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黑匣子”
- 格式:docx
- 大小:360.27 KB
- 文档页数:9
解密医学黑匣子:小肠CTE如何帮助医生们诊断肠道内疾病?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养分的重要场所。
然而,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
为了揭示小肠内部的奥秘并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科学家们开发了一项重要的技术——小肠CTE (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
小肠CTE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造影剂来获取小肠的详细图像,通过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信息,揭示了小肠的结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小肠CTE在肠道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解密医学黑匣子,为您阐述这一先进技术的丰富指导价值。
一、小肠CTE的原理和基本步骤1.1 小肠CTE的原理小肠CTE利用X射线和特殊的造影剂来获取小肠的影像信息。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会口服造影剂,然后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
造影剂会通过患者的消化道进入小肠,填充小肠腔并使其清晰可见。
X射线通过扫描患者的腹部,通过检测X射线的吸收程度和影像的重构,计算机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小肠影像。
这种原理使得小肠CTE成为一种非侵入性、高效准确的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肠道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2 小肠CTE的步骤进行小肠CTE通常包括以下步骤:a)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提前清空肠道,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
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禁食,或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特定的清肠物质。
b) 造影剂进入小肠:患者会口服造影剂,造影剂会在胃部进入小肠,并通过填充小肠腔使其在CT图像中更加清晰可见。
c) 扫描:患者躺在扫描床上进入CT机,机器会通过旋转方式进行扫描,获得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影像信息。
d) 影像处理: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扫描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重构,生成高质量的小肠影像,供医生进行诊断和评估。
e) 结果解读和诊断:医生会仔细观察和解读小肠CTE的影像,评估小肠的结构、形态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
根据影像结果,医生可以做出相应的诊断,如发现小肠炎症、肿瘤、溃疡或狭窄等病变。
解密双镜头行车记录仪
倒车是驾驶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也是每位司机学车时必考的项目。
倒车是衡量司机开车技巧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对新手司机而言,倒车是令他们十分头疼的问题。
由于新手开车技巧比较生疏,倒车的时候常会因为估不准停车位置而导致半天倒不进停车位;何况新手倒车时习惯往后看或是左顾右盼以至于容易导致擦碰事件。
如何解决新手司机的困扰,避免倒车擦碰,双镜头后视镜行车记录仪为您解决此类烦恼绝对给力。
双镜头行车记录仪就是带有两个摄像头的汽车黑匣子,分别可以拍摄车前方与后方景象。
实际上司机倒车时一个劲往后看并非正确,而应该是确认车后安全的前提下眼睛要顾及前面;新手司机有意无意地养成了一直盯着车后的习惯,生怕发生碰撞,可是不注意车头也很容易碰到人或物。
双镜头后视镜行车记录仪LR-H701完全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新手安装了该行车记录仪之后可以当做倒车后视镜使用,再也不需要劳累我们的脖子也可以将车辆后方及两侧的位置收纳眼中。
好的双镜头后视镜汽车黑匣子,会配备有两个高清摄像头,专配6.5米走暗线,车主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后摄像头安装在车后任意位置。
该行车记录仪带有倒车信号,可自动切换倒车画面,新手倒车时眼睛直视前方也能实现完美倒车。
车尾碰撞事故时有发生,若有了双镜头汽车黑匣子,车尾的景象都会被记录下来,届时可作为维护合法权益的强有力证据。
汽车黑匣子逐渐普及中国,根据市场和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行车记录仪可分为高清、广角、夜视、超薄、后视镜等,而双镜头后视镜汽车黑匣子无疑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尤其是新手司机的最佳选择,一款这样的行车记录仪轻。
黑匣子的原理和作用黑匣子,即飞机黑匣子,是一种用于记录飞行数据和通讯录音的装置。
