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社团建设中学生“六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要促进学校的现代化,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国内外教育改革的主潮流和大趋势。它以“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发展”为目标,重视创设和营造独特性、创造性的教育环境,重视教育活动的多样化,使主体在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创新学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意识与能力。社会的急速发展已经让教育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摆到了人才培养的中心位置,今天的小学生经过十年、二十年就将投身于时代发展的潮流,直面激烈竞争的局势,不仅要与人合作,而且要有较强的身心素质能力。

根据学校提出的“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在课改的实践中,我们努力寻找和思考学生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发现“社团活动建设”能为学生提供交往、合作、组织管理的舞台,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课题中提出的“社团活动”是指具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一个团体,按照共同约定的时间、内容、活动的方式,有组织的进行活动。在活动参与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协助者、辅导者。它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我们提出社团活动建设的初衷。教育要为未来作准备,根据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和我校现有的学生素质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借助社团活动载体,我们提出了“五力”的培养目标,即诚信力、执行力、想象力、意志力、领导力、合作力的培养。

二、概念的界定:

社团:指的是“学生社团”,它是由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体,属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形式。

社团活动:则是指具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一个团体,按照共同约定的时间、内容、活动的方式,有组织的进行活动。在活动参与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协助者、辅导者。

“六力”:是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建设各级各类人才必须具备的六种能力素质。即:诚信力、执行力、想象力、意志力、领导力、合作力。“诚信力”包括:诚实、忠诚、守信;“意志力”包括:自信、毅力、勇敢、自律、热爱生活;“执行力”包括:计划、细节、执行、总结、反思;“想象力”包括: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领导力”包括:亲和力、感召力、组织能力;“合作力”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教育制度的改

革和深化,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仅有赖于课堂的系统专业教育和理论的灌输,而且更需要大量丰富的课外实践锻炼。于是,初中、高中,特别是高校的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学生社团”热,“社团”作为特殊的组织形式,对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团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渠道。西方、日本的高校尤其是好的学校中,学生社团数以百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国内知名的北京大学,各类社团数目多达100多个,上海培明中学的35个社团,我市江山城北中学的20多个学生社团,都无不呈现学生社团活动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无不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但是由于“社团”本身要求学生的能力素质较高,因而小学阶段,学生社团活动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现行教育中,学生“六力”培养已经在德育工作、学科教学、少先队工作等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得到开展,但从总体上看,“六力”培养要求还不够鲜明,培养行为的实施还不够系统,操作性不够强,加上传统的教育思想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因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六力”培养还很难得到保证。站在前瞻性思考的高度,纵观社会发展人才能力需求,我们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在小学阶段提出系统的“六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四.研究的目标

以“学校社团活动建设”为载体,探究“六力”培养策略、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诚信力、执行力、想象力、意志力、领导力、合作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踏上未来社会作好准备。

五、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定期进行反馈总结,并逐步调整研究方案,寻求培养学生“六力”的有效策略、方法和途径。

六、研究的内容与设想

(一)探索小学生社团活动的特性

1.小学生社团组织的基本性质与教育功能。

(1)兴趣聚合功能。

(2)自主改组优化功能。

(3)自我管理的自我教育功能。

(4)创新与实践功能。

2.小学社团的组建原则。

(1)自愿组合的原则。

(2)“优存劣汰”的原则。

3.小学生社团的活动原则。

(1)兴趣定向发展的原则。

(2)主动参与和民主管理的原则。

(3)实践创新的原则。

(二)开展小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

1.自我完善社团组织的内部运转机制。

(1)设立常任与任岗相结合的社团小干部机制。

(2)社团活动的目标导向机制。

(3)社团活动流程动态机制。

2.积极开拓小学生社团的活动领域与活动阵地。

(1)学校通过“学生艺术特长证书”的鉴定,积极开拓学生的兴趣领域。

(2)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大量丰富多彩的学科延伸性实践活动,扩展学生的兴趣领域。

(3)通过广大学生家长与社会专业人士的指导,让学生涉及更为广阔的社区兴趣领域。

3.构建多层次的社团活动辅导体系与多维度的社团活动评价机制。

第一层面:由社会专业人员对专业相适应的社团实施辅导。

第二层面:专职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对社团活动的辅导。

第三层面:由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担任辅导员,对社团活动实施指导。

第四层面:由某一方面有明显优势的学生主动承担社团活动小辅导员,指导同伴开展社团活动。

多层次的社团活动指导体系,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校、家庭、社会的积极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整合了教育力量,使社团活动能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我校又着手积极构建多维度社团活动评价激励机制,使社团活动产生更强大的生命活力。

七、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2--2013.5)

1.组织课题讨论会,请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论证,为方案的修订完善提供意见和建设。

2.修订方案。根据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订,使之更趋完善。

3.组织动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建立课题组,并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3.6--2014.6)

1.本校学生“五力”发展现状调查。

2.按照课题实施计划,各子课题全面实施研究,并组织开展各项实践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