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458.52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二重点总结

第13章总体规划

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

一、城市布局功能、结构与形态

城市功能是主导、本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

城市结构是内涵、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用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表现出来。

城市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表现发展变化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过程,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

集中式布局的城市:网格状、环形放射状

分散式布局的城市:组团状、星状(指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1)立足区域、讲究整体:增强区域整体发展观念、把握影响城市与区域整体性发展的因素、促进城乡融合,建立合理的城乡空间体系。

2)节约紧凑、强化结构:集中紧凑,节约用地、明确重点,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3)远近结合、弹性生长: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旧区与新区发展的兼顾、注意弹性发展。

4)保护环境、突出特色:以生态与环境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营造和谐的城市空间、注重城市和景观的布局艺术。

四、影响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条件

(2)经济发展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区位与交通要素

(5)政策及规划控制因素

五、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

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

1、有利的自然条件

城市规划布局的重大原则,常常是各种条件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

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与工程上的可行性

2、尽量少占耕地农田

尽量利用劣地、荒地、坡地在可能情况下,应结合工程建设造田、还田

3、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

城市用地选择应避开历史文物古迹、水源地、生态敏感地区、风景区及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的分布地区

4、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

对城市发展关系重大的建设项目,应优先满足其建设的要求

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条件是城市合理布局的基础

城市主要功能要素的布局

1、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2、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3、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和开敞空间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

4、组织公共设施系统,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方案比较的内容

1、自然条件与环境的适宜性

2、工程条件的可行性

3、布局的合理性

4、经济上的可行性及社会成本的比较

六、总体规划的编制

1、城市总体规划内容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总体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3、城镇体系规划层次划分

(1)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4)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需要突出的重点

(1)突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作为引导城市合理发展的基础

(2)突出人文与自然资源保护和空间管制

(3)突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性和法定性

(4)突出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四区四线

第1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确定方法

1)城市整体强度分区法

2)人口指标推算法

3)典型实验法

4)经济测算法

5)类比法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基本要求

1).既能深化、补充、完善和落实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意图,又能落实到每块具体用地上

2).土地租让,招投标,标底条件和管理的依据与建设的指导。城市建设管理要求

3).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个案建设(规划条件等)

内容深度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三、控制指标又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类。

规定性指标(指令性指标)指该指标是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更改的。包括: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限高(上限)、建筑后退红线、容积率(单一或区间)、绿地率(下限)、交通出入口方位(机动车、人流、禁止开口路段)、停车泊位及其他公共设施(中小学、幼托、环卫、电力、电信、燃气设施等)。

指导性指标(引导性指标)是指该指标是参照执行的,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包括:人口容量(居住人口密度)建筑形式、风格、体量、色彩要求其他环境要求(关于环境保护、污染控制、景观要求等的指导性指标可根据现状条件、规划要求、各地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

四、用地面积确定原则

1).用地面积通常与用地边界的四至范围有关在城市新区开发中,用地面积的大小通常由道路、河流、行政边界、各种规划控制线围合而成的地块大小决定。

2).用地面积应当根据用地的使用性质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具体确定,不应盲目划定避免土地资源浪费或用地不足的情况出现。

3).用地面积与城市开发模式有关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开发时,控规中划分的地块面积往往较小采用大规模整体式开发时控规中划分的地块面积通常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