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几种通讯协议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5
无人机常用的通信协议协议方信息:甲方(协议发起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协议接收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约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约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议生效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大家好,首先欢迎你们阅读这份《无人机常用的通信协议协议书》。
别急着翻过去,这可不是一份枯燥的技术文档。
我们要聊的其实是那些让无人机飞得又快又稳的“通信协议”。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协议,咱们的无人机就像迷路的小鸟,一直在空中乱飞——那可真是可怕呀!所以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协议是如何帮无人机找到“家”的。
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一起来看看无人机背后那些不可或缺的通信协议吧。
第一章无人机通信协议的背景与重要性说到无人机,很多人都会想到它们超酷的飞行能力和高科技感。
但真正让它们飞得又稳又准的,除了技术含量十足的硬件外,还有那些精妙的通信协议。
想象一下,如果无人机没有一个清晰的“飞行指南”,它们怎么知道自己该去哪里?通信协议就像是给无人机导航的地图,告诉它们该怎么走,什么时候飞,飞到哪里。
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这些协议呢?因为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从农业喷洒到城市物流,从灾难救援到气象探测,它们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要。
如果通信不稳定,指令传输失败,咱们的无人机就会变得很“呆”,甚至会发生危险。
想象一下,一架无人机飞在高空,结果由于通信中断,它失去了控制,突然掉下来……这不仅是科技的倒退,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这些通信协议,实际上是保证无人机飞行安全的生命线。
第二章无人机常用的通信协议咱们不废话了,直接进入正题——无人机常用的通信协议有哪些?这些协议就像是无人机的“语言”,让它们和地面控制系统、其他无人机以及各种设备进行顺畅的沟通。
船舶通讯协议
船舶通讯协议是指在船舶通信系统中,为了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同运作,采用的一种约定的方式和准则。
常用的船舶通讯协议包括CAN总线协议、NMEA2000协议、TCP/IP协议等。
CAN总线协议是一种国际标准,是现场总线中使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数据交换协议。
在船舶通信系统中,采用CAN总线协议可以将控制系统、导航系统、监控系统等都连接到总线上,保证设备之间的数据有效传输,实现设备的协同运作。
NMEA2000协议是以CAN总线为基础,依照OSI模型建立起设备数据交换协议。
在船舶通信系统中应用NMEA2000协议,能够满足船载导航、雷达、声呐等多类型的数据交换。
TCP/IP协议是互联网协议簇中的核心协议之一,是一种通用的、开放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适用于船舶通信系统中的远程终端设备和本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船舶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其他协议还包括ARP(地址解析协议)、ICMP(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等。
在选择和使用船舶通讯协议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dio卡用到的通讯协议
DIO卡(数字输入输出卡)通常使用以下几种通讯协议:
1. PCI总线协议:PCI总线是一种高速的、并行的、32/64位的总线,可用于连接计算机内部各种设备。
DIO卡在PCI总线上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通过系统的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2. USB通讯协议: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常用的串行总线接口,可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DIO卡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通讯,使用USB通讯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
3. Ethernet通讯协议:Ethernet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通讯协议,可用于将多个计算机和设备连接到同一个网络中。
DIO卡通过以太网接口与计算机通讯,使用以太网通讯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
4. CAN总线协议: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领域的总线标准,用于连接各种控制器和传感器。
DIO卡通过CAN总线与其他设备通讯,使用CAN总线通讯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
5. RS-232/485通讯协议:RS-232/485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讯标准,用于连接各种计算机和设备。
DIO卡通过RS-232/485接口与其他设备通讯,使用RS-232/485通讯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
以上是常见的DIO卡通讯协议,具体使用哪种通讯协议取决于DIO卡本身的接口类型和应用场景。
