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ESG投资发展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9
2018年国内ESG评级体系分析报告2018年10月目录一、系统梳理:国内外评级体系中的关键评价指标 (5)1、环境项:包括废气及污水排放、能耗及资源利用、环保政策及措施三个方面 (5)(1)海外:MSCI及汤森路透ESG评级中的环境类指标 (6)①MSCIESG评级环境项 (6)②汤森路透ESG评级环境项:包括核能等新型能源生产及使用的创新性指标 (7)(2)国内:商道融绿ESG评级及MQI指引中的环境类指标 (10)2、社会项:分为员工薪酬福利、供应链及客户权益等对社会间接贡献,以及分红纳税等对社会直接贡献两类 (14)(1)海外:MSCI及汤森路透ESG评级中的社会类指标 (14)①MSCIESG评级社会项:重视产品社会责任评价 (14)②汤森路透ESG评级社会项 (15)(2)国内:商道融绿ESG评级及MQI指引中的社会类指标 (19)3、公司治理项:涉及董事会结构、商业道德、审计等内容 (22)(1)海外:MSCI及汤森路透ESG评级中的公司治理类指标 (22)(2)国内:商道融绿ESG评级及MQI指引中的公司治理类指标 (25)二、现有国内外关键评价指标适用性分析 (28)1、汤森路透重要评价指标在国内CSR报告中的披露情况 (29)2、MQI指引评价指标在国内CSR报告中的适用情况 (33)3、国内部分非财务类指标信息披露来源梳理 (36)三、构建国内上市公司ESG评级体系 (38)1、CSR报告评价体系:采用MQI指引中的有效评价指标 (38)(1)剔除掉目前并未找到有效信息披露的CSR报告评价指标 (39)(2)采用有效评价指标构建CSR报告分行业评价体系 (40)(3)从MQI指引行业分类到对应申万行业分类的替换 (42)2、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分行业构建不同评价指标 (43)(1)关键评价指标的构建需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43)(2)针对各部门行业各类指标的重要性分析 (45)(3)各项关键评价指标分行业得分权重设定:相关性分析 (46)(4)构建国内上市公司具体评价指标体系 (49)指标梳理:国内外评级体系中的关键评价指标。
2018年ESG评级体系分析报告2018年9月目录一、国内主要ESG评级体系详解 (4)1、商道融绿ESG评级体系 (4)(1)指标体系:按照通用指标及行业特定指标进行加权打分 (4)(2)评级结果:发布沪深300成分公司ESG评级结果 (9)(3)景气指数:每月发布景气指数报告披露得分波动较大指标情况 (10)2、和讯上市公司CSR测评体系 (13)(1)指标体系:根据消费、制造、服务类及其他行业设置不同权重 (13)(2)评级结果:按照行业、地区及主题三维度对A股上市公司打分 (15)3、商道纵横MQI指引 (18)(1)指标体系:因地制宜,分行业构建不同的定量化评价体系 (18)(2)评级效果:较为依赖企业自主披露意愿 (20)二、国内构建ESG评级体系可借鉴之道 (21)1、相关信息披露:国内数据披露不完整,信息透明度较低 (21)(1)港交所:推行“不遵守就解释”为原则的ESG信息披露制度 (21)(2)海外:推行强制性ESG信息披露制度的趋势逐渐加强 (24)(3)国内:仍鼓励自主披露,公司ESG信息披露需逐步改善提高 (26)2、评级指标体系:国外偏定量化,而国内主观性因素较强 (30)(1)海外: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庞大数据处理,指标设定偏定量化 (31)(2)国内:评价体系构建有待完善,指标设定偏定性、评价偏主观化 (35)本报告对国内主要ESG评级体系的梳理,并重点分析国内在ESG 评级体系的构建及具体评级工作的展开上,究竟有哪些难点及不足之处,相比之下,海外成熟ESG评级体系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国内主要ESG评级体系详解。
整体来看,当前国内已有一些由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商业机构构建的ESG评级指标体系。
本篇报告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包括商道融绿、和讯、商道纵横MQI指引等国内主要ESG评级体系,力求对国内ESG评级开展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
但由于国内ESG仍处发展初期,应用范围及传播渠道普遍受限,后续仍有待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等来共同组织构建一套完整的ESG评价体系。
德勤发布港交所2018年ESG实施回顾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9-10-30
关键字:港交所
德勤近日最新发布了《香港联合交易所2018年ESG实施回顾》研究报告,对香港主板上市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深度分析与解读。
最新发布的《香港联合交易所2018年ESG实施回顾》调研共抽取300余家样本,根据企业ESG报告
中所体现的“战略融入”、“机制建设”、“议题管理”、“披露形式”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对企业管
治架构及环境社会议题披露等通用类信息和主体内容进行评价,探索香港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实施现状,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价值创造、管理融入、信息披露提供建议,旨在帮助企业更好的满足可持续发
展合规要求,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指引和方向。
详细信息请登录 证券日报
page 1 of 1。
ESG和CSR区别CSR指的是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根据欧盟2001年所提出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整合到企业运营以及与利益相关方的互动过程中。
ESG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的投资理念。
这是投资者在投资时用于衡量企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社会影响所关注的三个核心因素。
