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旱节水种植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玉米节水抗旱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玉米生产受到了严重的旱情影响。
为了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并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需要采取一系列节水抗旱的栽培技术措施。
以下是关于玉米节水抗旱栽培技术措施的详细介绍:1. 合理选择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玉米品种是节水抗旱栽培的基础。
应优先选择耐旱性强、抗病虫害的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栽培。
2. 测土定水: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水分测定,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水时间。
避免过量灌溉和浪费水资源。
3. 采用小孔灌溉:玉米适宜采用滴灌或微喷灌浇水。
小孔灌溉可以提高灌水利用率,减少蒸发和土壤表面水分流失。
4. 种植密度合理: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
适当增加植株密度可以降低灌水量和土壤表面蒸发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5. 添加保水剂:在播种前或播种后适量添加保水剂,如蓖麻酸钠等,可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延缓土壤干旱程度。
6. 覆盖地膜:在播种后覆盖透明地膜,可以减少土壤表面水分流失,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地膜还能避免杂草生长,减少水分竞争。
7.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避免使用过量的化学肥料,以减少水源污染。
8. 中耕保墒:适时进行中耕,翻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中耕还可以破坏土壤表面的壤改、降低土壤蒸发量。
9. 秸秆覆盖:在玉米生长后期,将割取的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能有效减少蒸发和土壤水分的流失。
10. 合理田间管理:及时除草,保持土壤湿润和适度通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适时修剪玉米植株,促进茎秆和叶片的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通过合理选择品种、测土定水、采用小孔灌溉、种植密度合理、添加保水剂、覆盖地膜、合理施肥、中耕保墒、秸秆覆盖和合理田间管理等玉米节水抗旱栽培技术措施,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减少水资源的使用,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玉米节水抗旱栽培技术措施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各个地区都有着广泛的种植。
然而,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玉米种植所面临的干旱、水分不足等问题越来越多,影响着玉米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采取节水抗旱的栽培技术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土地改良土地改良是玉米节水栽培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对土地进行有效的改土垄沟。
玉米一般在春季栽种,为了保持土壤水分,需要在栽种前将土地表层深耕,高低垄的高度要适当,一般可以做到约10 cm高, 30 cm宽。
之后,再耕深层次的土壤,约为10-20 cm。
同时,玉米种植的土地应保持平整,防止积水。
二、肥料施用玉米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等。
为了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在施肥上要坚持科学化施肥、减量增效的原则。
施用过量的肥料容易导致漏施、浪费,并加重水土流失。
合理施用肥料不仅能够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能节约用水。
三、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水是玉米种植中节水的重点。
灌水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雨季来临前要适时灌水,后期则应该适量浇水。
灌溉水的质量也需要注意,不宜灌入含有大量盐分的水源。
施灌量一次不宜太多,以不影响水分的吸收。
同时,应该根据土壤的情况和气候变化,进行灌溉时间的调整。
四、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作用是对玉米生长过程逐步监测,及时处理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问题。
同时,加强田间巡视,发现病虫害情况及时防治,保护玉米健康生长。
还可以利用有机废弃物进行覆盖、阴蒂,减缓水分蒸发,起到保温、保墒的作用,增加肥料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采取节水抗旱的栽培技术措施能够帮助玉米减轻水分压力,保证玉米的成活率。
只有通过合理的土地改良、肥料施用、合理灌溉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将玉米种植变得更加科学化、高产化、避免高水消耗,同时实现玉米的高产高质,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玉米是我国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农村基层不断探索新的栽培技术。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一、什么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是将一定长度的塑料膜铺设在玉米播种行之间形成一个浅沟,在沟底进行行间播种的一种方法。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的特点是,它在整个期间都能维持一定的土壤水分有效性,提供了充分的土壤湿度,避免了旱季的干旱状况,从而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二、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的优点1.节约水资源: 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膜面上的雨水和雾气、膜下的土壤水分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使整个生境水分更充沛,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2.促进根系生长: 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双垄中有丰富的水分和养分组合成的土壤和膜面在阳光下形成一个小暖室环境,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了根系吸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增加了植株抗旱能力。
3.提高玉米产量: 在旱季,使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土壤中的水分,为植株提供足够的水分,从而在干旱的情况下提高了玉米的产量。
三、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的缺点1.成本高: 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
2.土壤温度难以控制: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所属的塑料膜,可以使土壤积温增加,但是如果出现温度过高或者其他问题,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适用范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适用于温度适宜、日照充足、气候干燥的区域,尤其是缺水地区。
同时,由于其较高的成本和劳动力需求,该技术更适用于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农场。
五、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抗旱技术的实施步骤1.选地: 选取耕作深度适宜,无积水,土质疏松,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
2.确定种植时间: 以当地天气和物候为基础,决定种植时间。
3.铺设塑料膜: 将塑料膜铺设在田间沟底。
膜长应根据实际田地、播种行距和亩地面积确定。
玉米的抗旱播种与节水灌溉分析【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消费量。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频发,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抗旱播种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文分析了抗旱播种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提高玉米的抗旱性,分析了玉米对水资源需求的情况,并总结了节水灌溉在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研究发现,抗旱播种和节水灌溉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显著影响,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为玉米种植和农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玉米、抗旱播种、节水灌溉、农业发展、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抗旱性、种植技术、农业策略、玉米种植、未来发展、农业技术、灌溉方法、水资源利用、农业生产。
1. 引言1.1 玉米的重要性玉米,又称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之一。
玉米是一种高产、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的粮食作物,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玉米具有广泛的用途,除了作为主食之外,玉米还可以用于制作食用油、酒精、饲料等,而且还可以用于工业原料和生物燃料的生产。
