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呼吸》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生物人体呼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2. 掌握呼吸的过程和作用;
3. 理解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4. 能够正确描述人体呼吸过程。
二、教学内容:
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的过程;
3. 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展示呼吸器官,让学生猜测这些器官的功能,并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 学习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介绍鼻腔、喉咙、气管、肺部等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每个器官的作用。
3. 学习呼吸的过程:教授正常呼吸的过程,包括气流进出流程、肺部的作用等,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解释。
4. 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通过例题或实验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呼吸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呼吸对身体的重要性。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巩固学生对呼吸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对人体呼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生动形象地呈现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初中生物的人的呼吸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人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2. 呼吸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3. 健康呼吸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2. 掌握呼吸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3. 能够合理运用健康呼吸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 人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的理解。
2. 呼吸的过程及其重要性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呼吸器官模型或动态图片引出讨论,让学生猜测人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并发挥作用。
2. 讲解:简要介绍人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引导学生了解呼吸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3. 实验展示:通过实验展示呼吸的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呼吸过程的原理。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呼吸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分析呼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5.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不良呼吸习惯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呼吸的重要性。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健康呼吸的重要性及方法。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一篇关于人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的小论文。
2. 收集健康呼吸的方法,进行整理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人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掌握呼吸的过程及其重要性,同时能够合理运用健康呼吸的方法,提高了对呼吸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呼吸健康,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教学目标】1.理解呼吸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了解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实验室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呼吸的理解,引出呼吸的定义和作用。
2.让学生观察一个跑步的人,封闭鼻孔5秒钟后迅速放开,并记录下跑步前后的感受。
二、呼吸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呼吸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为何物。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论证呼吸在人体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任务。
三、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0分钟)1.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导入学生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2.学生观察并完成教师提供的人体解剖图,标注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3.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呼吸系统的不同部分,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与呼吸器官有关的问题。
四、呼吸过程中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3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呼吸过程的步骤和流程。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关系的实验。
实验步骤:a.将一杯水倒入烧杯中,使其充满氧气。
b.通过硬管吹入烧杯,观察烧杯中水的变化。
c.将吸入口进行封闭,进行跳绳或快跑等运动,再观察烧杯中水的变化。
3.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探究呼吸与吸氧、呼气和运动能量的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呼吸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回答关于呼吸的拓展问题,如:除了人类,还有哪些生物有呼吸?3.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为什么运动后人会出汗?【教学延伸】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进行更多关于呼吸和呼吸系统的实验和研究。
2.学生可以调查一些相关的疾病,如哮喘、肺炎等,了解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熟记呼吸道的作用,知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明确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4、提高识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呼吸道的作用;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学习难点: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课时:1教学过程:课前导学:回忆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模糊的地方吗?目标导学:出示教学目标自主学习:(依据导学案复习课本第40--49 页,观察教材插图,联系自身结合教材的资料和图解,自主学习)1、人体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呼吸道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4、肺的位置及功能。
5、肺是怎样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6、肺有哪些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8、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成分有什么区别,这说明了什么?9、进入血液中的氧怎样到达每个组织细胞,氧最后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我的困惑:合作探究:(小组成员讨论,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2、患重感冒时,早上醒来时会觉得口干舌燥,这说明了什么?3 、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条条框框”约束着同学们的行为,比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要高声喊叫或尖叫。
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知识构建:组成:呼吸道作用: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组成:大量肺泡肺作用:展示交流:(结合课件,师生互动)一、呼吸系统的的组成用多媒体课件,遮盖器官名称,让学生抢答,以此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组成的掌握情况二、呼吸道的作用1、提问: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呼吸道的作用有什么结构保证?这些作用如何实现?2、做连线题巩固3、提问:长跑时,尤其是在冬天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能张大嘴巴吸气呼气,为什么?(用于检验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有了呼吸道的处理,一些特殊职业者如纺织女工和环卫工人等还会患呼吸系统疾病?讲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初中生物人教版《人体的呼吸》教案2023版导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初中生物教材人教版《人体的呼吸》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呼吸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呼吸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
2. 理解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原理,包括气体的吸入和排出。
3. 了解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关性,如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践探究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a.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如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b. 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介绍。
2. 呼吸过程中的关键概念a. 吸气与呼气的定义和原理。
b. 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肺部的交换。
c. 呼吸中的肺活量和换气量。
3. 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a. 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的互动。
b. 呼吸系统在运动时的作用。
4. 实践探究a. 利用实验器材观察肺的结构与功能。
b. 进行模拟实验,观察不同运动强度对呼吸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过程的动画模拟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实验,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实践探究利用实验器材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引入呼吸系统的知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兴趣。
2. 呈现与探究(2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各结构的功能。
3. 知识传授(25分钟)讲解呼吸过程的关键概念,如吸气与呼气、气体交换和肺活量等,并通过例子和图示进行解释。
4. 深化与拓展(15分钟)探讨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如心血管系统的互动和运动时的作用等。
《人体的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4、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如何防止呼吸道疾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2节人体的呼吸
鼻
咽
喉气体的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呼吸系统呼吸道气管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 肺扩大
肺内压缩小→吸气
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
肺内压扩大→呼气
气体交换的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课堂练习:
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a口腔b咽 c 喉d食道
2.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a有“c”形的软骨支架b肌肉较松弛c气管比较硬d周围有肌肉牵拉
3.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①声带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③鼻黏膜④会厌软骨⑤鼻毛⑥嗅细胞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4.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_______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_______,引起剧烈咳嗽a软腭b会厌软骨 c 气管d食道
5.平常所说得痰来自() a 鼻b咽c喉d气管支气管
6.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a使人漂亮b使鼻孔较大c使鼻腔较长d 使鼻毛较大
7.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带,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
a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
b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
c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
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
8.呼吸系统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后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的场所;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减少对肺的刺激。
9.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还要做到( )
a 不挺胸、不屏气
b 挺胸、不屏气
c 挺胸、屏气
d 不挺胸、屏气
10.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 a 肺b 血液c 细胞d心脏
11.做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应是( )
a 12~14次
b 16~18次
c 60~70次
d 100次以上
12.在学校体检中,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3100毫升、3800毫升、
3600毫升。
请问肺活量应是( ) a 3100毫升b 3500毫升c 3600毫升d 3800毫升
13. 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a氧气 b 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14.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5.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部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
法医判定的理由是( )
a 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 肺会吸水呈海绵状
c 肺泡充满了血液d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
16.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
a鼻腔内有鼻毛 b 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
c肺泡壁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肺泡外保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17.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
a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
b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c 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d 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