每个仪表都有自己独特的通讯协议,常见的有modbus通讯协议、RS-232通讯协议、RS-485通讯协议、HART通讯协议等等,那么这些通讯协议究竟是怎么工作的,有哪些优缺点呢?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常见的几种通讯协议!帮助仪表人学习。
通讯协议:又称通信规程,是指通讯双方对数据传送控制的一种约定。
约定中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它也叫做链路控制规程。
常用的仪表通讯协议有:•modbus通讯协议•RS-232通讯协议•RS-485通讯协议•HART通讯协议。
•MPI通信•串口通信•PROFIBUS通信•工业以太网•ASI通信•PPI通信•远程无线通信•TCP•UDP•S7•profibus•pofinet•MPI•PPI•Profibus-DP•Devicenet•EthernetModbus通讯协议1Modbus协议最初由Modicon公司开发出来,在1979年末该公司成为施耐德自动化部门的一部分,现在Modbus已经是工业领域全球最流行的协议。
此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
由于modbus协议是完全公开透明的,所需的软硬件又非常简单,这就使它成为了一种通用的工业标准。
许多工业设备,包括PLC,DCS,智能仪表等都在使用Modbus协议作为他们之间的通讯标准。
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特点Modbus 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
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
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
此协议定义了一个控制器能认识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
modbus通讯协议是一种主从式异步半双工通信协议,采用主从式通讯结构,可以使一个主站对应多个从站进行双向通信。
它描述了一控制器请求访问其它设备的过程,如何回应来自其它设备的请求,以及怎样侦测错误并记录。
各种通信协议协议名称:各种通信协议一、引言通信协议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或其他通信系统中,用于规定通信双方之间数据交换的规则和格式的约定。
本协议旨在详细描述各种通信协议的标准格式,并确保其满足任务名称所描述的内容需求。
二、协议一:TCP/IP协议1. 概述: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通信协议之一,它由两个主要协议组成,即传输控制协议(TCP)和因特网协议(IP)。
2. 标准格式:TCP/IP协议的标准格式包括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序列号、确认号、数据偏移、标志位、窗口大小等字段。
3. 内容需求:TCP/IP协议满足任务名称中对通信协议的要求,具有可靠性、数据分段、流量控制等特点。
三、协议二:HTTP协议1. 概述:HTTP协议是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的通信协议。
2. 标准格式:HTTP协议的标准格式包括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响应行、响应头、响应体等部分。
3. 内容需求:HTTP协议满足任务名称中对通信协议的要求,支持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具有无状态、可缓存、可扩展等特点。
四、协议三:SMTP协议1. 概述:SMTP协议是用于在电子邮件传输中发送邮件的通信协议。
2. 标准格式:SMTP协议的标准格式包括命令行、响应码、响应行、邮件头、邮件体等部分。
3. 内容需求:SMTP协议满足任务名称中对通信协议的要求,支持邮件的发送和接收,具有简单、可靠、可扩展等特点。
五、协议四:FTP协议1. 概述:FTP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文件传输的通信协议。
2. 标准格式:FTP协议的标准格式包括命令行、响应码、响应行、文件传输模式、文件类型等部分。
3. 内容需求:FTP协议满足任务名称中对通信协议的要求,支持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具有可靠、高效、安全等特点。
六、协议五:DNS协议1. 概述:DNS协议是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通信协议。
2. 标准格式:DNS协议的标准格式包括请求报文、响应报文、域名解析结果等部分。
伺服电机通讯协议1. 引言伺服电机是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电动机,其具有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自动化、工控系统和机器人等领域。
为了实现对伺服电机的控制和监测,需要通过电气通讯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命令传输。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伺服电机通讯协议,包括Modbus、CANOpen和EtherCAT 等。
2. Modbus协议Modbus是一种开放的通讯协议,常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Modbus协议基于串行通讯方式,可以通过RS-232、RS-485或以太网等介质进行数据交换。
Modbus协议包含多种功能码,用于实现读写寄存器、读写线圈和读写输入输出等操作。
Modbus协议以传统的主从模式运行,主机通过发送请求命令来控制从机,从机接收并响应这些命令。
主机可以通过读取从机的寄存器或线圈来获取状态和数据,也可以向从机写入数据以控制其运行。
Modbus协议的优点是简单实用,易于实现和调试。
然而,由于其采用串行通讯方式,通讯速度较慢,在大规模和高速控制系统中可能存在性能瓶颈。
3. CANOpen协议CANOpen是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通讯协议,常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控制系统中。
CANOpen协议使用面向对象的通讯方式,将设备或组件抽象为对象,通过操作对象字典来实现数据交换和命令传输。
CANOpen协议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扩展性,支持多设备的并行操作。
