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清水河河道治理模式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原州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国务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有关文件通知,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的方案。
通过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符合区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管体制和运行机制,达到体系明确、组织健全、机制灵活、机构合理、人员精干、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目标,原州区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1 组织准备阶段主要完成全区水利工程运行及管理状况的摸底调查工作,组建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2 具体实施阶段2.1 组建机构,明确责权,规范管理1)规范工程管理体制。
全区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我区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水利骨干工程、拦蓄洪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由水利局负责管理;引黄灌区、水库灌区、库井灌区主要输水干、支渠由水利局和扬黄灌溉管理局按辖区分片负责管理;灌区内配水支、斗渠以及其他独立的小型引(扬)水工程,由当地乡镇流域水利站或农民用水者协会按属地分段管理。
清水河、茹河、葫芦河等重要支流由水利局统一管理;其他小支流河道由各乡镇流域水利站分段管理,区水利局负责工程管理的监督及相关建设项目的上报。
电力、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及集体、个体投资兴建的水利工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自行管理,并接受原州区水利局的指导和监督。
2)完善管理组织,落实管理主体。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企、政事分开和精简高效的原则,转变管理职能,健全管理组织,确立管理主体。
要健全和完善引黄灌区、库井灌区、骨干供水工程、河道堤防、拦蓄洪工程和重要水库管理机构,对灌区支、斗渠(沟)以及经营功能较差、以公益型为主的水源塘坝、人畜饮水等中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抓紧建立管理组织,加强管理。
其他受益或影响范围小,具有一定经营功能的小型水利工程,要积极按照《宁夏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通过租赁、拍卖等方式,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明确管理主体,对区内的国有公益型水利工程,可依流域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由一个水管单位集中管理,或者依托大中型水利工程对周边水利工程实行集中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对宁夏原州区农村农业用水水利建设初探/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农科论文环境工程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对宁夏原州区农村农业用水水利建设初探原州区隶属宁夏南部山区,地理上多山区,少平原,境内仅有清水河、茹河、葫芦河3条主河流,历来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不足400 mm,水资源极为贫乏。
山区人畜饮水极为困难,大多依靠山沟沟底渗水水泉,水质卫生条件极差,山洪暴发时,沟底水泉时常被毁。
近年来实施的井窖建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畜饮水困难,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缺水的局面。
由于受制于降雨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限制,仅有的400 mm降雨量大多集中在7、8、9这3个月,形成农业需水时无水,收获时丰水,导致农业生产极不稳定,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因此积极探索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现有水资源短缺现象,成为原州区农村农业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1 原州区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以清水河、茹河、葫芦河水系为主要纽带的水利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径流流量有限,无法完全解决灌区内的需水要求。
处在水利设施附近的农田相对用水保证率比较高,而处于下游或者距离水利设施较远的农田用水时有时无,无法保证正常农业用水。
2)距离3大水系较远的山区,普遍是广种薄收,虽然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坡改梯农田基本建设,但是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农业只能靠天吃饭。
在有水保坝和塘坝的山区,水在沟底,尽管已经开始了把沟底水提到山顶的工程措施,但是由于管理和建设进度的滞后,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山地的旱作农业局面。
固原市原州区水资源调查分析与对策措施【摘要】通过对固原市原州区水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用水现状和需水要求,提出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调查分析;对策措施;宁夏原州区固原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大门,也是宁夏南部山区区域中心城市,而原州区又是固原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西部的黄河上中游,是清水河、葫芦河和泾河三大河系的发源地。
原州区国土总面积2766Km2,辖6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93个行政村、1152个自然村,2010年末总人口44.752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816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43.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77元,是宁夏重要的农业、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长期以来,固原市大部分工业企业都落户在原州区,并形成了较大的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始凸显,其中固原市工业化发展园区、宁夏六盘山扶贫电厂、固原市盐化工循环经济扶贫示范区国电英力特盐化工项目、中铝集团年产100万吨电解铝项目都位列之中。
