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优点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的优点

儒家文化是由孔子创立的,其内涵博大精深,现如今儒家思想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虽然儒家思想成形于两千多年前,发展于封建社会,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必须舍弃和批判的观念,但儒家思想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它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众多思想理论都保持了儒家思想共有的特点——实践理性的基本精神。超脱人事的思辨兴趣,如名家,非理性的信仰,如墨家,由于不符合儒家的仁学模式,都最终被排除在中国文化主流之外。孔子这套儒家思想文化体系无孔不入的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习惯习俗、信仰、情感状态·······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为中国人处理各种事务、关系和生活的指导原则与基本方针,也构成了中国人某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儒家的思想文化都成为中国人一种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经历了历史阶级、时代的种种变迁依旧保持形式结构的稳定,不依赖时代、政治、经济等因素,相对独立的按照自身规律客观存在。

儒家思想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其中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做到社会和谐。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这对于现代社会亦有积极作用。

“德治”主义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

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这种超级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异常顽强的生命力,历经千年内忧外患始终延续下来,比起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传到了今天,这点和儒家思想关系重大。儒家的人道精神、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舍我其谁的实践精神······都在危难时候起到过进步作用。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点和孔儒思想也有关系。

《礼记》中记载:“是故圣人作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具有外在强制约束力的“礼”被作为人区别于禽兽的社会性标志,孔子的仁学,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使之成为中国人的内在自觉即自我意识,使人在这个结构中认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位置、价值和意义,这些都存在于他和现实中人群交往中;在这种人群社会关系中便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心灵的满足或慰藉。也就是“天道”,“道在日常伦用之中”。这种文化——心理结构下,不需要舍弃现实的滚滚红尘、不需要否定日常生活的悲苦,不需要另外去追求灵魂的超度、精神的慰藉和理想的世界。

这种孔儒的文化——心理结构把人的存在意义放在了“伦常日用”之中,人生理想满足于社会性的人群和日常交往中,也许能避免出现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异化”问题,避免出现那种单向度的人的孤独和凄凉,也许避免沉沦于均一化的动物性情的抽象情欲,而失去人的本质?

以血肉之躯为基础的感性心理中积淀着理性的因素,心理学和伦理学交融统一,仁学结构也许能够在使人们愉快而和谐地生活在一个既有高度物质文明又有现实精神安息场所的方

面做出贡献?以亲自血缘为核心纽带和心理基础的温暖的人情风味,也许能使华人社会保存和享受自己传统的心理快乐?

儒家思想是铸就中华民族精神的先驱。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精华铸就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其中,儒家思想中的有为主义,在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首先,儒家以“求道即求真-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终极价值目标,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儒家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次,是儒家追求“求善与求美-讲道德重教化的精神”,孔子提出尽善尽美、文质彬彬、中和之美,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正是儒家强调真善美的统一价值原则培育了讲道德、重教化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树立“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的正人君子观念、建立道德观念、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培育中华礼仪之邦起到了根本的指导作用。再次,儒家强调“成圣与合群-团结统一的精神”,儒家设计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即圣人,儒家向往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儒家成圣与合群的价值观培育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魂。

儒学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现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传统。它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几次大的转变,但是没有失去它原有的本质。”儒家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上承西周时代的文明智慧,又在先秦百家争鸣中得以丰富,后世儒家又对儒、释、道三者的精华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使得儒家思想更趋于理性与科学,近代以来又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的胸怀,吸纳一切外来文化精华,不断融入现代思想继续为人类文明做贡献。

总之,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是中国人做人的基础,更是人类普世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之一,儒家思想促进了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孔子思想对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影响同样甚大。法国哲学家从孔子思想中悟到:征服者可以毁坏有形的物质,但毁坏不了道德。法国作家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他读了《赵氏孤儿》,将它改为“五幕孔子伦理观”,并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同样,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人的,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近代史上,德国人卫礼贤跟随军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学成回国后,担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在教授学生时,他流传法国的名言是这样说的:“所谓经济学说、社会学说,皆不如孔教。西方哲学家兴推倒前人学说而代之,中国则以孔教通贯数千年。”在他看来,儒家思想比西方哲学思想好处更多,所以能统治中国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