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概论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数据库概论专科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导论

一、选择

1.C

2.B

3.C

4.A

5.A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C 15.D 16.C17.A18.D19.C20.B

21.A22.C23.A24.C25.D 26.D 27.B 28.B 29.A 30.C

31.A 32.D 33.A 34.C 35.A 36. A 37.C 38.D 39.A 40.D

41.D 42.D 43.C 44.A 45.D 46.B

二、填空

1.数据

2.数据库

3.数据库的恢复

4.概念模型

5.逻辑独立性

6.关系数据

7.层次

8.数据定义

9.网状模型

10.完整性约束

11.关系数据

12.E-R

13.一对多

14.信息

三、名词解释

1.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一定含义的数据集合,它具有超出事实数据本身之外的价值。

2.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通常指描述事物的符号。

3.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4.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数据访问的软件系统,也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用户必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中的数据。

5.数据库系统:引进了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数据共享机制,一般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和人员组成。

6.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7.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或性质称为属性。

8.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两类:一类是实体内部的联系;另一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9.关键字:唯一地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关键字。

10.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描述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11.实体集: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1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对数据静态特征的描述。数据的静态特征包括数据的基本结构、数据间的联系和对数据取值范围的约束。

13.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动态特征的描述,包括对数据进行的操作及相关操作规则。

14.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是对数据静态和动态特征的限定,是用来描述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应该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四、简答

(1)数据与信息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数据与信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据是表示信息的,但并非任何数据都表示信息,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是数据所表达的内容。同时,信息不随表示它的数据形式而改变,它是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知识;而数据则具有任意性,用不同的数据形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信息。

(2)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还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系统:引进了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数据共享机制,一般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和人员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数据访问的软件系统,也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用户必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中的数据。

(3)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经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1.人工管理阶段

a)数据面向具体应用,不共享。

b)数据不单独保存。

c)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d)没有文件的概念。

2.文件系统阶段

a)程序与数据分开存储,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上,并可对文件进行多

次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b)有专门的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程序和数据之间通过文件系统提供存取方法进行转换。

c)数据不只对应某个应用程序,可以被重复使用。

3.数据库系统阶段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的冗余度低、共享性高、易扩充

c)数据独立性高

d)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4)什么是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1.外模式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属于视图层抽象,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2.模式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管理员看到的数据库,属于逻辑层抽象。

3.内模式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内部表示,属于物理层抽象。内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DBMS管理的最低层。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像功能。**

1.外模式/模式映像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对应于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提供了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定义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

2.模式/内模式映像

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内模式,所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为了保持模式不变,也就是应用程序保持不变,可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就可以了。

(6)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如何保证数据的独立性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

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的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和模式/内模式映象。正是这两层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7)简单说明数据库管理系统包含的功能,**

a)数据定义

b)数据操纵

c)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d)数据库的恢复(Recovery)

(8)什么是数据模型?并说明为什么将数据模型分成两类,各起什么作用。**

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数据模型分为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直接面向数据库中数据逻辑结构.

(9)什么是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它不依赖于数据的组织结构,而是反映现实世界中的信息及其关系。它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也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为著名、最为常用的是P.P.S.Chen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即E-R方法(或E-R模式)。该方法用E-R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10)解释概念模型中的常用术语:实体、属性、联系、属性值、关键字、实体型、实体集。***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或性质称为属性。

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两类:一类是实体内部的联系;另一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属性值: 属性的具体取值称为属性值。

关键字:唯一地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