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养好蚕宝宝的方法和饲养注意事项【9篇】蚕宝宝的饲养技术篇一收到蚕种后,将蚕种放置在准备好的盒中,蚕盒一般用普通纸盒即可,但要保证蚕盒干净无异味。
蚕种从出库之日起,在温度为21-29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约11天左右(包括寄送时间)自然孵化成。
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将准备好的新鲜的嫩从冰箱中取出来,等恢复到常温,用刀切成小块放入蚕盒中,会自动爬到上进食。
蚕从孵化出壳到上山结茧一般要经过27天左右(分为5龄)。
一至三龄蚕宜选用较嫩的桑叶喂养,四五龄蚕可用普通桑叶。
蚕适合于在温度范围为22-29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7摄氏度左右。
一条蚕一生所吃的桑叶在25克左右。
如喂养40条蚕,只需1千克桑叶。
但在实际喂养过程中,会有些桑叶浪费,这样需要的桑叶就会多一些。
蚕经过五龄后就要停止吃桑叶,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吐丝结茧(也叫上山结茧)。
农村一般使用稻草扎成的草山或枝条作为蚕山。
作为宠物喂养的蚕,可用一个纸盒子分成许多小格来代替。
蚕宝宝养殖的注意事项篇二1、把蚕卵放在盒子里,等待孵化,最适宜温度是25℃—28℃,如果气温较低,可以盖上盖子。
刚孵化的`小蚕要特别小心照顾,用比较嫩的叶喂养。
2、桑叶保持新鲜,每次喂养适量,剩下的放在冰箱里保鲜。
桑叶要干净,否则蚕宝宝吃了会生病;如果桑叶变黑发霉,不要喂给蚕宝宝。
给蚕喂桑叶时尽量洗干净手,以防病菌感染蚕宝宝。
3、换桑叶的动作要轻,可用羽毛或很软的毛笔来移动它,并且要勤快清理盒子。
4.如果蚕宝宝在饲养过程中生病死亡,应尽快取出盒子,并对盒子进行煮沸消毒,防止感染。
蚕宝宝养殖的注意事项篇三1、把蚕卵放在盒子里,等待孵化,最适宜温度是25℃-28℃,如果气温较低,可以盖上盖子。
刚孵化的小蚕要特别小心照顾,用比较嫩的叶喂养。
2.桑叶保持新鲜,每次适当喂食,其余放冰箱保鲜。
桑叶要干净,不然蚕宝宝吃了会生病;如果桑叶变黑发霉,就不要喂蚕宝宝了。
蚕种管理办法
一、背景
蚕是中国传统的经济作物,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
而蚕种作为蚕的种子,直接关系到蚕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高低。
因此,蚕种管理是促进蚕业发展的关键。
二、蚕种管理的重要性
1.蚕种品质较优,能够提高蚕种繁殖性、病虫抗性及其它性状,从而增加蚕丝生产量和蚕茧的质量。
2.蚕种管理能够使蚕茧的重量、纤维的质量和丝的长度都得到提高,将提高丝的经济价值,从而增加蚕业收益。
3.通过蚕种管理及选择,可以研究出更多具有优良性状的蚕种,使蚕业更加绿色环保,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三、蚕种管理办法
1.筛选育种。
对基础种、精选种、良种、优良品种等进行筛选,挑选育种适合地域、适合生态区域和适合规模化饲养方式的蚕种。
2.蚕种存放管理。
将蚕种储存于贮藏罐内,保持25℃左右的
环境温度,以保证蚕种的易萌性。
蚕种宜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不易
受潮、热和霉变。
3.蚕种消毒处理。
将蚕种浸泡在福尔马林中,1%的福尔马林浓度可以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
消毒后应当反复晾晒,晾干后再进行存储管理。
4.蚕种定期检测繁殖性。
对蚕种进检、定种、定繁、定方、定侵、定重,尤其要注意定侵,及时把握蚕种的病虫抗性。
5.蚕种选择。
选择优异的蚕卵,遵循种母母蚕年龄、品种、育肥、烘干、存储等环节,保证优良的蚕种。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蚕种管理办法,我们可以有效提高蚕丝生产量和蚕茧质量,使蚕业更加绿色环保,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我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49 拓宽渠道带动农民增收。
·挂县强农·农民增收NONGMINZENGSHOU编辑:赵昕(zhaoxin@)里下河所:专家团队调研项目区蔬菜生产日前,里下河所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设施蔬菜方向团队专家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项目实施区开展实际走访调研活动。