一、CSR、ESG的共同点两者都强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CSR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常见形式即CSR报告。
秉持ESG理念的投资者也十分重视被投企业披露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绩效信息,近年来资本市场也在大力倡导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
此外,两者所追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即企业可以实现长期稳健发展,既为股东也为社会创造价值。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有企业高层特别是董事会的重视、推动和参与。
二、CSR、ESG的不同视角不同。
CSR强调多利益相关方视角,关注的群体比较宽泛。
ESG 主要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角度出发,聚焦企业社会绩效与股东回报的关系。
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提出不同的建议披露指标。
应用不同。
CSR应用场景比较宽泛,可能出现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社区沟通、员工管理等领域,这些部门都可能成为CSR工作的管理部门。
ESG应用场景聚焦在资本市场,特别是在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企业内部一般是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负责ESG。
三、ESG是CSR在金融行业内在联系ESG是CSR对金融业务的社会责任要求,也是CSR在金融业的具体表现,指金融业机构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融入到金融业务。
环境因素考虑公司作为影响自然环境的管理者的表现;社会因素考虑公司如何处理与员工、供应商、客户和经营所在社区的关系;治理涉及公司领导层、高管薪酬、审计、内部控制和股东权利等。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摘要2018 年,中国抓住良好发展机遇,继续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成绩。
一、高质量发展为绿色金融持续注入新动力2018 年,中国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各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 年12 月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自2018 年1 月1 日从先行试点进入全国试行阶段,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继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后,2018 年3 月,中国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赋予其更高的法律地位和更强的法律效力。
生态文明成为重要的国家意志,进一步深化了绿色发展共识、推动了绿色发展实践。
2019 年1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为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又一制度支撑。
可以说,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绿色转型的新发展要求,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加坚定的制度保障和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
发展绿色金融、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自发选择。
在国际上,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以建设性的态度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中国切实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 年度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比2005 年下降约46%,提前完成到2020 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自主承诺目标;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005 年的72%下降到2017 年的60%;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3.8%,预计到2020 年可完成占比达到15%的目标;清洁能源投资连续九年位列全球第一。
上市餐饮企业的esg信息披露的案例
答:
1、百胜中国:2018年,百胜中国正式发布了《2018年度ESG报告》,报告介绍了公司
在ESG领域的发展情况。
其中,在员工方面,百胜中国实施了丰富多彩的健康计划,包括体育活动、心理训练、营养食品分发等。
在环境方面,公司重视减少能耗、改进废水处理、减少垃圾剩余以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同时也开展了一些慈善项目来帮助当地社会有
需要的人士。
2、重庆忠利集团:2017年9月,重庆忠利集团正式发布了《2017年重庆忠利ESG披露报告》。
该报告主要介绍了公司在ESG方面的实施情况。
详情如下:在人力资源方面,忠利集团将原有“升学补助”扩大为“学业奖励”;原有的“新生子女补助”扩大为“生子女补助”; 合
理安排工作时间; 建立企业优化性工作制; 忠利集团还将从电子竞技项目中选出优秀选手成
立“忠利电竞战队”, 旨在通过电子竞技文化来促进企业文化传承。
全球ESG投资解读:历史变迁、规模趋势与评级体系摘要:随着国内“双碳”的开启,ESG投资也迎来了“爆发年”。
在后疫情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了全人类的愿景,由此促使ESG投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所关注和应用。
兴起于群众环保运动,数十年间其规模已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30%左右。
