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宁静致远 ——评马静舞蹈专场
- 格式:pdf
- 大小:177.15 KB
- 文档页数:2
“我的人生计划中,只有‘下一支舞’”作者:***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21年第12期“爆款”舞蹈《晨光曲》《朱鹮》曾先后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海内外的亿万观众因为这两个绝美的5分30秒记住了她——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
有人形容她的舞蹈像羽毛,轻盈得仿佛没有重量,她却说:“排演要深深扎到泥土里,才能吸收舞台艺术最充足的养分。
”有人夸赞她“仙气十足”,是“天生的舞者”,她却说:“舞蹈是遗憾的艺术,我们永远都在为了接近完美而拼尽全力。
”今年36岁的朱洁静,经历过挫败打击,遭遇过伤病侵袭,也曾经暂别过舞台。
如今,舞蹈是她最普通的日常活动,“它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生活的每一刻”;舞蹈又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因为她说:“我的人生计划中,只有‘下一支舞’。
”从《根之雕》《野斑马》《霸王别姬》,到《天边的红云》《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个身高172厘米,体重只有45公斤的消瘦而倔强的女子,用一部部优秀作品,一步步坚实地走向舞蹈殿堂的至高处,舞进了观众的心坎里。
6岁起,朱洁静便在少年宫业余兴趣班习舞。
9岁的某一天,小女孩被一张上海市舞蹈学校的招生简章深深吸引了。
1995年,朱洁静与十几个嘉兴姑娘一起,坐上了驶向上海的绿皮火车。
“踏上艺术道路之初,只是单纯地认为,世上最美的事就是跳舞。
”她说,自己小时候穿上漂亮裙子,偷擦妈妈的口红,都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
尽管上海市舞蹈学校的选拔标准极其严苛,但朱洁静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个孩子中脱颖而出。
名字高挂红榜的兴奋还没过去,舞校的枯燥生活已经真实地摆在面前:天刚蒙蒙亮就得去操场跑步;每天扶着把杆练功;一站就是两个小时……最初三年,朱洁静几乎没穿过漂亮裙子,甚至没有机会跳舞,只是日复一日地被老师押着练压腿、抻筋的基本功。
有的同学选择了放弃,班里30多个孩子陆续离开;如今,同班同学里只剩她和王佳俊还活跃在舞台上。
“爸妈也心疼我,无数次劝我回去。
094 艺苑[舞蹈艺术研究]2017年11月11日—12日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舞蹈家协会承办的第四届福建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在福州大戏剧隆重举办。
本届舞蹈大赛题材丰富、风格各异、舞种齐全,涵盖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和当代舞以及芭蕾舞等多个舞种。
来自全省的33件原创舞蹈作品入围现场决赛,其中单、双、三人舞作品12件,由福建省歌舞剧院和福建省芳华剧院选送的现当代双人舞作品《不属于她的他》便是其中之一。
福建省歌的陈文聪和芳华剧院的胡翔两红凳“纠葛” 剪不断理还乱——评第四届福建“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双人舞作品《不属于她的他》文‖陈静芳【摘要】 福建省歌的陈文聪和芳华剧院的胡翔两位青年编导创作表演的现当代双人舞作品《不属于她的他》在第四届福建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中展露风采。
舞蹈道具的巧妙运用是该作最突出的特色,舞作中的道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品,而是成为一位“无声的演员”牵连起整个故事的脉络,像一座桥梁架起人物角色之间复杂的关系,又如绳索般桎梏住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思想,倾诉着故事里的人纠葛难缠的内心情感。
