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5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一、前言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基层施工技术,它通过对已有路面废弃料进行处理,再利用水泥稳定基层的原理,进行再生利用,以实现道路基层的稳定和增强。
该工法充分利用了废弃料资源,减少了对天然材料的开采和消耗,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环境友好的效果。
二、工法特点1.资源利用充分:该工法充分利用了废弃料资源,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了对天然材料的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施工周期短:采用就地再生施工方式,无需大量的材料运输,能够快速完成施工任务,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程效率。
3.稳定性好:由于加入了水泥进行稳定,使得基层具有更好的强度和抗裂性能,能够承受大量的交通荷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4.环保性强: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工法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损耗,减少了废弃料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
三、适应范围1.适用道路类型广:适用于各种道路类型,如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村庄道路等。
2.适用地区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地区,包括高寒地区、高温地区等。
四、工艺原理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原理:通过破碎和筛分处理废弃料,再加入适量的水泥、填充料等材料,通过机械混合均匀,形成稳定的基层材料。
然后通过滚压和冷再生机进行冷再生处理,利用水泥与废弃料中的细颗粒物质结合,形成坚固的基层。
五、施工工艺1.基层准备:清理道路表面,去除杂物和油污等,确保基层平整。
2.废弃料处理:对废弃料进行破碎和筛分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粒径要求。
3.材料配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水泥、填充料、废弃料等材料的配比比例。
4.机械混合:将水泥、填充料和废弃料进行机械混合,保证各组分均匀分布。
5.冷再生处理:利用滚压和冷再生机对混合料进行冷再生处理,形成稳定的基层材料。
6.压实和养护:对冷再生后的基层进行压实和养护,增加基层的密实度和强度。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废弃料处理、材料配比、机械混合、压实和养护等工作,并对各个工序进行协调与管理。
沥青路面结构层厂拌水泥冷再生施工工法沥青路面结构层厂拌水泥冷再生施工工法一、前言沥青路面是公路交通系统中最常见的路面结构,而传统的沥青混合料层由于其短寿命、易老化和易损坏的特点,需要频繁进行维修和更新。
为了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减少资源浪费,沥青路面结构层厂拌水泥冷再生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该工法通过将废旧的沥青路面结构层进行破碎、筛分、掺入适量的水泥并进行混合,形成再生料进行厂拌,再施工于路面,以提高路面的强度、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二、工法特点1. 节约资源:利用废旧的沥青路面材料,减少了新材料的使用,节约了资源并降低了环境污染。
2. 提高路面性能:加入水泥能提高再生料的强度,增加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并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3. 施工便捷:采用厂拌方式施工,可以对再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保证材料品质的一致性,提高施工效率。
4. 节约成本:相比于传统的沥青路面施工,沥青路面结构层厂拌水泥冷再生施工工法能够降低施工成本,节约维护费用。
三、适应范围沥青路面结构层厂拌水泥冷再生施工工法适用于亚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碎石、砂土等类型的路面,尤其适用于重载交通道路和高速公路等需要较高强度和耐久性的路段。
四、工艺原理该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废旧的沥青路面结构层材料中仍然含有一定数量的沥青和石料,再加入适量的水泥能够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形成再生料,用于厂拌施工。
具体工艺如下:1. 原材料准备:将废旧的沥青路面结构层进行破碎、筛分,获得一定粒径范围内的碎石和砂土材料,同时根据配比要求准备一定比例的水泥。
2. 冷再生:将破碎筛分得到的材料和水泥按比例进行混合,通过冷拌方式进行再生料的制备。
3. 厂拌施工:将再生料运输至施工现场,使用沥青路面厂拌设备进行现场拌和施工。
4. 压实养护:施工完成后,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并进行养护,保证再生料的密实性和强度的充分发挥。
五、施工工艺1. 破碎筛分:将废旧的沥青路面结构层进行机械破碎和筛分,得到一定粒径范围内的碎石和砂土材料。
浅述沥青路面冷再生底基层施工工艺1概述冷再生施工工艺应用于公路改建工程底基层(基层)施工中,充分利用了原路材料,减少二次污染;具有投资少、进度快、质量高等优点。
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今天,用于二级公路乃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维修改造,前景不可估量。
2工作原理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底基层)技术是指把旧沥青路面面层、基层加入一定规格、数量的新集料、稳定剂、水,按照一定的厚度,用冷再生机设备进行破碎处理后,就地进行拌和、整形、碾压,并经后期养生,使其达到新建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3施工技术要求3.1原材料质量要求3.1.1水泥采用水泥稳定土基层技术规范中关于水泥的质量要求。
