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期业绩公告
- 格式:pdf
- 大小:436.77 KB
- 文档页数:12
【法规标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2007年发布)【发布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发文字号】【适用区域】全国适用理委员会【发布时间】2007-01-30【生效时间】2007-01-30【关键词】商业道德【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0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2月1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96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二○○七年一月三十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行为,加强信息披露事务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信息。
在境内、外市场发行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并上市的公司在境外市场披露的信息,应当同时在境内市场披露。
第三条 发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第四条 在内幕信息依法披露前,任何知情人不得公开或者泄露该信息,不得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
第五条 信息披露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
第六条 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依法披露信息,应当将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报送证券交易所登记,并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媒体发布。
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公司网站及其他媒体发布信息的时间不得先于指定媒体,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答记者问等任何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报告、公告义务,不得以定期报告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临时报告义务。
第七条 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将信息披露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报送上市公司注册地证监局,并置备于公司住所供社会公众查阅。
缩水富豪之张茵最坏时刻作者:阚世华来源:《中国新时代》2009年第05期玖龙纸业受售价大幅下调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拖累,利润大幅减少。
而股市暴跌,导致张茵的个人财富跌至新低-45%财富缩水2006年是张茵最风光的一年,那一年玖龙纸业在香港上市,市值一举逼近400亿。
包括叶兆基在内的香港三大富豪联手买入6000万美元股票,各大券商对这只股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各路投资者们闻风而动。
当时拥有玖龙纸业72%股份的张茵身家飙升至270亿元,荣登《胡润百富榜》的第一位。
谁能想到,仅仅两年后,昔日的首富财富已经缩水只剩下7%。
2008年10月出炉的《胡润百富榜》上,张茵以180亿跌出了前十;两周之后公布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她甚至只有18亿元,排在231位——而在2007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张茵财富为253.5亿元,排行第五。
张茵的财富来源于造纸行业。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曾受中国一造纸厂委托去香港收购废纸。
张茵开始涉足将稻草浆造纸改为环保造纸这个领域,她很快了解到内地纸张短缺的情况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造纸用速生林建设严重滞后,因此大部分高档纸的原料都需要进口的废纸和木浆——国内废纸收集体系不健全,且级别不够。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废纸成为解决我国造纸原料瓶颈的重要途径。
1990年2月,张茵夫妇开始在美国拓展废纸回收业务,成立了中南控股公司。
那里不仅废纸资源丰富,并且废纸回收系统极为高效、科学。
细心的张茵利用了别人没有发现的机遇——大量运送出口货物的集装箱回到中国时都是空返,张茵只用极低的运费就把美国的废纸运到了中国。
10年间,中南先后在美建起了7家打包厂(将收到的废纸打包)和运输企业。
1996年,张茵果断地在东莞投下1.1亿美元,设立玖龙纸业。
2005年初,产能已达235万吨,年底,产能又上升近百万吨、达到330万吨,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
玖龙纸业已超越晨鸣纸业成为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八的造纸巨头。
期货经典战役之中信泰富外汇事件期货经典战役——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00267)发布公告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
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
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汇市波动剧烈,中信泰富因此遭遇巨额汇兑损失。
该公司主席荣智健20日表示,2008财年公司可能因此出现净亏损。
财务董事张立宪未遵守对冲风险政策来进行有关外汇交易,财务总监周志贤也没有尽到监督职责。
从即日起,两人辞去董事职位。
对冲风险外汇合约巨亏据中信泰富公告称,集团为了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
自2008年9月7日察觉到该等合约带来的潜在风险后,公司终止了部分合约。
但2008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公司已因此亏损8.07亿港元。
同时,中信泰富表示,目前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
但合约期限截止到2008年12月底,按当时公平价定值的亏损并不等同于目前的数据。
公司将密切监察及留意实际情况,适当时将终止或重组该等合约。