ESG投资理念起源于欧美国家的民间环保运动,近年来规模增长迅猛,自2012年至今已增长超1.5倍;ESG资产规模全球发展严重失衡,主要集中于欧、美、日、加、大洋洲五大地区。
欧美两地区规模之和自2012年以来,一直占据五个主要地区的82%以上;日本作为后起之秀,在2014到2020年的6年间,超越加拿大与大洋洲,占比排名跃至第三;机构是ESG投资发展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个人投资者占比见涨,但机构一直是ESG投资的主力军;国际市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ESG评级体系。
多家知名指数公司开发各自的评级指数,较为典型的是MSCI有关ESG指数的评判维度。
目录一、国际变迁历程:从公众环保运动发展到ESG投资(一)国际有关ESG原则定义的起源概述(二)21世纪联合国首提ESG与可持续投资二、全球ESG规模:增长超1.5倍,美国资产最大,机构成为主力军(一)欧洲ESG资产比例下降,美国崛起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地区(二)机构看好ESG投资,个人投资者占比逐年上升(三)财务绩效高于同类其他基金,可减少环境污染三、信息披露准则:国际ESG投资制度更规范,主要以GRI标准为主(一)2021年欧盟委员会发布ESG信息披露标准(二)各国交易所对于ESG信息披露具体规定四、主流ESG评级机构:国际市场形成典型ESG评级体系和投资策略(一)国际主要ESG评级体系:涉及多领域,覆盖最多达300个指标(二)ESG评级典型案例:MSCI有关ESG指数的评判维度(三)国际上的ESG投资策略:ESG整合策略代替负面筛选策略,成为主流五、小结放眼国际,欧美作为ESG投资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其ESG债券及基金规模均在全球占主导位置。
我国esg信息披露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其中ESG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ESG的信息披露。
2006年,我国证监会首次提出ESG概念,并明确了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环境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内容。
2008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投资者保护巩固和增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该文件中提出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为中国ESG信息披露奠定了基础。
2016年,由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引》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第13号文件,明确了上市公司ESG信息的内容和格式,并规定了信息披露周期。
2018年,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2018年修订版),其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并将ESG信息披露纳入信息披露评级。
2020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工作。
总的来说,中国ESG信息披露在政策和制度上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实行ESG信息披露,有望推动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ESG 投资理念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作者:李小姗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3期李小姗摘?要?ESG投资理念近年来快速在国内发展起来,其核心是在兼顾股东利益的同时,更专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共同构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为最终目标。
推广ESG投资理念可以促进公司董事会改善和提升治理水平,转变治理方向,实施对应的治理策略,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ESG投资?公司治理?可持续性发展?股东利益一、ESG投资理念解读ESG(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及管治)投资是近十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责任投资理念,也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投资理念。
ESG投资在中国兴起虽不算超前,但其发展和被重视程度却引起国内上市公司的极大关注,ESG投资理念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ESG投资理念包括3个方面,一是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如企业改进工艺技术,采取其他措施减少废物排放、节约资源、利用能源;二是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如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参与公益事业、服务社区建设等;三是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企业在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强化ESG投资势必为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带来正向促进并提升的影响。