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水泥的运输和堆放,应注意防水、防潮。
入库水泥应整齐堆放,不得混合堆放,先入库的水泥先用,出厂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按其试验结果决定正常使用或降低标号使用,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3.1.2水清洁、无污染,可饮用水。
3.2机械设备要求冷再生机1台,50t以上振动压路机1台,18t-21t静碾压路机2台,洒水车2 ̄4台,平地机1台。
3.3施工准备工作水泥的供应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因其工作面为现场,水泥的堆放必须按计算量合理、足额分别堆放于现场,可搭流动水泥库房随工作面而动,并且保证有足够的工作面进行机械施工。
水的供给必须充足,它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
进行材料试验,且在冷再生施工之前应对旧路进行检查与整修,旧路的施工宽度范围内不可有坚硬物(比如旧路缘石等)。
若原路有翻浆、沉陷等病害,必须提前予以处理,使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否则应予以整修、翻修或补强等。
4冷再生施工4.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对路线中心线、边线进行测量放线。
在路线两旁布设临时水准点,每隔100m左右设置一个,便于施工时就近对路面进行标高复核,在冷再生施工过程中,要做到勤测、勤核、勤纠偏。
4.2清理现场对设计宽度内的硬杂物逐个清理出工作面,然后将原路面清扫干净(对交通必须予以制止,采用修建便道等措施保证施工的正常工艺、工序进行)。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是一种以废弃沥青路面为原材料,通过冷再生和
水泥稳定技术制成的新型道路材料。
该工艺采用自动回收加热器进行沥青冷再生,然后与
适量的水泥、水、矿物材料等原材料混合,在施工现场进行高速搅拌、均匀铺设、压实等
工序,最终构成一种具有极强抗压性、耐久性、稳定性和防水性的道路基层材料。
该工艺的优点在于使用了废弃沥青路面进行再生,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
建设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同时,该工艺的材料性能优越,具有较强的抗压性、稳定性、耐久性、防水性等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原有路面的性能,并延长路面的寿命。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可以实现高效、精确和一次性成形,减少施
工时间和工艺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总之,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是一种环保、节能、高效、经济的新型道路
材料工艺。
在推广应用中,应注意科学合理设计材料配合比和压实工艺,加强质量监控,
确保道路基层材料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同时,也需要在工程实施中注重技术培训
和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和施工质量意识,以确保该工艺的最优效益。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冷再生施工工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路面的旧材料,对需做维修养护的旧路面进行破碎、翻松、并添加适量的稳定剂(如水泥、乳化沥青等)经拌合、推铺、碾压从而恢复其使用功能。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按再生稳定剂可分为:乳化沥青再生、泡沫沥青再生、水泥冷再生;按拌合方式分为:厂拌冷再生和就地冷再生。
沥青路面就地水泥稳定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简便、快速、经济,旧材料充分利用对环境无污染,深受公路人的喜爱。
本文讲述就地冷再生工艺。
就地水泥冷再生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
沥青路面就地水泥冷再生技术施工主要是采用维特根公司生产的WR2500S 型冷再生拌和机,将旧沥青路面破碎、翻松、拌合。
所需机械有:WR2500S再生机、20 T以上凸块(羊足碾)振动压路机、20T以上振动压路机、PY180型平地机、25T以上胶轮压路机、6000LM洒水车。
WR2500S再生机维特根WR2500S冷再生机发动机功率为500KW;最大铣刨作业宽度为2.5米。
铣刨鼓下设有216个铣刨刀片,对旧路面进行破碎粉碎,最大铣刨深度可达30厘米,铣刨深度可通过电子测感器直接由操控室电脑控制,外掺加水量可通过操作台电脑设8个开关控制16个喷头,精确控制加水量及水的撒布宽度。
正常情况下WR2500S冷再生机再生厚度20-25厘米时日满负荷工作量最大可达7500㎡。
凸块振动压路机:振动压路机:PY180型平地机:5、25T以上胶轮压路机:一、冷再生前的准备1.原路面病害调查及标记保护冷再生破碎前按设计图纸及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施工段落逐一详细调查,记录并作出明显标记并保护。
以此来确定是对该地段病害是否进行处理。
2.对以确定的病害进行处理依据设计文件及要求进行病害处理,严格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处理质量。
3.将施工的旧路面现场清除干净,不得有尘土、杂草、树根和滴水等。
4.交通管制,在冷再生施工前首先制定出交通管制办法及分流方案,同时要满足通车和施工要求。
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1.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逐渐加快,车流量等因素的增大,城市道路的新建、改扩建等工程也在加大,90年代以后陆续建成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若每年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按照传统的维修方法,旧沥青废弃量将达到每年220万吨之巨,如能加以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3.5亿人民币。
