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
- 格式:docx
- 大小:164.05 KB
- 文档页数:8
1 / 8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单选题(共2题;共8分)
1.(2分)(2019·江苏)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𝐶1718𝑙
B.N2的结构式:N=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
【答案】D
【解析】【解答】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其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7+18=35,因此该原子的表示方法为:𝐶1735𝑙,A不符合题意;
B、N2的结构式为N≡N,B不符合题意;
C、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Na+,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不符合题意;
D、H2O中存在两个氢氧共价键,其电子式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标在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B、N2分子中存在N≡N;
C、Na+是在Na原子的基础上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形成的;
D、H2O中存在着氢氧共价键;
2.(6分)(2019·全国Ⅰ卷)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 / 8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 H++Cl−
【答案】D
【解析】【解答】
A.根据题目信息HCl分子被冰表面吸附判断,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为18g,HCl的物质的量为10-4mol,根据密度公式,V=m/p,得出体积,然后计算HCl的物质的量浓度,B正确,不符合题意。
C.HCl分子不能与水形成氢键,所以冰分子中氢键结构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HCl⇌H++Cl-此式子是电离,但盐酸水解不是可逆反应,应用等号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进行解题,其次注意氢键知识点的应用,对于HCl分子的性质不能因题目信息的变化而变化。
二、综合题(共4题;共57分)
3.(12分)(2019·江苏)A.[物质结构与性质]
Cu2O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以CuSO4、NaOH和抗坏血酸为原料,可制备Cu₂O。
(1)(3分)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3分)𝑆𝑂42− 的空间构型为 (用文字描述);Cu2+与OH−反应能生成[Cu(OH)4]2−,[Cu(OH)4]2−中的配位原子为 (填元素符号)。
(3)(3分)抗坏血酸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分子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
;推测抗坏血酸在水中的溶解性: (填“难溶于水”或“易溶于水”)。
3 / 8
(4)(3分)一个Cu2O晶胞(见图2)中,Cu原子的数目为 。
【答案】(1)[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2)正四面体;O
(3)sp3、sp2;易溶于水
(4)4
【解析】【解答】(1)Cu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3s23p23d104s1,形成Cu2+时,失去2个电子,即失去4s和3d能级上各自一个电子,因此Cu2+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3s23p23d9;
(2)SO42-的中心原子为S,四个氧原子在周围,此时为正四面体;根据配位键理论,此时铜离子提供空轨道,OH-中的氧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因此氧原子为配位原子;
(3)由抗坏血酸的分子结构可知,结构中,碳原子以双键和单键的形式存在,形成双键的碳原子为sp2杂化,形成单键的碳原子为sp3杂化;由于抗坏血酸分子结构中含有-COOH、-OH;且含有多个氧原子,可以和水形成氢键,氢键可增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因此抗坏血酸易溶于水;
(4)根据Cu2O的原子个数比可知,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根据晶胞中的白球和黑球的个数,可以知道白球有2个,黑球有4个,因此黑球代表的是铜原子。
【分析】(1)根据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确定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注意Cu的3d和4s分别为全充满和半充满状态时,更稳定;
(2)要解决空间构型有一些技巧,当为XY4型为正四面体,XY3型若无孤对电子则为平面三角形,若有孤对电子则为三角锥,当为XY2型若无孤对电子则为直线型,有孤对电子则为V型,当为XY型则为直线型;形成配合物时,提供孤对电子的为配位原子;
(3)根据抗坏血酸中碳原子的成键情况,确定其轨道杂化类型;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氧原子,可形成氢键,氢键可增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4)根据晶胞的化学式,结合原子个数比分析;
4.(15分)(2019·全国Ⅰ卷)【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3.5分)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4 / 8 A.[Ne] B.[Ne] C.[Ne] D.[Ne]
(2)(3.5分)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 、 。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 ,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 (填“Mg2+”或“Cu2+”)。
(3)(4分)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氧化物 Li2O MgO P4O6 SO2
熔点/₂ 1570 2800 23.8 −75.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
(4)(4分)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1)A
(2)sp3;sp3;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Cu2+
(3)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
(4)√24𝑎;√34𝑎;8×24+16×64𝑁𝐴𝑎3×10−30
【解析】【解答】(1)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也即是失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A是第二电离能,B是第一电离能。CD都是激发态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所以能量最大的是A。
(2)根据N、C都接的单键可以判断杂化类型是 sp3 、 sp3 , 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
5 / 8 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 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Cu2+ ,因为其半径大,空轨道易与N 原子形成配位键。
(3) 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先判断晶体类型,由于晶体类型不同导致影响熔点的作用力不同, 离子晶体的熔点大于分子晶体。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
(4)根据图像发现 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是面对角线的1/4,故答案为: √24𝑎 ,而 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是体对角线的1/4,所以答案为: √34𝑎
根据密度计算公式p= 𝑚𝑉= 𝑛𝑀𝑉= 𝑁𝑀𝑁𝐴𝑉得出 8×24+16×64𝑁𝐴𝑎3×10−30 。
【分析】(1)基态能量小于激发态,第一电离能小于第二电离能,根据此知识点可以解答。
(2)杂化类型判断根据杂化理论,利用化学键进行判断。对于配位键则需要看有无孤对电子和空轨道。
(3)熔沸点比较看晶体类型,根据化学键的不同进行判断。
(4)根据图像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距离和体积,根据物质的量公式进行推到得出密度。
5.(15分)(2019·全国Ⅰ卷)【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3.5分)元素As与N同族。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其沸点比NH3的 (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 。
(2)(3.5分)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 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3)(4分)比较离子半径:F− 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4分)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6 / 8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 ,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 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12,12,12),则原子2和3的坐标分别为 、 。
【答案】(1)三角锥形;低;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2)4s;4f5
(3)小于
(4)SmFeAsO1−xFx;2[281+16(1−𝑥)+19𝑥]𝑎3𝑐𝑁𝐴×10−30;( 12,12,0 );( 0,0,12 )
【解析】【解答】(1)氨气为三角锥形,因为 元素As与N同族 ,所以 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三角锥形,因为氨气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沸点高。
(2) Fe 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形成阳离子最先失去最外层4s轨道上的电子。同理 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5.
(3)
F− , O2− 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氟的原子序数大于氧,所以 F− 半径小于 O2−。
(4)根据晶胞计算规则,晶胞中Fe个数为2, Sm 个数为2, As 个数为2,所以化学式为
SmFeAsO1−xFx 。密度表达式为 ρ=𝑁𝑀𝑁𝐴𝑉3代入数据即可,答案为: 2[281+16(1−𝑥)+19𝑥]𝑎3𝑐𝑁𝐴×10−30 。因为1的坐标为( 121212),因为2位于底面且与1在地面投影位置重合所以坐标为 ( 12,12,0 ) ,因为3位于棱中心,且与1共面所以坐标为 ( 0,0,12 ) 。
【分析】(2)失电子时先失去最外层电子
(3)电子层结构一样的的阴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