它定义了一系列的对象和服务,包括PDO(进程数据对象)、SDO(服务数据对象)和NMT(网络管理对象)等。
CANOpen协议可以利用CAN总线的高速通讯特性,实现较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实时性。
它适用于对控制精度要求较高、通讯速度快的应用场合。
4. EtherCAT协议EtherCAT是一种以太网通讯协议,常用于工控系统和机器人控制系统中。
EtherCAT协议利用以太网的高带宽和实时性,实现了分布式控制和通讯。
EtherCAT协议使用主从模式运行,其中一个EtherCAT设备充当主机(Master),其他设备充当从机(Slave)。
手机主板常用通信协议众所周知,随着智能手机科技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一种普及率很高的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的性能提升对电池、屏幕、智能电池等硬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机主板(如手机主板)必须能提供多种通信协议服务。
比如 MBP协议(Multi-Band Power),目前主流的 MBP协议有TCP/IP协议、 MIPS协议以及 ZIP协议等,其中 TCP/IP协议是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 MBP协议之一。
该协议允许软件使用协议所定义的密钥与其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允许软件访问硬件设备的信息并获取相应的数据通信通道及接收数据包。
协议还允许硬件设备之间建立安全可信的数据通信通道以防止黑客攻击,并允许硬件设备和网络连接。
由于 TCP/IP协议的应用广泛,且基于它制定的通信协议在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因此它在手机主板中具有较高的地位;而 ZIP协议是基于 ZIP协议推出的一种基于 HTTP协议开发而成的标准协议组(如 ISO或 IEC协会)则是 ZIP协议体系中的一种标准协议组(如 ASIC联盟),它是由 ISO/IEC协会(ASCII)定义并开发的一种标准协议组(如 ASIC联盟)与其他芯片组之间没有固定格式的协议应用系统相互通信使用的一种技术规范)。
一、 TCP/IPTCP/IP (Transfer Protocol Network HyperControl)连接协议是基于 TCP/IP建立的对网络应用程序相互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协议, TCP/IP协议允许应用程序以任意速率将信息传送到任何地方,并且不需要物理路径或介质,它通过一种独特的连接协议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了一种安全保障机制。
TCP/IP有以下特点:(1)传输速率:发送数据时,流量不会超过通信信道长度,也不会超过通信端口数;(2)信息开销小:在传输过程中所消耗的数据量非常小;(3)网络可扩展性: TCP/IP支持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通讯;(4)可靠性: TCP/IP不会受到任何恶意攻击。
pn通讯协议及其帧结构PN(Profibus Network)通讯协议是一种工业自动化领域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它是国际上最常用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之一、PN协议的帧结构是指PN协议中数据传输的帧的组织结构。
PN协议分为PN-DP(Process Field Device)和PN-IO(Input Output)两种类型,其中PN-DP用于连接传感器、执行器等具有类似于现场设备的过程设备,而PN-IO则用于连接控制器和I/O模块等设备。
不同类型的PN协议在帧结构上有所差异,下面将分别介绍。
首先是PN-DP协议的帧结构。
PN-DP协议的帧结构主要包括帧头、帧长度、目标地址、源地址、数据和CRC校验等字段。
帧头用于标识该帧的类型和版本信息,帧长度表示该帧的总长度,目标地址和源地址分别表示目的端设备和源端设备的地址。
数据字段中包含了具体的数据信息,这部分的具体格式和内容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
CRC校验用于检测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接下来是PN-IO协议的帧结构。
PN-IO协议的帧结构与PN-DP协议类似,但在数据字段的组织结构上有所不同。
PN-IO协议中的数据字段被划分为多个子数据项,每个子数据项都有一个自己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长度,这样可以更灵活地描述不同类型的数据。
PN-IO协议还提供了数据区域的扩展功能,可以用于传输额外的数据信息。
PN协议的帧结构还支持多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包括广播模式、单播模式和多播模式。
在广播模式下,数据帧将被广播到总线上的所有设备,适用于需要将同一数据发送给所有设备的情况。
在单播模式下,数据帧将被发送到指定的目的设备,适用于需要点对点通信的情况。
在多播模式下,数据帧将被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设备,适用于需要将同一数据发送给一组设备的情况。
PN协议的帧结构还支持错误检测和纠错功能。
通过CRC校验,可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对于检测到错误的帧,接收端可以选择重新发送请求或者直接忽略该帧。
各种通信协议协议名称:各种通信协议一、引言本协议旨在定义各种通信协议的标准格式,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本协议适用于各种通信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通信、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移动通信。
二、通信协议分类根据通信方式和应用领域的不同,通信协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这些协议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传输控制机制以及错误处理等。
2. 电子邮件协议电子邮件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上传输和交换电子邮件。
