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黑木耳栽培技术黑木耳,又称云耳,是一种富含营养且有着独特口感的食用菌。
它不仅被人们广泛喜爱,而且在中医药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满足人们对黑木耳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自家栽培黑木耳。
本文将为您介绍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帮助您成功种植黑木耳。
一、准备工作成功栽培黑木耳的第一步是做好准备工作。
以下是您需要准备的材料和设备:1.黑木耳菌种:可以从市场或者专业菌种供应商购买。
2.木耳栽培基质:常用的基质有玉米秸秆、玉米芯、麦秸等。
3.大型容器:可以选择塑料袋、塑料桶等容器作为木耳的生长环境。
4.喷雾器:用来保持环境湿度。
二、菌种接种1.将菌种放在室温下,适当增加湿度,使其恢复活力。
2.将栽培基质煮沸并晾凉,确保无菌。
3.将菌种均匀撒播在基质上,用手或工具轻轻拌匀,注意均匀分布。
4.将菌种接种后,放置在通风良好、光线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三、培养条件1.温度:黑木耳适应性较广,一般在15℃至30℃之间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至26℃。
2.光照:黑木耳对光照要求不高,但过于阴暗的环境会影响生长,因此宜选择有一定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
3.湿度:黑木耳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一般要保持在80%以上。
使用喷雾器可以适时增加环境湿度。
四、管理与维护1.保持适宜的湿度:使用喷雾器定期向木耳生长环境中喷水,保持湿润的环境。
2.通风管理: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病菌滋生。
3.灭菌防病:黑木耳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可以采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处理。
4.注意观察:及时观察木耳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木耳的正常生长。
五、收获与保存1.一般情况下,黑木耳的生长周期为20至30天。
当黑木耳的边缘开始卷曲,颜色变为深褐色时,即可进行采摘。
2.采摘后,将木耳晾晒至水分蒸发为止,然后装入透气性好的袋子中,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3.为了保持黑木耳的质量和口感,建议尽快食用或在低温下保存。
黑木耳栽培技术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是一种食用真菌,也被称为云耳或银耳。
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和免疫增强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一、选种1. 选择健康的菌种。
黑木耳菌种应该是无菌衍生的优质菌种,可以从信誉良好的菌种供应商处购买。
二、基质准备1. 选择合适的基质。
黑木耳喜欢生长在有机基质上,如木屑、稻草、玉米芯等。
可以根据当地资源情况选择适宜的基质。
2. 清洗和消毒基质。
将选好的基质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并进行充分的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高温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
三、接种1. 润湿基质。
在接种前,将基质充分润湿,但不要过湿。
2. 均匀撒播菌种。
将菌种均匀撒播在润湿的基质表面,注意保持接种的均匀性。
3. 覆盖基质。
用一层湿润的纱布或湿纸巾覆盖菌种,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四、培养环境1. 温度控制。
黑木耳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2-23摄氏度。
要注意保持室温的稳定性。
2. 光照管理。
黑木耳是喜欢遮光生长的真菌,因此应该保持培养环境的相对阴暗。
3. 通风管理。
适当的通风有助于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促进菌体生长,但要避免过大的风力对菌体的破坏。
五、因应措施1. 水分管理。
保持基质湿润,但避免积水。
可根据需要进行适量的喷水补充。
2.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菌床,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病虫害问题。
如发现有病害,可采取适当的药物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六、生长周期1. 发菌期。
黑木耳的发菌期一般为接种后的18-25天,这是黑木耳生长最为迅速的阶段。
2. 采收期。
在发菌期后的5-8天,黑木耳开始展开,此时是最佳的采收时期。
3. 回菌期。