本文通过分析如何运用舞蹈道具语言表达扑朔迷离的情感关系,以期为舞蹈创作中语言的表达方式做些有价值的讨论。
【关键词】 双人舞;《不属于她的他》;舞蹈道具运用;红凳[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识码]A位青年编导自编自演,巧妙地运用暗红色的板凳这一道具,宛如一个时光穿梭器将观众带回到封建社会家庭包办婚姻的时代,再通过道具的多意、双人力的转化、人物关系的心理刻画等方式,把女主角的不知所措和妥协、男主角的无奈排斥等情感变化传递给观众,窥入人物的灵魂深处与时代对话,向我们展示了一段情不投意不合的婚姻关系。
舞作中道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品,而是成为了“无声的演员”,牵连起整个故事的脉络,像一座桥梁架起人物角色之间复杂的关系,又如绳索般桎梏住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思想,倾诉着故事里的人物纠缠复杂的内心情感。
《乌兰巴托的夜》舞蹈观后感近日欣赏了舞蹈《乌兰巴托的夜》,让我获益良多。
《乌兰巴托之夜》是蒙古国“成吉思汗乐队”于1985年创作的蒙古族民谣,旋律宁静悠扬、歌词如诗,作品表达对乌兰巴托的热爱,从中渗透了对民族、历史的感怀,从把酒当歌的豪迈,到话语缠绵的柔情,尽展了蒙古民族古朴、豁达、自由、深沉的民族性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辽阔、恬静、壮美的大自然画卷。
近些年这首歌传唱度很高,中文译文有几个版本,谭维维、乌兰托娅等多人都曾翻唱此歌,不同人的演绎,也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2017年在《我是歌手》中谭维维重填了其中的部分歌词,携杭盖乐队助阵,悠扬的马头琴声配上神奇的呼麦将歌曲中的苍凉之感演绎得淋漓尽致,谭维维也眼含热泪,极为动情。
在赛前采访中,谭维维谈到自己选择这首歌曲时毫不犹豫,因为这首歌曲是献给自己已离世的父亲,她一直希望能有一天在一个特殊的舞台上演唱。
而在头一天排练时,谭维维却迟迟对歌曲编曲不满意,总觉得缺少些什么,当天晚上在与朋友和音乐总监开会后,她连夜改编歌曲,将自己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融入歌词中,与杭盖乐队的吟唱遥相呼应,仿佛与自己的父亲对话一般,在彩排时再度演绎新改编的版本时,谭维维也是投入感情,热泪盈眶,几度哽咽到不能继续演唱,让听者无不动容。
“你走了那么多年,你还在我的身边;那一天你微笑的脸,如今闭上眼,我还能看得见。
”歌曲开头谭维维添加了这一句,发自内心的呼唤,诉说着自己的牵挂和愧疚,我想这种痛也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心领神会,感同身受。
“穿过旷野的风你慢些走,我用沉默告诉你我醉了酒;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连风都听不到,听不到;飘向天边的云你慢些走,我用奔跑告诉你我不回头;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连云都不知道,不知道。
”句句表达着对父亲的想念,我们都幻想人在离开后会去哪里,都说善良的人会到天堂,所以风云都可以是父亲与她沟通的方式,可是一朵云能承载多少的思念,可是乌兰巴托的夜太安静了,连风都没有,连云都不知道,她赋予了《乌兰巴托的夜》一种悲凉。
初心如磐、缘聚津艺,追逐心灵的美好。
仅是自己,更是整个国标舞行业,于是竭尽全力把最高水平和最佳精神面貌带到“小荷风采”的舞台。
舞之梦
憧憬未来,
用舞蹈的绚丽,编织更加美丽的梦。
只要是进到俱乐部的人,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我都会想着去影响他们。
”
他们会请大学教授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教会家长、孩子、老师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他们会带着孩子去养老院为老人们演出,给他们带去开心、快乐,体会助人为乐的感受;他们还会对孩子说:“人品不好的时候,奖杯最多只能当成一个水杯,没有人欣赏你的舞蹈,。
北舞经典舞蹈《涟漪》似人又似水,似幻又似真
