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_YrLw

  • 格式:doc
  • 大小:57.25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16《中国当代文学史》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阶段与主要特点

**大概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十七年文学、“文革”时期的文学、新时期的文学、最近十年的文学。

**大致掌握中国当代文学较为突出的三个特色:当代文学与时代联系密切、已经形成了由一元到多元的格局、在发展的道路上探索与困惑并存。

第二章: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

**大致掌握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了解《红日》、《红岩》、《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三家巷》等长篇小说的内容梗概和主要特点。

了解《红岩》中的人物形象刘思扬。

**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大概了解《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艳阳天》的内容题材特点。

**掌握《山乡巨变》的成就。

《山乡巨变》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剖析了农民在历史巨变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山乡巨变》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又增添了邓秀妹、刘雨生、李月辉、“亭面糊”、王菊生、张桂秋等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亭面糊”这位老农,简直就是《暴风骤雨》中那个逗人发笑的老孙头的亲兄弟,显得十分丰满并富有立体感。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山乡巨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每一章集中刻画一个人物,描写一件事情。作者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富有个性的行动,突现人物性格。学习古典小说刻画人物的技法明显可见。《山乡巨变》具有浓郁的南国的地方特色,湖南山村清秀俊美的乡风水色和当地特有的风情民俗,赋予小说一种特殊的文化蕴涵,并创造出令读者心驰神往的优美意境。周立波是驾驭语言的巨匠,《山乡巨变》中语言洗练流畅,清丽自然;人物对话幽默风趣,含蓄传神。特别是对湖南方言土语的运用,更见语言大家的功力。

第三章:新中国十七年的诗歌创作

**李季(1922-1980),在50年代被树立为“诗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榜样”。自从1952年落户甘肃玉门,开始了长达30年的以石油工业、油矿劳动者为表现对象的创作道路,享有“石油诗人”的美誉。

**掌握魏巍报告文学创作独特的审美追求。

魏巍报告文学创作独特的审美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主题的选择上,高度讴歌了志愿军指战员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高尚的时代精神。作者善于从普通革命战士的行为和言论中,敏锐地发现闪光的宝贵的精神,发掘他们丰富火热的内心世界,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激烈而悲壮的战斗背景中,寻找他们创造英雄业绩的力量所在。

其次,高度的典型化原则是魏巍报告文学作品在选择和组织材料上的重要特点。作者在大量素材中精选、提炼出最能体现主题的典型事例,并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实现典型化的表现。

第三,以抒情性的议论来推动作品的情节展开和思想深化,是魏巍作品的又一特点。作

者用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的抒情文笔,赞美那些为了祖国、为了和平而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们,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澎湃之际会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穿插以抒情或议论,拨动读者感情的心弦,使作品的抒情、议论与叙事、描写实现了自然和谐、浑然一体。既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又透视出作家独特的个性。

第四章:新中国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了解吴伯箫的散文中写得最好的是一组延安生活“回忆”之作,如《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四篇作品就分别从衣、食、住和精神生活方面对延安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和回忆。

**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期间的小说创作日趋成熟,出现了兴旺发展的大好趋势,尤其是长篇小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各种题材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丰收:革命历史题材方面涌现出《红日》、《红旗谱》、《红岩》、《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三家巷》这些优秀作品;农村题材作品有《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艳阳天》等,反映工业建设成就的代表作有《上海的早晨》、《百炼成钢》等,另外在其他题材创作方面也硕果累累,影响较大的有反映明末农民起义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在茫茫的草原上》等。短篇小说创作在这一时期摆脱了贫弱和稚嫩的状况,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出现了孙犁的《山地回忆》、茹志鹃的《百合花》、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玛拉沁夫的《科尔沁草原的人们》等杰出的作品。

**以《百合花》为例,掌握茹志鹃小说创作的整体风格。

(1)构思新颖,视点独特。小说没有写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写了发生在前线包扎所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从小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子遭到拒绝到最后新媳妇将被子改在英勇献身的小通讯员身上这一过程,使读者从这一件小事中,从这一个个简单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时代脉搏的跳动,反映了国家社会的命运。

(2)小说从细微之处开掘人物的性格美、心灵美,从中折射出时代的、英雄的光芒。小通讯员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他年轻、腼腆、热情、勇敢……当他面对要爆炸的手榴弹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铺了上去,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更多的同志。

(3)单纯的情节,丰富的细节。小说的情节是简单的。就是小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借被子——英勇牺牲。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的细节确实丰富多彩的。比如写到小战士牺牲了,新媳妇将百合花被面的被子一般铺,一半盖在小通讯员身上的时候眼中噙满了泪花。那份真挚的单纯的军民鱼水情尽显其中,使读者也不禁为之潸然泪下。茹志娟小说的风格清新、俊逸,与平凡中显诗情,与淡雅中显绚丽。在五六十年代的小说领域中可谓是独树一帜。第五章:新中国十七年的戏剧创作

**掌握《茶馆》对中国话剧民族化的贡献。

《茶馆》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在创造出一种与传统话剧有别的新的民族话剧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全剧三幕,一幕写了一个时代。以“裕泰”茶馆为具体场所,通过“众生相”的展示,概括出了中国社会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人情风貌。

(2)剧本采用的是一种与传统的锁闭式模式(强调故事情节)迥然有别的人像展览式(强调人物)的结构;首先是给人以一种生活原态的真实感;其次是着重写了环境,暗示出改造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三是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游离庸俗社会学的创造局限。这并不意味着《茶馆》没有统一性或完整性。该剧的主题是要“埋葬三个时代”,动荡不安、黑暗腐败、人民被奴役的三个社会横断面都是为统一说明主题服务的。实际实形散而神不散的。

(3)人物塑造很成功,剧中无论是粗线条的勾勒,还是浓墨重彩的描绘,无论是群象,还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王利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所谓“顺民哲学”,在旧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特征有:处事圆滑,内心虽有正义感,但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避免与恶势力做正面的交锋;持有一种“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的低调生存态度。这实际上是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