调研发现,小纪镇农业生产有序进行,秋茬的茄果、瓜类等蔬菜多已定植完成,生产状况良好。
受夏季高温天气影响,今年各地蔬菜销售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叶菜类蔬菜价格上涨明显,基地生产的90%蔬菜量供应当地市场,确保扬州市蔬菜供应充足,当地未出现蔬菜供应短缺致价格上涨的现象。
团队张永泰研究员对基地日后生产提出建议:一是选择优良适生性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加强科技带动力;二是加强基地种子、种苗和田间生产管理,做好展示示范的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基地内蔬菜生产企业和种植户的协作。
根据各自特色进行蔬菜生产,形成特色产业群;四是按照标准化方式进行蔬菜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苏大:专家开展秋季蚕种催青技术指导9月,苏州大学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徐世清团队深入示范基地开展秋季蚕种催青技术指导。
今年春茧行情较好,江苏省射阳县蚕农养蚕热情高涨,秋季基地催青蚕种近4.2万张。
应蚕农对抗病品种的需求,蚕品种主要是“苏豪×钟晔”一代杂交种。
其具有抗血液型脓病的特点,对农药耐受性相对较好,龄期发育快,体质强健。
苏州大学专家指出,蚕种孵化率、蚁体强健度及蚕茧产量和质量等指标直接与蚕种的催青质量息息相关。
因此催青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创造蚕卵胚胎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温湿度环境条件。
另一方面,蚕农对蚕种孵化的要求是:发种不带苗蚁,第1天孵化率较高,第2天基本孵齐。
要达此要求,催青阶段在抓好各个技术环节的同时,掌握蚕种胚胎适时见点是关键。
基地今年引入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并成功运行,通过电脑就可以控制各个催青蚕室的温湿度,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1、桑树育苗有哪几种方法?答:桑树育苗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有性繁殖即播种育苗法,另一种是无性繁殖即嫁接育苗法。
2、怎样选择育苗地答:宜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且靠近水源,前作是无根瘤线虫寄生作物的土地作育苗地,并注意不能连作。
3、育苗地怎样整地?答:播前深耕,彻底清除杂草,每亩施入有机肥50—60担,加过磷酸钙20—30斤后进行多次耕耙,使土肥混合,土粒碎小,然后按宽1.2米、高20厘米作苗床、床苗畦面要平整,并开好排水沟。
4、如何确定播种量?答:播种时应选择当年采收的新鲜桑种,发芽率要求达到85%以上,每亩用种量0.5-0.6公斤。
5、如何确定播种期?答:播种育苗可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以3月下旬至4月中旬(即清明前后)最好,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秋播于8月上中旬进行。
6、播种方法有几种?答:播种方法有撒播和条播两种。
撒播是直接把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的畦面上,条播是先在苗床畦面上每隔3—4寸横开宽3—4寸,深0.4—0.5寸的平底沟,然后将种子播在沟底,播后薄盖一层0.2—0.3寸厚的细土,轻轻压实,最后盖草淋水,盖草以略见土为度,每亩用稻草约150—200公斤。
7、播桑种如何防蚁害?答:播种前可用百虫灵拌种,再用适量细土和细沙拌匀然后播种,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苗地驱杀蚂蚁等害虫。
8、播种后如何管理?答:播后要注意淋水排渍,如逢连续干旱,每1—2天淋水一次,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渍,播后7—10天种子陆续发芽出苗,15天左右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在阴天或傍晚分2—3次揭去盖草,并进行间苗、定苗及追肥。
9、怎样间苗和定苗?答:一般苗高1—2寸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拔出过密的弱苗,苗高3—4寸时按苗距1寸左右进行第二次间苗,使每亩保持有效苗数8万株左右。
