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品牌过程中企业博弈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109.15 KB
- 文档页数:3
行业市场竞争的博弈模型当谈到市场竞争时,我们不可避免地想到博弈论。
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者在不同策略下相互影响的数学理论。
运用博弈模型来分析行业市场竞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竞争者之间的策略选择、互动以及最终的市场结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行业市场竞争的博弈模型,以期能够深入探讨这一领域。
首先,我们来讨论非合作博弈模型。
在非合作博弈中,每个竞争者都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不考虑其他竞争者的影响。
最著名的非合作博弈模型之一是纳什均衡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每个竞争者都选择了最优的策略,使得没有一个竞争者单方面改变策略能够改善自己的利益。
非合作博弈模型的一个经典例子是俘虏困境。
在俘虏困境中,两名犯罪嫌疑人被关押在不同的牢房中,警察需要他们的供词。
如果两名嫌疑人都保持沉默,他们将分别面临一年的监禁。
然而,如果其中一人坦白,而另一人保持沉默,坦白的人将获得缓刑,而另一人将面临十年的监禁。
如果两人都坦白,那么他们将各面临六年的监禁。
在这个例子中,无论另一人选择什么策略,每个人都认为坦白是最好的选择,最终导致了一个不利于两个人的结果。
除了非合作博弈模型,合作博弈模型也是研究行业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
在合作博弈模型中,竞争者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利益。
合作博弈模型的一个例子是合作博弈矩阵。
在合作博弈矩阵中,每个竞争者都面临着多种策略选择,而选择的最终结果可以通过博弈矩阵显示出来。
例如,假设有两家电信公司A和B,他们可以选择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的用户。
然而,如果两家公司都选择降价,他们可能会陷入价格战,导致收入减少。
因此,通过合作博弈矩阵,他们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一个双赢的策略。
除了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模型,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动态博弈模型。
在动态博弈模型中,竞争者的决策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情况,还取决于之前的决策和未来的预期。
一个经典的动态博弈模型是重复博弈。
在重复博弈中,竞争者之间会进行一系列的博弈,他们的决策不仅影响当前的结果,还影响未来的博弈结果。
第13卷专辑2005年10月中国管理科学ChineseJournalofManagementScienceV01.13,SpecialIssueOctober.2005文章编号:1003—207(2005)zk~0600—05企业联盟的博弈模型分析郑应文1,林元庆2(1.福州大学自动化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2.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企业联盟的运行与分配机制,是盟主与盟员之间的主一从博弈以及盟员间的多人博弈。
本文以博弈论的观点,在研究在各种模型中,盟主的激励策略及盟员博弈形成的均衡状态,特别是在“社会博弈”环境下企业联盟的运作方式,为企业联盟的组织构成与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博弈论,企业联盟;社会悖论;诱导策略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1引言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加入WTO以来,随着生产逐步融入全球性经济环境中去,我国各加工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尖锐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越来越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与外界的各种交流,包括物质、金融、人员、技术与其它信息交换。
企业的运作与信息集成,已经不能局限在企业内部,而必须扩展到行业和社会范围,特别是市场营销,技术开发,产品规划等诸多方面,要有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与生产上的规模合作,这就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联合运作问题。
企业间的合作方式有多种形式,如建立制造业信息化ASP(应用服务提供商),虚拟企业及各种企业动态联盟…。
这些形式总的组织结构是,由一个盟主来协调管理制定运行操作方法,各企业根据盟主公布的方案,自愿选择是否加入联盟参与活动。
企业联盟是否能够形成,能够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联盟的商业运行模式,盟主与各加盟企业的目标都是能为本主体取得最大利益。
因此,企业联盟能否取得效益,达到盟主与各加盟企业“双赢”或“多赢”的局面,不但要有客观生产发展的要求,收稿日期:2005—06—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0071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171026)作者简介:郑应文(1947一),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福州大学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系统工程、决策分析、经济数学等.重要的还要取决于其管理方法与盟员间的理性分析。
供应链式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博弈分析一、内容概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供应链式产业集群的特点和结构,探讨了在此背景下的技术创新博弈模式。
文章首先概述了供应链式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机制,强调了在产业协同创新与共享共赢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文章详细讨论了技术创新博弈的多个维度,涵盖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竞争与合作关系建立,以及外部环境对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文章引入了诸如协同创新网络、技术扩散和知识增值等理论框架,以揭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文章得出了一系列研究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供应链式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博弈的实证研究,文章揭示了关键因素对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旨在推动供应链式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
