工作,等到工程结束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时,才投入人力、物力搞突击,造成档案资料质量差,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达不到规范要求,无法及时移交档案馆,直接影响到日后工作。
1.3、资料归档混乱具体表现为:归档项目资料目录与资料不对应;资料间编码不连续;对反映工作过程的主要资料,如往来工作联系单、会议纪要、重要谈话纪录、招投标资料、监理资料、施工管理资料、权属调整资料等,工作环节的主要或辅助性技术成果,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规划设计报告、项目整改方案等各类资料的分类不明确,不能有效区分项目主件资料与附件资料:项目资料分散、归档混乱,查阅、查找困难。
工程资料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程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建筑行业、市政工程等方面应用的更为普遍。
而工程资料整理归档作为施工企业做好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重视。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资料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探讨了目前在工程资料整理归档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工程资料;整理归档;基本要求;问题;方法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工程资料能够为单位的各项基本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对施工过程和管理流程进行有效控制,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工程质量,以便于顺利竣工验收。
工程资料是与工程的施工过程同步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工程项目实体,是该工程报批、施工、竣工过程的原始记录,对于工程质量标准、工程施工细节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因此,工程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对工程的监督以及竣工验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工程资料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①真实性。
要求工程资料必须要真实反映工程建设的情况。
②准确性。
要求工程资料必须填写准确,评语准确、无误。
③及时性。
要求工程资料必须要与工程施工同步。
④完整性。
要求工程资料不得有缺项和漏项。
2 工程资料的重要性2.1 工程资料是竣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普遍使用,预计建筑工程使用年限大都为100 年,但是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一般只在前两年负责维修,由于施工不当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往往在多年以后才显现出来,需要进行维修和整改,但是由于施工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导致难以进行工程修复工作。
因此,为了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保证维修质量,确保工程使用人员的安全,维修人员必须通过查阅该工程的相关日志、检查记录等资料档案,以便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提高工程维修质量,从而保证工程的使用寿命。
浅谈市政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摘要】市政工程是一个城市的综合性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为了很好的完成新建、改建、扩建等市政工程,需要我们管理好市政工程的各项资料,本文简单的介绍市政工程从开始到项目完成全寿命周期的各项资料管理。
【关键词】市政工程;测试;记录;技术资料一、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的技术、经济文件,是指导现场施工的纲领性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上一级企业(具有法人资格)的技术负责人审批加盖公章方为有效,并须填写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合同另有规定的,按合同要求办理)。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手续。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2、施工平面设置图3、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4、质量目标设计5、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6、安全措施7、文明施工措施8、环保措施9、节能、降耗措施10、模板及支架、地下沟槽基坑支护、降水、施工便桥便线、构筑物顶推进、沉井、软基处理、预应力筋张拉工艺、大型构件吊运、混凝土浇筑、设备安装、管道吹洗等专项设计。
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技术交底:工程开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会审并按单位工程填写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记录。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二、材料的测试及验收资料:对按国家规定只提供技术参数的测试报告,应由使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依据有关技术标准对技术参数进行判别并签字认可。
钢材使用前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如需焊接时,还应做可焊接性试验。
沥青使用前复试的主要项目为:延度、针入度、软化点、老化、粘附性等。
水泥使用前复试的主要项目为:胶砂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细度工程所使用的砂、石应按规定批量取样进行试验。
试验项目一般有:筛分析、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等。
结构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还应按要求做压碎指标值等的相应项目试验。
石灰在使用前应按批量取样,检测石灰的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
浅谈路灯工程竣工资料的编制郴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贺学勇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路灯工程项目越来越多。
政府主管部门和城建档案部门对工程竣工资料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因此,编制好路灯工程竣工资料十分重要。
路灯工程竣工资料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工程技术资料和竣工图三大部分。
主题词:路灯工程竣工资料编制路灯工程竣工资料是对施工情况的记录,它能真实地反映工程施工全过程和内在质量,特别是对于隐蔽工程和建成后不易检测的项目起到重要作用。
它也是工程验收、维护、改扩建的重要依据。
然而路灯竣工资料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项目实施的前期更容易被忽视。
我是一名普通的路灯工程施工员,下面对工程竣工资料的编制谈几点看法,请同行参考指正。
首先,我们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在编制前应认真熟悉设计和设计图纸。
对照设计图纸熟悉施工现场,在编制时要依据工程的质量标准制定。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和主要工程量;施工计划与进度安排;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安全机构及措施;主要材料、设备、机具需用计划;劳动力需用计划;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的工程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技术总负责人审查,然后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批准,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和现场监理工程师签发“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后方可生效。
