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石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与文物1993年第5期

中国古代玉、石璋研究

周南泉

一、文献典藉所述之璋

古文献资料中,常有璋之载,对璋之形、之用及有关问题都有述及,主要有如下数条。

《说文》:“剡上为圭,半圭为璋。”

《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璋中璋七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缫,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马。”

《周礼·考工记·玉人》:“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周礼·考工记·玉人》:“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饩。”

《周礼·典瑞》:“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

《周礼·考工记·玉人》:“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公羊传定公八年》:“璋判白”,“白藏天子,青藏诸侯。”

《仪礼·聘礼》:“受夫人之聘璋。”

《白虎通》:“璋以发兵。”

郑玄注:“天子巡守,有事山川,则用瀼焉,于大山川,则用大璋,加文饰也,于中山川,用中璋,杀文饰也,于小山川,用边璋,半纹饰也。”

二、璋的定义和种类

前面引用的文献资料中,东汉许慎《说文》一书有关璋的定义是“剡上为圭,半圭为璋。”这里所说的“半圭”,是指璋之形是圭的一半。那么,《说文》所说的圭文是何物呢?为此,要把璋之形搞清楚,首先要搞清楚什么物形叫圭。《说文》所谓的圭是“剡上”。剡,有的古书写成琰。查古藉,剡字有三种解义:《易·系辞下》有“剡木为楫”和“剡木为矢”之句,很明显,这里的“剡”字是作削之用。两句原意按现在的意思就是用木削作楫(划船的短桨)和用木削为箭矢;《楚辞·九章·桔颂》有“曾(层)枝剡棘”之句,这里的剡字是锐利的意思;再一

个是作锋解。可见,剡有削、锐利和锋之意。也就是说,《说文》所说的“剡上”,是说圭的上部是削成有锐利状的锋。至于圭的下部,《说文》释圭字时又有“方下”之说。所谓“方下”是说圭的下部呈方形或长方形。这两种意思合起来看,是说圭之形,上部顶端锐,并有锋尖,锋两侧斜削而下成坡形;下部呈方形,即侧视四角为直角或近似直角,断面作方形。若以斜坡与下部两侧边线交接的两折角(又称肩)连成一直线或切断,则圭之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长方形。

古代不仅对圭有如此具体的描述,而且在汉魏的画像石和碑刻中亦能见到。见者有东汉的武梁祠画像石中的祥瑞图及《隶续》所绘六玉碑、柳敏碑阴、益州大守碑阴、单排六玉碑等圭形(图一)。凡此可见,所绘之形,与《说文》所载及笔者据《说文》会意而形的圭。

图一古代圭形图

1.据《益州大守碑阴》2.据《单排六玉碑》3.据《六玉牌》4.据《柳敏碑阴》5.据

武梁祠画像石祥瑞图

(1──4)原图载《隶续》)

在搞清古代圭形定义之后,我们再来分析《说文》所谓“半圭为璋”的含义。在此,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古人绘制的璋是何形物。同圭之形一样,在《隶续》一书中,亦能见到璋的图形,见者有单排六玉碑、柳敏碑阴、益州大守碑阴和六玉牌上摹绘下来的璋(图二),从图中可知,所说形如半圭的璋,是将圭从首尖处至底下中心点连成一条直线切断后的一半部分,而不是将圭从中腰切断后的一半,亦不是将圭对剖的一半。这样半圭的璋形则成上尖下平,一侧边长、一侧边短,长的一侧与短的一侧的上端连接成的线呈斜坡状。这与前引各种刻划绘制的璋形是完全相同的。

图二古代璋形图

1.《单排六玉碑》2.《益州大守碑阴》3.《柳敏碑阴》4.《六玉碑》

从《说文》所载和武氏祠及各种碑刻璋图看,古代的璋,形式是定型的,固定的,最少汉代是这样的。那为什么前引各条文献资料中,又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赤璋、璋邸射、驵璋、弄璋、聘璋等不同的璋名呢?它们名称的不同与前述璋的造型有无变化区别呢?如果有区别,那与前述璋之形是定型的有无矛盾呢?这是古今以来的注释家和学者关心的又一问题。下面让我们对这些不同称名的璋作具体分析。

(一)大璋。从《周礼》文中看,大璋是以尺寸长短定名的,它在当时的长度是九寸。除此之外,它在造型方面则无特别的说明。从名称中看,它与中璋、边璋是相对而言,也就是说,大璋,就是比较大的璋。但郑玄对《周礼》大璋的注解,又从另一个角度增加新的内容,认为古代天子“有事山川”时,用的大璋,还有“加纹饰”一说,它们与中璋、边璋之分,除有大小之差外,又有大璋是“加纹饰”,中璋是“杀纹饰”,边璋是“半纹饰”。也就是大、中、边三种璋除有尺寸大小不同外,又有纹饰的不同。《周礼》之载和郑玄注解的不同是大璋作“有事山川”用时增加纹饰。增加纹饰,也就是在璋之上琢剡纹饰图案,因此,即使郑玄所说是真实的话,也不是造型上有什么改变。可见,从大璋的原文、后人的注解,与《说文》所谓的璋、古代画像石和碑刻中的璋,从造型上分析仍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处。也就是说前述璋的定型与大璋之形是一致的。

(二)中璋。文献中的所谓中璋,亦和大璋一样,是以尺寸而定名的。但中璋在不同的用途中,似在长度上有所不同。另郑玄注中,中璋又有“杀纹饰”一说。如果《周礼》和郑玄所注是可靠的话,则“天子以巡守”的中璋是九寸长,射(按即剡)四寸,厚一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的中璋是长七寸,射二寸、厚一寸;“天子巡守,有事山川”的中璋是另加“杀纹饰”。是知,所谓的中璋,其造型特点与《说文》所载同。

(三)边璋。按《周礼》记载看,边璋与大璋和中璋一样,亦以尺寸定名,所不同的是长度和宽度略异。如作天子以巡守的边璋,与“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的中璋、牙璋长度和厚度是一致的,即长都是七寸,厚都是一寸,但射则有别,其中“天子以巡守”的边璋的射是四寸,而“以起兵旅,以治兵守”的牙璋和中璋的射是二寸。除此之外,郑玄注中,称天子“有事山川”的边璋又有所谓“半纹饰”之说,并以此与大璋的“加纹饰”和中璋的“杀纹饰”加以区别。据此亦可知,边璋亦有射及由射和边形成的锐锋及下部的方底等式,与《说文》及古图中之璋形是一致的。

(四)牙璋。按《周礼》所记,牙璋是长七寸、射二寸、厚一寸,与“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的中璋之形是完全相同的。但历来诸注家和研究学者,对牙璋之形,颇多推测。概括来看共有四种说法,一是认为牙就是齿,牙璋者,就是在

某一部位有凹凸的齿形;二是认为牙璋是“有菄牙之饰于琰侧”。这里的“菄

牙”,即齿状饰,“琰”即璋之尖锋,因此,按此说,则牙璋是一种在其尖锋之侧有齿牙者;三是郑司农所谓“牙璋,耰以为牙”者。按“耰”解作雕刻的凸起纹饰,因此,“耰以为牙”,似是璋上雕刻有凸起纹如牙齿状;四是认为牙璋就是泛指有纹饰之璋。这四种意见中第三、四种意见,与郑玄所注大璋、中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