常见的电子邮件协议包括SMTP协议、POP3协议和IMAP协议。
这些协议定义了电子邮件的格式、传输方式以及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则。
3. 即时通讯协议即时通讯协议用于实现实时的文本、语音和视频通信。
常见的即时通讯协议包括XMPP协议、IRC协议和QQ协议等。
这些协议定义了用户身份验证、消息传输和群组通信等功能。
4.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用于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协议、CDMA协议和LTE协议等。
这些协议定义了移动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呼叫控制和数据传输等。
三、通信协议要素不同类型的通信协议具有不同的要素,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协议头协议头用于标识协议的版本、类型和相关参数。
协议头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相应的协议标准。
2. 数据格式数据格式定义了通信中所使用的数据的结构和编码方式。
数据格式应明确定义各个字段的含义、长度和数据类型。
3. 传输机制传输机制规定了数据在通信中的传输方式,包括数据包的分割和重组、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传输机制应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机制安全机制用于保护通信中的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安全机制可以包括加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
5. 错误处理错误处理定义了在通信过程中出现错误时的处理方式,包括错误报告、重传机制和恢复机制等。
PLC支持哪些通讯协议PLC支持的几种通讯协议导读PLC支持哪些通讯协议呢?下面为PLC支持的几种通讯协议介绍,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往下看看~PLC支持哪些通讯协议呢?下面为PLC支持的几种通讯协议介绍,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往下看看~PLC支持哪些通讯协议一、PPI通讯是西门子公司专为s7-200系列plc开发的通讯协议。
内置于s7-200CPU中。
PPI协议物理上基于RS-485口,通过屏蔽双绞线就可以实现PPI通讯。
PPI协议是一种主-从协议。
主站设备发送要求到从站设备,从站设备响应,从站不能主动发出信息。
主站靠PPI协议管理的共享连接来与从站通讯。
PPI协议并不限制与任意一个从站的通讯的主站的数量,但在一个网络中,主站不能超过32个。
PPI协议最基本的用途是让西门子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上传和下载程序和西门子人机界面与PC通信。
二、MPI通讯MPI(multipointinterface)是SIMATICs7多点通信的接口,是一种适用于少数站点间通信的网络,多用于连接上位机和少量plc之间近距离通信。
通过Profibus电缆和接头,将控制器s7-300或s7-400的CPU自带的MPI编程口及s7-200CPU自带的PPI通信口相互连接,以及与上位机网卡的编程口(MPI/DP口)通过Profibus或MPI电缆连接即可实现。
网络中当然也可以不包括PC机而只包括plc。
MPI的通信速率为19.2k~12mbit/s,但直接连接s7-200CPU通信口的MPI网,其最高速率通常为187.5kbit/s(受s7-200CPU最高通信速率的限制)。
在MPI网络上最多可以有32个站,一个网段的最长通信距离为50米(通信波特率为187.5kbit/s时),更长的通信距离可以通过rs-485中继器扩展。
MPI允许主-主通信和主-从通信,每个s7-200CPU通信口的连接数为4个。
MPI协议不能与一个作为PPI主站的s7-200CPU通信,即s7-300或s7-400与s7-200通信时必须保证这个s7-200CPU不能再作PPI主站,Micro/Win也不能通过MPI协议访问作为PPI主站的s7-200CPU。
台达plc通讯协议台达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常用的控制设备之一,它能够实现各种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与通讯。
台达PLC通讯协议是PLC与外部设备(如人机界面、传感器、执行器等)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讯的规约。
常见的台达PLC通讯协议有Modbus、Profibus、EtherNet/IP等。
Modbus是一种基于串行通信的通讯协议,广泛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使用简单、可靠的通讯方式,支持多种物理介质(如RS485、Ethernet等),并具有高效的数据传输速度。
Modbus协议定义了从站地址、功能码、数据地址和数据内容等组成要素,通过读取或写入这些组成要素来实现PLC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Profibus是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通讯协议,可实现PLC与多个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讯。
Profibus协议基于RS485物理层接口,支持点对点和多点之间的通讯。
它具有高速传输、灵活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复杂的工业自动化系统。
EtherNet/IP是一种基于以太网的通讯协议,可以实现PLC与其他以太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讯。
EtherNet/IP协议使用TCP/IP协议栈,并采用标准的以太网接口,支持高速传输和大规模的网络拓扑。
它具有灵活可靠、性能优越、兼容性强等特点,适用于现代化、高效率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台达PLC通讯协议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自动化领域。
通过PLC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讯,可以实现对各种传感器、执行器、运动控制器等进行监控和控制。