10、苗期怎样追肥?答:桑树幼苗期生长缓慢,应在揭草后结合间苗、定苗亩施1—2次稀粪水,以后每半月左右追肥一次,亩施粪水30担加1公斤尿素或硫酸铵,单施尿素时每亩不能超过2公斤,否则会烧苗。
种桑养蚕的五大技术要点1小蚕共育技术。
①实行小蚕共育,可使蚕发育匀整、健壮,确保蚕儿头数,为大蚕丰产打下基础。
小蚕专业户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专养小蚕出售给大蚕户,实行利益调配、利益联接,节省了养蚕工时,由过去的养一期蚕需22~25天,改为只需10~13天,张种产量比原来提高20%以上,实现互惠双赢的良性发展。
②共育管理要点。
蚕种催青后由共育户在当地蚕种经营部门领回家收蚁,以张为单位分区饲养至三眠后分蚕给大蚕户,向大蚕户收取75~80元/张的共育费和蚕种款。
2塔式技术网络。
①技术网络创新。
通过技术网络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
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网络,重点建设以小蚕共育户为中心的村级技术网络,小蛋共育户的蚕桑技术指导,改原来由县里蚕桑主管部门派“流动技术员”为在村里培养“固定技术员”,有利于技术辅导,更有利于具体操作。
②网络运作方式。
小蚕共育户分蚕到大蚕户后仍要负责大蚕户的技术指导工作,大蚕户的蚕茧产量、质量与共育户挂勾,张种平均产量定出一个双方同意接受的可信数量,可按全额收取共育费,如在实施中未能达到规定的产量、质量时。
可按未达到的比例适当扣除部分共育费,造成严重减产减收的可全额扣除共育费并取消共育资格,超过规定产量、质量的,按超过比例分别给予奖励。
3条桑立体育。
条桑立体育重点适宜于杂交桑区推广,根据杂交桑的生长特点,首先选定不同桑园按45天一个周期进行伐条,用条桑直接喂养大蚕。
经过伐条的桑园立即进行培肥管理,以利多次伐条。
条桑立体育,一是可以打破桑树生长平衡,一年可达到3~4次生长高峰,亩桑产叶可提高30%左右:二是可以克服大蚕地面(蚕台)育通风透气差、易发病等缺点:三是有利于蚕儿食下桑中小叶脉,提高食下率和消化率:四是可以互相搭架,有利蚕粪落入底层,避免上层桑叶污染,减少病原感染:五是可以解决大蚕采叶难,每张蚕种采叶可节省2~3个工作日。
4地面蚕台育技术。
①蚕农推广使用地面或蚕台饲养大蚕不但可大量节省蚕匾养蚕的喂叶、除沙等操作工时,而且可节省添置蚕具的资金,减少蚕体受伤机会。
蚕种催青技术要点
陆秀萍;仲伟程
【期刊名称】《江苏蚕业》
【年(卷),期】2003(025)002
【摘要】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中一项要求高、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近年来,笔者在催青工作中发现一些因蚕种质量而影响孵化率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蚕种的实用孵化率。
多年的催青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催青工作,加强催青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催青管理,坚持规范操作,认真搞好调查,灵活采取应变措施,合理调节发育进度,准确掌握各批蚕种的见点时间,适时分发蚕种,才能提高催青质量、提高蚕种的实用孵化率。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陆秀萍;仲伟程
【作者单位】海安县蚕桑站226600;海安县胡集镇蚕桑站2266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2.34
【相关文献】
1.桑蚕种催青技术要点 [J], 丁福成;刘杰;王妍;阴平
2.强化蚕种催青管理,提高蚕种催青质量 [J], 俞玉梅
3.强化蚕种催青管理提高蚕种催青质量 [J], 张榛
4.提高蚕种催青质量的技术要点 [J], 蒙科俊
5.提高原蚕种催青孵化率关键技术探讨 [J], 刘正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蚕种管理实施方案蚕种管理是蚕种养殖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蚕种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提高蚕种的繁育效益,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蚕种管理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建立良好的蚕种繁育基地。
选择地势较高且通风良好的地方建立蚕种繁育基地,保证基地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虫害的侵扰。