其次,是对各项工程技术资料的编制。
工程技术资料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另一类是工程质量保证资料。
对这两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应尽早开始,专人负责并保持人员稳定,以确保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竣工文件的有关资料应结合工程建设进度同步积累与整理,工程竣工时竣工文件相应也应编制完毕。
施工技术管理资料主要包括: 工程开、竣、停、复工报告及工程合同,如果该工程有政府采购材料还应有采购合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对于有监理的工程项目,应有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质量评估和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工程竣工质量评定表;工程质量保修书;交工验收证书。
浅谈土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土建工程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就现阶段的土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视程度也还不够。
笔者通过分析,先看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探讨解决的办法,最后通过这些内容讲述土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土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重要性土建工程技术资料是建筑企业形成各种信息的历史记录,它详细地记录了施工的全部过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些重要资料的管理工作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对技术资料的管理,不仅对项目建设有裨益,更加体现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
1.土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1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施工单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而做资料,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往往只抓工程实体质量,忽视施工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专门的施工资料管理规程和奖罚制度,缺乏监督机制。
或者有制度但无执行力度,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成为墙上摆设。
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专职资料员,或者管理人员理念陈管理人员理念陈旧,在管理思想、方式上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以政治学习多,管理制度相对学习少,致使少数管理员埋头工作,对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掌握不够,导致落实不到位。
1.2资料利用率过低目前土建档案馆里的工程技术资料很多,但很少有人去查阅、利用。
遇到需要查找工程技术资料时,不是去查档案,反而找原来参与建设施工的人员了解情况,回忆结构状况,再凭记忆推断结构受力情况,这实在是一种浪费资源、不尊重科学的行为。
没有发挥施工资料的查询和依据作用。
1.3资料编制不够严谨资料编制不够严谨体现在施工资料编制不规范,随意涂改,修改时没有进行划改或者划改人未签名;文字、图标、印章不清晰;当资料为复印件时,没有在复印件上加盖印章;部分资料结论不明确;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签字不严肃等。
浅谈工程建设中资料的管理刘凤英(北京电力建设公司,北京市100024)经济管理£}裔要】本文主要阐述在工程建设中资料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从根泰上瓠好工程中资料的管理,为工程竣工验收后档案的归档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程建没;资料;管理工程竣工资料作为工程验收和保证今后工程项目安全运行的重要文件,是工程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检修、维修工作的重要依据,所以,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竣工资料完整、准确、系统、规范、齐全、真实的记述和反映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做到原始资料图物相符,技术数据真实可靠,签字手续完备齐全,同时又要按规范、标准填写,使之符合归档要求。
但从目前工程建设竣工资料的产生、整理过程中不难发现,在资料的形威过程中存在填写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和资料丢失等诸多问题,给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有时致使工程无法按期进行验收,严重影响了工程资料的归档工作,给工程建设留下了隐患。
因此及时完整地收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文件材料,是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必须加强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力度,档案管理要提前介入,全程参与,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一、工程建设档案工程建设档案从形成到收集归档,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单位共同配合完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虽然各参建单位对工程档案工作都比较重视,但是由于工程档案自身的特点及—部分人的主观因素,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料管理的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
大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施工管理文件原件不齐全。
由于工程建设一般周期较长、涉及面较广、时间跨度较大、承建单位较多,再加之有的单位频繁更换专业技术人员,有些单位疏于管理等特点易造成档案原件的丢失。
2)只重视红头文件与结论性文件。
部分工程建设人员主观认识不足,只重视红头文件和结论性文件的管理,但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过程文件、随机文件则不太重视,对这部分文件的处理比较随意,常常用后即弃,造成过程性文件缺失。
浅谈建筑施工单位的技术资料管理摘要:建筑施工单位为编制高质量的施工技术资料,有必要建立档案资料的编制管理制度,明确施工技术资料的归档范围。
本文对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基本要求、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施工单位技术资料的功用1、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保障。
一个单位工程、一个单项工程、一条排水管道应满足建筑设计或者建设单位所需的功能,应符合设计标准、规范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
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工程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应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作为保障。
2、施工技术资料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依据之一。