例如,在生产线上,PLC可以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设定的逻辑进行判断和控制,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流程的控制。
总之,台达PLC通讯协议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定义PLC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规则,实现了设备之间的通讯和协同工作。
各种通讯协议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系统要求来确定,以确保PLC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讯稳定可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常用数据传输协议引言数据传输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一种重要的通讯规则,旨在确保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的有效和安全传输。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传输协议及其应用场景。
1. TCP/IP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最基础的网络通信协议之一。
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则处理数据包的路由和地址分配。
TCP/IP协议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局域网中,适用于需要可靠传输的场合,如网页浏览和文件下载等。
2. HTTP/HTTPS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万维网上传输数据的主要协议。
它定义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
HTTPS是HTTP的安全版本,通过SSL/TLS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HTTPS广泛应用于在线支付、个人信息提交等敏感操作中。
3. FTP/SFTP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它支持多种文件操作,如上传、下载和删除等。
SFTP(安全文件传输协议)是FTP的升级版,采用SSH协议进行加密传输,更加安全。
因此,当涉及重要文件传输时,SFTP是更理想的选择。
4. MQTT协议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是一种轻量级的消息传输协议,常用于物联网(IoT)设备之间的通信。
它以发布/订阅模型为基础,能够有效减小网络带宽的使用,并支持低带宽、高延迟的环境,非常适合于传感器和移动设备的通信。
5. WebSocket协议WebSocket是一种全双工通信协议,允许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持久连接。
它可以在单个TCP连接上进行双向数据传输,适用于需要实时数据交互的应用,如在线聊天、在线游戏和实时股票行情查询等。
6. SNM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是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管理和监控的协议。
通过SNMP,网络管理员可以监测网络性能、管理设备配置及故障排除。
它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中,以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行。
结论数据传输协议在现代网络通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网络通信协议有哪些网络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它定义了数据传输中的格式、编码方式、错误处理等相关细节,以确保信息能够在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正确地传递和解释。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
1. 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应用层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
它是万维网的基础,通过在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输HTML页面和其他资源来支持网页浏览。
HTTP使用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返回响应。
请求和响应的格式由HTTP协议规定,包括请求方法、请求头、请求体等。
2. TCP/IP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组网络通信协议,用于实现广域网(WAN)和互联网的通信。
它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包含多个层次的协议。
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并通过IP协议进行传输。
IP协议负责在网络中寻址和路由,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3. UD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与TCP相比,它更加简单和高效。
UDP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性,适用于实时应用,如视频和音频传输。
UDP使用数据报文进行通信,每个数据报文都包含了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数据长度和校验和等信息。
4. SMTP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
它定义了电子邮件的格式和传输规则,包括邮件的编码、发送和接收过程等。