它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用航空器上。
黑匣子的原理和作用十分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
黑匣子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飞行数据记录器(FDR)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CVR)。
飞行数据记录器主要记录飞行器的各种传感器数据,包括飞行姿态、位置、速度、高度、引擎参数等,以及用于飞行操纵的各种输入信号,如驾驶杆和脚踏板的位置。
驾驶舱语音记录器主要记录航空器驾驶员和机组成员的语音通讯情况,在紧急情况下能提供有关飞行过程中的指令和警告信息。
黑匣子的原理是通过数据记录器和记录传感器之间的连接,将传感器发送的数据信号采集并存储在内置的存储介质中。
这些数据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
通常情况下,这些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存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回放。
黑匣子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黑匣子是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通过记录飞行器的各种飞行参数和状态,黑匣子可以提供重要的证据和线索,帮助调查人员确定飞机事故的原因和过程。
无论是飞行器故障、操作失误还是其他未知因素,黑匣子都能提供事发前后的详细数据,为事故复原和责任追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其次,黑匣子也用于改进航空器的设计和运行。
通过对多个黑匣子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在飞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改进点。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飞机制造商改进飞机设计,提高安全性和性能。
同时,黑匣子还可以帮助航空公司优化飞行操作,提高飞行器的维护和管理水平。
第三,黑匣子还被广泛用于教学和培训。
通过回放黑匣子中记录的数据,飞行员和培训人员可以模拟和重复各种飞行场景,并对飞行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这将有助于培训飞行员的技能和经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危险情况的能力。
总的来说,黑匣子是一种记录飞机飞行数据和通讯录音的关键装置。
它的原理是通过记录器和传感器之间的连接,将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并存储起来。
它的作用主要包括飞行安全的保障、改进航空器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教学和培训的支持。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增值税普通发票报税流程增值税成为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之一,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那么增值税普通发票有哪些报税流程呢?下面是由店铺分享的增值税普通发票报税流程,希望对你有用。
增值税普通发票报税流程现在都为电脑票,你从税局购买专用发票,然后通过IC卡读入开票系统,通过开票员登录开票系统,输入开票信息(包括购货单位的名称、税号、地址、电话、开户行信息;商品名称、数量、单价、金额)保存后打印即可。
报税流程:1、每月15日前在开票系统抄税;2、打印汇总表、开票明细表;3、填写增值税申报表主表、进项明细表、销项明细表、固定资产抵扣明细表及第二项打印的报表去税局窗口报税即可。
4、如果是网上抄报税,建议参加培训!增值税普通发票购买注意事项(一)要买增值税发票,需要从你的防伪开票系统里打印出下列文件:1、本月发票汇总表2、废票清单3、负数发票清单;并加盖公章同时要带上发票申购单、国税登记证、发票领购簿及购票员身份证(二)购买普通发票,需要验旧发票,所以要先统计旧票份数,所开金额;作废发票份数及列清票号;同样要带发票申购单、国税登记证、发票领购簿及购票员身份证。
增值税发票的时限(一)采用预收货款、托收承付、委托银行收款结算方式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二)采用交款提货结算方式的,为收到货款的当天。
(三)采用赊销、分期付款结算方式的,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四)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为收到受托人送交的代销清单的当天。
(五)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按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的,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六)将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七)将货物分配给股东,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八)在货物送出时确定已交现金或已有发票为证的相关手续。