从采收后开始,黑木耳会进入一个较为休眠的状态,需要进行适当的休养和水分补给。
七、收获和保存1. 采摘时机。
在黑木耳展开后的第2-3天进行采摘,此时黑木耳的质量最佳。
2. 储存方法。
黑木耳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黑木耳,又称木耳、光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也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
今天主要介绍一下黑木耳生产过程中,下地排场前的接种养菌阶段和排场后的管理采收阶段。
一、下地排场前的接种养菌阶段黑木耳的接种养菌阶段包括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及后熟管理等,该阶段工作对技术、设备的要求和规格很高,存在一定的风险,且投入也很大,不建议种植户自己进行操作,可从正规的、信誉好的公司购买菌棒,降低投资风险。
1.培养基的配制黑木耳属于木腐菌,选用柞、杨、柳等阔叶木屑作为主料,选择麦麸、米糠、玉米粉等绿色食品的副产品作为辅料,选用石膏或碳酸钙来补充钙离子。
培养基的碳氮比的适宜范围为C:N=30~40:1。
生产中主要采用两种配方:(1)木屑79%,麦麸(或米糠)19%,石膏1%,生石灰1%;(2)木屑50%,玉米芯28%,麦麸(或米糠)20%,石膏1%,生石灰1%。
按照比例将干料按比例混匀后,用水调至含水量达55%~60%,生产中手捏培养基能成团,抛之破碎,且指缝间留有水印为适宜含水量。
2.装袋灭菌黑木耳的菌棒分为短棒和长棒两种规格,短棒要选用18cm×33cm专用袋,装料高18cm~20cm,料重1.3kg±0.1kg;长棒菌袋规格选用15cm×55cm折角专用袋,装料高42cm~45cm,料重2kg±0.2kg,采用常压灭菌16小时以上。
3.冷却接种灭菌结束后,要趁热出锅,待菌棒料温冷却至28℃左右进行接种。
接种要保证在无菌下操作,所有工具都要经过灭菌处理,减少污染,提高接种成功率。
短棒接种要保证在百级空气净化车间下操作,接种时拔出封口棒,接入黑木耳菌种,再用海绵块封口。
长棒接种在菌袋的一条直线上均匀打4个接种孔,将菌种塞进孔内,再进行套袋、木塞或者贴条方式封口,在菌丝满袋时,脱下外层袋。
4.养菌在养菌阶段,要确保菌棒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条件下培养。
黑木耳栽培方法黑木耳栽培方法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了锯木屑栽培技术的发展。
利用锯木屑栽培黑木耳,能够节省大量木材,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很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方法。
应用锯木屑栽培生产黑木耳,其栽培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1、瓶内料块栽培法:瓶内料块栽培法,简称瓶栽法。
将菌丝已经长满瓶的锯木屑栽培种,移至低温培养室或保护设备里,取掉瓶盖,使瓶口向上,整齐排列。
室内温度保持在20—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0—95%左右。
2、砖形料块栽培法:将生长有大量黑木耳菌丝体的培养料从瓶中挖出,放在铺垫了塑料薄膜的小木箱中。
装箱时可同时掺进一些消毒过的新鲜木屑,有助于增加栽培材料的养分,能延长产耳时间,提高产量。
用木板把栽培料压实、压平,使厚度在7—10厘米左右,移至22—28℃的温室中再培养一周。
当菌丝体已经恢复发育并重新联结成一体时,从木箱中倒出来,用刀切割成砖形的块状体,其体积应略小于建筑用砖。
把这些砖形的料块侧立于事先挖好的露天浅坑里。
坑深15厘米,宽1米左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
坑底铺上一层洁净的砂子。
料块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
;最后在坑上面用塑料薄膜覆盖。
料块入坑之后,可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揭开塑料薄膜喷清水一次,使料块保持在“不干不湿”的状态。
依天气情况,可在中午前后揭开覆盖物进行通风换气。
待子实体已大量形成时,应每天喷水两次,水量适当增加,控制适宜的湿度,同时要注意调节空气和光照条件,促进子实体的迅速生长。
在黑木耳栽培过程中,常有杂菌和虫害发生,而造成生产上的损失。
特别是在管理粗放和高温高湿下,往往病虫害发生严重,甚至无收。
常见的黑木耳害虫有鱼儿虫、壳子虫、米象、蛞蝓、小马陆、弹尾虫、蓑衣虫;危害黑木耳的常见杂菌有碳困、革耳、云芝、木霉、青霉、裂褶菌、朱红菌等。
防治黑木耳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从而提高黑木耳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孽生条件和药剂防治三方面入手。
主要措施如下:(一)提高黑木耳本身搞病虫能力; 1、选育优质高产,抗逆力强的菌种。
黑木耳种植技术是什么黑木耳种植技术是什么黑木耳也称木耳、光木耳、云耳。
分类上属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黑木耳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黑木耳种植技术一、栽培时间与培养料配制1.栽培的时间代料栽培黑木耳,从接种到出菇只要45~55天,生产周期100~120天,比原生产时间缩短50%~60%,将原来1年长1 季改为春秋长两季:春季2~3月接种,9~10月子实体生长;秋季8 ~9月接种,10~11月子实体生长,但要避开高温;早春气温低,可加温调节。