SMTP使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模型,邮件客户端发送邮件到邮件服务器,服务器再转发给目标邮件服务器。
SMTP还定义了一些命令和响应,用于控制邮件传输的过程。
5. FTP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
OMRONPLC通讯协议1. FINS协议(Factory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FINS是OMRON PLC最常用的通信协议之一,用于在OMRON PLC和上位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FINS协议支持多种通信介质,如串行通信、以太网通信等,并提供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方式。
3. Modbus协议:Modbus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OMRON PLC和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Modbus协议简单易用,适用于小型系统和较简单的控制任务。
它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如串口、以太网等,并提供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设备控制功能。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OMRON PLC通信协议外,还有一些其他协议,如Profibus、Ethernet/IP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用于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OMRONPLC通信协议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点对点通信和多点通信。
点对点通信是指一台OMRONPLC与一台上位机之间建立独立的通信连接,通过指令和数据交换实现通信。
而多点通信是指一台OMRONPLC与多台上位机之间建立共享的通信连接,可以同时与多台上位机进行数据交换和远程控制。
在OMRONPLC通信协议的应用中,通常需要先进行通信参数配置和连接设置,然后根据协议规范编写相应的通信程序。
通信程序通常包括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指令、数据格式的转换和解析等部分。
通过编写和调试通信程序,可以实现与OMRONPLC之间的有效通信和数据交换。
总之,OMRONPLC通信协议是实现与OMRONPLC之间通信的一种标准协议,它具有丰富的功能、稳定的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
通过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和编写相应的通信程序,可以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提升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plc常见的通讯协议PLC几种常见的通讯协议例如,如果在一些速度同步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场合(如造纸生产线),对十几甚至数十台变频器采用USS 通信控制,其效果可想而知近来USS 因其协议简单、硬件要求较低,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和控制器(如PLC)的通信,实现一般水平的通信控制。
(注意:USS 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比较简易的通信控制途径,由于其本身的设计,USS 不能用在对通信速率和数据传输量有较高要求的场合。
在这些对通信要求高的场合,应当选择实时性更好的通信方式,如PROFIBUS-DP 等。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到USS 的这一局限性。
五、USS通讯USS (Universal Serial Interface, 即通用串行通信接口) 是西门子专为驱动装置开发的通信协议,多年来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最初USS 用于对驱动装置进行参数化操作,即更多地面向参数设置。
在驱动装置和操作面板、调试软件(如DriveES/STARTER)的连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ProfiBus是一种电气网络,物理传输介质可以是屏蔽双绞线、光纤、无线传输。
于1989年正式成为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
PROFIBUS 是一种国际化、开放式、不依赖于设备生产商的现场总线标准,传送速度可在9.6kbaud~12Mbaud范围内选择且当总线系统启动时,所有连接到总线上的装置应该被设成相同的速度。
PROFIBUS广泛适用于制造业自动化、流程工业自动化和楼宇、交通电力等其他领域自动化。
PROFIBUS也是一种用于工厂自动化车间级监控和现场设备层数据通信与控制的现场总线技术。
可实现现场设备层到车间级监控的分散式数字控制和现场通信网络,从而为实现工厂综合自动化和现场设备智能化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ProfiBus 通讯作为众多现场总线家族的成员之一ProfiBus是在欧洲工业界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一个现场总线标准,也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现场总线标准之一。
常用几种通讯协议 Modbus Modbus技术已成为一种工业标准。它是由Modicon公司制定并开发的。其通讯主要采用RS232,RS485等其他通讯媒介。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开放、灵活和标准的通讯技术,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 Modbus通讯协议由主设备先建立消息格式,格式包括设备地址、功能代码、数据地址和出错校验。从设备必需用Modbus协议建立答复消息,其格式包含确认的功能代码,返回数据和出错校验。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出错,或者从设备不能执行所要求的命令,从设备将返回出错信息。 Modbus通讯协议拥有自己的消息结构。不管采用何种网络进行通讯,该消息结构均可以被系统采用和识别。利用此通信协议,既可以询问网络上的其他设备,也能答复其他设备的询问,又可以检测并报告出错信息。 在Modbus网络上通讯期间,通讯协议能识别出设备地址,消息,命令,以及包含在消息中的数据和其他信息,如果协议要求从设备予以答复,那么从设备将组建一个消息,并利用Modbus发送出去。