二、国内政策促进ESG理念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责任指引》,鼓励国内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随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8年发布通知,要求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披露内容具体化及量化;2012年,香港联交所颁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将香港上市公司ESG披露职责由原来的“建议披露”提升到“不遵守就解释”,并于2016年初正式执行,一年后香港联交所再次提出细化披露内容的要求,需在2017年度ESG报告中披露关键绩效指标(KPI);2018年,中国证监会修订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形成良好公司治理实践”,并确立了ESG披露的基本框架。
中国esg相关政策体系发展近年来,我国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重视不断提高,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ESG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推动ESG投资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中国ESG相关政策体系发展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
ESG投资作为一种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的策略,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趋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对ESG投资的关注也不断提升。
二、发展历程1. 初步探索阶段(2016年以前)在这个阶段,中国对ESG的认识还比较有限,相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
但是,一些国内外组织和机构已经开始关注ESG问题,并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例如,一些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始发布ESG相关的报告和指数,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ESG表现。
2. 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2020年)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开始重视ESG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与ESG 相关的政策法规。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推广ESG投资等。
2018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企业加强环境信用建设。
此外,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
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中国的ESG投资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同时,国内一些机构也开始推出ESG投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对ESG投资的需求。
例如,一些基金公司开始推出ESG主题基金,以投资于符合ESG标准的企业。
3. 全面推进阶段(2021年以后)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对ESG问题的关注,并出台了更多的政策法规以推动ESG投资的发展。
202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加强ESG标准体系建设,推动ESG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ESG助力企业和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作者:李文顾欣科李灿权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年第07期最近几年,全球经历了诸多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危机事件,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非系统性风险对社会的冲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1》中指出,“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存在超乎寻常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全球掌握万亿级资产的机构投资者加快了投资方向转变的步伐——提高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治理)投资的配置。
根据MSCI发布的2021年全球机构投资者调查,新冠疫情更加凸显了ESG的重要性,ESG投资相对市场基准的回报稳定性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强化了机构投资者把ESG纳入投资体系的决心和信心。
ESG浪潮迅速从欧美延伸至全球,也成为我国各种论坛中的热点议题,体现着商界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新探索。
ESG理念自2004年由联合国正式提出以来,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也逐渐融入到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当中。
ESG的应运而生不仅让企业社会责任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实现了对接,更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升级转换。
ESG评估把传统商界以财务回报为核心的单维评价模式升级到以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核心要素为支撑的多维价值评估模式,将企业社会责任量化为企业实现综合价值的评估指标,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依据。