因此在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节约、优化配置、积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以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水资源1.1地表水资源。
原州区境内主要河流水系有清水河、泾河、葫芦河,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深437mm,径流深约24mm,径流系数0.07,地表水资源量为6650万m3,产水模数为2.4万m3/Km2,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148m3,远远低于重度缺水区人均1000m3的标准;50%、75%、95%保证率地表径流量分别为5898万m3、3770万m3、1762万m3。
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天气影响,降水持续偏少,水资源量逐步降低,并有进一步发展趋势。
1.2地下水资源。
宁夏清水河流域生态水量确定及保障措施浅析和志国;张华;暴路敏;王化儒【摘要】新时代治水思路下,生态水量在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越来越重要.对清水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等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计算清水河流域生态流量和生态水量,结合清水河功能目标和保护要求等,确定区域的生态水量,提出生态水量保障措施,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清水河流域;生态水量;保障措施【作者】和志国;张华;暴路敏;王化儒【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750011,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750011,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750011,银川;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450004,郑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X171.4河湖生态水量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约束性指标,保障河流湖泊生态水量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都提出了“开发、利用、调节、调度水资源时,统筹兼顾,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强化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用水保障,维护河湖生态健康”。
在新时代治水思路下,生态水量在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越来越重要。
一、流域水资源状况清水河是宁夏境内直入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固原市开城乡黑刺沟脑,流经固原、海原、同心、中宁4县,在中宁县泉眼山汇入黄河,全长320km,宁夏境内流域面积13511km2。
清水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7404万 m3,地下水资源量5938万m3,水资源总量20 378万m3。
清水河由上而下设有原州、韩府湾、泉眼山3处水文站,多年平均降水量33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272 mm,干旱指数为3.8,属于干旱半干旱区。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白勇(固原市原州区水务局,宁夏固原756000)[摘要]在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以粗放的模式运行。
水利工程管理落后,水利用系数低下,这对农村农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制约作用。
随着现代水利的发展,农村传统的水利运作模式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管理水平和提高水利效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的运作效益,促进水利和当地建设的和谐发展,才能让水利更有效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现代农村水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措施[中图分类号]F323.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24-66-2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只有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当前新农村建设服务。
在当前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对以前建设的农村水利工程进行升级和改造,对不符合防洪标准的基础水利设施要提高防洪标准;要提高灌溉渠系中水利用系数偏低的,改善渠系材料,降低渠系过水损失;逐步遏制农田灌溉中的大水漫灌现象,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降低水量损失;对现有的老化水利工程设施要进行升级改造,加强节灌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原有的和新建的水利工程设施要加强维护和保养,延长工程使用寿命[1]。
在加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兴建生态水利,发挥水利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固原市原州区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问题1.1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配套不全,难以发挥效益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原有的和当前新建的水利工程中,几乎都存在配套不全的问题。
由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投资低、规模小、分布分散,管理难,因此一般工程质量比较差。
加之后期管理跟不上,因此工程质量效益低下。
最重要的是在工程建成后,配套设施有限,水利工程效益难以发挥,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的发展作用十分有限,对农业生产的产量和结构调整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宁夏中部干旱带固原市原州区水资源利用及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探讨【摘要】对当地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灌溉技术和模式。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宁夏固原U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ode of【Abstract】Local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jects, irrigation techniques and models put forward practical.【Key words】High water;Irrigation mode;Guyuan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中南部干旱带,是清水河、葫芦河和泾河三大河系的发源地,也是固原市政府所在地。
