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2.3教学设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54.92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地理教案《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一章: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概述1.1 流域的概念与特征1.2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意义1.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原则第二章: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2.1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2.2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地貌2.3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与水文第三章:田纳西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特征3.1 田纳西河流域的人口与经济发展3.2 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特点3.3 田纳西河流域的城市化进程第四章:田纳西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4.1 田纳西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4.2 田纳西河流域的土壤侵蚀与污染问题4.3 田纳西河流域的环境影响及其社会经济反馈第五章: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实践5.1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历史进程5.2 田纳西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5.3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第六章:田纳西河流域的产业发展6.1 田纳西河流域的主要产业类型6.2 产业发展与流域综合治理的关系6.3 流域内产业布局与转型升级第七章:田纳西河流域的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7.1 田纳西河流域的交通网络布局7.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流域发展的影响7.3 流域内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规划第八章:田纳西河流域的旅游资源开发8.1 田纳西河流域的旅游资源特点8.2 旅游资源开发与流域综合治理的关系8.3 旅游开发对流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九章: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9.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9.2 田纳西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9.3 生态环境恢复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实践与启示10.1 我国主要流域的治理与开发概况10.2 我国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与启示10.3 面对未来,我国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一章:国际流域治理案例分析11.1 湄公河下游国际流域治理合作11.2 亚马逊河流域治理的国际合作11.3 国际流域治理的经验与挑战第十二章:技术创新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12.1 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12.2 流域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12.3 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第十三章:流域治理与社区参与13.1 社区参与流域治理的意义13.2 社区参与流域治理的实践案例13.3 提高社区参与度的策略与方法第十四章:流域治理政策与法规14.1 流域治理相关的政策体系14.2 流域治理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4.3 政策与法规在流域治理中的作用与局限第十五章: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望15.1 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15.2 面对全球变化的流域治理挑战15.3 创新技术与理念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以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为主题,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全面阐述了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综合治理与开发实践等内容。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什么是流域,什么是分水岭,什么是水系。
2.能够结合已知背景概括出流域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并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分析该地域发展的优势和弊端,并能延伸出流域的开发和治理方法。
1.能够概括归纳出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
2.掌握梯级开发的概念并学会结合实际低于分析梯级开发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能将纷繁的信息归纳梳理成图表。
3.能够将本节流域综合治理的知识迁移运用到其他流域上去,能够将本节的梯级开发的评价迁移运用于其他流域的梯级开发,作出合理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客观的评价态度,发掘事物的两面性,并能合理进行衡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以及人文背景综合探讨该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原因:这是对学生求其果必先知其因的地理思想的培养。
如果单纯罗列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手段,学生虽然能够强记结果,但是对为什么这样做却不理解,就更不能谈相关问题的迁移能力的培养了。
2.流域的梯级开发及梯级开发的作用。
原因:流域的梯级开发是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和开发中的重中之重,对该流域的水电、航运、防洪、提高水质和旅游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反观许多其他流域的开发和治理中采用的梯级开发策略,则是利弊兼具,各方看法迥异,如埃及的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建设、我国三峡大坝的建设等等。
这里既需要学生掌握流域梯级开发的概念,更需要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评价事物的能力。
难点:1.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2.根据流域的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3.对该课程的分析过程和推演方法的迁移,如: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等的迁移。
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①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尼罗河文明、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总称;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航运价值提高
(分析水力丰富与否从两个方面分析:河流水量的大小;河流的落差)
<-20℃
、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会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冬末春
—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而该季不发达——水量小;水量变化大;经济发
:
人口较少,农业较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老棉花带衰落
而面积减小,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河湖中蓝绿藻繁殖,鱼类减少;因灌溉增
时至关重要
——把河流分为若干段,选定适宜的坝址,修建一系列的水利枢纽,逐段地利用该河流
分河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河段水位相对平衡,利于通航;其次,为何田纳西河每年的
水源充足可改善小气候环境。
抗御洪水的能力。
通常所说某水库是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就是指水库复,为木材加工、造纸工业提供原料。
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旅游业的基础。
方便
迅速流失,在
矿区生态。
、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也就是说要加强开垦荒地、发
③由于农牧
水利工程没有修建过鱼道,影响鱼群洄游产卵;
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四、流域的开发早期及其后果。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课程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本节课以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作为案例学习,从而总结归纳出研究或规划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首先,要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然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流域各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并根据有利因素探寻该流域发展的方向,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寻其综合治理的对策。