玉米在农业和工业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玉米还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作物,对于农民的生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的种植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扶贫和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
1.2 抗旱播种的意义抗旱播种是指在干旱条件下进行种子播种的一种技术手段,其意义重大。
抗旱播种能够有效提高玉米作物的生长适应干旱的能力,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合理的抗旱播种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减少作物在遭受干旱胁迫时的损失,确保农民的收入。
抗旱播种还可以减少用水量,降低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依赖,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通过合理调控土壤水分,有效减少作物的蒸发量,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灌溉水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玉米的抗旱播种与节水灌溉分析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在全球各地。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增加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玉米种植面临的重要挑战。
研究抗旱播种和节水灌溉技术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对玉米的抗旱播种和节水灌溉进行分析,以期为玉米生产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和更高的产量。
一、抗旱播种1. 抗旱播种的定义抗旱播种是指在干旱环境下种植作物的一种种植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选择抗旱品种、调整播种期、改良播种方式等手段,来减轻干旱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抗旱品种的选择选择抗旱品种是抗旱播种的关键一环。
抗旱品种是指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抵抗能力的作物品种。
在玉米的种植中,选择抗旱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耐旱的玉米品种可以通过其深根系和高效利用水分的特性,在干旱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产量。
3. 调整播种期根据干旱条件的不同,合理调整播种期也是抗旱播种的关键环节。
在干旱地区,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提高产量。
在旱季来临之前提前播种,可以让玉米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时期生长,减少干旱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4. 改良播种方式除了抗旱品种的选择和播种期的调整,改良播种方式也是提高抗旱能力的重要手段。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覆盖作物和保持土壤水分的技术等都是改良播种方式的一部分。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保护玉米植株不受干旱的危害。
二、节水灌溉1. 节水灌溉的意义节水灌溉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在玉米的种植中,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 科学的灌溉制度科学的灌溉制度是节水灌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玉米的种植中,科学的灌溉制度可以通过精准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需水量,合理确定灌溉的时间和数量,从而达到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干旱地区的农业面临着缺水的重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和农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帮助农民们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
一、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节水灌溉方法。
它通过将水直接滴到植物的根系附近,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滴灌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调整,将水分精确控制在植物需要的范围内。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覆盖技术覆盖技术是通过在作物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覆盖物,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常用的覆盖物包括秸秆、塑料薄膜等。
覆盖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粒子流失,提供良好的土壤保湿效果。
此外,覆盖技术还能够改善土壤的质地和温度,促进作物的生长。
三、精准灌溉技术精准灌溉技术是一种通过科学测算和实验调整灌溉量的方法。
它通过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和作物生长的需水量,来合理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次。
精准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精确控制水分供应,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浪费。
通过精准灌溉技术,农民可以准确了解作物需水情况,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四、种植抗旱作物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作物也是一种有效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抗旱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在干旱地区生长和生产。
例如,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抗旱作物进行种植,可以降低水分需求,提高干旱地区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和产量。
五、农业节水管理措施除了种植技术,农业节水管理措施也是提高干旱地区节水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采取合理的灌溉制度,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水分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加强土地保护,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农民还可以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使用农业化肥和农药,减少水源污染。
综上所述,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滴灌技术、覆盖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种植抗旱作物以及农业节水管理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率和产量。
玉米怎么进行灌溉,玉米的灌溉技术夏季高温天气,玉米很容易发生干旱,所以给玉米及时进行人工灌溉很重要,下面就让专业人士为大家介绍一下玉米的灌溉技术。
1、沟灌和隔沟灌。
玉米种植行距较宽,采用沟灌非常方便。
还可采用隔沟灌的方式,即只在玉米宽行开沟灌水,即省工又省水。
2、管道输水灌溉。
一般采用有地下硬塑管,地上塑料软管,一端接在水泵口上,另一端延伸到玉米田远端,边灌边退。
3、喷灌和滴灌。
喷灌和滴灌具有省水、省工、省地、保土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玉米田要不要浇水,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而定。
播种时,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保证。
若壤土含水量低于16%,粘土含水量低于20%,沙土含水量低于12%即需要灌水。
从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时期来看,一般应浇好4次关键水:(1)拔节水。
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耐旱、怕涝,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之间,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浇水。
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
墒情不足时,浇小水。
(2)大喇叭口水。
该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此期干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容易造成雌雄花期不育,遭遇“卡脖旱”。
(3)抽穗开花水。
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此期为需水高峰,应保证充足水分,如地表土手握不成团,应立即浇水。
浇水一定要及时、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发现叶片萎蔫再灌水就会减产。
(4)灌浆水。
籽粒灌浆期间仍需要较多的水分。
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70%就要灌水。
此期保持表土疏松,下部湿润,保证有充足的水分,遇涝注意排水。
北京地区春玉米一般在5月15日前后播种,为的是躲过大喇叭口期的干旱情况。
播种时土壤墒情要好确保出全苗就可以,其它一般情况下很少灌溉,亩产量达到1000斤左右没问题。
如果遇到特别干旱的年份,在拔节期结合施肥要灌一次水,大喇叭口期灌一次,成熟期看情况了。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