黑木耳菌丝生长以22~30℃,子实体生长以20~25℃最适宜。
2.培养料的配方,因地制宜选用第一:木屑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尿素0.4%、水1∶(1~1.3),每kg的原料加水100kg,材质疏松、吸水量大的木屑,可加水130kg,pH值自然。
第二:棉籽壳80%、麦皮18%、石膏粉2%、石灰0.3%,料与水比例1∶(1.2~1.3)。
第三:稻草66%、米糠32%、石膏粉1%、过磷酸钙1%,每100kg稻草用水130~160kg。
第四:玉米芯50%、棉籽壳2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料与水比例为1∶(1.2~1.3)。
培养料配制时,含水量掌握在60%以内,以手握成团,放开松散为宜;稻草、甘蔗渣为原料的含水量是以手握指缝有水纹,不下滴为度。
二、装袋灭菌与室内发菌1.装袋栽培袋用低压聚乙烯、聚丙烯塑料薄膜袋,规格为:袋口宽12cm、长50cm,每100kg原料需塑料袋1kg。
装袋要紧实,在袋面打4~6个接种穴,穴宽1.5cm、深2cm,穴口用胶布贴封。
装袋后放到常压灭菌锅内,以100℃保持10~12h 灭菌,冷却到22℃时接种,选用优良高产的菌种。
2.发菌接种后室内发菌4~5天,室温以25~28℃,不超过32℃为宜。
第6天后将袋子排放稀些,门窗用纱布遮住,防强光直射,注意通风,室内相对湿度以75%为宜。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黑木耳又称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食用菌种类,是优质的营养食品和保键食品,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黑木耳保键作用的新发现,黑木耳作为具有特殊保键功能的黑色食品在市场销售量的增长迅速。
黑木耳生产已经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今天我们谈一谈黑木耳的生产关键技术。
一、黑木耳的生产季节是如何安排的?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8℃,子实体生长以18—25℃最好,季节安排时,要尽量避开30℃以上高温和18℃以下低温,一般在河北地区可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时在2—3月制栽培袋,4月中旬—6月中旬出耳,秋季栽培时,6—7月制栽培袋,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出耳,综合气候及生产条件来看目前主要是以春季栽培为主。
二、黑木耳的栽培场所的选择栽培黑木耳场所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栽培常见的方式有畦式栽培、挂袋栽培、层架栽培等。
今天重点介绍一下目前普遍采用的室外畦式栽培。
室外栽培的优点是,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晴天晚上有露水可湿润菌袋,白天阳光充足可减少杂菌的感染,不利因素受自然气候影响大,因此要选好场地进行科学的管理。
室外栽培可选择通风良好的树荫下或搭遮荫棚。
要求邻近水源,地面潮湿、土地为沙壤土,场地选好后,建宽1.5米,高25~30厘米,长度不限的阳畦,然后铺上薄膜、稻草或棚布以防喷水时袋底粘泥,有条件的农户还可铺设喷水管或喷水器,并用竹木搭成拱形或方形支架,覆盖塑料膜,为了遮光需加盖草帘或遮阳网。
三、如何获得黑木耳菌种?农民朋友可根据生产时间、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选择购买母种、原种或栽培种。
购买木耳菌种时一定要到正规的菌种生产单位去购买。
如果农民朋友有生产能力可选择购买母种或原种,一支试管母种可扩接30支试管母种,一支扩接后的试管母种可接5~6瓶原种,1瓶原种可扩接40~50瓶栽培种,建议大家原种和栽培种均使用输液瓶为好,栽培种也可使17×35厘米的优质高温塑料袋。
黑木耳的栽培技术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被人们称作“山珍菌王”,不仅可以作为美味佳肴,还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
而黑木耳的栽培技术也备受人们关注,下面将详细介绍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一、黑木耳的选种和培育黑木耳的选种是栽培黑木耳的第一步。
选择优良的木耳菌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品质。
在采集菌种时,首先要选择黑木耳菌伞角分明,呈圆弧形,菌柄粗壮呈白色等,能够在短期内形成传统的黑木耳菌丝,从而提高菌丝流行程度和生长速度。
在培育黑木耳时,首先需要准备好复合菌床,其配方应该是麸皮、玉米秸秆、豆腐渣、菜籽粕、米糠等原料,以及适量的水和固体菌种。
将这些原料混合均匀后压实,然后将固体菌种均匀撒在上面。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压盖、保温、通风、保湿等管理工作,直到菌丝开始生长后开始移栽。
移栽时还需要注意顶部不能着土,底部不能掉入菌床内,并且在移栽后需要及时喷水保持菌箱内的湿度。
