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意义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艺术形式、科技成就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还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它包括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哲学思想,诗词、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以及礼仪、道德、风俗等方面的社会规范。
这些文化现象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传承,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1.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承载了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我们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1.人生智慧与处世之道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
例如,儒家的“仁爱”、“礼义廉耻”等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理念,都为我们提供了正确面对人生挑战、实现个人价值的宝贵智慧。
1.艺术审美与精神寄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它们不仅能够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够为我们提供精神寄托,陶冶性情,提升人生境界。
1.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能够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四、结论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当珍视和传承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中国文化对门户的理解和认识在古代中国,门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出入口,更是象征着家庭的尊严、荣耀和历史传承。
中国文化对门户的理解和认识自古以来就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国文化中对门户的理解和认识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一、门户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门户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门户代表着家庭的声誉和地位。
在古代社会,一个家庭的门户设计和装饰都能反映出其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水平。
门户也象征着家庭的尊严和荣耀,是家庭面子的体现。
门户还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门户作为家庭的出入口,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是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门户的重视和关注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二、门户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族观念和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而门户作为家庭生活的重要场所,承载着这些价值观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家庭的门户布置和装饰都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传承。
门神、门环等吉祥物的摆放都蕴含着对家庭安宁和吉祥的期盼,体现了家人对传统价值观的信仰和传承。
门户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密不可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深远影响。
三、中国文化对门户的艺术表现中国古代建筑和装饰艺术中,对门户的设计和装饰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对门户的独特理解和认识。
在中国建筑中,门户设计往往充满了精美的雕刻和图案,这些图案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莲花、龙凤等图案的运用,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吉祥和繁荣的追求。
门楣、门额等装饰也都展现了中国文化对门户的独特审美观念和装饰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门户的艺术表现。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在我看来,中国文化对门户的理解和认识融合了家庭观念、传统价值观和艺术审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生活的重视和关注。
通过对中国文化中对门户的理解和认识的探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也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和塑造,这种影响和塑造远远超出了门户建筑和装饰本身,而是融合了家庭关系、价值观念和艺术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内涵的理解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和13亿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民族的根,也是我们文化的灵魂。
传统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习俗、道德、法律、礼仪、传统医学、农耕技术、民间工艺等众多方面。
其中,思想文化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它包括了诸多儒、道、法三家的思想,还有佛、民间文化等。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更是了解一个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行为和心智。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1. 尚礼仪: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礼仪无处不在,贯穿人生始终。
2. 崇德教:儒家思想贯穿中国5000年,其核心是“仁”,即爱人之德。
3. 尊君教: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孝道是核心价值观之一。
4. 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之一,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
5. 物我两忘:佛家思想,主张离开世俗,追求真谛,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三、个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有鲜明的传统色彩,一直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对我而言,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
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中华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坚守文化自信的根基。
总结与回顾: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五千年来不断探索与劳动创造的结果,它凝聚着无数古人的智慧结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更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借鉴和启发。
通过撰写本文,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对其在今天的意义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尊重中华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也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习俗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18篇)中国传统文化篇1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
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
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
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
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
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
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肖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
看着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评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自古以来所积累的一系列独特的思想、价值观、艺术表达和行为准则。
这种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和集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们之间的仁爱、孝道、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2. 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3. 佛教的渗透:佛教的传入使中国人深刻关注人生的意义,注重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4. 文化传承的长久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体系,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评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仁爱,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价值观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塑造人们良好的品德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2. 艺术表达:中华传统文化以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多种形式进行艺术表达,这些艺术形式融合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展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3. 思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等,这些思想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人们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追求全面发展。
尽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价值,但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通过适度的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发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局限性,不盲目崇拜,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发扬其中的优秀价值,推动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和发展。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宝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精髓,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建筑、礼仪、哲学等各个方面。
这些文化元素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代表,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孝顺等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是展现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的表现方式。
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宾主有序等礼仪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遵守礼仪规范,人们能够保持公共秩序,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孝道。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美德的典范,强调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维系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通过强调孝道,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了尊老爱幼、家庭观念的重要性,培养了人们的家国情怀和家庭责任感。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文学艺术。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等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作,成为后人学习借鉴的典范;中国书法艺术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中国传统绘画作为独特的美术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这些文学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和文化寻味。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准则,强调个人修养与家庭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通过道德修养,人们能够提升自身素养,践行中华传统道德观念,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引导人们追求道德高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情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包括思想、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和价值观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仁爱之道。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孝道、礼仪等社会伦理道德。
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2. 道家哲学道家哲学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平静。
道家经典《老子》、《庄子》等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佛教思想佛教思想最早于汉朝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强调人的内心修养,追求解脱和涅槃。
佛教经典《金刚经》、《心经》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诗词歌赋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是诗词歌赋,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读者。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巨匠。
5.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文字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和审美体验。
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都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6. 绘画艺术绘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代表形式。
唐代画家吴道子、宋代画家张择端等都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师。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1. 传承中国文化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和文明,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精神。