建立完善的蚕种养殖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要求。
其次,进行蚕种的筛选和选配。
根据蚕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筛选,淘汰病弱、生长缓慢的蚕种,保留优良的蚕种进行繁殖。
选配时要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蚕种进行交配,提高蚕种的综合品质。
第三,进行蚕种的养护管理。
及时补充蚕种的营养,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保证蚕种的良好生长发育。
定期对蚕种进行病虫害的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蚕种的健康繁殖。
要做好蚕种的环境调控工作,注意温湿度、通风等因素的控制,为蚕种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第四,加强对蚕种的监测和评价。
定期对蚕种的繁育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蚕种的生长发育情况、繁殖率、成活率等指标,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提高蚕种的繁育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蚕种市场需求和动态的了解,调整养殖规模和品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五,加强蚕种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通过开展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加强蚕种管理技术的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意识,推广科学合理的蚕种管理实施方案,促进蚕种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蚕种管理是蚕种养殖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蚕种管理实施方案能够有效提高蚕种的繁育效益。
通过建立良好的蚕种繁育基地、进行蚕种的筛选和选配、加强蚕种的养护管理、监测和评价以及加强技术的培训和推广等措施,可以提高蚕种的质量和产量,推动蚕种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蚕种管理办法前言蚕种是丝绸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其品质直接影响到丝绸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蚕种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蚕种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蚕种的合理管理和优质生产。
蚕种的选育蚕种的选育是系统性的、有计划的、长期性的工作。
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筛选对大量种蚕进行外形鉴定,选出符合良种标准的种蚕,包括体形优美、卵巢发达、体度大、体重重、壳色亮等。
二、评定将通过筛选的种蚕进行评定,以确定其种质价值,评定指标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三、繁殖通过对优良种蚕的加强繁殖,保持和提高其血统优势和遗传优点,达到优化种质的目的。
有针对性地进行繁殖操作,保证种蚕免受病害的侵害,提高种蚕的健康水平。
蚕种的储存蚕种储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质量,储存不当容易使蚕种失去萌发能力,从而影响繁殖和生产效益。
具体的储存方法如下:一、储存温度蚕种储存温度一般在10℃以下,如果温度过高会使蚕种易于变质,过低则影响其发芽。
二、储存湿度蚕种储存湿度应保持在干燥通风的条件下,以防潮湿、霉变或变质。
三、储存时间蚕种平均可保存三年,保存时间过长,蚕种萌发率将逐渐下降。
四、储存地点蚕种储存地点应选择通风干燥、无异味、防鼠防虫的地点,同时也要防止直接暴露在阳光照射下。
在进行一定的管理和储存后,需按照规划分配到各生产单位使用。
蚕种分配应:一、平衡分配蚕种的分配应均匀、适量,确保各生产单位都得到了合理的配给。
二、管理分配蚕种分配应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和技术要求进行,避免蚕种浪费和滥用。