二、黑木耳的生长环境黑木耳的生长环境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湿度和通风等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温度:黑木耳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广泛,温度在10℃-35℃之间都能生长,但在22℃-27℃之间为最适温度。
光照:黑木耳喜欢弱光环境,光线不能太强,否则影响它的生长。
湿度:木耳喜欢潮湿的环境,湿度在85%-95%之间才能促进其生长,但也不能过于过湿,过湿会导致二次污染和塌菇等问题。
通风:黑木耳的通风要求比较严格,每天至少要通风一次,保持空气流通,以防止菌丝的滋生。
三、黑木耳的病虫害防治黑木耳的病虫害主要包括黑斑病、蝇蛆、草履虫等,下面将逐一介绍防治方法:黑斑病:黑斑病是黑木耳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病害,发病后,会导致木耳菌柄和菌盖上出现黑色圆圈,并且耳边会产生晕斑。
预防这种病害的方法是菌床在混合时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即可。
蝇蛆:蝇蛆是一种害虫,会对黑木耳的生产造成很大威胁,其防治方法是在菌床上覆盖塑料袋,注意通风,避免蝇蛆进入。
草履虫:草履虫主要寄生在菇体和菌盖的下部,虫卵孵化出后便开始大量取食菌体,影响木耳的品质和产量。
黑木耳栽培技术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它在我国的栽培量和消费量都非常大。
要想成功栽培黑木耳,需掌握一些基本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黑木耳的栽培技术,并结合实际操作进行详细解析。
一、选材1.选择优质种菌黑木耳的种菌是栽培的关键。
应选购市场上的正规品种,避免采集野生黑木耳的菌种,以免引入病菌。
2.选择优质基材黑木耳的基材通常采用玉米秸秆、稻草、麦秸等作为原料。
应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基材,杂质少且易于分解。
二、菌包培养1.消毒处理将选购回来的黑木耳的菌包放入80℃的热水中烫洗,消毒处理30分钟。
2.接种菌包将消毒后的菌包放入循环风机加湿机中,保持温度在25-30℃、湿度70-80%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三、基质处理1.基质消毒将基材进行高温蒸煮处理,保持温度在80-100℃,蒸煮30-60分钟,使基材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
2.晾晒将消毒后的基材进行晾晒,让其透气,排除多余的水分。
四、接种培养1.接种方式将培养好的菌包打开,将菌丝均匀撒在基材上,保证接种均匀。
2.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基材放入培养袋中,用塑料膜密封后放入培养室或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在20-25℃,湿度70-80%。
五、管理技巧1.注意温湿度保持栽培环境的稳定,尽量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2.注意通风适时进行通风,保证菌体的氧气供应充足,避免二氧化碳积累。
3.避免病虫害定期巡检,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避免对黑木耳产生不良影响。
六、收获1.观察指标黑木耳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0-45天,当黑木耳的菌盖呈现乌黑发亮,有光泽,柄部坚实,菌肉丰满时,即可进行收获。
2.采摘方式将黑木耳整株拔起,谨慎处理,避免菌丝带土壤污染。
七、贮存和加工1.贮存将收获的黑木耳晾晒后,放入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霉变。
2.加工黑木耳可进行风干、蒸煮、切片、烘焙等多种加工方式,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
总结:黑木耳栽培技术需要控制好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
●食用菌栽培●黑木耳菌种母种的生产技术1母种培养基配方母种培养基用试管作培养容器,装入培养液并经过高压灭菌后摆成斜面,所以又称试管斜面培养基,常用于母种扩大培养及菌种保存。
1.1生产母种配方1.1.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1.1.2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蛋白胨1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1.1.3洋葱酱油琼脂培养基:洋葱煎汁100毫升,酱油50毫升,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1.1.4木汁麸皮琼脂培养基:阔叶树木片500克,硫酸铵1克,麸皮或米糠100克,蔗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1.1.5木屑煮汁培养基:阔叶硬杂木屑40克,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1.2保藏菌种配方1.2.1玉米粉琼脂培养基:玉米粉3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1.2.2玉米粉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粉50克,酵母膏10克,葡萄糖10克,琼脂15~18克,蒸馏水1000毫升。
