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1期湖州师范学院学报V ol. 29No. 1 2007年2月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探析丁水平1 ,2

摘要

:在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缺乏对资源的、系统认识缺乏对旅游地环境容量的合理评价、缺乏大旅游概念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试结合部分实例,针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探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途径,提出在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中,应树立大旅游观念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新经济增长点地位的确定,许多旅游地把旅游业列为主导或支柱产业,优先发展旅游项目,加大旅游开发力度.这样做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可再生性,破坏了旅游环境,降低了旅游质量,造成景观衰退,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1] .

1当前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 1多重利益,多头管理,盲目重复建设

许多旅游资源依据其资源的状况,可以分别划归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地质、水利、旅游等部门中多个部门共同行使管理权,更多的则可以按行政区划分行使管理权限,但这样做往往造成在同一景点景区内出现条块分割、各据一方的问题.比如,作为世界遗产的庐山,竟然出现了海拔800米以下归星子县管理,海拔800米以上归庐山管理局管理的尴尬局面.而且各地方、部门和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资源实施各自的开发和管理,但由于部门之间工作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在开发和管理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经常出现分歧,甚至发生冲突,使得景点、景区难以实现理想化的管理总目标,导致各种管理目标相互妥协,最后出现多头管理的问题,甚至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貌似建设、实为破坏,名为保护、实为垄断的现象,开发和保护无从谈起.

1. 2缺乏客观、合理的环境衡量体系

在处理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行为上缺乏较为客观、合理的衡量体系

————环境容量的评价[2] ,导致在其演进过程中理论导向性不足,出现非良性发展.纵观各地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失误,多数是没有处理好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开发之初为了谋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生态效益,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了吸引游客,旅游规划与开发管理者虽然会注重环境保护,一些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和原生景观也会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环境状况也显得非常好,但随着游客的不断进入和增加,景区的自然资源和旅游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开发者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又管理不善,导致游客人数超过景区环境容量,给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退化.如大量的游客涌入增加了对景区土地的踩压,从而使得土壤裸露面积增加,土地出现板结,土壤渗透功能减弱,古树枯死;游在山地爬山登踏、挖掘土石,破坏了在长期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稳定落叶层和腐殖层,造成了水土流失,使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游客对旅游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而旅游管理企业的环保工作又不到位,经常出现游客破坏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景观的现象;旅游地的投资力度不够,生态保护设施严重超载,大量的生活垃圾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排入自然环境中,导致自然环境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随意在景区修建一些配套性的基础设施,占用大量土地,降低了旅游地的环境质量,也破坏了旅游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 2问题的产生根源及其危害

2. 1开发者的个人利益驱使

各开发主体在开发中只顾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是造成对旅游资源系统认识不足的根本因.

旅游规划总是在一定的区域环境所组成的内外开放的大系统中进行的,而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任何一种行业规划都不可能孤立之外而编制就是开发的最终目的.而这种开发是一种盲目的开发,是一种狭隘的旅游观念.这样的旅游开发就像在水,其需要与纵向的高层次规划和横向的相近规划进行系统性的衔接,但实际操作起来并非易事

[3] .有些旅游开发者对旅游地的开发仅是为开发而开发,只要个人能收到利益,这乡养猪、河里养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获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的污染则全然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地带开发成墓地,能卖出去收点钱就行,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这种为开发而开发的非开发行为导致一些独特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无法恢复

. 2. 2缺乏大旅游观念

旅游业是一个大网络,也是一个自然网络.在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大区域的观念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4] .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缺乏大旅游观念,因此各旅游开发主体各自为政,资源内在的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使旅游景点形不成网络,景点之间的共生性和特色性未能得到较好的突显,各地的旅游资源在大区域范围内没有产生互补效应 .旅游资源的共生性是指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外部性和负向外部性之分.正向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使游客在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负向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不能呈现合作形态.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之间、人文资源与人文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旅游项目的共生现象是不同的.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在旅游开发中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区域内的协调.旅游开发还要注重特色性,所谓特色性即指景点的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之所在,只有有特色,才会有吸引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引力经济,因此在旅游开发中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异性,挖掘其内涵,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也就是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同时,还应使其原有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要避免开发后的旅游资源对原有特色的破坏

. 2. 3缺乏环境容量评价体系

对旅游地环境容量缺乏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是导致景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原因.环境容量是指旅游资源自身或所处地区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对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包括容人量和容时量两个方面所谓容人量是指旅游景区单位游览面积所能容纳游客的数量.它反映了景区的用地、建设和投资规模等指标.容时量是指游览景区时所需要的基本时间.它体现了风景区的游程、内容、景象、布局和建设时间等内容.旅游资源越复杂、越含蓄、越有趣味,它的容时量就越大;相反,那些一览无余的景观,容时量就越小.当然,旅游资源的容人量并不是指旅游景区中能容纳游客的最大数量,在评价旅游资源环境容量时必须考虑旅游资源的性质及由此而决定的旅游活动方式、观赏要求、旅游点及周边环境、游客的反映,以及经济与社会效果,只有当这些方面的要求都得到较好地体现时,游客数量的最高值才是旅游景区的最佳容量.但目前在大多数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过程中,由于开发者们未能遵循这一规律,使得一些旅游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规划部门应该根据旅游地的地理面积、特点和可进入性等条件,精心测算最佳游客容量,对景区内的各项设施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和规划.在昆士兰大学召开的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研讨会上,旅游官员及环境保护专家曾再三强调,目前景区生态环境面临三大威胁:一是生态空间的变化(如核心景区内兴建大型别墅);二是大量游客的涌入;三是盲目修建旅游基础设施我国目前一些正处于开发热潮之中的旅游景区,由于盲目的或不顾景区自身环境容量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一些较为严重的生态破坏,使当地水和空气的质量下降,噪音增加;景区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