学情分析在必修一、二已对相关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进行了学习,第一单元也学习了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应该说都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但关键就是知识的运用和知识的迁移。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谈话法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治理开发的措施。
2、掌握流域治理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及教材内容,自主学习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和人口、经济等人文条件。
2、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归纳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
3、根据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方法,合作探究邢台七里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流域内各要素的分析,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热爱乡土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难点: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分析总结流域治理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导入】观看今夏邢台七里河洪水的有关报道。
提问:我们怎样做才能将七里河变害为利呢?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有一个成熟的认识。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而且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
地理高二年级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湘教版地理必修III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三节,提供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典型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
教材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本部分通过图文材料及活动重点介绍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的自然及人文地理背景。
(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通过文字材料及3个活动,分析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的主要措施及选择这些措施的原因。
(3)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以文字材料展示了田纳西河流域治理所取得的成就。
(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经验,并通过学生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和早期的开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后面学习流域合理开发和综合整治的基础知识,这四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通过案例学习法学过荒漠化及湿地资源的开发问题,因此对于案例分析的方法比较熟悉,同时也能较好的对区域地理背景的进行分析。
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所限,学生对流域开发治理的基本内容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逐步的启发来完成学习。
但学生对这种陌生的内容学习兴趣还比较大,这对教学十分有利。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背景,分析该流域早期开发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过程及经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分析学习方法,掌握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通过课堂合作学习、思考交流等环节,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科学表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图文材料的阅读,提升其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整理与归纳,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及查阅资料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岗位职责土地储备中心主任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职位,需要负责整个土地储备中心的管理和运营。
以下是该职位的主要职责和要求:1. 管理团队。
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并负责对该团队进行管理和协调。
此外,他们还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强大管理能力的团队,负责土地储备、土地出售和土地开发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2. 负责土地开发。
该职位需要负责开发新的土地储备,并为土地储备中心提供发展的战略方向。
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需要明确开发土地的目标,并实施一个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
3. 制定策略。
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需要建立和实施一个战略计划,以确保土地储备中心的长期繁荣和成功。
他们需要分析市场情况和市场趋势,以了解未来土地市场的走向,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应对。
4. 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
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需要与潜在客户和现有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们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要求,以便确保土地储备中心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并与客户长期合作。
5. 拓展业务。
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需要负责拓展业务,并为中心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他们需要积极寻找新的业务机会,并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以确保土地储备中心能够不断增长和发展。
6. 参与政策制定。
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需要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监管等事宜,并为土地储备中心提供支持和指导。
他们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以便在必要时作出相应调整。
7. 管理预算。
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需要负责管理预算,并确保在预算范围内完成任务。
他们需要精通财务知识,并能够有效管理土地储备中心的财务。
总之,土地储备中心主任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以确保土地储备中心能够长期繁荣和成功。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什么是流域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是指为了解决水资源环境问题,针对流域内生态环境、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的治理和开发活动,也被称为流域综合治水。
其目的在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解决流域生态与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先行的理念,保护和提升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通过科学的水文地质分析,合理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优先、统筹发展;•推进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和节水技术的应用推广;•构建流域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流域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二、田纳西河流域概况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总面积约为10.9万平方公里。
该流域东起大西洋海岸山脉,西至密西西比河流域,纵贯美国阿拉巴马、田纳西、肯塔基等8个州,被认为是美国南部地区最显著的水系。
田纳西河横贯流域的同时也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成为自然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过度的开发和污染,该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受到了威胁,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受到了约束。
