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三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单元核心素养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龟.裂(jūn)纬.度(wěi)追溯.(shù)凋.零(diāo)B.潮汐.(xī)掸.去(dǎn)尘埃.(āi)翩.然(piān)C.缄.默(jiān)帷.幕(wéi)踪.迹(zōng)楔.形(xiè)D.遗骸.(hái)狩.猎(shòu)香蒲.(pǔ)褶.皱(zhě)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 分)A.漂移陆地缓慢豪无疑问B.汇聚流逝碰撞两栖动物C.恐龙灭绝悲惨天衣无缝D.覆盖措施膨胀冰天雪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而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将近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B.疫情期间,群众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幅增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C.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D.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表层含义,更要透过文字进入作品意境,体验阅读的快乐。
5.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所给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3 分)空气和水中的酸类,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吹拂着它,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雨水落到河湖里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着岸上的石壁。
A.破坏冲击渗入冲刷B.腐蚀冲击进入冲刷C.腐蚀冲刷渗入冲击D.破坏冲刷进入冲击6.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3 分)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方位顺序和逻辑顺序。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质量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zhě)劫难.(nàn)骨骼.(gé)潮汐.(xī)B.遗骸.(hái)蟾蜍.(yú)彗.星(huì)携.带(xié)C.熔.化(róng)链.条(lián)深渊.(yuān)岛屿.(yǔ)D.追溯.(shuò)衍.射(yǎn)地壳.(qiào)陨.石(yǔn)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次第物候悬殊铜壶镝漏B.领域携带趋势草长鹰飞C.雾霭喧嚷枯躁坚定不移D.踪迹腐蚀山麓悬崖绝壁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D.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4.(3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C.“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3分)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当今的艺术仿佛....的灯光,3D..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舞台上扑朔迷离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等等。
2021年八年级语文测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题号一二(一) (二) (三) 三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D ) (2分)A.憎.恶(zēng) 狼藉.(jí) 颓.唐(tuí) 尴.尬(gān)B.涎.水(xián) 踌躇.(chú) 举箸.(zhù) 嫉.妒(jí)C.琐屑.(xiè) 震悚.(sǒng) 骷.髅(kū) 猝.然(cù)D.惧惮.(dàn) 半晌.(xiǎng) 抱歉.(qiàn) 愧怍.(zh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 (2分)A.烦燥粗拙噩耗长途跋涉B.霹雳颠沛渴慕世故人情C.取谛疏懒掺假穷愁潦倒D.肿涨赋闲孤孀大亭广众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2分)A.那年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真是祸不单行....。
B.信客的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
C.她给孩子们讲“长毛”的故事,虽说是随意编造的,可她讲得绘声绘...色。
D.父亲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就是喜欢与人争个长短,较个高低,他连村长都不放在眼里。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 (2分)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5.下面文学常识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D ) (2分)A.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B.朱自清——《背影》——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C.钱钟书——《围城》——小说D.余秋雨——《信客》——小说【试题解答】《信客》不是小说,而是一篇散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总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姓名:班级: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
(7分)(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无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之地和游人将去之地,描写景物为离别创设环境氛围的诗句是:,。
(5)登临岳阳楼,俯瞰洞庭湖,你能领略到洞庭湖的壮阔气势,正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所说“, ”。
2、根据语境作答。
(7分)春天,一个yùn yù( )新生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一切都变得那么huóyuè( ): 冰雪早已销声匿迹,小草探出了头,开始A( );蝴蝶扑打着翅膀,翩然起飞;花朵伸着懒腰,准备在温暖的阳光下B( )开放……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分)(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处。
(2分) 萌发萌生次第轮次(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分)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科学精神, ;有利于教育人民掌握科学方法, ;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也有利于人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①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②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风格③激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A.①③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4、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阿西莫夫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基地》《新疆域》。
B.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三天称为“寒食”,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C.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更在戊时,称人丁,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测试卷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本试题满分150分,包括卷面分5分,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周南.关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诗经.秦风.蒹葭》)③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⑤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⑦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①在河之洲(2).②蒹葭苍苍(3).③漏断人初静(4).④气蒸云梦泽(5).⑤两鬓苍苍十指黑(6).⑥青山横北郭(7).⑦只有香如故(8).⑧清晨入古寺(9).(2)城阙辅三秦,(10).风烟望五津。
(11).与君离别意,(12).同是宦游人。
点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根据积累,默写古诗词。
诗人所到之处,满目皆是风景。