1.2.3完全培养基:葡萄糖20克,蛋白胨2克,硫酸镁0.5克,磷酸氢二钾1克,磷酸二氢钾0.5克,琼脂15克,蒸馏水1000毫升。
2培养基制作2.1称量和配制先按配方准确称取易溶物质,置于烧杯或搪瓷杯等容器内(不用铜、铁器皿,以免铜、铁锈混入培养基),加入总量1/4~1/3的清水搅成糊状。
难溶物质按配方称取后加适量清水,加热并不断搅拌使其溶解;微量元素和生长素因需要量少难以准确称取,可称取一定量先溶解调成高浓度母液,再按比例换算后从中取出需要的用量。
去皮挖芽眼切块的马铃薯、阔叶树木片、阔叶硬杂木屑及洋葱等物质,按配方称后放入容器内,加清水1000毫升,文火煮沸20~30分钟,然后用4~6层湿纱布过滤取汁。
玉米粉称后加1000毫升清水搅拌均匀,并加热至70℃保持60分钟,再用湿纱布过滤取汁,最后补足水量至1000毫升。
工艺方法——段木黑木耳种植技术工艺简介一、耳场的选择与处理耳场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缓坡、土质厚又为砂壤的空旷地带,场地选好后,清除场内杂草及腐枝烂叶,再撒上一些生石灰做场地消毒。
二、段木准备适宜黑木耳生产的树种有青栎、麻栎等,树龄10-12年,直径6-10cm。
伐树的季节最好在12月上旬至1月底进行,采伐后连枝带叶干燥10-15天,再剔树枝,促使枝叶上的养分回流到主杆。
在搬运过程中,要避免损坏树皮。
在接种前10-15天,按1-1.2米的长度将树杆截段,待截面出现放射状裂纹时,即可打孔。
三、接种管理接种时间以3月中旬至4月上旬,按海拔高低确定接种时间,海拔在1200米以下可在3月中旬接种,海拔1200米以上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接种。
用14mm电钻打孔,行距6cm、穴距10cm、孔深4cm为宜,不同行、穴成“品”字形错开,边打孔边接种。
接种时要保持手、接种工具、菌种袋清洁,接种时选择无风晴天早晚接种,阴天全天接种,雨天不能接种。
菌种要根据孔的大小掰成块状,填入接种孔,松紧适度,接种掌握的好可以不封口。
如若把握不好,易使发菌造成感染,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封口,任选其一,第一种方法:适合香菇生长的同类树种锯末、黄泥、石灰按1:1:1比例调成糊状,用刷子刷在接种孔上。
第二种方法:玉米芯浸泡水中,充分吸收水分后,纵横切成四块,用锤子砸进接种口。
全部接种工序要当天完成。
四、发菌管理早春气温低,将接种后的耳木堆成立码堆或条码堆,条码堆底层用横木支离地面,用农膜覆盖发菌,促进菌丝尽快定殖。
发菌期间堆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同时注意通风,以免造成烧堆,晴天中午揭膜换气,晾干耳木上的滴水,防止杂菌发生。
发菌10天后,结合翻堆喷水,以后每10-15天翻堆1次,喷水后待表面水分晾干后再盖上农膜。
雨天不能翻堆,天晴后应及时翻堆,翻堆时要将上、中、下三个部位耳木调换位置。
五、养菌管理发菌到5月份气温回升后,即可排棒养菌,排棒时将耳木移到出养菌场,一根接一根平排在草地上,并在两头加垫枕木。
黑木耳生产质量安全规程黑木耳生产已经达到产业化生产,年生产总量已突破11亿袋,产干木耳5000多万公斤,产值达25亿元人民币。
黑木耳生产质量安全是黑木耳产业化发展的生命与源泉。
如何确保黑木耳生产质量安全应做到以下几点:1、品种选用与菌种生产、管理应使用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已登记注册的优良品种,并经过栽培试验证明该品种的种性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抗逆性强,抗杂菌力强,菌丝生长健壮,原基产生整齐,子实体生长快,速生高产,商品性好的品种。
如黑旺、龙江碗耳、黑莲等菌种。
2、菌种制作及制菌生产2.1生产季节根据生产季节、生产量的需要安排生产时间,10月-翌年5月初为菌种生产期,母种、原种、栽培种的生产应严格执行NY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2.2菌种选择母种鉴别:菌丝粗壮、密集、洁白、整齐、呈棉絮状、后期颜色加深、能分泌褐色色素。
原种鉴别:菌丝洁白、菌丝生长均匀密集,前缘平面整齐,上下一致,菌种瓶(袋)内菌种与瓶(袋)壁贴和好,水球无色为适龄菌种。
2.3生产工艺流程无公害备料→培养基配制→装袋(瓶)→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检查)→成品。
2.4培养基配方2.4.1原种:木屑78%左右,稻糠15-20%,豆粉1.5-2%,石膏1%,石灰0.5%。
2.4.2栽培种:木屑80%左右,稻糠15-20%,豆饼粉2%,石膏1%,石灰0.5%。
2.5黑木耳制菌时的注意事项2.5.1插棒注意事项。
插棒袋料结合好,无漏袋挤压不到,无菌棍扎袋现象,装筐时由外向内避免刮坏袋,落筐时避免砸坏,拿筐时避免刮坏菌袋。
2.5.2灭菌时的注意事项。
无论是高压灭菌还是常压灭菌在升温过程中都应该将锅内的冷气排净,以防锅内有假压现象导致灭菌不彻底。
2.5.3接菌时的注意事项。
接菌时最主要的是无菌操作,动作要快,技术流程标准。
2.5.4养菌时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1-7天内菌种定植,此期温度应控制在26-28℃,8-15天温度应控制在22-26℃,接种后15天温度控制在22℃左右。