《涟漪》是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舞蹈家、舞蹈编导高骞的作品,该舞蹈形式为女子群舞的形式,运用舞蹈中柔美的肢体动作语言及不停变化的队形走位将水的灵动表现的淋漓尽致,配合上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极好的将身韵美、形体美展示出来。
《涟漪》根据对水的形态与气质的描述,使用“拟人”的表现成功地把这种意境用肢体语言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
该舞蹈的表现出了超然于尘埃之外,女子也不是之前的柔美羞涩,而是表现出洒脱、飘逸之情。
《涟漪》舞蹈动作的流动与变化形成了这个舞蹈的生命情感。
随着音乐的尾声缓慢下来,舞蹈结束,最后表现出了水的飘逸与君子风范,仿佛水面经过了一番风吹舞动,还在荡漾着涟漪时,渐渐的重新回到宁静之中。
舞蹈已经把人与水的流动合二为一,舞台上也是似人又似水,似幻又似真了。
在该作品中,正是通过动作的流动来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舞蹈意境。
我所珍藏的节目单:1976-1980作者:金建民来源:《音乐爱好者》2015年第02期1975年至1979年,我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室学习民族音乐理论,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等。
1995年调入上海有线电视台音乐频道,历任编导、监制、副总监等。
1975年至2000年,由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我观赏了许多音乐会、歌剧、舞剧、舞蹈和文艺晚会,珍藏了数百份节目单,并写了一些赏乐日记。
闲暇时翻阅这些资料觉得很有意思,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乃至中国音乐舞蹈的发展情况和音乐学院的一个学生、教师、电视文艺工作者的音乐生活。
现将它们按年代整理成文。
上海音乐学院师生汇报音乐会节目单时间:1976年3月24日“丝弦五重奏”这个名称首次用在节目单上这是上海音乐学院为接待当时的文化部长于会泳来院视察而组织的一场音乐会,地点在大礼堂(贺绿汀音乐厅前身)。
我也听了这场音乐会,并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音乐会上的演员都是学院的尖子,而且演得相当认真紧张,同平时大不相同。
”虽然这张节目单是油印的,且只有曲目和表演者名单,没有作曲者姓名,但它蕴含了特别的历史意义。
音乐会共有十档节目,其中两档是老师表演的:赵晓生的钢琴独奏《家住安源》和《渔歌》(赵晓生曲,前者是根据样板戏《杜鹃山》唱腔改编的),郭敏清等的丝弦五重奏《一轮红日照胸间》和《映山花开红军来》(胡登跳改编)。
其余八档都是学生(工农兵学员)或以学生为主体表演的,其中有四档独唱重唱节目,表演者是罗魏、赵玉珍、群宗(藏族)、沈施德和高文娟。
还有两部大型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刘胡兰》(王耀华曲)和大合唱《井冈新兵》。
丝弦五重奏是作曲家胡登跳先生创立的一种演奏形式,初创于1964年,第一首乐曲是《田头练武》,当时叫民乐五重奏,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和月琴组合而成。
1972年,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的四位青年教师吴之岷(二胡)、叶绪然(琵琶)、孙文妍(古筝)和郭敏清(扬琴)自发组成民乐重奏组,后来张念冰(阮、柳琴)加入,称为民乐五重奏组,自己改编了《火车向着韶山跑》和《天山之春》(浦琪璋改编)等乐曲,并请胡登跳先生为他们作曲。
晨光曲朱洁静舞蹈赏析
晨光曲朱洁静舞蹈,是一支由中国舞蹈家朱洁静所编舞的优美舞蹈。
该舞蹈表现了早上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生命开始苏醒和欢呼的场景。
在音乐的伴奏下,舞者们轻盈地起舞,形态优美,动作流畅,展现出生命的精彩和活力。
舞者们在恰当的时机,在乐曲中用手势描绘出太阳缓缓升起、花儿绽放、鸟儿欢叫等场景,在舞蹈的律动中将大自然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舞蹈既有高潮激昂的部分,也有缓慢柔美的部分,展现了晨光照耀下大地的万般风情和变化。