贺知章立于船首,沉浸于“(1),(2)”(《咏柳》)的春景;王绩徘徊在薄暮东皋,远眺“(3),(4)”(《野望》)的秋景。
万般风景看遍,内心皆是情韵。
刘桢在“(5)?(6)”[《赠从弟》(其二)]的问答中寄寓对堂弟的无限期望;曹植看见“(7),(8)。
(9),(10)”(《梁甫行》)的乱象,为百姓的流离失所哀伤不已。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黝黑(yǒu)勉强(qiǎng)一绺(liǔ)动弹不得(tán)B.扒手(bā)粗糙(cāo)差役(chāi)深恶痛疾(wù)C.胆怯(qiè)畸形(jī)诘责(jí)杳无消息(yǎo)D.瞥见(piē)锃亮(cèng)教诲(huì)广袤无垠(mào)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A.绯红和蔼落弟精通时事B.燥热吹嘘慰勉诚惶诚恐C.辍学驿站酒肆藏污纳诟D.祖藉慈祥滞留油光可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清晨,多少学子正襟危坐,在老师严厉目光的注视下,站着诵读经典诗文。
B.他把巡按大人徐青这一人物的铮铮铁骨、刚正不阿的硬朗一面演绎得入木三分。
C.这里原先满眼茅草房,孤零零几间砖房鹤立鸡群,如今建起了现代化住宅。
D.近几年,随着景区不断向我们普及保护环境的知识,电鱼成了让大家深恶痛疾的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长征五号B”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拉开了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B.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其实不在于题材的大小,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实。
C.那种片面强调劳动教育专门课程、活动的狭隘思路,不仅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也必定会让劳动教育失去最广阔的舞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4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7分)冬天,风雪载.途衰.草连天。
曾经活力十足的昆虫们此刻已销声匿迹,蛰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等待(jié)难的过去。
随着第一声春雷的召唤,河水开始喧嚷.。
柳丝拉开春的(wéi)幕,新的生命暗暗在(yùn)育,他们终将在草长莺飞的春天里萌.发,四季也将再次开始周而复始的循环。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3分)①________难②________幕③______育(2)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风雪载.(zài)途B.衰.(shuāi)草连天C.喧嚷.(rāng) D.萌.(méng)发(3)语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活力十足B.销声匿迹C.草长莺飞D.周而复始2.古诗文默写。
(8分)古诗文寄寓着作者丰富的情思,值得我们反复诵读、认真体会。
《关雎》中“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写雎鸠鸟和鸣引出下文对善良美好女子的思慕;《子衿》中“一日不见,③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女子对心中恋人的深深思念;《式微》中的“④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写出了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蒹葭》中我们在秋水盈盈、蒹葭苍苍里,看到“所谓伊人,⑤________________”的几度求索,几多怅惘;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凄神寒骨,⑥________________”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终究无法摆脱的落寞;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求仕之心,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3.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此班级开展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吉林版2024年秋)一、积累与运用(15分)学校八年级组织了主题为“感受生活·体会美好”的学习分享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7分)在书中,我们认识了多彩世界。
横渡长江时,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让我们震(hàn)__①__;在《“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中,跳水姑娘吕伟入水一③刹.(A.chàB.shà)那的(xiāo)②洒、幽雅,让我们见识到运动的无穷魅力;异地求学,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谆谆④教.(A.jiāo B.jiào)诲,让我们体会到师者的良苦用心;朱德母亲为儿女不辍劳作、(),她的宽厚【甲】仁慈让我们心生敬爱【乙】日本右翼()地百般抵赖、颠倒黑白,让我们痛恨于人类良知的辱没……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2分)①________②________2.给语段中③④处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将字母写在横线上。
(2分)③一刹.(A.chàB.shà)那________④教.(A.jiāo B.jiào)诲________3.语段中括号处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 (1分)A.殚精竭虑顽固B.处心积虑顽强4.语段中【甲】【乙】两处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是() (1分) A.逗号分号B.顿号分号C.逗号逗号D.逗号句号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用词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
(1分)6.完成下面的语段阅读。
(8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郦道元在《三峡》中用“①,”来概括三峡春冬之时的无限风光;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②,”这亦诗亦画的千古名句,展现了边塞的雄奇壮美。
面对自然,心境各异。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以“③,”倾吐归隐之意;崔颢在黄鹤楼登高望远,引发了思乡之情,慨叹“④?”。
二、阅读(45分)班级举行“开卷有益·走进古人生活”交流活动,学习小组打算探究下面的古文,以了解苏轼。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悬.殊(xián)农谚.(yàn) 冰雪融.化(rónɡ)B.孕.育(yùn)翩.然(biān)销声匿.迹(nì)C.活跃.(yuè)连翘.(qiáo)衰.草连天(shuāi)D.纬.度(wěi)萌.发(ménɡ)风雪载.途(zǎi)1.C解析A项,“悬”应读“xuán”。
B项,“翩”应读“piān”。
D项,“载”应读“zà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A.融化暄嚷忧郁B.邀请凋零雉鸡C.想象枯燥稀疏D.鸭蹼窥探赌注2.A解析A项,“暄嚷”应为“喧嚷”。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B.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
C.益阳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3.C解析A.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B.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D.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3分)A.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检测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22分)1.用正楷将下面的诗句抄写在方格里。
(3分)科学使人深刻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狩.()猎缄.()默枯zào()迁xǐ()3.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1)题要填诗题。
(9分)(1)一日不见,。
(《》)(2)遥知兄弟登高处,。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一句写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4)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 ,”意境相似。
(5)成语“秋水伊人”出自《关雎》中的诗句:“ ,。
”4.下列句子中表述正确的一项()(3分)A. 为了加强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现场采样已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B. 面对新冠肺炎,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彰显了共克时艰的中国精神。
C. 近一半的儿童非正常死亡原因是由于溺水造成的,远超交通伤害和跌落意外。
D.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5.“更为重要的是”这句话是从下面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的语段中抽出来的,若还原的话,放哪一处最恰当?( )(3分)数学在中国古代称为算术,[甲]算术又称为算学、算法,宋元开始使用“数学”一词。