黑木耳生产工艺黑木耳是一种有价值的食用真菌,其生产工艺是指将黑木耳种植、培育、收获和加工的全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黑木耳的生产工艺。
首先,在种植黑木耳前,要选取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一般而言,黑木耳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最好是沙质或砂质土壤,水分能够迅速排除。
同时,也要注意选择生长环境无污染、不受病虫害侵扰的地方。
其次,在种植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可以使用化学物质或高温热水进行消毒处理。
然后将种子储备充足的黑木耳种子均匀撒播在土壤表面,再用一层薄土覆盖,并进行适量的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在黑木耳的培育过程中,要定期进行除草和杂草的处理,以保证黑木耳的充足生长。
同时,在施肥方面,可以使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进行施用,以提供必要的养分。
此外,还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侵害,如及时发现并处理受到感染的黑木耳。
当黑木耳长到一定大小后,可以进行收获。
一般来说,黑木耳的收获时间为种植后的30-40天。
可以通过观察黑木耳表面的颜色和质地来判断是否成熟,成熟的黑木耳表面应呈现出黑褐色,并且质地柔软。
然后,可以使用刀子或剪子将黑木耳割下,同时要注意保持其完整性。
最后,要对黑木耳进行加工处理,以便于食用和销售。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黑木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反复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泥沙。
接着,可以进行煮沸消毒,以确保黑木耳的安全食用。
在加工过程中,还可以将黑木耳晒干或者烘干,以延长其保存时间。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深加工,如切片、粉碎等。
综上所述,黑木耳的生产工艺包括种植、培育、收获和加工等多个环节。
种植要选择适宜的环境和土壤,培育要定期除草和施肥,收获要选择成熟的黑木耳进行割取,加工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深加工。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袋料栽培黑木耳速生高产新技术黑木耳是一种滑嫩爽口、清脆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素中之荤”之美称。
具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清涤胃肠等功效,药用价值相当高,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一、栽培季节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袋料栽培一般在春秋两季。
长江以南地区,一般以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上旬培育菌袋,4月中旬至6月中旬长耳;秋季以8月下旬至9月底培育菌袋,10月上旬至11月底长耳。
二、培养基配制按照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人工配制黑木耳培养基一般用杂木屑或稻草作原料。
现分别介绍如下:1、杂木屑培养料配方:杂木屑78%、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料与水比例为1:1.2--1.3,配方中的米糠也可用麦麸,石膏粉可用碳酸钙代替。
2、稻草培养料配方:稻草65%、米糠32%、石膏粉1%、过磷酸钙1%、料与水比例为1:1.7--2。
稻草截成2--3cm,溶水5--6小时与其它料拌匀。
培养料配制要掌握四个关健:一是拌料力求均匀,将可溶料溶于水中与不溶料拌匀,二是严格控制含水率,标准含水率以60%为宜,即用手掌用力握料,指缝有水而不滴,伸开手指料成团;三是测定适宜pH值,黑木耳偏酸,应掌握在pH值在5--6,四是注意堵绝污染源,要选择优质、干燥、无霉变原料,拌料选晴天,拌料后迅速装袋。
三、装料打穴与灭菌接种常用长袋装料法,其方法为:采用一端封口,12x50cm 长的低压聚乙烯栽培筒,全筒套入装料机的出料筒,压紧装足料后及时扎紧口,扎后袋长为40cm,然后迅速进灶灭菌。
接种时用打洞器在料袋打4--5个接种穴,穴口直径1.5cm、深2cm,接种后用食用菌专用胶布剪成3.25x3.25cm的小方块贴紧接种口,防止杂菌污染。
灭菌一般采用常压灭菌灶,料进仓后要用旺火猛攻,在4小时内仓内温度达100℃,维持10--12小时才达灭菌彻底。
接种应在灭菌后的料袋温度降到30℃时搬入接种箱或接种室,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抢温接种。