因此,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相关专用设备的开发,对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对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都有极大的意义。
水泥就地冷再生主要解决的是沥青路面上基层损坏的问题,它主要利用旧路沥青混凝土及上基层经破碎后加入水泥均匀拌合,而后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而获得的半刚性结构。
该工艺以成本低、效率高、质量好、高环保等优点受到了业内的关注和青睐,XX二级公路路面改建项目采用此种工法进行路面改造,并进行总结与推广。
2.工法特点该工艺和公路传统的维修施工方法相比,道路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2.1成本低由于水泥就地冷再生全部利用了旧的铺层材料,从而减少了公路维修时旧铺层材料的挖除、运输、废置的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采用道路水泥就地冷再生与传统方式相比,根据再生厚度的不同,一般可以降低成本20%~40%,厚度越深,降低成本越多。
2.2进度快、效率高水泥就地冷再生机械施工一次性可以完成添加、铣刨、破碎、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缩短了施工工期。
2.3质量好、易控制水泥就地冷再生可以根据不同道路旧铺层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选择不同的添加剂,配比准确,可以保证再生材料的优秀品质和施工质量,形成施工成型厚而均匀基层,从而保证了维修后道路的使用期限。
2.4高环保使用传统的公路维修方法,开挖的沥青路面、基层材料废弃量十分巨大,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购置大量新材料的开采也会造成资源减少和环境破坏。
采用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则可完全使用原有材料,避免上述问题。
它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投资,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绿色”施工工艺。
浅谈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f407.89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169 -01前言随着我省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国、省干线公路网逐步形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建、大修工程比例不断扩大。
沥青路面改造如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破坏周围环境,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准备阶段1.1 再生前必须进行路况调查,确定路面损坏是仅限于路面面层,还是属于路面结构问题,了解路面结构损坏的范围和深度。
1.2 再生施工中除进行路面混合料级配检测外,应避免预破碎,在必须采用预破碎的路段,应严格控制铣刨深度。
1.3 进行室内材料配合比设计所需混合料原则上应用再生机进行现场取料(即旧路混合料)。
不同结构路段应独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施工阶段2.1按要求选定试验段。
2.2根据经验和所用再生机械的特点,制定3~5种不同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组合方案,按再生深度对旧路进行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选择级配最接近理想级配的方案作为施工时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方案。
2.3按照上条确定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根据再生深度对旧路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
2.4按照室内试验结果,在旧路上摊铺新加料,但不添加稳定剂,按上条确定的方案进行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如果筛分后的级配与室内设计级配超过工地允许波动范围,应调整再生机速度和转子速度,使铣刨后的级配与室内设计级配相比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2.5按照本指南进行严格施工,采用1-3种压实方案进行施工(包括压路机吨位、碾压顺序、遍数等),以确定最为合理的碾压方案。
3.施工工艺3.3施工放样3.3.1在再生施工之前,应在道路的两侧放置一系列的标桩(杆)作为基线,用来恢复道路的中心线。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GGG(中企)B1041-2008朱传敬岳志宏库崇锋韩小平刘太钧孟福胜赵建军沙永达李友林郭艳平(长庆石油勘探局筑路工程总公司沧州路桥工程公司)1.前言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最早是1915年在美国开始的,但由于以后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而忽视了对该技术的研究。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对该技术才引起了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近年来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冷再生施工机械和技术,开始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应用。
2005~2007年,长庆筑路工程总公司、沧州路桥工程公司、沧州市市政工程公司先后依托山西忻洲~静乐公路改建工程、沧州市渤海路翻修工程开展了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工法即根据工程的施工实践,经整理归纳提炼而成。