增值税发票的真伪首先看是否有"发票监制章",其形状为椭圆形,上环刻制"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字样,下环刻制"XX税务局监制"字样,中间刻制国税、地税机关所在地的省、市全称或简称,字体为正楷,印色大红色,套印在发票联的票头中央;其次,看发票的底纹有没有棱形的水印纸,没有棱形水印纸的是假发票;再次,使用发票防伪鉴别仪器,看发票监制章和发票联号码,是否使用了防伪油墨,使用了防伪油墨的,呈现出红色的萤光,没有使用的,在发票防伪鉴别仪器下看不出来;另外要看开具发票的单位与发票上盖的单位章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是非法发票。
一上科学《秘密探索:黑匣子内部》教案1. 动机本教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探索飞机上的黑匣子内部,了解其功能和重要性。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黑匣子如何记录飞行数据,并在飞机事故发生时提供重要线索。
2. 教学目标- 了解黑匣子的作用和功能;- 理解黑匣子如何记录和保存飞行数据;- 了解黑匣子在飞机事故调查中的重要性;- 学会有效地解读黑匣子数据。
3. 教学内容- 黑匣子的定义与作用- 黑匣子的组成部分- 黑匣子的工作原理- 黑匣子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黑匣子在飞机事故调查中的应用4. 教学活动1. 观看介绍黑匣子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黑匣子的兴趣。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黑匣子能记录哪些飞行数据,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3. 设计一份模拟黑匣子数据记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黑匣子的数据记录过程。
4. 分析和解读真实飞行数据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解读黑匣子数据。
5. 小组辩论,让学生就黑匣子在飞机事故调查中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和思考。
5. 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度(讨论、实验等活动的积极参与)- 学生对于黑匣子作用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于黑匣子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学生对于黑匣子在飞机事故调查中重要性的理解6. 扩展资源- 阅读材料:飞机事故新闻报道7.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研究,了解其他领域中使用黑匣子的情况,例如汽车行业和船舶行业等。
此外,他们还可以研究更多关于飞机事故调查和安全管理的知识,以提高对飞行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8. 教学反思- 本教案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黑匣子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解读方法。
- 可以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和讨论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以上是《秘密探索:黑匣子内部》教案的简要概述,供参考使用。
黑匣子实验姓名:陈一恒学号:2013301020055摘要:本实验通过使用一系列电子设备对黑匣子各个接线柱的测量,进而确定黑匣子内的电学器件,及其连接方式。
关键词:黑匣子,万用表,示波器,电感,电容,电阻黑匣子里的元件可能是:干电池、定值电阻、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半导体二极管。
盒外可见的两接线端之间也可能为断路或短路的情况。
各元件连接在接线端(或插座)上,两个接线端(或插座)之间装接一个元件,元件之间不连成并联回路。
一:实验目的1.学习依据不同类型电学元件的特性对元件进行判别;2.进一步熟悉数字万用表等电学仪表的使用;、3.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自行设计方案,检测黑盒子内元器件类型和位置,再进一步确定元件的物理量数值。
二:实验仪器JK型暗盒实验箱(图一)、电源、数字式万用表、示波器,定值电阻、导线。
5三:实验设计图二1 确定是否存在电源 为不使仪表损坏,先确定黑匣子内是否含有电源。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进行检测,用表笔接到两个接线端,若有一定电压则有电池在内,从显示数值的正负号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若电压表接通时指针稍有摆动而又回到零位,则可能是电池与电容串联。
2 判断有无二极管可用万用电表(Ω⨯M 1 档)测两接线柱间电阻,并交换表笔后再测量,若两测量数值相差较大,可确定有二极管存在,并可测量出二极管的正负极。
通过万用电表的二极管专用量程测出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
3 判断有无电容当黑盒子两端钮间有电容C存在时,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接到两端。
如果电表示数慢慢增大,最终显示为〝1〞,短路放电后,仍可测得此现象,以此可判断端钮间电容存在。
4 区分小电阻与短路在检测电阻时,如果使用的欧姆表量程较大,可能无法区分小电阻与短路,应换用最小欧姆档进行测量,侧两千注意检测电表的不安路数值。
5 区分电阻电容及电感可以用图3电路来判别接线端ab间是电阻R、电容C或电感L。