本文通过对供应链式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博弈的系统分析,为理解和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建议。
1. 供应链式产业集群的背景与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单独的企业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集群化的发展模式。
供应链式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企业集群形式,它以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核心,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形成敏捷、高效、灵活的供应链网络。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式产业集群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供应链式产业集群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由于企业之间需要紧密合作,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也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供应链式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市场需求的波动和文化差异等因素都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
博弈模型构建一、博弈模型的种类博弈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根据参与人的数量,博弈可以分为单人博弈、双人博弈和多人博弈。
根据参与人之间是否有合作的可能性,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根据信息是否完全,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此外,根据决策结构的不同,博弈还可以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二、博弈模型的要素一个完整的博弈模型通常包括以下要素: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支付函数和均衡。
参与人是指参与博弈的个人或组织;行动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可以采取的行动或决策;信息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数据;策略是指参与人在给定信息和对手策略的条件下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支付函数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所获得的收益或效用;均衡是指博弈达到的一种状态,其中每个参与人的策略都是最优的。
三、博弈模型的建立过程建立博弈模型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参与人:确定博弈中的参与人,包括个人、组织、国家等。
2.确定行动空间:确定每个参与人在博弈中可以选择的行动或决策。
3.确定信息集:确定每个参与人在博弈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数据,即每个参与人的信息集。
4.确定策略空间:在给定信息和对手策略的条件下,确定每个参与人可以选择的行动方案,即每个参与人的策略空间。
5.确定支付函数:根据各方的利益关系及均衡结果,为每个参与人设定一个效用水平,并使各方的支付函数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6.寻找均衡: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找出均衡状态,即每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合。
7.评估和比较:对不同均衡状态下各方的收益进行评估和比较,以选择最有利的策略组合。
8.调整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模型参数和假设条件,以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应用价值。
四、案例研究:公共资源博弈模型公共资源博弈是一种典型的资源分配博弈,其中资源是公共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使用这些资源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然而,如果每个参与者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就可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破坏。
统计与决策2013年第3期·总第375期参考文献:[1]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2]Lane,P.J.,Koka,B.R.,Pathak,S.The Reification of Absorptive Capacity:a Critical Review and Rejuvenation of the Construct [J].The Academy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1(4).[3]邱伟年,曾楚宏,王斌.组织吸收能力研究:理论回顾与整合框架[J].社会科学,2012,(8).[4]Zahra,S.,G.George.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andExtension[J].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2,27(2).[5]陶锋.吸收能力、价值链类型与创新绩效——基于国际代工联盟知识溢出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1).[6]Lichtenthaler,U.Absorptive Capacity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and the Complementaril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rocess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52(4).[7]Kim,L.Crisis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Building in Catching-up at Hyundai Motor[J].Organization Science,1998,9(4).