2. 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孝道、礼仪等社会伦理道德。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着不可抵挡的神奇魅力;从定义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来说,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一、我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取一个“和”字即足矣;中国人身上的品质,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可以用这个“和”字来阐释;这个“和”的精神中也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自古以来诸子百家的理论都注重一个“和”,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根本都是“和”为最根本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用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来解释着世间万物的变化;这是最朴素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最朴素的人生观;中国人思想中最为讲究的就是平衡,这种平衡是由内及外的,包括着自己内心的平衡、内心与身体的平衡乃至自己与世间万事万物的平衡;虽然阴阳五行并无科学依据,但是确实很有道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它们之间能够保持“和”也就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时,世间万物也就能欣欣向荣,而当阴阳不和之时则万事不顺;阴阳两个概念涉及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武术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不透露出阴阳的思想,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中也同样如此;阴阳调和则是传统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是“中庸”,如同中国古代铜钱一般,外圆内方;“中庸”最早见于论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何谓“中庸”据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国人的中庸之德,使中国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我理解的中庸之道则是一种平和的态度,不挣扎亦不平庸,从容而淡定;为人处世不偏激,同时有自己的原则、有所坚持;这正是一种内心与外界的平衡,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内心与外界的“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体现出了“和”的思想,修身是自身内部的“和”,是一种对于“和”也就是内心平衡与个人能力平衡的不懈追求;齐家则是指小环境的“和”,也是自己与身边环境的“和”,有内心的平衡来影响并带动小环境的平衡;治国则更大一层次,而最终的平天下则是最高的平衡境界:由内及外、循序渐进的来逐步完成自身的平衡直至自身与外界的平衡;许多国学大家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不敢苟同,诸如自强不息、忠孝传家等等精神在我看来是中国人追求“和”的体现;所以我认为“和”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精神与精粹;围绕“和”这一核心才衍生出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德,然后被放射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流传至今;这个“和”字所体现出的思想包括了“天人合一”、“天下为公”、“贵和持中”、“和而不同”等多方面的精神;同时“和”也是辩证统一的,多角度多方面的探寻才能发掘出它的意义所在;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和”的不懈追求,才有了中国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有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传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现今社会国人信仰缺失,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更显得弥足珍贵;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来重塑国人的信仰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守不住自己传统文化精神的国家注定是不能强大的,只有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净化国人的思想,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传承下去,中华民族才能够真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也是一笔绝无仅有的财富,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来自东方的神奇文化有着让西方人赞不绝口的奇特魅力,似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商业开发,我们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同时也可以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物质方面的意义所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现在它掌握在我们手中,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敬畏的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述一下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拥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论述,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以其智慧和创造力形塑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教义等,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也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核心价值观。
其中,尊重、孝顺、谦和、忍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人民对和谐共处和个人修养的重视,对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对审美的追求也是独特的。
诗词、书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文人以自然景物、情感表达为主题,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艺术手法传达情感和思想。
这些传统的审美观念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启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
四、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有许多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其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文化认同。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于塑造公民素质和培养社会良好风气具有指导意义。
再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思考方式可以为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五、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中,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创新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扬弃,并结合当代社会需求进行有意义的转化。
例如,将传统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结论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对于现代社会至关重要。
它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对我们的思想和社会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尊重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塑造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阐述与看法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
它涵盖了中国数千年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传统,在民族、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礼仪、道德、法律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尊重家庭、社会、国家的集体利益,强调个体的责任和义务,讲究孝道、忠诚、仁义礼智等传统道德观念。
这种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社会稳定重要性的认识,对人类关系的关注,对个体与集体的平衡关系强调。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对自然与宇宙的理解,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的伦理与道德和谐。
此观念体现在中医药学、易经、风水等传统学术和实践中,以及中国传统绘画、园林艺术中。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智慧与知识的追求,尊崇知识、学问,并把孔子、孟子等古代哲学家作为重要的精神导师。
中国古代科技、文学、思想、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与繁荣,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礼仪与规范,重视社会秩序,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种道德规范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行为准则,塑造了中国社会的文明与文化传统。
总体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独特而复杂的特点。
众多的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知识体系贯穿于中国社会的
方方面面,对塑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部分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受到了冲击。
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
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
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
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
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
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
中国文化的发展。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
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
毫无疑问,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传统文
化、精神文明的精髓, 。在上个世纪之初轰轰烈烈开展 地新文化运动中,对于封建
的、愚昧的理学和落后的礼教发起进攻是正确的,但是此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传统
文化的全盘否定和摒弃却是不够明智的。此后,直到现 在,将近一百年过去了,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才发现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
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 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
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
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
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
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
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
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
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学习中国
传统文化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
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
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
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
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自立自强,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中华民族得以
生生不息,傲然屹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靠着上述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奋发进
取,战天斗地,百折不回。这种精神成就了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四
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厚德载物”体现了传统文化
中宽广仁厚、兼容并包的精神特质。也主要是儒家思想,既仁爱思想。中国传统文
化“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博大胸
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国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兼容性;既有统一性,又
有多样性,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
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
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
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
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这
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
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
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
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
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
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
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
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发展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
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
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
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
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
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
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缺陷的。我们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应该批
判地吸收和继承。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
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
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
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
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
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
兴是大势所趋!这实在是愚昧可笑。
我们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
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学
习永远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
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
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
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
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这是历史发展
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
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
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
将大大加快。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
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
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
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
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