在建筑工程使用过程中,进行维修维护时,时常会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以便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工程技术规划和设计人员必须详细地了解工程下面的各种工程管线的布局和走向,方可以做出正确的整改措施,这时候可以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获得第一手材料。
3、施工技术资料能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
施工技术资料与完成工程主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
它是全面反映、记载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对施工起着指导和依据的作用。
它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编制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1、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施工技术资料要真实地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
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也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尤其是建筑单位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
2、施工技术资料的标准化。
编制施工技术资料应遵照有关的工程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文件成果应达到规定的广度和深度。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尤其是技术资料负责人、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实施国家、行业发布的技术法规,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施工技术资料,及时归档,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3、施工技术资料的及时归档。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经整理组卷后,应及时送交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存档。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820208202浅谈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收稿日期6223作者简介杨宝芳(52),女,助理工程师,太原市建筑工程总公司,山西太原 3杨宝芳摘 要:阐述了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和归档的重要性,并指出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应做到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为工程质量等级的核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工程质量等级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 工程建设从项目的提出、筹备、勘探、设计、施工到竣工投产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等资料,都属于竣工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的范围。
工程技术保证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工程技术资料是对建筑实物质量的真实写照,无论建筑原材料、构配件质量,还是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都必须客观地反映实际施工状况。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具有动态相关性,工程保证技术资料就成为预先控制的重要依据。
可以根据数据来协调工作,准确地实现质量目标。
3)工程技术资料是核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验收标准要求,工程技术保证资料必须基本齐全。
否则,视为不合格工程,不能交付使用。
4)工程技术资料成为建筑物改、扩建或增层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
因此,工程技术保证资料的整理必须做到及时、真实、准确、完整。
1 及时性及时性是做好工程技术保证资料的前提。
工程技术资料是对建筑实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
因此,要求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整理。
同时,及时性还反映在施工企业内部质量的管理上。
“自检、互检和交接检”的质量管理体制要求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必须及时,这是施工严格管理的“质量环”。
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要求工程保证资料的整理必须及时,为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社会监理机构和政府监督机关要求施工企业及时整理好工程技术保证资料,以备核查或核定工程质量等级。
因此,工程技术保证资料的整理应杜绝拖沓滞后,闭门造车现象和应付突击式的心理。
2 真实性真实性是工程资料的灵魂。
资料的整理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准确,不能为了“偷工减料或省工省料”而隐瞒真相,也不能为“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所有资料的整理应与施工过程同步。
材料使用前必须有合格证和必要的试验报告,采取见证取样送检制度,试验应有见证取样记录。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必须到现场实测检查,不得闭门伪造。
3 准确性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工程技术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取决于以下一些方面。
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应区分不同的分部或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
同时,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位数,标准差取两位有效位数。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的填写应规范化。
主控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来概而论之,一般项目的每个子项中定性的要写具体,定量(允许偏差)的要根据现场实测写出结果。
4 完整性完整性是做好工程技术保证资料的基础。
不完整的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全面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
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应设专人及时收集有关工程资料。
2)应根据工程量、批量或批号收集有关工程资料。
3)总承包单位应向分包单位收集相关资料。
总之,工程技术保证资料必须基本齐全,除做到及时性(前提)、真实性(灵魂)、准确性(核心)、完整性(基础)以外,还要符合竣工图纸、资料的整理、编制要求。
1)资料签字齐全,字迹清晰,纸质优良,保持整洁。
2)分类分项明确,封面、目录、清单资料齐全,排列有序,逐页编码。
3)凡是利用原图编制竣工图的,图面必须达到八成新以上,无油污、无磨损,图字清晰,并在标题栏右上角加盖图章后方可作为竣工图。
竣工图编制人、技术负责人应逐张签字。
4)对结构、形式、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由施工单位按照实际情况绘制竣工图。
设计变化不大的,施工单位可将变更部分修改在原施工图上,另盖竣工图章后作为竣工图。
5)整理竣工图等资料时,必须按工程项目、专业类别和图号组卷,折叠成要求的幅面,露出标题栏,以方便查阅。
6)图纸、隐蔽工程记录等重要资料,必须用碳素墨水绘制和书写,禁止复写和使用复印件。
7)文字材料以A4纸为准,左边留出2.5cm 宽的装订线,应用棉线装订。