黑木耳小孔出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黑木耳小孔出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1、选择优良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单片或半菊花的黑木耳品种。
目前东北常用品种有适合东北气候特点、正规科研院(所)选育的长白7号、长白10号、黑916、黑958、黑丰1号、黑29、黑931、8603等。
特点是耳片黑大、肥厚、不烂耳、产量高,其中单片黑木耳产量高、质量好,但抗逆性稍差。
2、确定栽培季节:选好品种后,根据品种特性制作栽培袋。
一般早熟品种2月中下旬开始生产栽培袋;中晚熟品种应在元旦前后开始生产栽培袋。
3、菌袋制作(1)选择栽培袋:应根据不同灭菌方法选择不同材质的栽培袋。
采用高压灭菌应选择聚丙稀折角袋,常压灭菌选择聚丙稀或低压乙烯折角袋。
栽培袋规格及厚度为17×33 厘米,双面厚8~9毫米。
(2)培养料配方:硬杂木屑85.5%,麦麸10%,玉米粉2%,黄豆粉1%,石膏粉1%,石灰0.5%,pH值在7~7.5之间。
(3)培养料要求:木屑以陈木屑为好,硬杂木屑以柞木、桦木为好,玉米芯要新鲜无霉变,晒干后粉碎成绿豆粒大小,麦麸以大片新鲜的好。
(4)培养料酸碱度:通过添加石灰提高培养料的pH值,抑制霉菌的污染。
灭菌前培养料pH值在7.5~8.5之间;灭菌后培养料pH值降到6.5~7之间。
(5)拌料方法:将木屑、麦麸、玉米粉、豆粉、石膏按一定比例称好混在一起,混拌均匀,再将石灰放入水中,用石灰水溶液拌料,培养料含水量达60%~62%之间。
测定方法是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但不滴下为宜,用玉米芯和粉碎木屑拌后应闷1小时。
(6)装袋:装料时要边装边用手压实,要求稍紧些,中间打孔不变形,利于划口出耳,整齐一致。
装袋高度18~20 厘米,一般每袋装干料0.4 公斤,或湿料1.0~1.1公斤,然后将长16.5厘米、直径2厘米的周转棒插入栽培袋中间的通气孔内,并将袋口塑料折回袋口。
4、灭菌:采用常压或高压灭菌方式。
高压灭菌根据灭菌锅大小排放冷气2~3次,当压力达到1.2~1.5 公斤/厘米2保持2小时;常压灭菌多采用简易灭菌锅常压灭菌,灭菌时间8~10小时,注意中间不能停火降温,要加热水。
黑木耳栽培规范 操作流程:培养料配制→菌袋制作→发菌管理→脱袋→排场→出菇管理→采收 1 培养料制备:按照培养料配方将培养料拌匀成混合料,加水,使湿度均匀,用手紧握混合料时,成团而不松散,从指缝间溢水又不滴落为准。 2 菌袋制作:将搅拌均匀的培养料立即装入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作成φ10cm×55cm的袋子中,扎袋口,堆放到常压蒸气灭菌灶。灭菌灶工作温度在100℃,工作时间在10~12小时,袋料灭菌后让其自然冷却,待温度降到60~65℃时出锅,降到30℃以下时按常规接种法接种,接种时,边打洞边接种,行动迅速、敏捷,用胶布或地膜等封口。 3 发菌管理:接种一周后,室温控制在25-27℃,以利菌丝定植,10天后温度可降至20-22℃,直到形成耳基。在菌丝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菌筒通风。当接种穴菌丝成放射状生长到10厘米左右时,可用5厘米左右的圆钉进行穿刺通气,共2-3次,切忌太深货穿刺丝体未吃料的地方。 4 出耳管理:当栽培袋洞穴出现耳蕾后即可将菌筒搬出室外进行排场出耳,同时在每袋侧壁上依次开洞,每个洞穴约2-3厘米。一个星期内,以喷雾保湿为主,小气候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刺激出耳牙和长耳。随着木耳的长大,相对湿度可提高到90-95%,温度控制在18-22℃。 5 采收:一般原基出现后,经15-20天,子实体发育成熟,在耳片平展时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加工干制。
浙江纳富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黑木耳疫情监控与病虫害防治制度 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常常有杂菌和病虫害发生影响生产和黑木耳质量,特别是在高温和适宜温度季节,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是黑木耳栽培中的大敌,因而,防治病虫害工作十分重要,应予重视并作好防治的工作。 (一)常见杂菌及防治措施 黑木耳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杂菌的侵染,常见杂菌有: 1.木霉:木霉污染,初期菌丝为白色,后逐渐产生绿色孢子而变成浅绿色,进而成为深绿色。木霉主要发生在菌种瓶(袋)未萌发的料内和没有彻底清除的耳基上,若不及时处理,扩大蔓延很快,病区木耳菌丝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培养基灭菌要彻底,菌袋出耳期间发生木霉,可先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晾晒1~2天,再用0.1%高锰酸钾。 2.毛霉生根霉:初期为浅白色在25~35℃条件下,其菌丝及假根长入培养基后向上伸出较长的孢子柄,顶端为黑色孢子襄。其危害是隔绝氧气,争夺养分和水,分泌毒素,影响黑木耳菌丝的生长。 防治措施:参照木霉防治措施。 3.链孢霉:初期菌丝浅白色,菌丝生长速度极快,前期易在袋内产生浅黄色积水,并在袋口或塑料袋破裂处形成白色块状原基,成熟后变为桔红色粉状孢子。链孢霉主要危害是与黑木耳菌丝争夺营养。多在生产木耳菌袋时发生,对菌袋生产威胁很大。 防治措施:黑木耳菌袋生产,尽可避开高温季节,在接种方法上宜采用套袋法,避免菌袋间互相污染。发现链孢霉应及时捡出。 4.霉菌:菌丝初期呈白色,可形成圆形菌落、外观略呈粉末状,在生长期常可见有宽1—2毫米的白色边缘。表面常交织形成一层膜状物,使之与空气隔绝,并能分泌毒素,使食用菌菌丝致死。 防治措施:搞好接种室、培养室、栽培场所周围的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灭菌,以减少初次污染,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青霉菌的发生和蔓延。调节好培养料的酸碱度,可用1%—2%的石灰水调节呈微碱性而抑制青霉菌的发生。
