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猪的分类属于以下哪个类别?A. 哺乳动物B. 爬行动物C. 两栖动物D. 鸟类答案:A2. 猪的体温一般维持在多少摄氏度?A. 36-38℃B. 38-40℃C. 40-42℃D. 42-44℃答案:B3. 猪的繁殖周期一般为多少天?A. 110-120天B. 120-130天C. 130-140天D. 140-150天答案:A4. 猪的消化系统中,哪个部位是主要的消化器官?A. 胃B. 小肠C. 大肠D. 盲肠答案:B5.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猪的生长影响最大?A. 饲料B. 环境C. 疾病D. 遗传答案:A6. 猪的疫苗接种中,以下哪种疫苗是必须接种的?A. 猪瘟疫苗B. 蓝耳病疫苗C. 伪狂犬病疫苗D. 口蹄疫疫苗答案:A7.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猪的繁殖性能影响最大?A. 饲料B. 环境C. 疾病D. 遗传答案:D8.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猪的免疫力影响最大?A. 饲料B. 环境C. 疾病D. 遗传答案:B9.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猪的肉质影响最大?A. 饲料B. 环境C. 疾病D. 遗传答案:A10.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个因素对猪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A. 饲料B. 环境C. 疾病D. 遗传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共10分)1. 猪的妊娠期一般为______天。
答案:110-1202. 猪的哺乳期一般为______天。
答案:21-283. 猪的育肥期一般为______天。
答案:90-1204. 猪的屠宰率一般为______%。
答案:70-805. 猪的瘦肉率一般为______%。
答案:50-60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5题,共10分)1. 猪的饲养管理中,饲料是影响猪生长的主要因素。
(对)答案:对2. 猪的饲养管理中,环境是影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
(错)答案:错3. 猪的饲养管理中,疾病是影响猪免疫力的主要因素。
导致母猪产死胎及弱仔增多的几种因素
母猪产生死胎和弱仔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了几种可能的因素。
1. 猪场管理不善:猪场管理不善是导致母猪产死胎及弱仔增多的一个常见原因。
猪场环境脏乱、通风不良,造成母猪生活环境不佳,影响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能力。
2. 饲料不合理:不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不均衡可能会导致母猪营养不良,造成胎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3. 疾病感染:母猪的疾病感染也是造成死胎和弱仔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等传染病都会对母猪的生产能力造成影响,导致死胎和弱仔的产生。
4. 季节和气候变化:气候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母猪的怀孕和分娩过程。
夏季高温天气可能会导致母猪体温升高,造成死胎和弱仔的产生。
5. 饲养技术不当:不正确的饲养技术也可能导致母猪产生死胎和弱仔。
把孕期母猪饲养在拥挤、嘈杂的环境中,会导致母猪压力增大,影响胎儿的发育。
6. 遗传问题:母猪的遗传问题也可能导致死胎和弱仔的产生。
某些品种的母猪可能存在遗传缺陷,导致胎儿畸形或发育不良。
7. 年龄和健康状况:母猪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也会对生产能力造成影响。
年龄过小或过大的母猪可能会生产死胎和弱仔。
患有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母猪也会影响胎儿的正常成长。
8. 动物行为和社交问题: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猪的干扰或攻击,导致产生死胎和弱仔。
为了减少死胎和弱仔的产生,猪场管理者需要确保母猪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提供合理的饲料和营养,定期检查和防治疾病,合理安排饲养技术和环境,选择优质的种猪,并确保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社交环境良好。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在养猪行业中,母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不仅能够增加生猪的产量,还能够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健康状况的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本文将从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营养保健等方面,介绍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一、饲养管理1. 合理选配种猪母猪的繁殖力与种猪的品种和遗传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养殖户应根据自己的生产条件和需求,科学地选配种猪。
一般来说,应选择繁殖性能优良、繁殖率高的种猪,以提高后代的繁殖力。
母猪的配种管理是影响繁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配种时,应严格按照配种标准进行,选择适龄健康的母猪和种猪进行配种。
要注意控制配种的时间和次数,避免配种过多或过频导致母猪疲劳和生殖系统功能紊乱。
3. 合理的饲养环境母猪的饲养环境对其繁殖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为母猪提供干净整洁的舒适饲养环境,保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卫生,提高母猪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4. 合理的饲料供应母猪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胎儿生长和发育,因此应合理设计饲料配方,保证母猪在繁殖期的营养需求。
要注意控制饲料供应量和次数,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足对母猪的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5. 精心的产房管理母猪在怀孕期间需要特别细心的产房管理。
应确保产房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保证母猪在产房的舒适度,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和母猪的产后恢复。