一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表示,大型企业在进行数额巨大的海外收购时,由于付款时间较长且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因而必须考虑本币及收购执行货币的汇率不确定性。
为尽可能锁定成本,一般企业都会进行外汇衍生交易。
据了解,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是目前非常普遍交易工具。
交易者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数十倍的额度交易,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外汇价格正常的波动会因杠杆放大。
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肆虐下,部分国家货币汇率近3个月来波动剧烈。
类似波动在经杠杆放大后,将更为惊人。
相关责任人辞职“如果单纯出于避险的目的进行类似外汇保证金交易,亏损基本在可控范围内。
第八章中期财务报告一、专题拓展及案例专题拓展一: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编制基础一)独立观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独立观”将每一中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每一个中期的经营成果按照与年度财务报告相同的方式决定,即会计估计、成本费用的分配、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基本采用与编制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的原则和标准,不对费用进行均衡化。
“独立观”是基于以下认识而产生的:中期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特定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所提供的信息着眼于过去,着重如何真实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反映经济现实。
“独立观”具有以下特点:①成本、费用的确认并不随报告期间长度的变化而改变;② 中期报告所要求的估计、分摊与年度报告的要求相同;③中期财务报告的要素,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的定义与年度财务报告的要素相同;④报告期间越短,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将越容易导致各中期收益的波动。
由“独立观”的概念和特点可以看出:按独立观编制的中期报告可以使中期报告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比较可靠,不易被人为操纵。
但是对于季节性生产比较明显的企业,会导致各中期收入与成本、费用的不合理配比和各中期收益的非正常波动,从而降低了中期收益与年度收益的相关性,不利于年度收益的预测,误导投资决策和股价的非正常变动。
二)整体观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整体观”将每一个中期视为整个会计年度的一部分,其会计估计、成本费用的分配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需要考虑对全年经营成果所做判断的影响,有关费用须以适当的标准和方式在各中期期间进行分配。
“整体观”是基于以下认识而产生的:中期财务报告的目的主要是为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帮助其预测企业年度内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提供的信息着眼于未来,着重如何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对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分析,强调相关性和提供预测信息。
“整体观”具有以下特点:①以年度收入和成本、费用的估计为基础,将成本、费用分配到各中期;②在随后的中期对上述估计中的不准确估计进行调整;③中期财务报告的要素,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定义可能与年度财务报告的要素定义不同;④收益的波动比“独立观”小。
投资领域中国人寿管理资金规模超1500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有能力投资于一些周期长、但收益高的项目,有能力抓住更多的市场投资机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作为财政部直接控股的大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依托强大的资本优势,卓有成效地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项目投资、大型资本运作,为支持国民经济建设、金融机构改革、国企改制上市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保障客户获得高水平的稳定收益,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
随着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中国人寿涉足的投资渠道包括股票、基金、银行大额协议存款、不动产、国家大型基础建设,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更有利于保险资金均衡配置、提高投资收益率;从投资领域上看,重点投资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电力、铁路、水利、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及矿业、地产等。
作为战略投资者,目前控股参股银行数达9家,先后参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A股和H股的IPO战略配售,并参与了中国银联投资项目、Visa公司的IPO项目。
入股中国工商银行100亿元,是工行最大的基础投资者;持有中国银行H股23.5亿元,是中国银行最大的基础投资者;是广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投资中信证券46.4亿元,成为中信证券的第二大股东,该笔交易不仅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单笔最大交易,而且开辟了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机构的先河。
涉及的基础重大投资项目包括西气东输工程、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华东华南电网改造、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南方电网等,以南方电网为例,投资南方电网350亿元,该笔投资是中国资本市场迄今为止的最大一笔股权投资,中国人寿成为仅次于广东省政府的第二大股东。
