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70.61 KB
- 文档页数:3
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摘要产科护理是保证孕妇、产妇和新生儿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产科护理的质量,持续改进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持续改进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1. 引言产科护理是指对孕妇、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优质的产科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提高生育安全和幸福感。
然而,由于产科护理涉及复杂的医疗流程和协作团队,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变得尤为重要。
2. 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持续改进是指通过不断的努力,改善和提高产科护理的质量。
以下是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性:2.1 提高护理安全性持续改进可以帮助识别和纠正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错误,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性。
通过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和培训护理人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 增加患者满意度质量持续改进不仅仅关注技术和流程,还关注对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改进沟通和信息传递,提供个性化护理,可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就医体验。
2.3 提高工作效率持续改进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使用有效的工具和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重复工作和浪费时间的环节,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关注患者护理与管理。
2.4 提升医院声誉质量持续改进是医院提升声誉的重要手段之一。
优质的产科护理可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和医生,增加医院的知名度和声誉。
3. 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步骤要实施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3.1 制定质量目标和指标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指标。
这些目标和指标应该与护理过程和患者需求相一致。
例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
3.2 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和分析与产科护理相关的数据是持续改进的基础。
通过收集数据,可以评估当前的护理质量,并识别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
数据分析可以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3.3 制定改进措施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产房助产士会阴伤口缝合技术中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产房助产士会阴伤口缝合技术中的效果。
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700例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会阴缝合与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管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伤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产妇分娩中施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产房助产士会阴伤口缝合技术水平,同时产妇产后恢复也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产房助产士;会阴伤口缝合技术;效果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较大变化,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也随之不断增多。
据相关报道,国家因自然分娩导致会阴撕裂的产妇达到了70%,由此可见会阴缝合管理至关重要[1]。
本文将深入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会阴缝合技术的管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700例产妇,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50例,年龄22-31岁,平均为(27.45±1.18)岁,孕周38-41周,平均为(38.43±1.13)周。
观察组350例,年龄23-32岁,平均为(28.57±1.29)岁,孕周39-42周,平均为(39.54±1.28)周。
对比两组产妇的资料和信息,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会阴缝合如下:先将产妇切口充分暴露出来,对阴道黏膜及相关组织进行间断缝合;然后对会阴肌层及相关组织进行缝合;最后,用可吸收线缝合产妇的皮肤。
在常规缝合之后,观察组予以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如下:1)完善缝线技术:定期开展座谈会,用以讲解会阴伤口缝合、伤口愈合等知识,并给产科护士引进先进的缝合技术,结合其优势改进其缝线技术水平;对产房护理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并积极收集和查阅产房分娩的资料和信息,尽可能提供较好的伤口护理服务。
七、分娩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1. 产房相对独立,周®清洁无污染源,并与产科病房及新生儿室相邻。
2•分娩区总面积应在W0平方米以上,应集中设在病区一端,远离汚染源,应有 煖冲区、淸洁区、污染区、无菌区.隔离产房与污物专用通道。
3•产房应有调温、控湿设备,温度保持在26〜28°C,溫度以50〜60%为宜, 新生儿抢救台温度在30〜329。
各•房间应设足够的电源接口。
4. 刷手区域茨龙头采用非手触式(脚踏式、肘式、感应式),室内配备动态空气 消毒^^置.5. 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所有器械应单独使用,用后的产房、产床应彻底消毒。
6.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住院吋应有专用的医疗设备和清洁用具,使用 过的物品应彻底消毒。
[B]符合并1 •煖冲区: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2•分娩间单人单间,每间面积不小于25m^內设有独立的洗手间:若设置为两 张产床的分娩室,毎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20m\3・有单独的可陪产的独立分娩室。
4.产房设有独立的产科手术室,或产房有到达手术室的快速通道。
[A]符合"B",并职能部门与医院院感部门定期监督检查,有定期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有 持续改进的事实。
4。
7.3分娩前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助产人员按照制度.程序进行母婴再评估/诊斷, 其结呆应记录在病历上;遵照医学指证进行产程千預,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
(C] 1. 熟练掌握产前检查及正常分娩的处理技术. (1) 高危妊娠的筛查、诊断、处理。
(2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处理O(3) 产科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4) 各种催、引产术的技术、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
(5) 正确绘制产程图.(6) 难产的识别、緊急处理.(7) 产程中母婴监测技术:阴道检查、生命体抵的检查、胎心听诊、羊水异 常的识别等。
(8》软产道损伤的处理技术.(9)产科出血的预防、诊斷.鉴别诊断、正确测童及估计出血量的方法,处 理.(W)心肺复苏技术。