三、监测分配分配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和检查,及时整改和纠正。
蚕种的盘活利用在蚕种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种生产环节中剩余的或者报废的蚕种,也应该考虑到其盘活利用问题。
一、提高它的尝试价值对于一些品质不佳或在视觉上有缺陷的蚕种,可以通过加工做成食品加工原料或其他产品。
二、循环利用先将蚕种回收,并加工成饲料,将饲料供应给养殖业,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减少固体废弃物量将会产生的废蚕种进行加工,如蚕蛹的提取等,并加工成食品或其他工业材料,有效减少废弃物量。
提高蚕种催青孵化率的几点体会余文忠;胡世叶【期刊名称】《蚕桑茶叶通讯》【年(卷),期】2001(000)002【摘要】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中的一个首要环节。
蚕种的孵化率 ,蚁体强健度及蚕茧的产量和质量等指标直接与蚕种的催青质量息息相关。
为了促使蚕种孵化齐一 ,蚁体强健 ,达到蚕茧单产高 ,质量优的目的。
笔者通过 7年来的催青实践 ,认为在蚕种催青过程中注重管理 ,狠抓技术 ,是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和二日孵化率的有力保证 ,其主要体会有如下几点 :1 做好催青准备工作1.1 净化环境 ,严格消毒 ,确保安全在蚕种出库催青前 15日 ,应以县或乡镇为单位选好催青点 ,进行集中催青 ,要求选择能保温保湿 ,光线明亮而均匀 ,又便于通风换气的房间做催青室。
对催青室 ,催青用具等进行清洗 ,用含有效氯 1%的漂白粉澄清液进行喷洒 ,浸渍消毒 ,再用毒消散或甲醛熏烟 2 4小时封闭消毒。
然后清洗开窗排湿 ,排尽药味备用。
催青期间 ,坚持每日用含有效氯 0 .5 %的漂白粉澄清液对催青室 ,走廊过道 ,值班室等喷洒消毒 ,从而确保蚕种安全。
1.2 选配好业务骨干 ,抓好岗前培训蚕种催青是一项时间短 ,技术性强 ,细致而又关键的工作。
因此在催青前要选配好责任心强 ,工作积极性高 ,懂技术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认真讲解催青期各阶段的技术要...【总页数】2页(P14-15)【作者】余文忠;胡世叶【作者单位】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563123;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563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相关文献】1.提高蚕种催青一日孵化率的关键技术体会 [J], 徐青;刘小芬2.加强蚕种催青管理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 [J], 黄晓平3.提高蚕种催青一日孵化率的关键技术 [J], 顾理流4.提提高原蚕种催青孵化率的体会 [J], 朱木富; 方忠仙; 程爱民5.提高原蚕种催青孵化率关键技术探讨 [J], 刘正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ttp://www.tszcgl.com/ http://www.yashige.com/ http://www.taxnwl.com/ http://www.tslhjd.com/
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技术
蚕种进出库与催青关系到蚕种孵化率的高低,蚕体的整齐度、强健
度,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工作。因此,只有重视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的
技术管理,才能保障蚕桑生产顺利进行。现将蚕种进出库与催青技术
总结如下。
一、蚕种的进出库技术管理
蚕种的进库和出库是冷库工作一系列环节中的首和尾,也是抓好
蚕种质量管理的重要关口。进库蚕种的质量是冷库工作的基础,出库
蚕种的质量是对冷库工作的检验。因此,严把进出两大关,加强进出库
管理工作,对保证和提高蚕种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严把入库关,保证入库蚕种质量
一是仔细核对,淘汰不良蚕种。不论是越年种入库和浸酸种入库,
在接收过程中都要仔细核对场名、品种、批次和数量。详细记录各批
蚕种入库情况,建立档案。在越年种入库时要注意检查有无漏盒、空
盒,受潮,对每批蚕种都进行胚胎解剖,卵质调查,掌握各批蚕种入库时
的质量情况。浸酸种入库时则还要注意各批蚕种的卵面情况,淘汰不