BACnet BACnet是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数据通讯协议,它由一系列与软件及硬件相关的通讯协议组成,规定了计算机控制器之间所有对话方式。 协议包括:(1)所选通讯介质使用的电子信号特性,如何识别计算机网址,判断计算机何时使用网络及如何使用。(2)误码检验,数据压缩和编码以及各计算机 专门的信息格式。显然,由于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两种不同的通讯模式选择同一种协议的可能性极少,因此,就需要一种标准。即由ISO(国际标 准化协会〉于80年代着手解决,制定了《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基本参考模式(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Basic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RM)IS0- 7498》。 OSI/RM是ISO/OSI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它为其它0SI标准的相容性提供了共同的参考,为研究、设计、实现和改造信息处理系统提供了功能上和 概念上的框架。它是一个具有总体性的指导性标准,也是理解其它0SI标准的基础和前提。 0SI/RM按分层原则分为七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BACnet既然是一种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就必须参考OSIAM。但BACnet没有从网络的最低层重新定义自己的层次,而是选用已成熟的局域网技术, 简化0SI/RM,形成包容许多局域网的简单而实用的四级体系结构。 四级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BACnet协议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楼宇自控设备功能和信息数据的表示方式,五种规范局域网通讯协议以及它们之间相互通讯采用的协议。
OPC规范简介 由OPC Task Force制定的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规范于1996年8月正式诞生了,随着1997年2月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95支持的DCOM技术,1997年9月新成立的OPC Foundation对OPC规范进行修改,增加了数据访问等一些标准,OPC规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OPC 基于Microsoft公司的 Distributed interNet Application (DNA) 构架和 Component Object Model (COM) 技术的,根据易于扩展性而设计的。OPC规范定义了一个工业标准接口,这个标准使得COM技术适用于过程控制和制造自动化等应用领域。”OPC 基础委员会主席Dave Rehbein是这样描述的 OPC是以OLE/COM机制作为应用程序的通讯标准。OLE/COM是一种客户/服务器模式,具有语言无关性、代码重用性、易于集成性等优点。OPC规范了接口函数,不管现场设备以何种形式存在,客户都以统一的方式去访问,从而保证软件对客户的透明性,使得用户完全从低层的开发中脱离出来。 基于OPC的软件结构如图 由图可见,应用程序与OPC服务器之间必须有OPC接口,OPC规范提供了两套标准接口:Custom标准接口,OLE自动化标准接口。通常在系统设计中采用OLE自动化标准接口。 OLE自动化标准接口,及采用OLE自动化技术进行调用,其技术为上节所述的OLE自动化技术。OLE自动化标准接口定义了以下三层接口,依次呈包含关系。 OPC Server:OPC启动服务器,获得其他对象和服务的起始类,并用于返回OPC Group类对象; OPC Group:存储由若干OPC Item组成的Group信息,并用于返回OPC Item类对象。 OPC Item:存储具体Item 的定义、数据值、状态值等信息。 由于OPC规范基于OLE/COM技术,同时OLE/COM的扩展远程OLE自动化与DCOM技术支持TCP/IP等多种网络协议,因此可以将OPC客户、服务器在物理上分开,分布于网络不同节点上。 OPC规范可以应用在许多应用程序中,如它们可以应用于从SCADA 或者DCS系统的物理设备中获取原始数据的最低层,它们同样可以应用于从SCADA 或者DCS系统中获取数据到应用程序中。实际上,OPC设计的目的就是从网络上某节点获取数据。图4.2.2OPC的客户/服务器关系图同样描述了OPC在SCADA系统的应用。 采用OPC规范设计系统的好处 在进行新型微机远动系统的研制中,各个计算机以及各个模块的数据交换应该按照OPC规范进行。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OPC规范以OLE/DCOM为技术基础,而OLE/DCOM支持TCP/IP等网络协议,因此可以将各个子系统从物理上分开,分布于网络的不同节点上。 OPC按照面向对象的原则,将一个应用程序(OPC服务器)作为一个对象封装起来,只将接口方法暴露在外面,客户以统一的方式去调用这个方法,从而保证软件对客户的透明性,使得用户完全从低层的开发中脱离出来。 OPC实现了远程调用,使得应用程序的分布与系统硬件的分布无关,便于系统硬件配置以及,使得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广。 采用OPC规范,便于系统的组态化,将系统复杂性大大简化,可以大大缩短软件开发周期,提高软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便于系统的升级与维护。 OPC规范了接口函数,不管现场设备以何种形式存在,客户都以统一的方式去访问,从而实现系统的开放性,易于实现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LONWorks 美国Echelon公司于1990年12月向全世界推出了 LONWorks Networks 全分布智能控制网络技术。网络结构是客户/服务式。LONWorks技术是通用的总线,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可同时应用在 Sensor Bus、Device Bus、Field Bus等任何一层总线中。 LONWorks技术,除了总线式网络结构之外,用户还可以选用任意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通信介质也不受限制,可以是双绞线、电力线、光纤、无线、红外线等并可在同一网络中混合使用。