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1-05-12T13:08:53.14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作者:胡孟梅[导读]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胡孟梅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 610500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个小组分配65例产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妇产科产妇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妇产科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表现出的专业形象是否具有特性,是否有助于护理对象生命质量的提高,以及护理工作的成效。
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过程,良好的护理管理,可以使护理系统得到最优的运转。
传统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发展,而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管理的灵魂,是护理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妇产科遵循护理质量改进原则,坚持持续质量改进,收到显著效果。
本院随机选择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130名孕妇参与实践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20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无脏器病变患者,②同意在知情通知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患者,②不配合本次调研者。
孕妇的实际年龄为23岁~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25.6士2.7)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为(37.4土0.3)周。
随机将孕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65例患者,孕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抽选本院妇产科在2020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共计54例,将其入院序号完全打乱,使用双盲法将其划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
其中,实验A组共计27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B组共计27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
结果:经研究数据分析可知,实验B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实验A组,P<0.05。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妇产科,具备良好的护理效果,可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持续质量改进;影响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随之提升。
针对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其护理质量关乎着妇产科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每一个护理环节都不容任何小视,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影响护患关系[1]。
为提升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冲突,临床上应当采用科学、优质的护理方法加以干预。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新护理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持续质量改进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青睐,此种护理方式旨在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探究持续质量改进的实际效果,我院抽选妇产科收治的54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抽选本院妇产科在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共计54例,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使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即实验A组(n=27)和实验B组(n=27)。
其中,实验A组(n=27):年龄跨度为21-42岁,均龄为(34.24±2.23)岁,应用常规护理;实验B组(n=27):年龄跨度为21-43岁,均龄为(34.62±2.33)岁,应用持续质量改进。
纳入标准:1)患者意识清晰,能正常进行交流;2)患者及其家属均能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宜,且中途不得无故退出调查。
助产士的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产妇分娩是一项危险而疲惫的工作,如果不得当地进行护理,则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聘请助产士以提供专业的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篇文章将探讨助产士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对分娩质量的影响。
首先,助产士对产妇进行疼痛管理。
分娩过程中,产妇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
助产士可以通过疏导、按摩等手段缓解产妇的疼痛,使其在分娩过程中更加舒适。
这种疼痛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分娩后的痛苦,并有助于产妇更好的交流,减轻紧张和焦虑。
其次,助产士可以时刻关注孕妇和胎儿的情况,确保分娩过程的安全。
助产士知道产妇和新生儿各种指标的正常值,如胎儿的心率,产妇的血压和体温等等。
他们可以帮助产妇控制呼吸和避免疲劳,在分娩过程中监测胎儿的情况并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助产士还可以教导产妇如何深呼吸和合理运用力量,迎接健康的新生儿的到来。
此外,助产士可以为产妇提供情感支持。
分娩是一个身体和心理上都很紧张的过程,产妇需要得到情感的支持。
助产士可以与产妇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分娩过程中开导、支持和安慰产妇,使产妇更加自信、勇敢和稳定。
最后,助产士还负责帮助产妇进行各种生产操作,如盆底肌肉锻炼等。
这些操作可以有助于减轻分娩产生的压力,并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这些生产操作,胎儿可以顺利地通过产道出生,并且对于产妇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好处。
同时,助产士还需设法避免剖腹产、难产等问题的发生,保持产妇的身心健康。
总之,助产士在产妇分娩中负责提供专业的护理,帮助产妇缓解疼痛、控制情绪、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同时提高生产率、减轻分娩痛苦等方面,对分娩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分娩时,聘请一名擅长护理的助产士是非常有必要的。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产房护理是指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的工作。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护理理念的不断进步,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引入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提高产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和推行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引入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是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的关键。