二、疾病预防1. 控制传染病传染病是影响母猪繁殖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养殖户应定期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保证母猪的免疫力稳定,避免因传染病影响母猪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2. 预防疾病的发生除了定期接种疫苗外,养殖户还要做好母猪的日常健康检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母猪的疾病,保证母猪的生理健康状态,保障其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3. 饮水卫生管理母猪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清洁饮水,因此要保证饮水卫生,避免饮水过脏或感染病原体,导致母猪的疾病和影响繁殖能力。
猪为什么发生繁殖障碍猪繁殖障碍是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下无活力的弱子、少子和公母猪的不育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
饲养的良种母猪发生死胎、流产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母猪产子少就谈不上发展商品肉猪,生猪上市率降低,严重影响到饲养户的养猪积极性,也使他们的经济收入大受影响。
我们编发这一系列讲座,就在于帮助饲养户正确认识和科学防治这类疾病,从而获得较高的饲养效益。
不良环境因素引起的繁殖障碍季节因素对散养和小型猪场的影响不很明显,但对大中型猪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国内的研究发现:月平均气温低于15℃或超过27℃,月寒流次数多于1.5次或出现高温天气时(35℃以上),母猪的受胎率和窝产活子数显著下降。
7~9月的情期受胎率为全年最低,历年母猪流产多集中在7~8月。
夏季猪的繁殖力下降,母猪的乏情期延长,7~8月空怀率提高10%左右,因此,国外的研究人员提出“夏季不育”的概念,认为以减少猪群中季节性繁殖基因的频率为主要目标的育种方案,对克服夏季不育有积极意义。
我们了解上述原因之后,就应在夏季采取通风、冲凉等降温措施,在冬季保持舍温,创造适合于母猪繁殖的环境条件。
除季节因素外,猪群拥挤、剧烈和频繁的争斗以及因圈舍构造不合理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等,都对猪的繁殖力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可通过加强环境质量管理来解决。
营养因素引起的繁殖障碍营养缺乏和营养比例失调会引起猪的繁殖力下降,严重的可造成不育、流产、死胎。
个别养猪户认为,母猪配种前不能吃得太好,过肥了配不上,并在母猪怀孕后也只喂给糠麸、麦草粉等,很少加喂精料。
“母猪过肥配不上”的说法是对的,但个别养猪户把猪喂了个中等膘情就认为是过肥了,这就不正确了。
加上仅喂给粗饲料,使胎儿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发育受阻,因此流产、死胎就多。
饲养繁殖母猪,除了要满足其对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需要外,还应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与矿物质的喂量,其中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钙、磷、铜、铁、锌、锰、硒、碘的生理生化作用相当突出,对其繁殖性能具有明显影响。
母猪产仔少的几点原因分析一、年龄原因。
猪的年龄及胎次影响产仔数的多少,同时影响产活仔数的多少。
怀胎12轮胎的母猪繁殖性能低,排卵数少,产仔数少;35胎繁殖性能最好,产仔数及产活仔数最高;6胎以后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坎氏及产活仔数下降。
并且由于体力的影响,产仔过程易产生疲劳,时间过长,造成死胎比例过大。
在生产中应加强低胎次和高胎次猪的助产,减少产仔的间隔时间。
二、品种原因。
有些品种本身的繁殖能力低,造成产仔数少。
如:皮特兰、杜洛克等,由于品种的原因,产仔数提高非常困难,在商品猪生产的母系选育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猪种的体型和瘦肉率,而忽视了繁殖专业知识。
三、管理上的问题。
配种前不能短期优饲:为了增加排卵数,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配种后前45天要短期优饲,喂给优质全价的饲料,增加饲喂量,以提高排卵数;配种时月龄过小:后备母猪配种体重小得多过低及月龄太小,由于现在猪的品种生长速度太快,配种过早,没有达到体成熟,造成产仔数减少,后备配种母猪的配种月龄只要在7月龄以上。
没有控制配种前的膘情:半齿脂母猪没有限饲,造成配种之时体重过大过肥,产仔数减少。
基本巴氏断奶后过瘦、流产和返情母猪过肥,均影响母猪的排卵数,从而影响产仔数;妊娠期间饲喂量不合理:妊娠阶段性每天日粮饲喂量为1.52公斤,中期适量每天饲喂量为22.5公斤,末期每天饲喂量为33.5公斤,同时要视母猪的猪只群居动物体况随时调整饲喂量。
四、饲料的原因。
没有给母猪营养、全价的配合饲料。
有的生产者认为母猪不用或少用添加剂,以免造成母猪的过度肥胖,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必须加以纠正。
有些饲料合资企业也认为母猪的饲料不重要,做配方不认真、不全价、偷工减料,造成养猪者加不加添加剂效果不出现明显的思想误区。
五、其他原因。
疫苗接种微秒不合理、疫病等因素也影响母猪的产仔数量。
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徐运杰1,2,季丰泉3,刘以林1,苏双良1,毛远廷1(1.山东和美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惠民 251700;2.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 412000;3.惠民县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惠民 251700)摘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 PUFAs)在母猪营养中的作用经常被人们研究,因为猪场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母猪的繁殖性能。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母猪妊娠期喂食ω-3 LC PUFAs可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提高胚胎存活率和仔猪初生重;哺乳期饲喂ω-3 LC PUFAs可以提高乳汁中EPA和DHA含量,改善哺乳仔猪肠道健康和断奶重。