LonTalk LONWorks技术所使用的通信协议称为LonTalk协议。LonTalk协议遵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以ISO的术语来说,LonTalk协议提供了OSI参考模型所定义的全部七层服务。LonTalk协议支持以不同通信介质分段的网络。LonTalk协议支持的介质包括双绞线、电力线、无线、 红外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ODBC 开放式数据库连接 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的首字母缩略词。Microsoft WOSA 结构中的一种接口,为基于 Windows 的应用程序提供一种通用语言来访问网络数据库。
西门子集成软件Insight 2000简介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使多个网络平台和网络协议的系统集成在一起成为可能。过去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都是独立于其他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某些产品专利限制所决定。现在,西门子Insight 2000集成管理系统,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终端来控制或监测设施内的任一设备情况,通过先进的技术将所有建筑设备子系统融为一体。 一个理想的IBMS集成管理系统应该是从通用的信息技术中发展出来的,可以很方便地与各种网络相连。通过一个统一标准的通讯协议、可以无限地扩展新的系统应用,并可以扩展到未来新的网络上。 西门子Insight 2000集成管理系统是将各建筑子系统的信息资源汇集到一个系统集成平台上,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分析、传递和处理,从而对整个大厦进行最优化的控制和决策,达到高效、经济、节能、协调运行状态,并最终与建筑艺术相结合,创造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工作环境。 西门子楼宇科技集多年弱电总包的经验,设计了一套适合用户运行和管理人员使用的西门子Insight 2000集成管理系统。本系统以WEB服务器为中心对所有建筑设备子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工作平台为微软的Windows NT Server 4.0,加上微软的BackOffice,如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Microsoft 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库,各子系统可以充分利用BackOffice的强大功能,使整个系统的数据得到共享。由于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方式,因此使本系统操作简便,易与掌握,同时整个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和通道。
西门子Insight 2000集成平台 Insight 2000是西门子最新推出的一个全新的IBMS集成平台,满足了控制层和网络层用户的需求。Insight 2000是一套IBMS的完全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监控、集成、增值和响应等服务。它是由用户界面、对象服务器、驱动程序和物业管理程序组成。 Insight 2000用户界面具有监控功能,可用于监测和控制楼宇内各子系统,如西门子Apogee楼宇管理系统,西门子Advantage安保系统等。Insight 2000用户界面在Windows 95/98/NT/2000上运行,并完全支持网络访问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 Insight 2000对象服务器是各子系统与上层软件的桥梁,它通过驱动程序与子系统通讯,并将接受到的实时数据及时地存储在系统的实时数据库中。然后,数据以树型结构方式提供给Insight 2000用户界面和物业管理程序。 Insight 2000驱动程序是用于将楼宇内各子系统集成到Insight 2000对象服务器和Insight 2000驱动程序的解决方案组合。它连接到现场设备或工作站,并以信息为对象在企业内部网上发布。Insight 2000驱动程序附带的API可用于开发您自己的设备驱动程序。 Insight 2000物业管理程序由一组用于管理大厦和设备的企业级应用程序组成。从控制中心到企业桌面系统,维修小组、业务经理、财务部门、设备供应商、承包人和承租人均可使用物业管理程序来创建一个更有效率的业务环境。Insight 2000物业管理程序建立在Microsoft Exchange和Lotus Notes的OA软件上,充分发挥OA软件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强大功能,并提供一种协作环境来帮助企业管理其大厦和业务。 Insight 2000物业管理程序是一套物业管理解决方案。从控制中心到用户桌面系统,Insight 2000物业管理程序可以满足包括维修小组、设备管理、采购人员、设备供应商、承包人和承租人在内的各种需求,提高了整个楼宇的物业管理水平。 Insight 2000物业管理程序提供了数字神经系统(DNA),使用户可以协助管理设备的各种业务服务。建立在Microsoft Exchange和Lotus Notes平台上的Insight 2000物业管理利用了包括文档管理、电子邮件管理、日程安排和集成应用程序开发在内的组件。Insight 2000物业管理程序的开放式结构还允许用户添加第三方应用程序(如传真网关、联系人管理和员工离职管理),进一步实现运作管理的自动化。 主要特点 组件平台简化了不同设备管理小组之间的协作 基于工作流—根据业务流程模型发送和跟踪工作指令、作业申请单、采购单和其它单据 无纸化处理—自动执行工作指令和其它文档的创建、电子路由、跟踪和文档共享,以改善无纸化环境 综合电子邮件管理 易于进行自定义的视图—可以自定义排序次序、调节栏的大小以及对视图进行过滤使信息查找更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