[乙]中国古代数学积累了不少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丙]这些方法背后的思想对当今的数学研究仍有启迪作用。
我们反对随意拔高古人,盲目自大的作法,[丁]也反对不顾事实,贬低中国数学的错误态度。
A.甲B.乙C.丙D.丁二(43分)(一)阅读古诗,完成6~7题。
(6分)寄全椒山中道士[唐]韦应物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①。
涧底束荆薪①,归来煮白石①。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
①山中客:指全椒县西山中的道士。
①荆薪:杂柴。
①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2010年秋三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 第I卷(42分) 一、选择题(1 8分,每小题0分) 1.下列各组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贾.人(jiǎ) 青冥.(míng) 幽咽.(yè) 石扉.(fēi)
B.剡.溪(dàn) 訇.然(hōng) 豆蔻.(guàn) 渚.清(zhǔ) C.凝噎.(yē) 暮霭.(ǎi) 纶.巾(1ún) 虾.蟆(há) D.渌.水(1ù) 浣.女(huàn) 雪霁.(jì) 红绡.(x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迷花倚石 天崖海角 司马青衫 轻垅慢捻 B.四顾萧条 墙橹烟灭 阡陌交通 妇濡皆知 C.丘峦崩摧 烟涛微茫 幽咽泉流 骤雨初歇 D.夜幕深垂 良辰美景 仓慌北顾 变换莫测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莫辞更坐弹一曲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④不辞辛苦 B. ①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④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 C. ①暮去朝来颜色故 ②故垒西边 ③今日还故乡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 D.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④不得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栗(战栗)深林兮惊层巅 ②惟觉(睡觉)时之枕席 ③去来(回来)江口守空船 ④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⑤却(退却)坐促弦弦转急 ⑥中原北望气(悲愤)如山 ⑦都门帐饮无绪(心思) ⑧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 A.②④⑥⑦ B.①③⑥⑧ C.①④⑦⑧ D.④⑤⑥⑧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 ②竹喧归浣女(笑语喧哗) B.①便纵有千种风情(深情蜜意) ②中原北望气如山(悲愤) C.①金风玉露一相逢(秋风) ②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作动词,增多的意思) D.①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一种文体) ②夜深还过女墙来(名词“宫女")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C.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派。 D.“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鸟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鸟鹊”,其一义即指“乌鸦”。“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第28页,中华书局l 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受苏轼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对这一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这一意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去有周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象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7.上文议论的主要问题是 ( ) A.批驳历来对《短歌行》的错误理解。 B.《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和“乌鹊”一词的落实。 C.历代文学家引用《短歌行》的目的。 D.《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含义。 8.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 B.表明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9.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 ) 全新八年级讲义 教学设计教案 全新八年级讲义 教学设计教案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文学家的想象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 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姚平仲,字希宴,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
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枣气不少屈。贯不说,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日:‘‘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擎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尊虏已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当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孕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 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选自《中国历代散文精品·姚平仲小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 负:仗恃。 B.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与:授予。 C.人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 浅:不够幽深。 D.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 物:察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I J A.①厚赐金帛,许以.殊赏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①而.虏已夜徙去 ②俸厚而.无劳 C.①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 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D.①亦时为.人作草书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姚平仲骁勇善战、建功立业的一项是 ①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 ②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 ③睦州盗起,……及贼平,平仲功冠军 ④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 ⑤及出,连破两寨,而虏已夜徙去 ⑥人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④⑤⑥D.①③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平仲忠于朝廷,在战西夏、平睦州、袭敌营的重大战役中,勇冠三军,具体地展示了他卓绝的军事才能。 B.姚平仲在童贯面前自负气盛,不肯屈己事人,拒赏求见,表现了他傲视权贵,重名轻利的个性。 C.童贯“抑其赏,,而“关中豪杰皆推之”;他将“皆得召见”而“平仲独不与",这些对比描写,突出了姚平仲的智勇过人、童贯的徇私忌才。 D.陆游在小传中既写姚平仲早年的建功立业,又写他晚年的韬光养晦;既赞颂朝廷政治清明、重用人才,又痛恨权奸嫉贤妒能、擅权误国。 第Ⅱ卷(108分) 四、(18分)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日:“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 译文: (2)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 译文: 16.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6分) 西江月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举例说明。 .
17.补写出下列名旬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 (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 , , 。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4)此情可待成追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