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油层是条带状、透镜状分布的低渗透油层。除了上述四个砂岩组以外的33个砂岩组属于这种类型。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500×10-3μm2,有效渗透率小于200×10-3μm2,孔隙度为%,砂体零散分布。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萨Ⅱ9沉积相带图
喇嘛甸油田具有统一的水动力系统,油气水纵向分布受重力分异作用制约,具有统一的油气界面和油水界面。油气界面在海拔-770m左右,油水界面在海拔-1050m左右。
三矿
四矿
二矿
一矿
基础井网开发层系示意图
SⅠ
SⅡ
SⅢ
PⅠ1-2
PⅠ4
PⅠ5-7
PⅡ
GⅠ1-5
GⅠ6-20
GⅡ1-18
GⅡ19-34
GⅢ
基础井网一套井
油 井
基础井网二套井
×
一套井
水 井
二套井
81年 之前 二套井
在层系划分上,根据油层性质划分为葡I1-2油层和萨尔图+葡I4及以下油层两套开发层系。一套半井网,分别采用600m和300m井距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
㈠开发初期(基础井网)
一套井网为排号后只有两位数
二套井网为排号后有三位数,注水井排号后第三位数为2,采油井排号后第三位数分别为1、3或0
层系井网开发层系示意图
“7”
SⅠ
SⅡ
SⅢ
PⅠ1-2
PⅠ4
PⅠ5-7
PⅡ
GⅠ1-5
GⅠ6-20
GⅡ1-18
GⅡ19-34
GⅢ
“8”
“4”
“5”
三
四
层系调整后各套区
1.自喷开采阶段(1973年—1980年)
开采初期千方百计搞好分层注水,不断恢复油层压力,放大压差生产,同时针对油田厚油层发育,油层多等特点,采取了选择性压裂、油井堵水等工艺措施,充分挖掘主力油层的潜力,使年产油量从1976年起始终保持在1200×104t以上,比原设计年产油800×104t的能力高出50%以上。阶段末累积产油8214.9 ×104t,采出程度10.08%,油田综合含水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