逐步增大信号源的频率f,并始终保持信号源输出电压0U 不变,测量ab U 。
解密“黑匣子”:黑匣子发展历史及如何定位打捞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执飞吉隆坡-北京的MH370航班发生失联事件,让全世界震惊。
3月24日,该机“终结”于南印度洋的官方消息更是让大众期盼出现奇迹的希望破灭。
由于区域广阔、环境复杂,定位和打捞难度大,搜救工作多次陷入迷茫,事故的真相无从得知,外界的猜测莫衷一是。
目前,“黑匣子”成为拂去马航失事众多疑云的关键所在,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揭晓事件真相的客观设备。
如何找到飞机上的黑匣子已成为各方下一步最为关注的焦点。
作为飞机数据客观、真实、全面的记录者,黑匣子是飞机失事后查明事故原因的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
伴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黑匣子在飞机日常安全维护、飞行状态监测、消除事故隐患以及故障定位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充当着飞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黑匣子到底是什么飞行数据记录系统组成框图(航空报图片)飞机上飞行数据记录系统(FDRS,Flight Data Recorder System)和座舱音频记录系统(CVR,Cockpit Voice Recorder)简称为“飞参”,主要是由采集器和记录器组成。
“黑匣子”是飞参记录器的俗称。
一般民航客机上会同时安装一个记录数据、一个记录语音的两个黑匣子。
匣子外形图黑匣子的外表不是黑色的,而是醒目的橙色,表面还贴有方便夜间搜寻的反光标识。
因为飞参记录器记录的数据必须通过专用的下载设备和回放软件才能解读和分析,加上事故的记录器存储的数据非常关键和神秘,再加上在一些事故中记录器经过火烧后变成了黑色,所以人们将飞参记录器称为“黑匣子”。
黑匣子高温火烧试验现场黑匣子抗强冲击试验现场黑匣子作为一种事关飞行安全的重要航空电子设备,具有抗强冲击、抗穿透、抗高温火烧、抗深海压力、耐海水浸泡、耐腐蚀性液体浸泡等特种防护能力,能在各种飞机事故中保存其内部存储的信息(一些试验见图)。
飞机通电后,黑匣子将自动启动工作,记录飞机相关系统运行和状态信息、飞行人员操作信息以及机上相关音视频信息,不受人员控制。
根据民航要求,黑匣子的数据信息是实时采集于飞机传感器和相关系统,必须保留断电前至少25小时的飞行数据和2小时的音频数据,记录的数据不可更改。
一般来说,飞行数据黑匣子安装在飞机尾部,使飞机坠毁时对其的破坏降到最低;座舱音频黑匣子安装在飞机前部,有利于语音信号的采集和记录。
黑匣子连接飞机应急供电电源,确保能工作到最后时刻。
按照黑匣子的用途,它被形象地称为“法官”、“教官”和“医生”。
所谓法官,是基于飞行事故调查的用途,事故发生后通过找回黑匣子,对数据译码分析,可以判定事故真正原因,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所谓教官,是指在飞行员监控方面的功能,通过日常分析黑匣子的数据,纠正飞行员不良驾驶习惯,预防事故发生;所谓医生,则是在飞机故障诊断与维护方面的作用,通过对黑匣子数据进行日常分析,监控、预测飞机主要部件的健康状态,排查故障隐患,防止故障发展为事故。
为了事故调查时获取客观、全面的信息,黑匣子记录数据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数据种类从最初的飞行、音频数据,拓展到了视频和数据链数据;参数数量从最初的五个逐步发展到目前的几百个甚至上千个。
飞行数据一般包括飞机和发动机运行状态、飞行员操纵情况、飞机外部信息等;音频数据一般包括正、副驾驶员的通话、飞机与地面的通话、机组之间的通话以及驾驶舱环境声音等;视频数据一般包括驾驶舱仪表显示、飞行员动作、飞机前方视景、起落架收放状态等。
通过专用数据回放软件,可用黑匣子数据直观真实地再现飞机飞行过程,自动分析飞机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和人员操作异常,预防故障或事故发生,极大地提高了航空飞行安全水平。
黑匣子的发展历史黑匣子伴随着飞行安全的迫切需求以及飞机制造水平的不断进步而快速发展,一般行业内比较认同将黑匣子从诞生到现在发展分为四代:第一代黑匣子第一代黑匣子(图6)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是在飞机设计试飞记录设备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在金属箔带上用针留下划痕来反映数据变化曲线,仅能记录航向、高度、空速、垂直过载和时间等5个飞行参数。
第二代黑匣子第二代黑匣子(图7)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末,其工作原理类似于普通磁带机,但在磁带机外面加装了具有抗冲击、耐火烧等能力的保护外壳,按照美国联邦航空局当时颁布的第一个黑匣子标准TSO-C51,要求黑匣子能够承受100g(重力加速度)、持续11ms的冲击,以及1100℃、30分钟的火烧。
1966年标准更新为TSO-C51a,将抗强冲击指标提高到1000g,并增加了抗穿透、静态挤压、耐海水浸泡、耐腐蚀液体浸泡等要求。
第二代黑匣子一般可以记录几十个参数,并同时出现了座舱音频记录器。
第三代黑匣子第三代黑匣子(图8)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黑匣子开始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记录数据,随着对飞机坠毁时黑匣子破坏情况的不断深入认识,黑匣子的抗坠毁能力标准更新为TSO-C124,抗强冲击指标提高到3400g,1100℃高温火烧时间提高到60分钟,耐海水浸泡时间由36小时增加到30天,增加了耐6000米深海压力要求。