良卵多的连纸。二是保证丙1胚胎的适时再入库冷藏。对越年种感温
的蚕种,尽量做到感温均匀,每批多次抽样解剖,确切掌握胚胎发育过
程,确保丙1再入库冷藏。浸酸后再冷藏蚕种必须在解剖后确定的时
刻及时进入外库(10-13℃)放置4h以上再入内库冷藏抑制,避免温度
激变,防止发生白死卵。
2.严把出库关,保证出库蚕种质量
http://www.tszcgl.com/ http://www.yashige.com/ http://www.taxnwl.com/ http://www.tslhjd.com/
一是及时准确出库浸酸毛种,提高蚕种质量。在出库前,按照微粒子
检验结果,严格淘汰超标蚕种。出库时根据经营单位计划安排每天浸
酸蚕种,并根据次序,分批量准时出库。二是仔细核对,调节胚胎发育。
通过在内库、外库、低温室分别核对场名、品种、批次和数量,保证
出库蚕种和配发计划相一致。出库蚕种须在外库放置1d以上,调节胚
胎发育。以丙2胚胎到达日为出库日。
二、蚕种催青技术管理
1.科学确定蚕种出库适期
蚕种出库催青适期确定的依据是桑树的发育情况、当地的气象情
况和当地过去的出库历史资料,另外还应避开农田用药高峰期以及农
忙。一般以晚生桑开放3-4叶、早生桑开放4-6叶为出库催青适期。
过早催青收蚁后桑叶发育跟不上,采不到适熟叶,过早采叶会影响桑叶
产量;过迟催青,由于桑叶偏老,小蚕叶难采,同时蚕期推迟,5龄期及簇
中往往会受高湿袭击,蝇蛆蚕多。实际生产中,还应合理调整,以科学确
定出库适期。
2.重视蚕种出库
一是出库时期的预报。春季蚕种应提前2d、夏季应提前3d预报,
以便蚕种配发部门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出库。具体为春季越年蚕种出库,
当天出库当天下午就可领蚕种。夏秋季,即浸酸冷藏种出库,当天出库,
次日下午可以领种。二是出库蚕种胚胎应为丙1、丙1+。加强蚕种
运输管理,保证蚕种安全。
3.做好催青前的准备工作
http://www.tszcgl.com/ http://www.yashige.com/ http://www.taxnwl.com/ http://www.tslhjd.com/
首先,催青前应组成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选拔责任心强、
技术好、有经验的同志参加,进行岗前培训,使每一位同志都能熟练掌
握各个技术环节,严格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催青工作规范化。其次,应对
催青室、催青架及相关的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认真检修加湿、除湿、
补湿、换气、电器自控等设施,保证催青工作正常进行。
4.合理催青
目前普通采用的标准是简化催青法,其手续方便,能提高催青等设
备利用率,同样能达到孵化齐一的效果。蚕种进入催青室要立即组织
技术人员及时对各批次蚕种解剖,掌握胚胎发育情况,对每个品种、批
次进行发育排队,确定各批蚕种催青中所放位置,调节好温湿度,促进
蚕种发育齐一,提高一日孵化率。蚕种进入共育室后,可以在25℃干湿
差1.5℃的温湿度中保护1d,到收蚁的前1d晚上逐步调节到26℃,
干湿差1.5℃。大批胚胎戊3、戊3+时适时加温,戊3胚子是重要阶
段,须及时进行高温保护和增加感光时间。蚕种发育温度控制在
25.5℃,干湿差3℃进行保护,稳定蚕种化性,增强蚕的体质,提高蚕茧
产量和茧质,并根据解剖情况,对发育不齐的胚胎进行温度调控
±0.5℃左右,以利于抑制发育快的,促进发育慢的,提高蚕种孵化率,为
以后的收蚁和各项技术处理带来方便。另外,在催青过程中,要定时换
气,始终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
5.催青后期控制苗蚁发生的技术处理
从小蚕饲养的角度考虑,一日孵化率高有利于减少小蚕分批,提高
张种实际饲养头数。但随着一日孵化率的上升,蚕种摊卵前出现苗蚁
http://www.tszcgl.com/ http://www.yashige.com/ http://www.taxnwl.com/ http://www.tslhjd.com/
的几率也随之上升,又带来收蚁操作的不便,引起部分蚁体受伤。由于
催青温度有其规定的上限,因此在技术处理上很难采取提高催青温度
促进慢批次蚕种的发育进度来缩小室内各批次间的发育开差,所以在
控制苗蚁的技术处理上通常以抑制发育较快批次蚕种的孵化来达到
同一室内各批次蚕种孵化高峰相对集中,从而减少苗蚁发生几率。具
体措施如下:①遮光要好。转青阶段的蚕种应处于完全黑暗状态,无特
殊情况人员不再进室,以减少曝光;②快慢批分室。虽然众多批次的蚕
种在见点时间、转青经过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但通常情况下总是快
批转青卵转青早,而慢批转青卵转青迟。因此尽可能将快慢批分室而
置,以便于升温降温等技术处理。③途中保护。遮光保护,缩短运输和
分种到户时间也是控制苗蚁的主要措施。