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295

课程代码:02351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进行的社会化属于(D)。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2.罗森塔尔等(Rosenthal&Jacobson,1968)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C)。

A.宽大效应 B.首因效应

C.皮克马利翁效应 D.近因效应

3.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接受一些专业人士的说服,这体现了说服者的(B)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A.可信赖性B.权威性

C.专业性 D.吸引力

4.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所体现的是一种(A)。

A.自我暗示 B.间接暗示

C.直接暗示 D.反暗示

5.米尔格拉姆(1963)的电击实验证明了(D)的存在。

A.群体影响 B.责任扩散

C.从众D.服从

二、填空题

6.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心理和行为,三个层面。

人际交往群体心理

7.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先赋自致

8.根据希金斯( 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与。

理想的自我应该的自我

9.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和。

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认知

10.斯腾伯格认为:爱情体验具有、激情与三种成分。

亲密承诺

11.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和。

挫折一攻击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12.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和。

社会促进社会抑制

三、名词解释

13.归因: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14.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15.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实现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16.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17.去个性化: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四、简答题

18.如何形成较准确的自我评价?

参考答案:

(1)全面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与成败

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既有长处又有弱点,学会调整自我评价,准确进行自我定位。

(2)多角度地评价自我

积极地获取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如把同学、老师、父母等对自己的评价综合起来分析,有助于对自己形成一个较准确、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另外,要多角度地进行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理想的自我进行比较,也可进行横向比较——和比自己优秀的、相似的及比胄己稍差的人比较。

(3)确立适当的目标与期望

当个体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时,就有可能遭到失败与挫折的打击,若个体还没觉察到自己设的期望过高,那就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所以,个体可以把远大的理想分成多个具体的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加以实现。

19.简述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劝说宣传法:通过各融传播媒介传播一定的信息来改变人的态度。

(2)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对承担角色的个体所具有的约束和影响来改变个体的态度。

(3)团体影响法:通过团体对个体所具有的影响改变人们的态度。

(4)活动参与法:通过引导人们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活动来改变人们的态度。

20.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

参考答案:

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

出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可能有:

(1)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2)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

(3)评价焦虑: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按照别人期待、以能够被大家喜爱和接受的方式表现自我,避免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不成熟或者很傻气,以减少社会贬低的发生。

五、应用分析题

21. 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和他的智囊团及内阁成员——被媒体誉为“最棒、最耀眼的一群人”——做出了这样一项决定:派出1400名经中情局训练的古巴流亡分子登陆古巴猪湾,煽动一次反对卡斯特罗的大规模暴乱。实际结果是,卡斯特罗的军队俘虏或歼灭了所有入侵者,入侵计划彻底失败;同时,美国的这一行径使拉美国家异常愤怒,而古巴与苏联的联盟关系更加紧密了。事后肯尼迪总统自问:“为何我们如此愚蠢?”

为什么这样一群才华横溢的人经过长时间讨论分析,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灾难性的错误决策?

请说明为何会产生这种群体决策错误?如何减少群体决策错误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