辖6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93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766Km2,占固原市面积的26.2%。
截止2010年末原州区总人口44.7525万人,回族人口20.5万人,占总人口的45.8%,是全国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也是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1. 水资源1.1 地表水资源。
原州区地表水资源为6650万m3,50%、75%、95%保证率地表径流量分别为5898万m3、3770万m3、1762万m3,年际年内变化大,汛期6~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0%以上。
1.2 地下水资源。
原州区浅层地下水主要储存于第四系和第三系地层中,形成广泛分布的苦、咸水和局部的淡水富集带。
地下水资源量2971万m3,可开采量为2567.2万m3。
1.3 黄河水资源。
按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分配给原州区黄河水为4800万m3,按照“丰增枯减”的原则。
50%、75%、95%保证率扬黄工程可供水量分别为4800万m3、4128万m3和3360万m3。
1.4 水资源可利用量。
原州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1450m3,保证率P=50%、75%、95%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10700万m3、7800万m3和5120万m3。
原州区系统性治水兴水实施进度论文•相关推荐原州区系统性治水兴水实施进度论文1系统治水的科学内涵1.1突出治水的综合性原州区生态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和修复山、水、田、林。
山、水、田、林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重要关系,原州区在治水兴水的时候,片面性是一定要克服的,所以,要对治水技术、治水理念及生态修复等方面实施综合策略。
治水的综合性路径就是要综合运用解决污水、防洪等工程的实施中生态技术与生物措施。
统一将水土流失的治理、农田保护和蓄水调水的工作进行实施。
结合自然修复的综合性和人工治理,制定的治理计划要合理,要服从治理工作的综合和规律,结合环境自愈和人为活动,使生态环境的发展能够平衡良好的进行。
1.2突出整体的治水性虽然自然界的淡水量大体上比较稳定,但是一个原州区可用水资源的多少,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也取决于水生态环境。
原州区区域统筹、科学调控是控制区域平衡的关键,将不合理的缺水区资源的匮乏和富水区资源流失的现象进行整合,使平衡利用区域资源得以实现。
坚持结合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所构建的河库水系连通系统要多元互补,调控自如。
对季节均衡性的把握要良好,也就是对同一个水系、河流的区域、在洪水季节蓄水滞水要有所增加,地下水进行补充、洪涝压力有所减轻、水资源存量进一步的扩充;所以,蓄水滞水排泄力度需要在枯水季节有所增加,不仅可以保证流域的流通,还可以为发展和生活的用水提供有利的保障。
不同的区域和流域,其水文条件和径流特点也是不同的,这也是均衡时空的依据,结合人力工程和自然河道,将自然河道还原,用工程蓄水、林草涵养等措施,将水道建设的调蓄得当,区域抗旱、防汛及水资源时空的调控能力要有效的`提高。
1.3治水的协同性要突出根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来治水,保障水源安全,转变治水思路,水灾的防止、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及水环境的治理等工作一定要做好。
原州区在治水兴水的过程中要将主次因果分清,关键环节要抓住、纲举目张,而且还要将全面协同、两手法力高度的重视起来。
2017 年第 10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19科研◎林业科学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探析徐宏福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自2013年全面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土地权属处置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政发〔2011〕58号)文件精神和《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年)》要求,加强各部门分工协作,实施了人工造林、草地恢复、水土保持、房屋拆迁及废弃物填埋“四大”工程,现已收回土地62.37万亩纳入国有林场管理,累计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47.78万亩,现就政策落实方面创新之举探析如下。
1 政策贯彻落实情况1.1 规划及年度方案编制情况。
按照《自治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4〕56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与建设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3〕109号)等文件精神要求,原州区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原州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规划(2013-2020)》。
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分类分区、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相继制定了2013年、2014年、2015年度《原州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年度实施方案》,在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础上,实施山、水、林、田、路、渠、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封则封,为科学实施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勾画了蓝图。
1.2 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生态移民迁出区修复工程实施以来,2012-2014年,共批复项目资金6830万元。
2015年计划总投资4323.5万元,其中林业工程31.55.5万元,草地恢复工程810万元,水土保持工程17.95万元,房屋拆迁及废弃物填埋工程340万元。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清水河河道治理模式探讨
【摘要】通过对清水河干、支流近年来河道演变成因、水流态势及规律分析,
提出切实可行的河道治理技术方案和模式,分析总结重点、重要、一般河道治理
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同类条件的河道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意见。