每个舞者都在用优美的动作和流畅的舞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晨光曲朱洁静舞蹈是一支充满生命力和艺术价值的舞蹈作品,它不仅仅是一种展示舞蹈技巧的表演,更是一种对大自然、对生命的赞美和颂扬。
舞蹈赏析《永不消失的电波》片段《渔光曲》作品分析《永不消失的电波》片段《渔光曲》是以板凳蒲扇舞的方式呈现出上海弄堂女人的生活细节。
一群身穿旧式旗袍的东方女人踏在小板凳上, 摇着竹扇, 身段欣长, 恍惚间将时间定格在1940年代的上海, 每个人的生活逗安静平和, 岁月静好。
同时她们需要面对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琐事, 但也爱生活爱美, 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
从平平淡淡的生活细节入手, 生动刻画了上海女人生火, 做饭, 等等的普通生活状态。
体现了东方女人独特的神秘的美, 更是刻画了一段静谧美好的弄堂生活。
密集审美的弄堂旗袍蒲扇群舞, 凄艳动人。
特别是所有那些温柔婉约的女子, 在暗光下, 千姿百态, 有的低坐蹙眉;有的踟蹰独行;有的高高站在矮凳上, 她的身形和凳子融为了一体, 昏黄路灯下投射出斜长斜长的影子。
这些唯美的画面看似与剧情无关, 但是构建起的场景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让人心头为之柔软融化, 具有极高的浸入感和真实感, 提升了整部舞剧的审美层次和艺术质感。
“云儿飘在海空, 鱼儿藏在水中”不夸张的说, 无论在声韵, 神韵和气韵, 这支舞蹈都将东方女性的美展示得淋漓尽致。
整个舞蹈中很多动作都是在小板凳上完成的。
看似简单, 但其实特别考验舞者的舞蹈功底。
往往看似简单的舞蹈动作, 要想把它做好看了, 做美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她对舞者的综合实力的要求非常高。
注意你才能把难度系数高的动作把控的严谨且轻松。
盘丝如娟青丝, 借着蒲扇和板凳起舞, 重现了老上海的美好回忆;起扇转身换扇, 舞步轻盈灵动;俏皮中带着丝丝的典雅;一颦一韵皆动人心神, 举手投足皆卓约多姿;东方女子的柔情温婉一览无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张傲月舞蹈观后感篇一:舞蹈鉴赏课论文静谧地舞动——两支双人舞的比较随着《舞魅天下》(以下简称“舞魅”)在美国热播,《中国好舞蹈》(以下简称“好舞蹈”)也在中国隆重上映。
两者相比就能看出中美文化的差异:好舞蹈如中国人一样更讲究排场,舞魅的老评委比年轻人都“high”。
但相同的却是两国各自优秀的舞者与编舞,以及一支支精美绝伦的舞蹈。
这次我从两个节目中各选出一支双人现代舞来做比较,分别是好舞蹈20XX期7月5号决赛中张娅殊与舞伴张傲月的双人舞和舞魅第10期第8集Jasmine与Alan的双人舞,它们具有相似的令我神往的柔美风格。
艺术是纯粹的,但这并不反对艺术各门类间的交叉融合,虽然现代舞大多脱离了芭蕾时代华丽的装束,但却与故事,音乐,化妆,舞台效果等其他艺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而这次两只舞蹈都有着轻柔的音乐,有着身材同样完美的舞者,同样淡淡的化妆,同样优美且与爱情有关的的故事,它们有太多的相似点,但我仍试图假象自己是权威的评委之一,(:张傲月舞蹈观后感)主要从动作与情感表达上找出它们的差异,把机票投给他们中最棒的一支。
张娅姝和张傲月身着朴素大方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时,就已经形成一种优雅。
神秘柔美的音乐响起,与黑暗的背景共同衬托着舞者,让人想到静谧的夜晚。
他们轻柔地错位滑步,正如他们交织的恋情。
紧接着他们托起,挪步,转体,滚动,滑行,体态交错而不失韵律,相触相拂而不失优雅。
然后女舞者被轻轻地从地上抱起,她的双腿仿似游鱼般缓缓波动,接着她左膝弯曲被男舞者勾起,右腿与上身成一直线水平放置,组成一副唯美的构图,观众也不禁欢呼起来。
稍一停顿后女舞者轻盈地转步移开,男舞者走向她倒在怀中,两人相互拂面,女舞者拉起男舞者,背景中开始有上升的雪花,之后出现一些快节奏的动作,却仍不失静谧的风格。
女舞者几个单脚转体流露出其扎实的基本功,然后靠在男舞者怀中,之后女舞者在男舞者双手的拉拽下划出一段弧线,然后抬起右腿,世界仿佛静止了下来,两位舞者柔美的身体曲线让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