2.工法特点2.1节约投资: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总投资可节约40%左右。
2.2工期短、效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除了对原路面坑槽、翻浆和偏拱路段需要预先处理外,其余路基、路面均不需要任何处理,加之就地集中连续施工的特点,使再生设备能够满负荷连续的作业,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3提高道路等级:由于该工法强化了基础的承载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了道路等级的提高,这一优点对于二级及二级以下道路改造尤为重要。
2.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为旧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避免了旧料的挖除、运输和废弃问题,从根本上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和基层集料开采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意义非常重大,被誉为“绿色”施工技术。
3.适用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基层总厚度不小于20cm,实际弯沉值在50~120(0.01mm)之间的旧沥青路面,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大修、改建的一级及一级以下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等级公路的基层施工。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GGG(中企)B1041-2008朱传敬岳志宏库崇锋韩小平刘太钧孟福胜赵建军沙永达李友林郭艳平(长庆石油勘探局筑路工程总公司沧州路桥工程公司)1.前言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最早是1915年在美国开始的,但由于以后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而忽视了对该技术的研究。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对该技术才引起了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近年来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冷再生施工机械和技术,开始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应用。
2005~2007年,长庆筑路工程总公司、沧州路桥工程公司、沧州市市政工程公司先后依托山西忻洲~静乐公路改建工程、沧州市渤海路翻修工程开展了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工法即根据工程的施工实践,经整理归纳提炼而成。
2.工法特点2.1节约投资: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总投资可节约40%左右。
2.2工期短、效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除了对原路面坑槽、翻浆和偏拱路段需要预先处理外,其余路基、路面均不需要任何处理,加之就地集中连续施工的特点,使再生设备能够满负荷连续的作业,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3提高道路等级:由于该工法强化了基础的承载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了道路等级的提高,这一优点对于二级及二级以下道路改造尤为重要。
2.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为旧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避免了旧料的挖除、运输和废弃问题,从根本上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和基层集料开采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意义非常重大,被誉为“绿色”施工技术。
3.适用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基层总厚度不小于20cm,实际弯沉值在50~120(0.01mm)之间的旧沥青路面,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大修、改建的一级及一级以下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等级公路的基层施工。
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一、前言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是一种维修和改造沥青路面的高效、节能、环保的方法。
相比传统热再生施工工法,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能够节约材料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逐一进行介绍。
二、工法特点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的特点是:1. 节约材料和能源:工法采用了就地再生的方式,将旧的沥青路面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并避免了旧材料的浪费。
同时,由于采用冷再生的方法,省去了加热材料所需的能源消耗。
2. 减少环境污染:全深式就地冷再生工法不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由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冷再生施工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同时,通过再生材料的加入和特殊工艺的运用,能够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老化性能和耐久性。
三、适应范围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适用于破损严重、老化较为严重的沥青路面的维修和改造。
该工法能够处理坑洞、龟裂、松动、变形等各种类型的病害,修复沥青路面的功能和平整度。