从ESG投资实践的不断丰富到ESG融入公司战略和管理体系,ESG与负责任投资实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联系日渐紧密,ESG推动了企业价值观、非财务信息披露、投资策略、绩效评估标准、金融产品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具体到投资活动来看,ESG投资被定义为广泛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的投资活动。
据彭博资讯统计,2019年全球ESG投资规模已超过30万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超过 53 万亿美元,预计占全球总管理资产的1/3以上。
DOI:10.16661/ki.1672-3791.2108-5042-0851ESG投资指数比较研究——以信用债指数分析为例齐琳(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3)摘 要:目前国内ESG主题投资发展潜力巨大,该文梳理了ESG投资理念在国内外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详细分析了一个新的公开发行的固收类ESG市场指数,并通过与可比指数比较,归纳出新指数市值合理、年化回报高、风险收益特征鲜明、流动性和分散性兼顾等优势,认为该指数可以作为ESG投资的跟踪标的,为投资者践行ESG 投资理念提供有效的市场价格走势信息。
关键词:ESG投资 ESG指数 中债-国寿资产ESG信用债精选指数 指数化投资 绿色债券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8(c)-0099-04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SG Index—An Example of ESG Credit Bond IndexQI Lin(China Life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100033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domestic ESG theme investment is huge. This article combs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SG investment concep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s a new publicly issued f ixed income ESG market index in detail, and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 index, such as reasonable market value, high annualized return, distinct risk return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ation of liquidity and dispersion, by comparing with comparable index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index can be used as the tracking target of ESG investment and provide effective market price trend information for investors to practice ESG investment philosophy.Key Words: ESG investment; ESG index; ChinaBond-CLAMC ESG credit bond select index; Index-investment; Green bond作者简介:齐琳(1990—),女,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与监管。
中国ESG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1)发展历程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提出希望金融机构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纳入决策过程。
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ESG投资概念,提倡在投资中关注环境、社会、治理问题。
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发布,对ESG概念发展和领域设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年,高盛集团发布ESG研究报告,将“环境、社会、治理”概念整合到一起,标志ESG概念正式形成。
此后,国际组织、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不断深化ESG概念,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ESG理念。
国内ESG 发展较晚,但ESG中“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等核心理念与我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2018年6月起,A股正式被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明晟(MSCI)全球指数。
为此,明晟(MSCI)公司需对所有纳入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ESG研究和评级,不符合标准的公司将会被剔除。
此举推动了国内各大机构与上市公司对ESG的研究探索,相关政策与监管文件亦陆续推出。
新冠疫情爆发后,ESG的重要性再次提升,ESG资产管理规模呈现加快扩张态势。
据中证指数公司统计,截至2020 年全球融入ESG理念的投资规模已将近40万亿美元,占全球整个资产管理规模30%左右。
彭博预测,到2025年全球ESG资产管理规模有望超过53万亿美元,占预计总资产管理规模(140.5万亿美元)的三分之一以上。
根据明晟(MSCI)在2021年发布的《全球机构投资者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表示计划在2021年底增加ESG投资;79%的受访者表示有时或经常使用气候相关数据来管理风险;关于未来3-5年的投资趋势,62%的受访者提及ESG。