现在,工程技术资料的编制、整理正向着科学性、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在新的验收规范中对工程技术资料也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将成为,也必将成为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系统、规范而又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是建筑实物质量的真实写照,是核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1]石玉明.项目建设中的资料管理[J ].山西建筑,2005,31(2):2802第33卷第8期2007年3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 HITECTUR E Vol.33No.8Mar. 2007 :200100:19700002141142.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820209202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宅基地整理初探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郑志林(632),男,工程师,龙岩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福建龙岩 36姜 刚(2),男,讲师,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5郑志林 姜 刚摘 要:总结了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以实例阐述了宅基地整理的意义和方法,最后指出了进行宅基地整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土地资源中图分类号:TU 286文献标识码:A 我国今年两会的顺利召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再次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现如今,我国正处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工业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过程。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占用大量的土地尤其是耕地作为建设用地。
因此,要满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生态”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土地利用方面面临着既要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又要满足经济建设用地需求的双重压力。
要妥善解决这一矛盾,进行全国范围大规模的土地整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中进行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1 在农村宅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1 农村居民点用地和人均用地面积数量大全国土地详查资料表明[1],截止到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已达0.16亿亩,人均用地达192m 2,大大超过了2000年规划用地指标0.13亿亩。
随着我国人口规模的增长,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农村宅基地占地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人地矛盾会更加突出。
1.2 建房选址随意,布局分散混乱缺乏规划农村居民点大多是围绕原有自然村向外扩展或沿公路两侧条带状延伸而成,空心村便自然而然形成了。
南方和西部有些地方则呈现出自由散居于田间地头的状态。
这种宅院散乱的局面将导致空闲土地增多致使土地利用率降低。
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规划治理,这种土地资源的浪费将随人口增长而更加严重。
1.3 建筑层次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程度较低在广大农村,容积率较低。
住房仍是以单层为主,即便是楼房,也不过是二、三层,且数量相对较少。
据对江西省万安县9个村的调查统计[5],9个村平均建筑层次为1.47,平均容积率为0.32。
客观上建筑地层住宅尤其是平房其实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
1.4 违法宅基地占用较为严重目前普遍存在于农村宅基地建设中的违法现象多是不批就建、边批边建或少批多占。
还有一种就是盲目攀比占地或农用地挪做他用,所有这些对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恣意占用使得大量优质耕地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生产粮油等农产品,使得我国的人地矛盾雪上加霜。
2 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意义2.1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力保障土地整理包括对建设用地的整理和对农用地的整理两部分。
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就是在城市规划控制下,在城镇和村庄进行有效的治理,通过对其内部挖潜,向地下和空中立体发展建筑,提高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腾出大量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储备或用作农用地,减少建设用地对农用地的侵占;农用地整理就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田、水、林、路、村进行综合整理,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由此可见,农村宅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据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通过开发整理土地补充耕地274万亩,其中,将通过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约166万亩,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农村宅基地整理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宅基地整理应是在土地利用规划下进行的,减少宅基地占用面积而不减少使用功能,提高容积率和土地利用集约度,使原散落的农宅集中,填实“空心村”,进行自然村的拆并,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中心村和小城镇,使它们成为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家园。
在进行宅基地整理中,人口的集中和迁村并点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这样还可以减少水、电、气、热、通讯等的重复投资。
宅基地整理不仅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而且还将带动建筑业及水泥等建材工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农民增收。
另外,优美的生活环境必然会对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发展经济产生激励作用。
再加之政府的适当引导,会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
A r rangement of engineer ing dataYANG B ao 2fangAbstra ct :The importance of t he arrangement and archiv ing of e ngineering data is elaborated.Author points out that e ngineering data sh ould aut hentic ,accurate ,in time and integrated to provide reliable ref erences for class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quality.K ey w or ds :eng ineering data ,arrangement ,archiving ,class of constr uction quality902 第33卷第8期2007年3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 CHITECTUR E Vol.33No.8Mar. 2007:2001109:1940001974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