四、工艺原理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通过将旧的沥青路面进行深度活动再生,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对沥青路面的修复和改造。
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工法根据沥青路面的具体情况和病害类型,确定了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
通过深入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和手段。
2. 采取的技术措施:冷再生施工工法主要包括路面铣削、拌合料制备、拌和、铺设和密实等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采用了相应的设备和材料,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五、施工工艺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是根据施工原理和具体要求确定的,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路面铣削:使用铣削机对旧的沥青路面进行浅层或全深度的铣削,去除病害和老化层。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核心提示: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我省已多次运用在国省干道大中修工程,施工工艺已经得到推广,施工设备的进步和发展使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利用技术日趋成熟。
形成了较为成熟施工工艺。
随着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国、省干线公路网逐步形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建、大修工程比例不断扩大。
有些因车流量增大、超载严重且多已达到或超出设计年限,多数已无法满足通行需求急需大修或扩建。
传统意义上路面大修基本采用翻修或挖除重建的方式,对原老路挖除废料处理及新集料的开采,破坏周围环境并造成资源浪费。
沥青路面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将原沥青面层和基层旧料加以再生利用。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我省已多次运用在国省干道大中修工程,施工工艺已经得到推广,施工设备的进步和发展使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利用技术日趋成熟。
形成了较为成熟施工工艺。
一、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的优势因为旧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节能环保。
也不存在旧料运输和废料随意弃放的问题,施工过程没有粉尘和废气的污染,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由于旧的道路材料得以全部利用,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施工效率高,工期短,减小交通封闭时间,社会效益明显。
由于原有旧路面的材料全部被就地利用,不需要挖掘、外运、厂内加工及回填等一系列工作,使得施工工序简化。
二、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的要求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用做基层或底基层时,水泥剂量可采用4%~5%,一般不宜超过5.5%。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结构层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
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雨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
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经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
添加的碎石等外掺料和水泥应撒布均匀。
当使用大吨位压路机时,压实度宜提高1%~2%。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结构层宜采用18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
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一、前言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是一种利用现场成本低廉的材料进行道路基层处理的方法。
该工法以水泥为主要稳定剂,通过冷再生技术将旧路面材料再利用,以达到提高基层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节约成本:工法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现场可获得的废弃旧路面材料,相较于传统的新材料购买,成本更低。
2. 资源循环利用:旧路面材料通过冷再生技术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
3. 施工简便:工法采用就地冷再生的方式,避免了材料运输的问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4.提高基层强度:水泥作为稳定剂,可以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基层破损、强度较低的道路改造工程,尤其适用于农村地区道路的改造和维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较高的基层强度。
四、工艺原理水泥稳定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在现场利用冷再生技术对旧路面材料进行破碎、配料、搅拌、密实等加工工序,再加入水泥作为稳定剂,通过固化反应使旧材料与水泥充分结合,形成坚固的基层结构。
施工工法中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1. 现场调查和分析:对原有路面的破损程度和成分进行分析,确定适用的稳定剂配比。