三、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1.水资源调配与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合理规划和安排水资源的利用,确保水资源的供应安全。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制定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制定水资源管理法案,建立自下而上的河流管理委员会体系,建立多层次监管机构;•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水库、水闸等防洪设施,改善水资源调配能力;•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加强应对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
2.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主要措施包括:•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完善环保监管措施,规范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增加流域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依靠流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将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导教案【学习目标】1.察看地图,成立流域和水系的观点,并总结概括出流域的基本特色:特别性和整体性。
2.联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剖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经过认识田纳西河流域不一样期间的开发举措和结果,剖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重难点】1.剖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剖析流域综合开发的举措。
【方法指导】启迪式教课法、事例剖析法【学习过程】知识增补:流域和水系1、分水岭:相邻水系之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也叫分水线。
2、流域:分水岭为界限的河流集水地区。
3、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相互连结构成的宏大系统,又称河系。
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后注入大海、湖泊或消逝在沙漠中。
4、干流、支流、支流等级(见以下图)干流:指水系中河流长、水量大、流域面积大的主河流。
支流:水系中除干流外的全部河流。
直接注入干流的河流叫一级支流;把直接注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
5、河流的分段及其特色(1)河源。
河流开始的地方,能够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常常出现急滩和瀑布。
(3)中游。
中游一般特色是河流比降变缓,河床比较稳固,下切力量减弱而侧蚀力量增强,所以河槽渐渐拓宽和波折,两岸有滩地出现。
(4)下游。
下游的特色是河床宽,比降小,流速慢,河流中淤积作用较明显,浅滩各处可见,河曲发育。
(5)河口。
河口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流入大海、湖泊或其余河流的进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
6、流域的特征(1)特别性每个流域的特色各不同样,有的流域适合人类生计,先形成了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大多起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2)整体性流域是一种特别种类的地区,它的各构成部分之间联系特别亲密,构成一个整体。
一、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47—— P49 的内容(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活动一)、找出田纳西河在美国的地点,流域范围,河流起源地。
第三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内容。
课本内容包括四部分:1、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3、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课本上内容涵盖全面,设置的活动和阅读内容合理,根据实际教学活动,对课本上的内容有所取舍。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湘教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已经掌握了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此,本节内容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如何进行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治理前的田纳西河的背景,包括自然背景(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背景(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
3、学会通过案例分析、评价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4、了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过程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卓有成效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了解田纳西河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各自然要素的利弊,让学生学会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并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指导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2、通过分组收集和整理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资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教学重点:1、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内容和措施。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
流域为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流域的相关概念。
2.归纳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并能简单设计出我国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运用文字和图表材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总结其开发优势条件和需要治理的问题。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措施。
3.学会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1.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2. 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
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以展示景观图片、地理图表、地理学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手段,实现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先欣赏一组赏心悦目的图片,这些图片正是田纳西河经过治理之后的一个美好的结果,但是田纳西河流域在治理之前呢,并不是这般的美景如画,大家想知道他以前是什么样子吗?(学生自由发挥)
【讲授新课】
想了解一个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就要了解这个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地理条件,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1.什么是流域
流域的概念就是由分水线(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我们平常所称的流域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分水岭也很好理解,看到这幅图,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和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
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但也可以是微缓起伏的平原或者湖泊,甚至有的河流称为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分水线是分水岭的脊线。
它是相邻流域的界线,一般为分水岭最高点。
比如说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是——秦岭。
2.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全长1450公里,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1)位置:中低纬度,美国东南部,距墨西哥湾不远,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
(2)地形:上游是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是冲积平原
(3)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多雨,夏秋少雨。
【思考】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什么区别呢?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和早春降水多,夏秋季节降水较少,雨热并不同期。
【探究】田纳西河流域为什么“夏秋降水少,冬春降水多”?(学生课堂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首先看冬季的时候冷气团来自哪里?北冰洋。
而墨西哥湾的暖气团携带大量的水汽也开始北上,又因为中部是大平原地带,冷暖气团就会在这个区域碰撞,形成一个锋线气旋,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就会在冬春季节带来丰沛的降水。
在夏季的时候,由于田纳西河在山脉的西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所以夏季降水较少。
(4)河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主汛期12月至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