在交通运输领域,经国务院特许,投资500亿用于京沪高速铁路重建;斥资1000亿元巨额参与投资大秦铁路项目,通过债权投资计划支持天津城投、上海地铁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收益率高达15%。
2007年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正稿比较于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规范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没有具体会计准则规范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会计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
年度和中期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货币计量为基础,以综合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财务结果与影响。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浮亏230亿急躁平安的方向之困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投资240亿亏损230亿,迄今为止中国最大一单“抄底华尔街”的金融交易宣告触礁,中国平安(行情股吧)如今正处在一场漩涡之中。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因而被网民诟病为“最不合格的投资家”。
急躁冒进的中国平安为何出师未捷?平安200多亿巨亏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谁将对此负责?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富通门始末9月底,当华尔街还在激烈辩论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时,次贷危机(聚焦美国金融漩涡)引发的“海啸”已横跨大西洋(行情股吧)蔓延至欧洲大陆。
第一个被“海啸”淹没的是业务纵横荷兰、比利时等国的金融巨头—富通集团—同时波及到投资富通的更多金融集团,其中中国平安首先触礁并宣布终止投资富通。
不过,这时平安的已经付出惨重代价。
时间推回到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以196亿购入了荷兰与比利时的合资公司—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
不久,中国平安继续增持富通集团4.99%股份。
投资总计花去240亿元。
此举被众多投行机构评为战略性抄底,甚至认为平安“捡了大便宜”。
2008年3月,双方签署建立全球资产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拟以21.5亿欧元(约合240.2亿元人民币)收购富通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
4月2日,双方达成合资协议。
富通集团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
中国平安是一家以保险、银行、投资三位一体的综合金融集团,分别在中国香港和内地上市。
平安方面称,购入富通就是看中了富通“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
自平安2006年收购深圳商业银行以来,银行业在平安集团收益中所占的比例已达10%,对富通银保交叉销售的混业优势,平安早已心生羡慕。
1 2007年中期業績公告 中國電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呈報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截至2007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未經審核中期業績。
簡明綜合中期損益表 截至2007年6月30日止六個月 (除另有指明者外,所有金額均以千港元列示) 未經審核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2007年 2006年
銷售收入 1,313,382 1,895,669
銷售成本 (1,145,520) (1,764,989)
毛利 167,862 130,680
其他收入-淨額 7,000 3,001
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 (46,771) (26,779)
行政開支 (108,637) (62,491)
經營溢利 19,454 44,411
融資收入/(成本)-淨額 3,620 (1,446)
除所得稅前溢利 23,074 42,965
所得稅抵免 / (開支) 4,180 (2,509)
期內溢利 27,254 40,456
應佔: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 16,988 24,421 -少數股東權益 10,266 16,035 27,254 40,456
按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於截至6月30日六個月止之 應佔溢利計算之每股盈利 -基本及攤薄 1.57港仙 2.25港仙
股息 不適用 不適用
CHIN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中國電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及於百慕達繼續經營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0085) 2 簡明綜合中期資產負債表 於2007年6月30日 (除另有指明者外,所有金額均以千港元列示) 2007年6月30日 ( 未經審核) 2006年12月31日 (經審核) 資產 非流動資產 物業、廠房及設備 46,537 61,685 無形資產 14,909 16,251 遞延稅項資產 14,982 8,916 非流動資產總額 76,428 86,852
流動資產 存貨 468,714 335,802 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 508,391 493,179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392,628 419,809 流動資產總額 1,369,733 1,248,790
資產總額 1,446,161 1,335,642 權益 本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資本及儲備 已發行權益 370,074 370,074 其他儲備 54,793 55,137 保留溢利 -擬派股息 - 17,337 -未分派保留溢利 38,803 21,815 463,670 464,363 少數股東權益 126,642 138,775 權益總額 590,312 603,138