黑木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黑木耳生产得名词术语、环境产地条件、原
料使用条件、木屑栽培黑木耳得工艺流程及出耳管理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黑木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凡就是注日
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得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得最新
版本。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10-2002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5095-2006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培养基
人工配制得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得营养基质。
3。2 灭菌
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与休眠孢子、
3.3 子实体
食用菌产生有性孢子得结构,由能育得菌丝与营养菌丝组成。
3。4 孢子
食用菌得繁殖单位,功能同植物种子。
4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应符合NY5010-2002得要求
5 原料使用条件
黑木耳生产使用得原料应符合NY/T393、NY/T394得要求,在原料中不得
检出违禁物质与残留超标。
6 黑木耳生产工艺流程
黑木耳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耳管理—→采收
7 培养基配制
7。1 原料得选择
木屑选用柞、杨、柳等阔叶木屑为主;新鲜得经认证得绿色食品得副产品,
如麦麸、米糠、玉米粉等可作为栽培黑木耳得主要补充营养;添加得钙离子可用
石膏或碳酸钙、
7。2 培养基配方
可选择下列配方之一
a) 木屑79%,麦麸(或米糠)20%,石膏1%;
b) 木屑49%,玉米芯30%,麦麸(或米糠)20%,石膏1%。
7、3 培养基配制
将干料按比例混匀后,用水调至含水量达60%~65%。
8 装袋、灭菌
8。1 菌袋规格选用170mm×330mm折角标准聚丙烯菌袋或聚乙烯菌袋,
装料高16cm~18cm,料重1、0kg±0、05kg,灭菌方式采用常压灭菌8h以上或
高压灭菌1。5h以上。
9 接种、培养
按常规无菌操作方法进行接种,培养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
在60%~65%之间,通风良好,遮光培养、
10 出耳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再继续培养10d~15d,使菌丝充分吃料,积聚营养后,即
可选择场地,进行出耳管理、
10。1 场地选择
出耳场地要求周围环境清洁,光线适宜,通风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好、
10.2 菌袋处理与摆放
菌袋经0。1% 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后,用消毒得刀片割口9处~12处,
即可摆袋(或挂袋)出耳。
10、3 出耳管理
10。3.1 保持湿度
出耳期间应以增湿保湿为主,协调温、气、湿诸因素。整个出耳阶段,空气相
对湿度都应保持在80%以上。
10。3、2 控制温度
出耳阶段温度以22℃~24℃为宜,过高过低都将影响耳片生长,降低产品质
量与产量。
10、3。3 加强通风换气
出耳场地应加强通风换气,有利于出耳与耳片生长,也就是防止杂菌得一种
有效措施。
10。3。4 增加光照
增加光照强度与延长光照时间,能加强耳片蒸腾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使耳片
肥厚、色泽变黑,提高品质、光照强度以400lux~1000lux为宜。
11 采收
11。1 采收标准
耳色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耳根由粗变细,耳柄收缩,腹面略见白色孢子时,即
可采收、
11、2 采收方法
压住根部,用手轻轻将子实体拧下,少留耳基,避免残根腐烂引起杂菌感染与
害虫为害。
12 贮存
晾晒成干品后贮存,应在避光、阴凉、清洁、干燥、无异味处贮存,注意防霉、
防虫、防鼠。
13 生产记录
生产中应详细记录操作过程与管理措施。
1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应因病施制,用药品种及用量应符合NY/T393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