该调查表明ESG投资将成未来投资领域重要趋势。
(2)发展现状1.ESG评级尚未形成统一标准ESG评级机构有多种,有商业机构、非政府机构(如环保组织)等。
2018年ESG投资发展报告2018年ESG投资发展报告摘要赵永刚、于未希一、ESG投资处于重要机遇期:ESG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的一种可持续投资理念。
近年来随着各国交易所ESG信息披露环境改善,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采用ESG投资比例不断增加,个人投资者尤其是千禧一代对ESG理念认同度持续提升,ESG投资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二、ESG投资的价值认同度在提升。
2018年对于ESG有助于降低风险和提升收益的机构投资者而言,持否定意见的比例大幅减少,ESG的投资理念认同度在逐步提升。
三、责任投资增长迅速。
截至2018年底,美国责任投资规模接近11.6万亿美元,相比2016年增长33%。
其中,机构投资者管理规模占比为74%。
而在机构投资者中,共同基金占比54%,保险公司占比37%,教育基金占比6%,三类机构投资者合计占比97%。
四、美国ESG ETF发行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美国新增ESG ETF 产品15只,总规模5.37亿美元,保持住了2016年以来连续3年ESG ETF的发展态势,截至2018年12月底美国共有ESG ETF 50只,总规模57.88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
五、ESG板块发展空间较大,ESG整合是产品主流,新晋发行商成为发行主力:2015年之后的新增产品在规模上也大多实现了发展,ESG ETF板块内仍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从产品格局上看,相比单独的E、S或G投资,ESG投资是近年来的主流。
在发行人方面,2018年新增的15只产品中,12产品来自首次发行ESG ETF的发行人,包括Vanguard、Goldman Sachs、UBS等大型发行人。
六、ESG投资的国内发展展望:目前国内ESG投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策略以负面筛选、主题投资、正面筛选为主。
随着SmartBeta和因子投资在国内2发展日益成熟,将ESG因子纳入多因子模型的ESG整合策略也将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综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负面筛选、主题投资、ESG整合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ESG投资的重要方向。
3一、ESG投资理念演变ESG投资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在考虑公司财务因素外,同时融合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因素的投资方式。
Deutsche Bank Climate Change Advisors(DBCCA)在研究中将可持续投资的发展分为伦理投资、早期社会责任投资、现代社会责任投资和ESG投资的4个主要阶段。
表 1 可持续投资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目前,ESG投资主要以负面剔除、ESG整合、积极股东策略、标准规则筛选等策略为主。
其中,ESG因子整合(ESG Integration)方式是较为系统而明确地将ESG因子纳入投资分析与决策的过程,通常通过以下4个途径实现:基本面投资、量化投资、smart beta投资与被动投资。
4表 2 ESG因子整合途径投资者通过公司基本面数据,使用估值模型等判断该公司未来的市场表现时,根据ESG因子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例如预测公司未来收入时,ESG方面的机会与风险对其收入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在预测经营成本时考虑员工的工伤率、原材料利用率等ESG类指标。
目前在量化、Smart Beta与被动投资中较为常用ESG因子整合方式主要是根据ESG评分对组合中个股权重进行修正,例如降低ESG分数低的股票的权重、根据ESG因子与其他投资性因子之间的统计关系对投资池中的个股权重进行设置、将ESG评分作为选股指标或赋权因子等二、ESG价值:来自学术和投资机构的视角关于ESG投资的价值,目前国际上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部分基于风险理论的投资者认为,投资主要是来自交易和基本面数据,ESG与投资目标无关,甚至会有负面影响,损失公司经营绩效。
在有效市场下,ESG所揭示的风险和投资机会均已在股票价格中体现出来,所以在投资中没有必要整合ESG因素。
而部分基于定价偏差理论的投资者则认为,由于定价的无效性,在投资流程中整合ESG因素可以提高分析效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财务估值和投资组合收益带来影响。
(一)来自资管机构的观点根据RBC(Royal Bank of Canada)全球财富管理的《2018 Responsible Investing Survey》报告显示,全球各主要地区在投资中考虑ESG因素的出发点主要集中在履行受托人的责任与改善风险收益两个方面。
未考虑ESG因素的原因在各地区间产生差异,亚洲主要是由于相关资料数据的不足,北美地区则主要是未与受托人的责任一致。
从ESG因素对收益与风险的影响来看,67.3%的受访者认为ESG因子有助于降低风险,相比2017年提高19.4%;持否定意见的受访者大幅减少,仅占13.9%,比2017年降低18.3%。
38%的受访者认为ESG因子有助于产生Alpha,相比2017年提升14%。
持5中性意见的受访者占41.8%。
而持否定意见的受访者大幅降低,只有20.2%,相比2017年降低25.8%。
调研结果显示了ESG的投资理念认同度在逐步提升,无论是降低风险还是提高收益,持否定意见的比例都已经大幅降低。
图1在投资中考虑ESG因素的动力图2 ESG因子有助于降低风险(全部)图3 ESG因子有助于产生Alpha(全部)6从美国与欧洲的投资者来看,相比2017年,有更多的投资者在2018年认为考虑ESG因素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这一比例在美国由16.6%增加到54.4%,在欧洲为51.1%增加到78.8%。
此外,也有更多的投资者认为考虑ESG因素的组合收益相对不考虑ESG因素的组合会更高。
