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历史上英国经济发展领先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近代历史上英国经济发展领先的原因

费希杰

——兼论现代历史上英国经济地位不断下降的原因

在近代历史上(主要是在十八九世纪),英国的经济发展曾经长期居于欧洲和世界的领先地位,它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在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业在世界上几乎居于垄断地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号称“世界工场”。在184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占全世界的45%。到1870年,尽管欧洲其它国家和美国的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仍占有1/3的份额。近代英国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能够长期居于领先地位,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进入了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被美国和德国赶上。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的经济也一直是发展滞缓、步履维艰,即使是在二战之后整个西方世界普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经济仍无多大起色,到60年代又先后被法国、日本赶上。到80年代,甚至连原先很不起眼的意大利也几乎赶上了英国。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的经济长期疲软、增长乏力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另一个问题。

一、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成败与否的深层因素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系统理论,我们可以推导出,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上能否成功和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下列五大深层因素:1.政治和经济制度;2.文化传统;3.种族遗传;4.教育事业;5.自然资源的人均拥有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生产力包含了三个组成部分: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通常把这称为生产力三要素,因此,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这三个因素的优劣,也就是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生产工具的效能和劳动对象的多寡。下面就对这三者逐一进行分析。

所谓劳动者的素质,实际上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一方面是智力素质,也就是指人的聪明才智、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等;另一方面则是非智力素质,包括人的创业精神、进取精神、市场观念、商业头脑、竞争意识、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等。智力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先天因素,实际上就是指种族遗传因素;二是后天因素,主要是指教育事业。非智力素质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制度,二是文化传统。因为一个国家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实行市场经济,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当然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对于该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巨大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所谓生产工具的效能,是指它的现代化程度。很显然,这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科学技术愈是先进,生产工具的现代化程度也就愈高,那么科技水平的高低又是取决于什么呢?众所周知,科技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把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去也同样依靠人,而能够发展科技和运用科技的人则又都是由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教育愈发达,培养的人才就愈多,也就愈有利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更新,所以,生产工具的效能最终还是取决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劳动对象,其实就是指自然资源。但要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寡,却必须同该国的人口数量联系起来。即衡量一个国家自然资源多寡的主要标准应该是人均资源拥有量。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系统理论,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还必须考虑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以及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所谓生产关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所

谓上层建筑,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至此,整个推导过程便全部完成,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系统理论(包括生产力三要素的理论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理论)出发,最终推导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能否成功的五大深层因素:政治和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种族遗传、教育事业、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

二、社会经济制度

在近代史上,由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和消亡也比较早,因而在欧洲各主要国家中率先完成了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英国封建制度的较早解体主要表现在:第一,英国的封建农奴制在进入14世纪以后就逐步瓦解,到了该世纪末,农奴制在英国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第二,封建行会制度在英国的势力和影响也相对较弱,这一方面是因为英国的一些主要工业纷纷由城市转移到不受行会限制的农村地区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行会内部的贫富分化也使整个行会制度趋于解体。第三,作为封建制度主要支柱的贵族阶级在英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的旧贵族因在15世纪的内战中自相残杀而大为削弱,而其后在商品经济影响下兴起的新贵族则大多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因此他们实际上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封建贵族,而一个资产阶级化了的新兴社会力量。

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之所以能够在欧洲各国中居于领先地位,这除了因为它的封建制度较早解体之外,还因为它具备下列有利条件:第一,英国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封建割据现象,它较早地发展能够得到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扶植和保护。第二,在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主要海上航路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因而使滨临大西洋的国家都处于有利的地位,尤其是英国正位于西北欧各国同美洲、地中海、印度洋等地海路交通的要冲,所以其地理位置对于发展海运业、对外贸易和进行殖民扩张特别有利。第三,英国不象欧洲其它一些国家那样拥有庞大的官僚机器和常备军,所以政府对工商业的税收也一向较轻,这显然有利于工

商业者的资本积累。第四,在欧洲各国中,英国可以说是经历了典型的原始积累过程:一方面,在英国国内持续展开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对广大农民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剥夺,使失去土地的大批农民成为自由雇佣劳动力。另一方面则是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扩张,通过海盗活动、掠夺式贸易、贩卖黑奴和商业战争来牟取暴利。由于英国在16—18世纪的殖民争夺战中先后击败其主要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法国)而成为头号殖民强国,所以其殖民掠夺规模之大、获利之丰远远超过所有其它国家。第五,在十六七世纪,英国成为欧洲其它国家的新教徒逃避宗教迫害和战乱的避难所,这些外来的新教徒大多是富有经验的商人、工场主和熟练手工业者,他们往往随身携带了资金、技术以及组织和管理生产的经验进入英国,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壮大。第六,英国早在17世纪中叶就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这比法国大革命要早一个半世纪,比德国1848年的革命则几乎早了两个世纪,所以在欧洲各大国中,英国不仅是最先建立起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始向政治民主化过渡的国家,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主要发源地,与其它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生产关系还是在上层建筑领域,英国都长期具有相对优势。

与英国相比,欧洲其它几个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都明显落后。意大利和德国虽然早在中世纪后期就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工商业和繁荣的城市经济,所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比较早,但是在地理大发现之后,由于商路的转移使德国和意大利都处于严重的不利地位,因而导致这两国境内的工商业和城市经济普遍趋于衰退,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就未能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且德国和意大利都迟迟未能消除封建割据、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因而使统一的国内市场无法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得不到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的扶植和保护。位于大西洋沿岸的法国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也与英国一样处于较有利的地位,而且法国较早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专制王权,这既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也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得到中央政府行政力量的扶植和保护,所以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