1996年,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了TSO-C124a标准,增加了抗260℃、10小时的火烧要求。
第三代黑匣子记录参数一般在几百个,功能已从飞行事故调查,逐渐延伸到日常飞行员监控、飞机故障诊断与维护。
近年来出现的新一代黑匣子可以记录视频信息,记录的参数数量也多达几千个,并且能够通过卫星等数据链定期传输黑匣子的关键数据。
但由于通讯带宽和信号盲点以及气象环境等影响,数据实时传输方式无法完全取代传统黑匣子的作用。
此外,新型抛放式黑匣子也已经出现,它能够在飞机坠毁时自动与机体分离,并具备水上漂浮和无线电、卫星定位功能。
我国的飞机黑匣子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际民航标准,产品发展也历经了四代。
中航工业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千山)作为我国飞机黑匣子的诞生地和唯一专业化企业,建有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飞机黑匣子坠毁防护性能验证试验室,1978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磁带式黑匣子;1990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采用半导体记录介质的黑匣子;1991年取得我国第一个机载设备适航证;2000年成功研制了紧跟TSO-C124a标准的黑匣子;2012年成功研制了抗飞机高速坠毁的黑匣子,超出TSO-C124b标准要求。
目前研发的新型抛放式黑匣子,具备水上漂浮、无线电和卫星定位功能。
黑匣子如何定位、打捞当前黑匣子在陆地的定位主要依靠人工目视,找到飞机残骸后,利用黑匣子外表明亮、独特的颜色和反光标识进行搜寻。
黑匣子在水下定位主要依靠水下定位信标(ULB,Underwater Locator Beacon)。
它是一个电池供电的水下超声波脉冲发生器,牢固地安装在黑匣子外部。
一旦黑匣子入水,信标上的水敏开关启动信标工作,通过信标的金属外壳把频率为37.5kHz的超声波信号发射到周围水域,每秒一个脉冲。
其内置电池可连续工作至少30天,30天后随着电量逐渐耗尽,超声波信号将越来越微弱直至停止工作。
信标可以在6096米的深度内发出超声波,但在距离信标1800~3600米的范围内才能够被仪器探测到,海水的状态、周围的船只、海洋动物、石油管道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周围噪音都会影响信标的被探测范围。
水下定位信标发出信号时,可以通过专用声呐探测仪进行定位。
由于信标信号的可探测范围相对于大海而言极其有限,一般先要进行残骸大致范围定位,然后再通过拖曳式声呐缩小定位范围,最后再使用可以定位信号来源方向的水听器,定位黑匣子的方位。
如果黑匣子沉入浅海,可由潜水员进行打捞。
如果黑匣子沉入深海,超过人工潜水深度时,需要使用专门的搜索、打捞设备,一般可使用轮船放下水下线控机器人,操作人员在船上通过综合显示控制台,控制机器人携带的海底声呐扫描设备、信标方位定位器、深海摄像头定位黑匣子,通过机械手打捞黑匣子。
抛放式黑匣子应运而生2009年6月1日,法国航空公司一架从里约热内卢飞往巴黎的航班在大西洋上空失事,由于黑匣子沉入4000米海底,调查人员历时两年才打捞出黑匣子,耗费巨大。
该法航飞机安装的黑匣子带有水下定位信标,但由于信标作用距离仅为几千米,坠毁时可能与黑匣子分离,一旦打捞时间超过30天,定位信号可能消失,造成黑匣子定位困难。
即使定位成功,深海打捞也存在难度大、时间长、费用高,甚至无法打捞等问题。
据统计,1970~2009年,大型民用航空器在公海坠毁的36起事故中有4起未找到飞机残骸、9起未找到黑匣子,反映出水下定位信标定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除了黑匣子能够在飞机事故后发出定位信号,民航规章要求载客19人以上的飞机必须至少装备一台应急定位发射机(ELT,Emergency Locator Transmitter),其在事故后通过无线电和卫星方式发送定位信号。
但如果在水面失事时幸存人员来不及携带和打开ELT,或ELT与残骸一同沉入水下,其就会失去作用。
据统计,近年来飞行事故中ELT发挥了作用的仅为29%。
从目前得到的信息看,MH370航班的多个ELT设备均还没有发挥作用。
此外,虽然传统黑匣子的抗坠毁性能标准在不断提高,然而在一些严重事故中,黑匣子损坏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据统计,陆地坠毁的飞机中黑匣子存活率仅为82%。
抛放黑匣子空中减速坠海为了解决水上事故后定位打捞黑匣子困难以及陆地事故后黑匣子存活率达不到100%的难题,抛放式黑匣子应运而生。
此类黑匣子可通过其坠毁感知传感器监控飞机事故时触地或坠海瞬间的特征参数异常变化,迅速控制其与机体抛放分离,原理与汽车在撞击瞬间释放安全气囊相似。
黑匣子在事故瞬间离机后,如果落在陆地,可避免机体残骸的冲击和火烧等破坏;如果落在海上,可避免随机体坠入海底,其设计还可保证以预定的姿态漂浮在海面上(图9)。
之后,黑匣子通过无线电和卫星自动发送定位信号。
定位抛放黑匣子的过程首先是通过搜救卫星406MHz频率初步确定搜寻范围,然后再通过121.5MHz频率的无线电定位仪完成定位,卫星可实现全球定位,无线电定位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百千米。
由于具有以上特点,抛放式黑匣子不但便于事故后搜寻和打捞,同时可作为传统黑匣子的备份提高数据存活率。
我国在抛放式黑匣子领域紧跟国际发展。
根据最新国际标准,中航工业千山已研制出相关产品,具备坠毁前抛放功能,离机后能抗一定的冲击和火烧,具有漂浮功能,内部装有无线电定位信标、北斗卫星定位信标,可在复杂海况下工作。
特别是内置的北斗卫星定位信标,可以坠毁后立即定位,性能优于目前通用的国际救援卫星系统,后者有平均1小时的定位延迟时间,还可以通过短报文功能直接向地面指挥中心发送报警和定位数据,以便第一时间准确定位和搜救打捞,提高了事故救援效率,缩短了事故调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