图4 投资者对ESG对组合收益风险影响的看法尽管投资者对于ESG投资理念的认可度提升,但对上市公司ESG相关信息的披露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的满意度较低。
在改善这一境况的过程中,欧美国家46.2%的投资者认为公司股东发挥的作用最大,其次27.2%认为是监管机构、之后依次是企业组织、交易所与其他相关部门。
图 5 投资者对于当前披露的ESG相关数据的数量满意度(左)与质量满意度(右)7从国外发展来看,政府部门在推动机构投资者采用ESG投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2015年10月,美国劳工部取消了抑制养老金ESG投资的条款,将ESG因素纳入受托人进行投资决策的合理考察因素。
此后,许多养老金计划开始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还有部分甚至直接进行ESG投资。
Natixi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直接向ESC登记了第一个ESG的目标日期基金,可以预见未来退休金计划中以ESG为代表的责任投资基金产品将不断涌现。
(二)来自学术研究的验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集中在验证ESG与公司财务绩效是否有相关性。
Friede, Busch, Bassen (2015)1统计了自1970年至2014年近2000篇ESG 相关研究,分别对结论中与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以及不显著等进行简单归类,主要结论如下:从资产类别来看,52.2%的股票类资产研究显示ESG和公司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4.4%的研究显示二者具有负相关关系。
在不同区域,ESG对绩效影响存在差异。
在北美和新兴市场,ESG相对更加有效。
ESG与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的研究中,在两个市场比例分别为42.7%和65.4%。
比起发达国家,ESG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在新兴市场国家更为显著。
这与新兴市场公司治理水平还有待完善有关。
通过ESG筛选排除评分较低,尤其是公司治理较差的公司,能够使投资组合获取更高的收益。
总的来看,ESG与公司财务绩效有相关性的解释主要为:(1)ESG表现优异的公司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特定风险;(2)ESG表现优异的公司对声誉具有积极影响;(3)ESG表现优异能够增强客户黏性,改善公司运营,提升公司财务绩效;(4)ESG表现优异的公司在面临极端下跌环境中,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1ESG &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Mapping the global landscape,December 2015,Deutsche Asset & Wealth Management89图6 主要资产类别中ESG 与公司财务绩效关系(数据来源:Deutsche AWM )图7 ESG 与公司绩效的区域分布研究(数据来源:Deutsche AWM )三、ESG 投资发展:以美国为例 (一)美国责任投资发展1、责任投资规模增长迅速2012年以来,ESG 投资呈快速发展态势。
欧洲和美国市场是全球责任投资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权益固定收益房地产 投资组合52%64%71%16%4%0%0%11%正向负向0%10% 20% 30% 40% 50% 60% 70% 42.7%26.1%33.3%38.0%65.4%7.1%8.0%14.3%7.7%5.8%正向 负向10的领先市场,规模约占全球责任投资的90%左右。
图8 责任投资资产地区分布占比(数据来源:GSIA )截至2018年底,美国责任投资规模接近11.6万亿美元,相比2016年和2014年分别增长33%和76%,发展非常迅速。
从资产类别来看,责任投资偏好固定收益和权益资产,二者合计占比约为97%。
其余资产类别,如房地产、PE/VC 等资产规模占比仍非常小。
图9 美国历年责任投资规模(数据来源:US SIF ,2018)2、责任投资策略分布52.6%38.1%4.7%2.3% 0.2%2.1%欧洲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除日本 日本11整体来看,责任投资策略主要以负面剔除、ESG 整合、股东参与策略、标准规则筛选等策略为主。
其中,负面筛选是跟踪规模最大的策略应用。
负面筛选主要是基于风险逻辑,剔除高风险的公司。
ESG 整合是基于收益逻辑,将ESG 作为溢价因子,引入投资过程。
在美国市场中,ESG 整合策略、影响力投资、股东参与策略、负面剔除策略、优质筛选策略都是使用占比较高的策略。
图10 ESG 投资策略的区域资产规模分布(数据来源:GSIA )3、责任投资中的投资者结构在美国责任投资中,机构投资者管理资产8.6万亿,个人投资者有3万亿美元。
从投资者类型来看,近2.6万亿美元通过注册投资公司来管理,包括共同基金、ETFs 、封闭式基金和可变年金。
其中,共同基金接近2.58万亿美元,ETFs 规模目前很小。
近5880亿美元通过另类投资工具管理,包括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和房地产基金,透过其他综合基金管理有7,530亿元。
0%20% 40% 60% 80% 100% 120% 负面剔除 ESG 整合 股东参与策略 标准规则筛选 优质筛选 可持续发展主题影响力投资 欧洲 73.6% 27.8% 55.6% 89.3% 52.2% 47.9% 43.2% 美国 23.8% 56.0% 30.6% 0.0% 24.0% 22.2% 49.8% 加拿大 2.3% 10.1% 10.3% 9.5% 21.3% 20.3% 2.7% 澳大利亚/新西兰 0.0%4.6% 0.0% 0.3% 0.0%5.2% 1.1% 亚太除日本 0.1% 0.2% 0.0% 0.0% 0.1% 1.9% 0.0% 日本0.1%1.2%3.5%0.9%2.4%2.6%3.2%图11 2018年美国责任投资中机构与个人占比分布(数据来源:US SIF)图12 2018年美国责任投资中投资者类型分布(数据来源:US SIF)责任投资中的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共同基金、保险公司、教育基金、慈善基金会、劳工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