文章论述了LC PUFAs(主要是ω-3)对现代高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在生产实践中合理添加应用LC PUFAs,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母猪;繁殖性能;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类二十烷酸Effects of ω-3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sowsYunjie Xu1,2; Fengquan Ji3; Yilin Liu1; Shuangliang Su1; Yuanting Mao1(1.Shandong Highmade Group Co., Ltd., Huimin, Shandong 251700, China; 2.T angrenshen Group Shares Co., Ltd.,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3.Huimin Count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ervice Center, Huimin, Shandong 251700, China)Abstract: The role of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LC PUFAs) in sow nutrition is often studied because the profi tability of pig farms mainly depends on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sows.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feeding ω-3 LC PUFAs during pregnancy can reduce the synthesis of prostaglandins, improve embryo survival rate and birth weight of piglets; feeding ω-3 LC PUFAs during lactation can increase the contentof EPA and DHA in milk, improve intestinal health and weaning weight of suckling piglets. The effect of LC PUFAs (mainly ω - 3) on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modern high-yield sow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providing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asonably adding LC PUFAs in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sows.Keywords: Sows;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Long chain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Eicosanoids近年来,规模化生猪生产经历了一个转型过程。
科技视野2020.19 畜牧业环境9摘 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在怀孕后期和哺乳期母猪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牛磺酸对其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选择健康母猪30头,选择30头胎次、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大白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I 组和试验II组,每组10个栏,每个栏1头母猪。
对照组饲喂926哺乳母猪颗粒料,试验I组和试验II组分别饲喂添加0.3%和0.5%牛磺酸的日粮。
试验从母猪产前85d开始至21d断奶结束。
比较各组指标变化,结果显示0.5%的牛磺酸对母猪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及仔猪生长性能影响较好。
关键词:母猪;牛磺酸;繁殖性能1 前言牛磺酸是一种含硫非必需氨基酸,又称2-氨基乙磺酸,最早由牛黄中分离出来,故而得名。
牛磺酸是一种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动物体内可以由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来合成,在体液中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
牛磺酸作为饲料添加剂,参与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的营养代谢,能够增强免疫力,具有抗氧化的功能。
陈钊等试验表明,母猪哺乳期饲料中添加0.1%牛磺酸,母猪采食量提高、哺乳期背膘损失有所降低,同时仔猪断奶个体重、日均增重和成活率均有所提高。
另有研究也表明,母猪饲料中缺乏牛磺酸,容易引起流产,导致产仔性能下降,仔猪死亡率升高等。
本实验在此基础上,选择牛磺酸作为饲料添加剂,观察其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
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药物:牛磺酸,购自潜江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饲料:926哺乳母猪颗粒料,购自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动物:太仓种猪场健康母猪,共30头。
2.2 试验设计及日粮选择30头胎次、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大白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II组,每组10个栏,每个栏1头母猪。
对照组饲喂926哺乳母猪颗粒料,试验I组和试验II组分别饲喂添加0.3%和0.5%牛磺酸的日粮。
试验从母猪产前85d开始至21d断奶结束。
具体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及日粮组别数量/头产前85d~21d断奶对照组10926颗粒料试验I组10926颗粒料+0.3%牛磺酸试验II组10926颗粒料+0.5%牛磺酸2.3 饲养管理试验在太仓种猪场进行,严格按照猪场防疫和饲养管理制度进行操作。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作者:侯兴文周兵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20期