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对医疗机构内的各种医疗活动进行整体管理,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产房护理中,引入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可以使医务人员将产房护理看作一个系统,从而实施全面、科学的管理。
其次,提高产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
产房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以便能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
此外,产房护理人员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便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第三,提升服务质量是促进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措施。
产房护理需要注重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提供舒适的环境、温馨的关怀和贴心的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而促进产房护理质量的改进。
第四,推行持续改进机制是实现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持续改进是指通过对产房护理工作的不断评估和改进,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推行持续改进机制,例如设立质量改进小组、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和开展护理技能培训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不断提高产房护理质量,并确保其持续改进。
总之,产房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对于保障母婴健康和提高患者满意度非常重要。
在实施中,应引入医疗质量管理的概念,提高产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和推行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实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共同努力,可以进一步提高产房护理质量,并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齐鲁护理杂志2015年8月第21卷第16期 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于晓黎 (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 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l1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作 为研究对象,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包括分娩知识宣教时间前移;建立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提倡自然分娩,减少干预;分娩评 估及告知;改善分娩支持措施;提高助产技术;分娩质量评价指标的目标监测等。监测产妇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导乐分娩率 及母婴创伤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实施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后,产妇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由2012年50.2%、38.0%变 化为2014年56.6%、1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创伤发生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能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 【关键词】产时;产妇;持续质量改进;自然分娩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5.16.011 文章编号:1006—7256(2015)16—0025—03
Effect of the mana ̄ment strategy of intrapartum continuous qual耐improvement on delivery Yu Xiaoli l Women And Children S Health Care Hospital ofLinyi。Linyi 276000,China)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intrapartum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n delivery.Methods:The puerperant who had childbirth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November 2014 were take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intrapartum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was implemented。including early health education on delivery.establishment of the confidence in natural childbirth,reducing the intervention,evaluation on delivery quality and monitoring on indexes and the changes of nat・ ural delivery rate。episiotomy rate,Doula delivery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and infant trauma.Results: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intrapartum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the natural childbirth rate and episiotomy rate changed from 50.2%and 38.0%in 2012 to 56.6%and 15.9%in 2014(P<0.05);the diference in the comparison of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and infant trauma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intrapartum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an el- feetively improve the natural delivery rate and reduce the episiotomy rate. . 【Key words】Intrapartum;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Puerperant;Natural childbirth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 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是 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点…。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策略是对产时全过程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达到促进自然分 娩,减少会阴侧切的目的。自然分娩后会阴伤口小、愈合时间 短,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少 I4 。 因此,WHO和人类学家、产科医学家都大力倡导自然分娩。 剖宫产只是在自然分娩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所采用的非常 手段,WHO将剖宫产比例上限定为15%,当今世界剖官产率 已经稳定在5%一20% J,国内很多医院剖宫产率在40%~ 60%,部分医院甚至高达80%【6 ,临床有资料报道,会阴侧切 率在90%以上,高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也会导致诸多母婴 并发症,影响母婴健康 。