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文

1.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她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卑微者的高尚与高尚者的博爱

“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悄悄走进书店,在座椅上安然入睡。书店工作人员说,在这过夜的很多是拾荒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也有离家出走的人和在自习的学生,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

这则作文材料,当我一口气读到最后一个句号时,我的脑海里本能地浮现出一个结论:卑微者的高尚与高尚者的博爱。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给卑微者与高尚者在人性最温暖的部位提供了同床与共眠的机会。

无疑,这家书店的作为是高尚的,相对于拾荒者、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和离家出走的人来说,书店的高尚是强者的高尚,它的高尚赋予了博爱的内容。它之所以博爱,是因为在它义务范围内容之外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服务。而且这样的服务与金钱无关,只与博爱血脉相连。

书店,是集中汇集精神财富的场所,每一本书,文学的、历史的、教科类的、工具类的等等,无一不是使人长知识、长能力,无一不是使心灵得以净化。每一个漆黑的文字就像每一粒种子,深入心灵的土壤,使生命蓬勃葱郁。

拾荒者、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和离家出走的人,他们来到书店不看书,是来休息的,他们躺在深夜的座椅上,这个貌似不和谐的场景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禅意。书店,这个宗教般神圣的地方容纳了他们,书店这种博爱与宽容的态度是与其宗旨相一致的。

其实,他们躺下或坐着都像一本书。他们是有生命活动的书,拾荒者也好,无家可归的人也好,流浪者也好,从他们身上可以阅读到书本里没有的东西。他们为什么深夜里来,大部分顾客走了他们再来,悄悄地来。深夜之前他们在哪里?或许,冬日的雪花知道,酷夏的蚊虫知道,春天的桥洞知道,秋天的树林知道。

他们悄悄地来,他们深夜来,他们等大部分顾客走了以后再来,他们小心地来,他们怕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读书的人,他们想到了别人,他们的这种谨慎为人的行为难道不可以说高尚吗?有家的人,谁还愿意来这里呢?他们没有在书店读书,可是,他们在书店学到了什么是善良和博爱。

一个社会如果多一些卑微者的高尚和高尚者的博爱,这该有多么美好啊!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给出新华书店撵出看书孩子这样一个热门话题。透过这个现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立意:

1、从书店和店员的角度:新华书店,新华社书店曾是国人的购书圣地,有着很强的文化公

益色彩。这也许就是那位家长对店员不依不饶的理由。

2、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实体店购书原本是一个提升自我、丰富自我的过程,然而在实体书店购书看书时存在随意拆装新书、随性折叠书页、嬉笑打闹等不文明现象,更多体现在家长对于小孩正确的阅读方式的引导缺乏,使得这样的不文明现象一方面影响了图书的销售,另一方面造成了实体书店管理上的问题,妨碍了书店日常的经营,从而造成了和书店之间的隔阂。为此,这个现象并不是个例,折射出在新常态下急需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3、从市场需求看:作为像图书、影视这样的内容产业,首先要脱离原本的传统经营意识,调整经营方向和盈利模式,努力和当下社会紧密结合,提升自身的市场占有意识和服务意识。

4、从改善环境角度:特色经营,营造人文氛围效应。人们去影院,并不全是消费文化内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需求是社交。亲子、聚会,面对面、手拉手,实体店的意义再次显现。

关注考生的时代性、关注考生的个性生命成长,表面上在是考查作文,实际上在考查思维能力、考查语文素养。而这也体现了浙江语文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2.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这则材料作文应该针对当今社会有人想做好事又顾虑重重、想干大事却又畏首畏尾以及许多学生成长路上负担太重、顾虑太多却不敢有所放弃等现象命题,考生只要抓住“甩掉多余的顾虑”来立意即可切合题意,选择“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解除后顾之忧”、“大行不顾细谨”、“排除前进路上的干扰”等角度均可构思作文。

当然,从“妈妈”的角度立意亦可,提倡理解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不给孩子留下顾虑,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这个角度对于刚刚走向成年的学生来说,要写得深刻有难度。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略

【解析】

本篇作文有较好的区分度,可以拉开考生间作文得分的差距。注意材料中的“却”字,表现了萧伯纳的思想倾向性——梦想后的追问,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现实的世界存在探索创新精神,但年轻人更应该要有梦想和希望,生活的意义实际在于为目标而奋斗、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过程。关键在于选好角度。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的现实意义非常好。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莫因迷茫凋朱颜

风沙高原,霜雪哨岗,有一种青春因担当而不迷茫于绝徼藏边;盛夏亢阳,深秋寒雨,有一种青春因责任而不迷茫于车水马龙;迟明书声,夤夜青灯,有一种青春因信仰而不迷茫于朝暾夕月。在部分同龄人喟叹“谁的青春不迷茫”时,驻藏战士、快递小哥和青年学生的话语给我以慰藉,并使我相信:在这弹指而过的刹那青春中,我们应有所追求,莫因迷茫凋朱颜。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注目理想的眼。目光停驻之处,定是心之所向,若要吹散迷茫的愁云惨雾,便需要在青春中席卷起理想的旋风。不由想到了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学子们带着报效家国的理想,高唱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校歌,在偏僻闭塞的西南小城弦诵不绝,从未迷茫。看,木头临时拼装的科研仪器前,是杨振宁执着探索的消瘦身影;雨点叮当作响的铁皮屋顶下,是邓稼先求知若饥的不倦眸光。一双望向理想的眼,可助我们目视云汉,手扪星辰,无视迷茫。

有所追求,拒绝迷茫青春,需要一双踏实前行的脚。西风碧树中独上高楼,望到的理想之光总是远在天涯路尽处,如要摆脱迷茫接近它,还需脚踏实地地前行。又想到了晚唐杜牧,这个也曾有过“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鸿鹄理想的樊川居士,却因为不懂脚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