种猪的繁殖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种猪繁殖性能旺盛,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饲养规模,帮助饲养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种猪繁殖能力下降,则会增加饲养成本,饲料回报下降,不利于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品种改良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等,科学饲养是发挥种猪繁殖潜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保证种猪繁殖性能正常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需要我们控制好各方面制约因素,确保种猪健康生长。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近几年,苍溪县积极发展猪养殖产业,扎实做好生猪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准确掌握生猪生产动态,及时对生猪市场行情分析和猪价走势做出科学预测。
组织畜牧科技干部,进村入户为生猪配种、繁殖、养殖、养殖场建设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全面提升科学养猪水平。
不断完善生猪保险政策措施的落实,有效缩短赔付周期,逐步提高养猪户入保的积极性,做到能繁母猪保险全覆盖,育肥猪参保率进一步提高。
同时,积极引导专合社发挥好生猪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引导、扶持养殖场与屠宰加工企业、超市、批发市场等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切实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
1 品种改良不当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目前,生猪品种改良依然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饲养户的饲养观念还比较落后,生猪养殖规模尽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农村散养依然占据着很大比例,饲养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生猪品种改良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其次,地区间种公猪存栏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引种手续不完善,常常导致新疫病被引入到养殖场中,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生猪品种改良过程中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不顺畅,人工授精站精液生产不标准,精液被污染现象比较严重,输精人员操作技术不过关,输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检测设备也比较落后。
总之很多地区人工授精站的建设没有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种猪质量和健康无法得到切实保障,严重影响到种猪的繁殖性能。
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对地区猪品种改良覆盖面的扩大,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疫病防控,增产增效产生深远的影响。
只有做到科学饲养,规范人工授精技术,才能保证种猪的繁殖能力,才能确保生猪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配种控制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首先,初次配种年龄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母猪在配种过程中如果年龄过小,会影响到母猪后期的生长发育,并且所产仔猪的出生体重较小,成活率低,母猪容易出现难产问题。
而如果母猪初次配种时年龄过大,则会直接增加饲养成本。
后备母猪初次配种年龄要结合母猪品
种、气候环境和饲养管理水平综合确定。
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对于从国外引进的如大白、长白、杜洛克等瘦肉型猪品种二元杂交母猪,初次配种时间应该低于10月龄,体重要维持在135公斤左右。
对于国内培育的猪品种和杂交后備母猪,初次配种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如果母猪达到初次配种年龄,而体重未达到标准,则应该以体重为主。
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以母猪第三次发情进行初次配种效果较好;其次,配种方法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经常使用的配种方法有本体配种和人工授精两种方式,目前规模化养殖场多数都是采用人工输精技术取代本交,但也有不少养殖场采用混合配种方式生产,也取得了很好的繁殖效果。
其主要原因在于混合配种可通过公猪自然试情的方法,掌握最佳的配种时间,而后进行人工授精,保证了整体的配种效果,但种公猪的利用效率不高。
3 饲养管理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首先,环境温度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猪是一种既怕冷、又怕热的动物,环境温度高达35的以上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暑降温,持续高温会导致种公猪性欲下降,精子质量和数量下降,并且在2~3个月内很难恢复。
10~12月份,温度逐渐降低,母猪产仔数量相较于其他月份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夏季7~9月份高温环境下种公猪精液质量差,配种受孕率不高有关;其次,饲料营养。
饲料中维生素E、维生素D缺乏可以引起种公猪睾丸机能下降,甚至严重退化,导致精液品质下降。
维生素A缺乏还会种公猪睾丸肿胀或者萎缩,不能正常生产精子或者生产活力不足的精子,严重的还会丧失繁殖能力。
饲料中如果钙磷元素缺乏严重,同样可以降低种公猪的精液质量,导致所产生的精液中精子发育不全,精子死亡或者活力不强。
此外,饲料中如果缺少色氨酸,则会引起公猪睾丸萎缩,影响正常的性机能发挥。
种公猪和繁殖母猪长期投喂高能量的饲料,导致种公猪和能繁母猪膘情过肥,性欲下降,影响精液质量和母猪正常发情,导致屡配不孕,影响到母猪的受胎率。
总之,影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选育、营养、外界环境、配种控制以及管理和品种等,本文主要针对品种改良不当、配种控制不当以及后期饲养管理不当三方面对猪繁殖性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在后期猪养殖繁育中,需要做到改良种猪品种,科学饲养,运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配种效率,才能保证种猪的繁殖能力确保生猪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作者单位:1.628411四川省苍溪县农王镇畜牧兽医站;2.628400四川省苍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