[8]Mowery,D.C.,J.E.Oxley,B.S.Silverman.Strategic Alliances and In⁃terfirm Knowledge Transfer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9]Todorova G.,Durisin B.Absotive Capacity:Valuing a Reconceptual⁃ization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2007,3.[10]Tsai,W.Social Structural of Coopetition within a Multiunit Organiza⁃tion:Coordination ,Competition ,and Intraorganizational KnowledgeSharing [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2).(责任编辑/易永生)产业集聚内企业合作行为博弈及其策略肖勇(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县乡财税研究发展中心,长沙410205)摘要:产业集聚内企业相互合作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更是产业集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要求。
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品牌过程中企业博弈模型研究尹晶,孙小清(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河北燕郊065201)[摘要]产业集群已成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增强区域竞争力最有效途径。
产业集群发展需走区域品牌之路。
通过区域品牌形成过程中企业博弈模型分析发现:若要产业集群良性健康发展,集群企业必须建立稳定、长期的协同伙伴关系,改进协同方式、改善协同结构,加强集群中企业信息交流;政府部门必须培育良好的能够促进企业协同合作发展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建立协同合作成果公平分配机制。
从而引导和促进区域品牌形成协同竞争共创品牌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博弈模型[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Enterprise Gam e Model Analysis during the Building of Regional Industry Cluster BrandsYIN Jing,SUN XiaoqingAbstract:Industry cluster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develop regional economies and strengthen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Industrial clusters must be built by means of regional brand.Analyzing the enterprise game model in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brands,the author finds that,to develop a healthy industry cluster,enterprises must establish stable,long-term partnerships,improve cooperative ways and structures,strengthen information exchange inside the cluster;in addition,government departments must create sound institutional,leg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promoting 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build a fair allocation mechanism,thus guide and inspire regional brands to compete cooperatively,enhancing regional brand influence.Key words:industry clusters,regional brands,game model[收稿日期]2011-02-07[作者简介]尹晶(1980-),女,浙江绍兴,北京化工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
孙小清(1965-),陕西西安,北京化工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廊坊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燕郊产业集群实施区域品牌研究阶段性成果(2010023092)第2012年第3期(总第393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3,2012Total No.393[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3-0037-03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的产业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不仅发挥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同时亦因此而产生了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在发展层次和经济实力上有所差距,但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增加出口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非凡贡献仍然是有目共睹的。
一、产业集群发展必须走区域品牌之路(一)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1.简单的地理集聚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是处于企业集群形成的初期。
在这一阶段,集群的重要特征是地理的集聚性,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的联系是不稳定的、多变的。
2.横向经济关联阶段这一阶段,地理的集聚性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园区内企业数的增加,企业间的联系逐渐增多,竞争压力增大,从而促使企业的所有者、领导者为了避免被淘汰出局而做出各种努力,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行各种生产、管理、技术创新,并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大量技术上相同的企业集聚在一起,便于技术上的模仿,获得更多的市场需求信息。