【关键词】清水河;治理模式探讨;宁夏固原
1. 流域概况
(1)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山区,北部与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接
壤,南接甘肃省庄浪、静宁、华亭等县,东邻甘肃省庆阳、平凉市,西连甘肃省
会宁县,辖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4县1区,东西宽约229Km,
南北长约188Km,国土面积10540.2Km2,约占宁夏总面积的18.2%。
(2)原州区隶属固原市辖区,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地处宁南黄土
高原丘陵中部和六盘山山地东北部,境内山多川少。南部、西部为六盘山山地,
东部为黄土丘陵,中部、北部为清水河河谷平原,境内海拔1450~2500m。
(3)清水河是宁夏境内直接入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原州区开城乡黑
刺沟脑,流经原州区及海原、同心、中宁县汇入黄河,河道全长320Km,总流
域面积14881Km2(宁夏境内流域面积13511Km2),其中,在原州区境内流域面
积2057Km2,占原州区总面积的72.2%,其主要支流有冬至河、中河、杨达子沟
等(见表1)。
2. 治理现状
宁夏固原市清水河已列入《全国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2009~2011
年实施的治理项目有三个:清水河干流固原市区段、支流冬至河段、支流中河段。
2.1重点治理段——清水河干流固原市区段
清水河干流横穿固原市区,本次防洪治理工程上自工业园区下至沈家河水库
末梢,总长16.37Km。由三部分组成。根据《防洪标准》规定,河道治理设计洪
水标准为20年一遇。
2.1.1工业园区至平银公路大桥段:全长4.5Km,主要治理内容包括工业园
区河道污水的收集、引排工程,河道疏浚整理、垃圾拉运及实施河岸防护工程,
其中河道疏浚整理4.5Km、建设污水收集、引排管道3.8Km、实施河岸防护工程
长4.5Km(工业园区右岸一侧),新建各类建筑物6座。
2.1.2平银公路大桥至火车站段:全长4.67Km,该段是清水河干流防洪治理
工程的核心区域,也是清水河干流横穿固原市区的主要部分,主要治理内容包括
城市污水收集、引排工程,实施河岸防护工程长9.34Km,河道疏浚4.67Km,建
设宽4.0m的滨海路9.34Km,两岸修建宽5.0m的城市绿化景观带9.34Km,新建
橡胶坝3座,形成景观水面400余亩,建设九龙山水上公园1处。
2.1.3火车站至沈家河水库末梢段:全长7.2Km,河道治理以河道整治为主,
辅以河岸堤防、浆砌石护坡、生物护坡、滨河路及绿化景观带,其中河道整治
7.2Km、建设滨河路7.8Km、绿化景观带7.8Km、生物护坡6.39Km、实施河岸
防护工程长9.51Km、河岸绿化142亩、新建建筑物10座。
2.2重要治理段——清水河支流冬至河段
冬至河为清水河左岸的一级支流,面积500Km2,冬至河治理段以冬至河水
库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又以固原市盐化工扶贫试验区和圆德慈善工业园区
为界分为园区上段、园区段和园区下段。
2.2.1冬至河上游段:冬至河上游段全长11.1Km,设计洪水标准为10一遇,
其中左岸4处5.1Km,右岸5处6.0Km,迎水坡比1:1.5,采用浆砌石砌护,垂
直厚度0.4m,高度0.6~3.5m,基础深1.6~2.2m,宽0.6~0.8m,铺设宽3.5m
泥结石防汛道路6.0Km。
2.2.2冬至河下游园区段:冬至河下游园区段包括固原市盐化工扶贫试验区
和圆德慈善工业园区,全长8.4Km(两侧),设计洪水标准按冬至河水库50一遇
下泄流量叠加期间洪峰流量确定,采用浆砌石砌护,垂直厚度0.4m,高度1.6m,
基础深1.6~2.2m,宽0.6~0.8m,每200m设置深2.0m,1.0m,长80m截墙,
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4.2Km。
2.2.3冬至河下游园区上段:冬至河下游园区上段全长1.8Km,设计洪水标
准为10一遇,其中左岸3处1.3Km,右岸1处0.5Km,迎水坡比1:1.5,采用
浆砌石砌护,垂直厚度0.4m,高度2.2m,基础深1.6~2.2m,宽0.6~0.8m,铺
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0.5Km。
2.2.4冬至河下游园区下段:冬至河下游园区下段全长3.25Km,设计洪水标
准为10一遇,其中左岸2处1.35Km,右岸4处1.9Km,迎水坡比1:1.5,采用
浆砌石砌护,垂直厚度0.4m,高度2.2m,基础深1.6~2.2m,宽0.6~0.8m,铺
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1.9Km。
2.3一般治理段——清水河支流中河段
中河为清水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原州区面积301Km2,中河治理段以寺口子
河水库为界,水库坝址以上为宁夏中卫市海原县辖区,以下隶属固原市原州区。
中河治理段全长12.3Km,设计洪水标准为10一遇,迎水坡比1:1.5,采用
浆砌石砌护,长度9.0Km,垂直厚度0.4m,高度3.2~4.2m,基础深1.5~2.2m,
宽0.8m,生物护坡3.3Km,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5.1Km,新建治污排水
工程1处长3.0Km。
3. 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3.1成功经验。
截止2011年底,清水河干流固原市区段、支流冬至河段、支流中河段三项
河流治理工程已全部建成,使得固原市原州区清水河河道治理已初具规模,并与
其他水利工程联合调度运行,初步形成了农业灌溉、防洪、减灾体系,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始凸显。
(1)清水河干流重点防洪治理段除满足城市防洪,增加景观水面外,初步
形成了清水河两岸集住宅、商贸、休闲为一体的滨海新区建设,为城市居民增加
了一处休闲娱乐场所,提高了城市的品味,为构建生态平衡、居住适宜的新环境
创造了有利条件。
(2)清水河支流重要防洪治理段固原市盐化工扶贫试验区和圆德慈善工业
园已吸引了包括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国电英力特公司、宁夏发电集团在内的一批
知名企业入园,为园区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清水河支流一般防洪治理段通过堤防加固、河道清淤疏浚、河岸砌护
及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河段过洪能力不断加大、防洪标准提高,河岸两侧基本农
田和村落得到有效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3.2存在问题。
(1)前期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没有完整的治理总体规划,加之设计任务重,
周期短,造成勘测设计质量深度不够,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较多。
(2)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群众自筹资金很困难,加之土地征用难
度很大,已严重影响到工程正常实施。
(3)管理工作滞后,人员不到位,造成景观水面垃圾漂浮,水质变差。
(4)河道无节制开采砂石料,严重影响河道泄洪能力和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1]《防洪规范》GB50201-94,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年.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
[3]《固原市原州区清水河河道治理设计报告》固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