2012年1月一2014年11月,我们 对产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2012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分娩产妇 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产妇均列入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范围,对 产妇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自然分娩母婴创伤发生情况及 产时质量管理等进行跟踪监测。 1.2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1.2.1分娩知识宣教时间前移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产妇 都对“分娩过程”怀有恐惧、害怕心理 。其原因主要是分娩 知识不足,惧怕疼痛,担心分娩意外等。所以,规范促进自然 分娩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促进自然分娩公众认知度是必要 的,来我院孕晚期保健的准妈妈从孕36周开始就通过孕妇学 校,助产土门诊,对孕妇讲解自然分娩的优点,快乐分娩的相 关知识、缓解疼痛的方法和技巧等,这些内容列入产前保健的 必听课程。入产房时,助产士热情接待产妇,评估产妇对分娩 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宣教指导,营造快乐分娩 的氛围。 1.2.2建立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助产士介绍分娩知识,让 产妇清楚分娩是人类繁衍过程的一种本能行为,产妇和婴儿 都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让产妇有充分的心理 准备及积极的心态面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让产妇了解自然 分娩过程中子宫有规律的收缩能使胎儿肺脏得到锻炼,肺泡 扩张促进胎儿肺成熟。同时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及经过产道时 的挤压作用,可将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排挤出来。新 25 生儿并发湿肺、吸人性肺炎的可能性大大地减少 J。并且在 自然分娩过程中,让家属了解分娩的过程,以便更好地配合产 妇。同时让准爸爸们学会陪产的技巧,以帮助产妇顺利度过 产程。让产妇了解分娩全过程,增加对分娩的感性认识,减少 对分娩的心理恐惧感。增强孕妇自信心,并让他们在分娩过 程中,学会运用拉玛泽呼吸法和孕期保健时学到的如何减轻 产痛和自我放松的一些方法。 1.2.3分娩评估及告知初产妇宫口开>3 om进入产房,助 产士评估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及自然分娩条件,以熟练的专 业沟通技巧将评估结果告知产妇,充分调动产妇积极、阳光、 快乐的精神心理因素,充分建立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预测分 娩风险,以便于在分娩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 1.2.4改善分娩支持措施 ①分娩环境:开展家庭化产房, 家人或配偶陪伴分娩。②现代化设备:多功能自动化产床、摇 椅、婴儿车等。③人性化措施: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非药物 镇痛;无痛分娩;无痛侧切与缝合;自由体位分娩。 1.2.5提高助产技术不断提高分娩助产技术,加强助产士 齐鲁护理杂志2015年8月第21卷第16期 生法在产时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有效减少了母婴创伤,如会阴 裂伤、会阴水肿、新生儿头皮血肿等产时并发症的发生。将自 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纳入产房的医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中: 制定指标监测方案,设立监测目标值,设计监测方法。由产房 主任负责,助产人员进行跟踪监测,每月对监测项目进行统 计,并于下月5 d前将上个月的监测资料上报,实施持续质量 改进管理第1个月,会阴侧切率从51.7%降到42.5%。 1.2.6建立目标考核和长效管理机制 将分娩时会阴侧切 率的目标值由37%降低到15%。根据监测情况适时调整会阴 侧切率的目标值,并将其纳入科室的综合目标管理,通过孕期 营养门诊、助产士门诊制定科学的孕期指导和血糖监测计划, 根据孕妇的孕期情况进行指导,达到控制胎儿体重的目的,为 促进自然分娩奠定良好的基础,达到长效系统化管理和持续 改进。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 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级培训和对外交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理念,无创保护接 2.1 2012—2014年自然分娩母婴创伤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2012~2014年自然分娩母婴创伤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2012—2014年自然分娩、会阴侧切、导乐分娩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2012—2014年自然分娩、会阴侧切、导乐分娩情况比较
3讨论 3.1促进自然分娩的必要性1996年WHO、UNICEF等国际 组织根据美国CIMS的倡议,提出了爱母分娩行动,这是对实 行“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的一次全球性推动 J。过 高的剖宫产率直接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已经引起政府及专家 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控制。2014年国家卫计委 下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爱婴医院复核的通知》,启 动爱婴医院复核工作,这次启动其中在内涵上做了重大创新, 由单纯的促进母乳喂养扩展到提升产、儿科质量,持续营造爱 婴爱母社会氛围。其中,剖宫产率的持续降低是一个关键指 标,目的也是在促进自然分娩,围绕爱母分娩行动的基本原则 和措施,我院通过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促进自然分 娩,全面提升爱婴医院服务质量,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3.2促进自然分娩的重要性为了加强产时质量管理,促进 自然分娩,我们将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到产时管理 26 的各个环节,通过分娩知识宣教时间前移;建立产妇自然分娩 的信心,提倡自然分娩,减少干预;分娩评估及告知;改善分娩 支持措施;提高助产技术;分娩质量评价指标的目标监测等管 理策略,将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进行监测并纳入科室综合 目标管理。利用目标值这一直观具体的数据,对自然分娩进 行持续质量控制和改进。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 效果,2012年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分别为50.2%、38%, 2013年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分别为54.2%、19.3%,2014 年自然分娩率、会阴侧切率分别为56.6%、15.9%,结果表明 产时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策略有效促进自然分娩,在自然分娩 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会阴侧切率却显著降低,产妇会阴I。、 Ⅱ。裂伤增加,Ⅲ。裂伤及新生儿损伤变化不明显。在产时质 量管理中采用质量持续改进策略,不断总结改进过程、管理措 施,由关注结果的监测转向关注过程的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因此,持续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特别是利用监测指标值进 行数据跟踪,能有效提高产科医护人员促进自然分娩各项措 施落实的依从性,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会阴侧切率,提升妇幼 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营造爱婴爱母社会氛围,对于适应 妇幼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3促进自然分娩的长期性和创新机制在实际工作中,随 着分娩量的不断增加,产时高质量、高技术、高服务的需求速 度远远超过了我们增加和培养助产专业人员的速度。目前, 为解决这一矛盾对产时质量的影响,医院及时增加产时医疗 组人员,对产时质量管理实行病区管理模式,产时护理团队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