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

一、案例分析

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出了什么问题

农民收入问题从九五后期特别是1998—1999年以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越来越受人关注的问题。因为农民收入增幅在九五期间逐年下降。1996年九五第一年农民收入的增幅为9%,还算不错,但到2000年,却已下降到%。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绝对额减少。1998—2000年,农民人均销售农产品的收入连续3年下降。

鉴于我国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政府从1998年开始实施扩大内需方针,采取很多刺激消费的措施。但在目前阶段用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办法,对拉动农产品需求增长的效果并不显著。于是,自1998年开始,政府对粮食开始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资金封闭运行及顺价销售”等三项政策,试图通过这些政策来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

那么政策实施的结果如何呢自1998年以后,粮食产量是增长的,政府又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但如上所述,农民从农业中的收入却不增反降!

粮食按保护价收购的政策出了什么问题

或许更基本的问题是,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是否必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认为,引起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和一部分农民收入绝对值减少的原因很复杂,而基本原因是农产品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销售困难。这是由供求关系变化而引起的,所以改变或者调节供求关系非常重要。

中国古话说“谷贱伤农”,粮食多了会伤害农民,也就是说,虽然听任周期变化符合经济学逻辑,但对农民来说只有那么点家底,经受不起这样的折腾。因此,在客观上,从具体的国情国力出发,用各种办法扶持农民,补贴农民,就成为各国政府的普遍做法。在当今的美国也是如此。1998年春,美国市场粮价低迷,克林顿政府就入市买了200万吨小麦用于支援非洲。人们还知道罗斯福执政时期曾有过政府买了牛奶和小麦倒进海里的事,所以不能认为搞市场经济就不能有政府干预。

然而,政府干预粮食市场却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供求信息。一旦保护价高于市场价就会诱导农民多种粮,而粮食越多,市场价就越难回升。这是一个很大的悖论:如果不保护,市场的风险就扔给了农民;但政府一保护,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信号,使农民盲目生成。这确实很困难的抉择。

然而,政策的实施中更有着我国现实中的特殊问题。陈锡文说,现在有的地方私商粮贩屡禁不绝,而农民也愿意低价出售,其根本原因就是没能真正地做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结果使原本为保

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却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粮食流通领域的有关部门。粮食保护价收购3年来最大问题就在这里。结果是按保护价购进的粮食都堆在仓库里,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却在大量地以低于保护价的价格在那里购进、销出,致使库里的粮食根本无法顺价销售。有的粮站甚至一开始拒收,然后按压低的价格私下收购,再以保护价卖出粮库。

这导致两个很坏的结果。一是原来的政策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运转起来的,不就是政府垄断吗但由于操作中有漏洞,无法运转,所以它使得原来的政策设想落空了。

二是“谷贱伤农”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由此造成两极“伤害”:一方面是政府付出很大代价保护农民,但钱却没有到达农民手里。根据安徽省财政部门估计,每年需支付给流通环节的费用近40亿元,但农民只得到近4个亿的好处。二是既然政府出了粮食收购的最高价,农民就认为还有需求,就还去生产,所以在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后,粮食供给仍没有及时调减,造成现在库存过多,市价难以回升,农民收入难以增长的困难越来越严峻。

陈锡文说:总体来看,粮价政策没有完全实现其目标。除了在理论上继续争论到底该用市场手段还是该用计划手段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么大一个政策却没有一支可靠的队伍去执行,这是政策目标没有实现的最基本原因。这涉及很复杂的社会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不是简单地用某一个理论就可以解释清楚的,必须与中国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体制状况结合起来一起考虑。

案例思考:

有人分析,粮价政策只能有一个选择:保护农民就要由政府掏钱,政府不掏钱就保护不了农民。政府既想保护农民不想掏钱万无可能。你怎样理解

答:粮食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因为每个人都要吃饭,都需要消耗粮食,而这一需求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粮食需求缺乏弹性,曲线非常陡峭,如图所示。画第一条曲线。

但是遇到了丰收的年份,粮食产量增加了,自然会导致供求曲线右移,价格下跌。

P

Q

P 0

如果政府只是采取限价的措施,那么会造成供求不平衡,虚线部分缺口无人买单,更影响农民收入,因此国家必须要掏钱出来进行补贴,这样需求曲线右移,从D 0移到D 1,这样会导致价格上升,回归到之前P 0的状态

案例分析二:

政府宏观调控下房地产走势—买房还是卖房

从2005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稳定房价,先是“国八条”、“国六条”再到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为了控制房价,政府先后对有提高房贷利率、提高按揭首付、限制二手房交易、提高准备金率等等政策,特别是提高了第二套房贷款首付,以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房地产价格。

(1)试用经济学原理,做图分析提高首付金额之一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影响

因为国家是对二套房进行了提高首付金额的限

P Q

P 1P 21

P Q

P 1P 0P Q

P 1

P 0

制,二套房属于非必需品,对价格敏感,需求富有弹性,因此需求曲线较为平缓。

下降到国家提高了首付金额,则降低了一部分购买需求,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价格会从P

P

1

因此短期提高首付金额措施在短期内会引起房地产价格下降。

(2)影响房地产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要提高第二套房的贷款首付这一举措的效果影响如何

a.影响房地产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结构、城镇化发展、政策调控、心理

预期等等;

b.首套住房为刚性需求,缺乏弹性,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若二套房需求量过大,会导致价格

上涨,对于普通需要购买1套住房的家庭来说会不堪重负。因此国家对于二套房进行了种种措施调控,如提高首付金额,限制二手房交易,提高准备金率等,都是为了控制二手房需求,降低整个房地产市场需求,使得价格降低;

c.举措在短期内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长期看来因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中国人口增加,城镇

化速度加快等诸多原因,房地产价格还是会持续上涨。

二、思考与练习

1、请问下列事件对自行车的供给会产生什么影响:

(1)生产自行车的技术有重大革新;

——生产成本下降,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右移

(2)自行车行业内的企业数目减少;

——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供求曲线左移

(3)自行车行业的工人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

——生产成本上升,价格上升,供给量减少

(4)预计自行车的价格会下跌;

——预计降价,需求减少,供给增加

(5)预期政府将增加对自行车企业的税收。

——预期会涨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