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生物与环境

  • 格式:docx
  • 大小:75.10 KB
  • 文档页数:3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 ................. Y|应用判断| A .......... ®

1.用样方法调査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

【答案】V 分析: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方法是样方法。

2.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

【答案】X 分析:退化林地失去原有植被后再度恢复属于次生演替。

3.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

【答案】V 分析:垂直结构是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

4.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答案】X 分析:土壊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

5.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X 分析: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少各个种群之间基因吏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己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则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X 分析: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进行的演替是在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7.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答案】V 分析: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冋的循环是以CO?的形式进行的。

8.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答案】X 分析: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

9.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

【答案】X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号情高端指导街

种群的特征

【典例1]

(2014-福建理综)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 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

是()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北点地梅5 勰群数帔变化

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 段

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 值

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型增长

【解析】 结合曲线图可知,1972年每样方北点地梅的种子萌发 数和幼苗数均比1975年多,说明北点地梅的种群密度在1972年较大, 即生存斗争程度较高;由图示曲线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 段种群数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即前一阶段的 死亡率高于后一阶段的死亡率;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采集数 据后应取其平均值,不能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由图中曲线趋势可知, 5年间该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并非呈“S”型增长。

【答案】B

L 探窟 (1)种群特征中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 ,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趋 势 的 是

(2)分析坐标曲线图,得出该植物种群在5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O 种了紡发数

•幼苗数

△成熟株数

如何?

【答案】(1)提示:出生率、死亡率、迁人率、迁出率年龄组成

(2)提示:该种群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总结提升】

种群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及其调查方法

(1)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

①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出率、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②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③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影响。

(2)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的调查方法。

①植物:样方法。

②动物:标志重捕法。

③土壤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取样器取样法。

【变式训练】(2014-山东烟台一模)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査,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40

I30

S 20

羣75

T 50

0 400 600 800 1 (MM)

种群密度(只/皿4

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

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

C.A点之前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负相关

D.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

【解析】A点种群密度较小,生物量与B点基本相同,则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B正确;A点之前随笠螺种群生物量的増加,体长不断减小,二者之间表现为负相关,C正确;种群密度越大, 个体间的斗争越激烈,D错误。

【答案】D

种群数量的变化

【典例2] (2014-广东理综)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 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 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 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呻长度- A. 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 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 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 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解析】 由题图可知,幼虫的密度呈周期性波动:丰富度是指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落叶松的松针长度不能体现物种的种类;由 于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由题图可知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答案】B /解題探究 (1) 种群"型曲线出现的条件券亠1 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2) 根据曲线图,获取解题信息。 ①“S”型曲线中,K 值是指 。 “J”型曲线中有无K 值?

②种群的K 值在环境条件受到破坏时,将会怎样变化?

【答案】(1)提示: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自 然状态

(2)提示:①环境的最大容纳量无

②环境条件被破坏,生物不适应环境,〈值会减小。

【总结提升】

种群增长率和种群增长速率的区别

(1) 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率,即种群在单位时 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有个体总数的比率。

公式:增长率=(现有个体数一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出生率 —死亡率。在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率保持不变:而在“S”型 增长曲线中增长率越来越小。

(2) 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数量。

公式: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一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出生数 一死亡数)/单位时间。

(3)种群增长速率就是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不论是 型曲线还是型曲线,它们的斜率总是变化着的。在“广型曲纟戋增长 的种群中,增长速率逐渐增o 型曲线是指在 0 V.Vl <--- L ----- 1 ---- 1 頂• I960 1970 1980 19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