負債 流動負債 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 718,512 717,826 本期間所得稅負債 819 2,044 短期銀行貸款 120,000 - 保用撥備 16,518 12,634 負債總額 855,849 732,504
權益及負債總額 1,446,161 1,335,642 流動資產淨額 513,884 516,286 總資產減流動負債 590,312 603,138 3
1. 編製基準 截至2007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簡明綜合中期財務資料已根據香港會計師公會(「香港會計師公會」)頒佈之香港會計準則(「香港會計準則」)第34號「中期財務報告」而編製。
本簡明綜合中期財務資料應連同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年度財務報表一併閱讀。
2. 會計政策 本中期財務資料採納之會計政策與本公司2006年年報所述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財務報表所採納者一致。
下列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之新訂準則、修訂準則及詮釋必須於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度採納:
- 香港會計準則第1號 (修訂):「資本披露」; - 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財務工具:披露」; - 香港(國際財務報告詮釋委員會)-詮釋第7號:「根據香港會計準則第29號 - 在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下之財務報告重列法之應用」; - 香港(國際財務報告詮釋委員會)-詮釋第8號:「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2號之範圍-以股份為基礎付款」; - 香港(國際財務報告詮釋委員會)-詮釋第9號:「重估附帶衍生工具」; - 香港(國際財務報告詮釋委員會)-詮釋第10號:「中期財務報告及減值」;
本集團已評估採納該等新訂準則、修訂及詮釋之影響,並認為該等新訂準則、修訂及詮釋對本集團之業績及財務狀況並無重大影響,對本集團之會計政策亦無任何重大改變,而採納香港會計準則第1號(修訂)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規定須於年度綜合賬目中作出額外披露。
下列新訂準則、修訂準則及詮釋已經頒佈,但尚未於2007年生效: - 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8號:「業務分部」,適用於2009年1月1日或期後開始之年度期間。 - 香港(國際財務報告詮釋委員會)-詮釋第11號:「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2號 – 集團及庫存股份交易」,適用於2007年3月1日或期後開始之年度期間。 - 香港(國際財務報告詮釋委員會)詮釋第12號:「服務經營權安排」,適用於2008年1月1日或期後開始之年度期 - 香港會計準則第23號(修訂):「借貸成本」,適用於2009年1月1日或期後開始之年度期間。
本集團並無提早採納任何上述之準則或詮釋。管理層正在評估該等準則或詮釋之影響,暫未能說明該等準則或詮釋可能對本集團之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產生之影響。 4
3. 分部資料 (a) 主要分部報告形式-業務分部 本集團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可攜式電子產品之業務。 「Philips」 原設備製造商(「OEM」)產品 自有品牌及其他原設計製造商 產品 其他OEM產品及 其他業務 合計 截至6月30日止 六個月(未經審核) 截至6月30日止 六個月(未經審核) 截至6月30日止 六個月(未經審核) 截至6月30日止 六個月(未經審核) 2007年 2006年 2007年 2006年 2007年 2006年 2007年 2006年 銷售收入 808,032 1,135,349 402,452 741,477 102,898 18,843 1,313,382 1,895,669
分部業績 119,293 50,494 35,613 79,785 12,956 401 167,862 130,680 其他收益-淨額 7,000 3,001 未分配成本 (155,408) (89,270) 經營溢利 19,454 44,411 融資收入/(成本)-淨額 3,620 (1,446) 除所得稅前溢利 23,074 42,965 所得稅抵免 / (開支) 4,180 (2,509) 期內溢利 27,254 40,456
未分配成本主要包括所有業務分部涉及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和行政開支。 (b) 從屬分部報告形式-地區分部 本集團之三個業務分部主要於四個地區經營,即中國大陸、香港、亞洲(不包括中國大陸及香港)及歐洲。按客戶所在地區劃分之分部銷售額呈列如下︰
(未經審核)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2007年 2006年 銷售收入 中國大陸 547,378 997,458 香港 435,849 463,167 亞洲(不包括中國大陸及香港) 188,829 427,630 歐洲 141,326 7,414 1,313,382 1,895,669 5
4. 按性質劃分之費用 列作銷售成本、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和行政開支之費用分析如下: 未經審核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2007年 2006年 僱員福利費用 74,802 74,127 製成品及在製品存貨變動 (108,633) 29,310 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 1,185,410 1,625,396 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 22,318 22,632 無形資產攤銷 2,611 1,935 撇減存貨至可變現淨值 931 2,404 保用撥備 17,791 14,344 樓宇及設備經營租約支出 11,809 8,108 研究及開發費用 19,721 3,355 董事酬金 714 995 核數師酬金 611 490
5. 融資收入/(成本)-淨額 未經審核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2007年 2006年 利息收入 5,633 2,842 銀行貸款利息支出 (2,013) (4,288) 3,620 (1,446)
6. 所得稅抵免 / (開支) 未經審核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2007年 2006年 本期間稅項-中國企業所得稅(附註(b)) (1,886) (4,680) 遞延所得稅(附註(c)) 6,066 2,171 4,180 (2,509)
(a) 由於本集團於截至2007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並無應課稅溢利,故並無就香港利得稅作出撥備(2006年6月30日: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