2. 冷再生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冷再生机械设备,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操作。
3. 进料和破碎:将旧路面材料进行进料,并通过机械破碎设备将其破碎至符合要求的颗粒度。
4. 配料和搅拌:根据稳定剂配比,将水泥和旧路面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并进行充分搅拌,确保稳定剂与材料均匀混合。
5. 密实和固化:将混合后的材料进行铺设,并使用压路机进行反复的碾压,增加基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促使水泥与材料发生固化反应。
五、施工工艺 1. 原材料准备:准备好旧路面材料和水泥。
2. 进料和破碎:使用冷再生设备将旧路面材料进行进料和破碎。
3. 配料和搅拌:根据稳定剂配比,将水泥和破碎后的旧材料进行混合搅拌。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1. 前言目前,我国许多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即将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急需大修或改建、扩建。
传统的路面大修对策主要包括两种:翻修和补强(或加铺结构层),而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再生基层以其环保、进度快、质量稳定且不破坏老路承载力的优点正越来越多应用于老沥青路面改造中。
本工法是对阜阳市G105国道2009年及2010年大修工程的成功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形成的。
2. 特点2.1可以充分利用旧路的沥青、石料等材料,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具有重大的环保效益。
2.2由于无需对老路面进行挖除,因此工期缩短。
2.3节省成本,包括材料和运输成本。
2.4不损坏路基,提高旧路等级,且能够精确控制铺层厚度。
3. 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大修、改建的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城市出口路基层、底基层的施工。
4. 工艺原理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 底基层) 技术是指把旧沥青路面面层、基层加入一定规格、数量的新集料、稳定剂、水, 按照一定的厚度, 用冷再生机设备进行破碎处理后, 就地进行拌和、整形、碾压, 并经后期养生, 使其达到新建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5. 路况调查在施工前,应对老路的结构层厚度进行检查,对老路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区域,应洒布符合级配要求的新加料,避免出现再生机组将下层的灰土破碎拌入冷再生结构层内。
6.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工艺流程摆冷接整准放封施再整缝理备和闭工平养生处原新撒生交放机碾的道加布通样压拌处路料水和理泥6.2操作要点6.2.1施工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对路线中心线、边线进行测量放线。
在路线两旁布设临时水准点, 每隔100m 左右设置一个, 便于施工时就近对路面进行标高复核, 在冷再生施工过程中, 要做到勤测、勤核、勤纠偏。
6.2.2 整理原路面对设计宽度内的硬杂物逐个清理出工作面, 然后将原路面清扫干净( 对施工区域的交通必须用隔离板等措施严格封闭, 采用路面半幅施工等措施保证施工的正常工艺、工序进行) 。
沥青路面结构层厂拌水泥冷再生施工工法一、前言沥青路面是目前城市道路建设中广泛采用的路面材料之一,其结构分为基层、底层、面层。
而水泥冷再生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兴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废弃的沥青路面进行再生利用,保护环境的同时降低工程成本。
本文将介绍沥青路面结构层厂拌水泥冷再生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该施工工法具有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环保节能等特点。
同时,冷再生施工也能提高路面的抗裂性和耐久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低等级公路和乡村道路的建设,尤其适用于一些薄层结构和修补工程。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废弃的沥青路面经过回收破碎处理后与水泥、骨料等原材料混合,形成再生料。
再生料再与水泥拌和形成复合材料,通过加入外加剂和混凝土技术处理,得到具有一定强度的再生混凝土。
五、施工工艺1. 施工准备:清理施工现场,检查和准备机具设备。
2. 废弃路面处理:对废弃的沥青路面进行回收破碎处理,筛分出再生料。
3. 厂拌混合:将回收的再生料与水泥、骨料等原材料一同放入拌合设备中进行混合。
4. 冷拌处理:冷再生料与水泥进行充分混合,并加入外加剂,通过冷拌技术处理。
5. 压实施工:将冷拌再生混凝土铺设到基层上,并采用压实机具进行压实,形成结构层。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明确施工任务和责任,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1. 回收破碎设备:用于对废弃的沥青路面进行回收破碎处理。
2. 拌合设备:用于将回收的再生料与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进行混合。
3. 冷拌设备:用于冷拌处理再生料和水泥的设备。
4. 压实机具:用于将冷拌再生混凝土进行压实。
八、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检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点把握以及施工后的质量检查。
九、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包括工人的安全防护、机具设备的操作规范等方面。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