但这种联系最初还只限于同类型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
3.网络联系阶段企业集群发展的第三阶段为网络联系阶段。
在第二阶段横向联系基础上,集群中逐渐形成了某一主导产业,并带动了其它相关企业的进入,形成该主导产业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依存,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加之与同行业其它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及集群内中介组织间联系,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
4.创新发展阶段37--企业集群发展到社会网络阶段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联系。
创新在此时具备了动机和条件。
一是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来打破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二是大企业创新实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分工形成的弹性生产体系扩大了企业选择合作创新伙伴的范围;四是分工使得企业间的联系和交流增多,导致信息与技术的溢出效应增强;五是企业人员素质和设备技术水准普遍提高;六是扩大的集群规模为相关产业提供了生存空间。
这些产业反过来为集群创新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人才条件。
但是,这种网络联系并不保证创新活动一定能得到发展。
企业集群只有在不断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中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5.集群的转化期创新优势产生的高利润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进入集群的结果是集群规模持续扩大,产品成本继续攀升。
此时集群创新优势也逐渐不能抵消聚集不经济的连续上涨,产品利润下降。
如果集群规模没有继续增大,那么集群可能保持在该阶段,直到产业周期衰落阶段的到来。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集群的纵深发展及横向扩大,体现集群区域属性的产品、服务和形象差异化程度表现明显,已经可将特定产业所在区域与它自身的名称开始等同,或者“以地区作为一个品牌的特定名称”,如“中国瓷都———景德镇”等。
区域品牌出现表明产业集群已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
(二)从品牌的发展历程看首先,从品牌与区域关系逻辑推断表明,归属于某一区域品牌特质往往被这一区域特征所不断强化、熏染,这种品牌属性亦会反过来强化该区域特性,二者相辅相成。
其次,从产业集群的聚集性和区域品牌的关系看,产业集群内众多的企业品牌为区域品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夏曾玉在《优先发展区域品牌》中指出,品牌金字塔层级体系模型中处于底层的是企业产品品牌,其上是行业品牌,再上面是区域品牌,然后是国家品牌,塔尖是国际品牌,由于品牌效应反过来又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化供应商和专业人才到集群区域内聚集,二者相互促进。
二、区域品牌形成过程中企业博弈模型分析假设如下:(一)参与人设A、B两个企业协同进行创牌,A的资产占整个集群资产的比例是A1,协同创牌时投入的比例跟总资产成正比,记为。
每一次协同的总投入为I(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资源等要素的投入,用货币进行折算),其中,A投入份额为a=A1W1,B占总产比例为B1,投入比例为W2,投入份额b=B1W2,a+b=1。
(二)行动如果企业互相信任并采取协同行为,企业协同创牌的收益c按投入比例分配,比如A收入为ac。
其收益c的大小与两企业的预期的合作创牌效应系数λ(λ>1)正相关;如果A、B都不互相信任,双方都采取背叛行为,则认为没有任何协同,不产生任何收益,此时双方的支付都为0;如果A协同,B自私,可以认为A的投入完全被自私方B获得,并导致今后的不再协同。
设A采取协同行为的概率为p,相应地采取自私行为的概率为1-p;B采取协同行为的概率为q,相应地采取自私行为的概率为1-q,这种概率是基于博弈双方的声誉或者企业间的亲情因素。
σ(σ>1)是企业间的亲情因素,比如A、B是母子关系,则可以令σ=5;如果A、B的老板是朋友或亲戚,可以令σ=3;如果是集团式企业联合体,可以令σ=2等等(σ的确定更多的是经验值,但对于集群中的企业,这个亲情因素确实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设A、B之间的协同是受一种正反馈的激励(或称贴现因子),用θ表示(θ>0),协同的次数越多,协同越默契,或者说理性递增。
协同所受到的激励具有累积性,每一次协同的成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受到一次正的激励θ。
θ越大,协同创牌效果则越好,收益越大。
(三)战略集群内企业如果在合作进行n次之前企业互相信任并采取合作行为,则各个企业继续采取合作的策略。
一旦集群内有一个企业在第n阶段采取背叛行为,会导致集群内企业以后不再合作。
这可以被视为冷酷战略。
(四)支付矩阵根据以上假设,可以构造出A、B在第n次协同创牌时的支付矩阵如下(见下表):下面进一步根据假设分析表中A的行为与支付(考虑到在相同的策略环境中,对局企业B的理性选择方式与A相同,在此不再重复)。
第一种情况,当A与B均合作时,A的支付矩阵为A 按投入比例所得到的收入份额。
有G1A=pqaλσ(1+θ)n-1I-pqaI,即G1A=pqaI[λσ(1+θ)n-1-1](1)第二种情况,当A协同、B背叛时,A的支付矩阵为零。
有G2A=0(2)第三种情况,当A背叛、B协同时,A的支付矩阵为B 投入的损失。
有G3A=q(1-p)bI(3)第四种情况,当A、B均自私时,A的支付为零。
有G3A=0(4)(3)基于博弈模型的协同创牌条件分析A是选择协同还是选择背叛,关键就在于它对选择协同时(p=1)的期望支付与选择背叛时(p=0)的期望支付之差ΔGA的大小,因为它对B具有不完全信息,只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
显然,状态(概率)企业B协同(q)背叛(1-q)企业A协同(p)G1A,G1BG2A,G2B背叛(1-p)G3A,G3BG4A,G4B支付矩阵(a+b=1)表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3期SHANGYE JINGJI No.3,2012 38--有效投入区间图解ΔG A =4i =1ΣG iA (p=1)-4i =1ΣG iA (p=0)代入式(1)、(2)、(3)、(4)得:ΔG A =qI[a λσ(1+θ)n-1-1](5)A 选择协同的条件是,根据式(5),必须有a λσ(1+θ)n-1-1≥0,又由于a ≥0所以a ≥1λσ(1+θ)n-1(6)式(6)表明:第一,当n 、θ一定时,如果λ、σ较大,a 可以相对较小;如果λ、σ较小,a 则要求相对较大。
由此引出第一个协同条件:当创牌预期的协同创牌收益较大(即企业重视未来的收益)或者两个企业的亲情因素值较高时,A 即使在创牌过程中支配性(此处特指该企业所占投入比例的大小以及按投入比例分配所得到的相应创牌收益比例的大小,下同)较小,也愿意采取协同行为,这也正好说明了势单力薄的小企业更倾向于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